【人教版】第3课《天天运动》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第3课《天天运动》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三课 《天天运动》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二年级(全)
课题 第三课 《天天运动》
课标要求 1. 引导学生认识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多重益处,掌握运动前热身、运动时安全防护等良好运动习惯,建立 “天天运动、健康成长” 的认知。2. 培养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交流运动收获的能力,通过观察、实践掌握养成运动习惯的方法,提升表达与实践能力。3. 帮助学生树立主动运动的意识,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每天运动的好习惯,理解 “运动促健康” 的意义。
教材分析 心,采用 “认知益处 - 坚持运动 - 养成习惯” 的逻辑结构:先通过场景图片(跳绳、游泳、爬山等)展示运动对身体(少生病、强体魄)和心理(心情好、交朋友)的益处;再强调 “每天运动 2 小时”“尝试不同运动”“与家人朋友一起运动” 等坚持运动的方法;最后通过 “运动好习惯自查表”,明确运动前热身、穿运动装备、运动后放松等关键习惯。教材内容贴近低年级学生生活,以图文结合、互动交流的形式,降低学习难度,助力学生将运动意识转化为日常行为。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参与跳绳、跑步、球类等运动的经验,但对 “运动的具体益处”(如增强肺活量、改善视力)认知零散,对 “运动习惯”(如热身、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理解不足;具备基础的表达能力,能分享运动经历,但缺乏系统梳理运动收获的能力;容易被有趣的运动形式吸引,但坚持性较弱,部分学生存在 “运动前不热身”“运动时穿不合适衣物” 等问题。因此,教学需以学生熟悉的运动场景为载体,通过互动、实践活动,强化运动益处认知,明确习惯要求,激发持续运动的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运动对身体(少生病、强体魄、改善视力、增肺活量)和心理(心情好、交朋友、培养毅力)的益处;知道运动前热身(活动手腕脚腕、慢跑)、运动时穿运动服鞋、注意安全、运动后放松、及时补水等好习惯;能列举 2-3 种自己喜欢的运动及对应收获。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运动场景图片、分享自身经历,提升交流与归纳能力;借助 “运动好习惯自查表”,学会判断并掌握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方法;在绘画、制定鼓励语活动中,强化运动意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愿意主动参与每天运动;树立 “运动促健康” 的观念,养成运动前热身、注意安全等习惯;培养坚持运动的毅力,乐于与家人朋友一起运动。
教学重点 1. 运动的双重益处:(1)身体健康:少生病、增强体魄、改善视力、提升肺活量;(2)心理健康:心情愉悦、结交朋友、培养不怕困难、团队协作的品质。2. 核心运动好习惯:运动前热身、穿合适运动装备(运动服、运动鞋)、运动时注意安全、运动后放松、及时少量多次补水、饭后不立即运动。
教学难点 1. 理解 “运动习惯与健康的关联”(如不热身易受伤、穿拖鞋运动易滑倒),避免因忽视习惯导致运动风险。2. 将 “每天运动 2 小时”“坚持运动” 的意识转化为日常行为,克服 “偶尔不想运动” 的惰性。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制作包含运动场景图片(跳绳、游泳、爬山等)、运动益处动画、自查表的 PPT;准备跳绳、呼啦圈等简单运动器材(用于课堂体验);设计 “运动好习惯自查表”“运动鼓励语卡片”。2. 学生准备:提前回忆自己喜欢的运动及感受;准备画笔、画纸(用于绘制喜欢的运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互动导入:提问 “小朋友们平时喜欢做什么运动呀?玩的时候开心吗?”,引导学生自由分享(如 “我喜欢跳绳,很开心”“我喜欢踢足球”),引出 “运动” 主题。2. 视频播放:播放 “小朋友运动益处” 动画(时长 2 分钟,展示跳绳增强体魄、游泳增肺活量等场景),提问 “视频里的小朋友运动后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运动益处。 1. 积极分享喜欢的运动,兴奋地描述 “跳绳能跳 100 个”“踢足球能和好朋友一起玩”,表达运动时的快乐心情。2. 观看动画,认真观察,回答教师提问 “运动后身体变强壮了”“肺活量变大了,能跑更久”,对 “运动能改善视力” 产生好奇,主动提问 “我经常放风筝,是不是也能保护眼睛?”。 1. 从学生熟悉的运动经历切入,快速吸引注意力,激发参与兴趣;动画直观展示运动益处,为后续知识讲解铺垫。
探究新知 1. 讲解运动的双重益处:(1)身体健康:展示跳绳(强体魄)、游泳(增肺活量)、放风筝(改善视力)、爬山(锻炼耐力)的场景图片,结合学生经历,讲解 “运动能让我们少生病、身体壮,还能让眼睛看得远、呼吸更有力”,提问 “你们运动后有没有觉得身体更舒服?”,鼓励学生分享(如 “我跳绳后吃饭更香了”)。(2)心理健康:展示小朋友一起踢球(交朋友)、滑雪不怕摔(不怕困难)、爬山互相鼓励(团队协作)的图片,讲解 “运动能让我们开心,认识更多朋友,还能变得更勇敢、会合作”,引导学生回忆 “运动时和朋友一起的快乐事”(如 “和同学跳绳比赛,输了也开心,因为一起玩很有趣”)。(3)拓展关于运动的十大好处2. 讲解坚持运动的方法:(1)明确运动时长:强调 “每天运动 2 小时(校内 1 小时 + 校外 1 小时),让运动成为习惯”,结合体育课、课间操,说明 “校内运动时间我们已经在参与,校外可以和家人一起运动”。(2)丰富运动形式:展示跳绳、轮滑、球类等不同运动图片,鼓励学生 “尝试不同运动,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分享 “我上周学了轮滑,虽然摔了但很开心”。3. 明确运动好习惯:(1)发放 “运动好习惯自查表”,逐一讲解 “主动运动、每天运动 2 小时、运动前热身、穿运动服鞋、注意安全、运动后放松、及时补水、饭后不立即运动”,对 “热身”“安全” 重点说明:①热身:演示活动手腕脚腕、原地慢跑的动作,让学生模仿;②安全:举例 “不穿拖鞋跑步,避免滑倒”“踢球时不推撞同学”。(2)互动角:让学生对照自查表,在能做到的项目后画 “√”,教师巡视指导,对 “没做到的项目”(如 “运动后放松”),引导学生说 “以后要记得做完运动拍拍腿”。 1. 观看运动图片时,积极呼应 “我也经常爬山,爬到山顶很有成就感”“和朋友一起踢足球,我们配合得可好了”,主动分享运动后的身体变化(如 “我游泳后,跑步不怎么喘气了”)。 2.听到 “每天运动 2 小时”,认真计算 “体育课 40 分钟,课间操 20 分钟,校内够 1 小时了,校外可以和爸爸一起跑步”;看到不同运动图片,兴奋地说 “我还想试试轮滑”,激发尝试新运动的兴趣。3. 模仿热身动作时,认真活动手腕脚腕,原地慢跑;对照自查表,诚实地在 “运动前热身” 后画 “√”,在 “运动后放松” 后画 “×”,承诺 “以后运动完会和同学一起拍拍胳膊腿”。 1. 结合图片与学生经历,将运动益处具体化、生活化,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模仿热身动作,让学生直观掌握习惯要求。2. 自查表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明确改进方向;互动分享增强参与感,强化运动习惯与坚持运动的意识。
课堂练习 一、判断题 运动只有让身体变强壮这一个好处。(×)运动不仅能强壮身体,还能让心情变好、少生病等。 运动前不用做热身活动也没关系。(×)运动前热身很重要,能减少受伤。 每天坚持跳绳能让身体更健康。(√)跳绳是有益健康的运动,坚持做有好处。 运动时穿拖鞋更方便。(×)运动应穿合适的运动鞋,穿拖鞋容易摔倒。 运动后立刻喝很多冰水对身体好。(×)运动后马上喝大量冰水会刺激肠胃,对身体不好。二、填空题 运动可以让我们身体更(健康),心情更(愉快)。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活动,比如(活动手腕脚腕、慢跑)。 我喜欢的运动是(跳绳 / 踢球等),它能让我(变得更敏捷 / 更有力量等)。 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像运动要穿(运动鞋)。 为了保持健康,我们要经常(参加运动),养成运动的(好习惯)。
总结提升 1. 知识梳理:用 “运动好处多” 儿歌总结(“运动好,运动妙,身体壮,心情好;热身全,安全记,每天练,习惯牢”),带领学生拍手朗读,回顾运动益处与好习惯。2. 情感升华:提问 “以后每天都想做什么运动呀?”,引导学生分享 “我想每天跳绳 200 个”“我想和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教师总结 “运动能让我们健康又快乐,希望大家每天坚持运动,做个爱运动的好宝宝”。
作业布置 1. 基础作业:完成课后判断题与填空题,家长协助核对答案,将错误题目重新抄写 1 遍,加深对运动益处与习惯的记忆。2. 实践作业:(1)“我的运动日记”:和家长一起记录当天的运动内容(如 “跳绳 150 个”“和妈妈散步 30 分钟”)及感受,连续记录 3 天。(2)“习惯小检查”:运动时主动做到 “热身、穿运动服鞋、运动后放松”,让家长帮忙拍照或视频记录,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第三课《天天运动》一、运动好处多1. 身体好:少生病、强体魄、改善视力、增强肺活量。2. 心情好:交朋友、不怕难、会合作、真快乐。二、坚持运动有方法1. 每天运动 2 小时(校内 1 小时 + 校外 1 小时)。2. 尝试不同运动(跳绳、游泳、轮滑、爬山)。3. 和家人朋友一起运动。三、运动好习惯1. 前:热身(活动手腕脚腕、慢跑)。2. 中:穿运动服鞋、注意安全、及时补水(少量多次)。3. 后:放松、不饭后立即运动。四、作业1. 完成判断、填空题。2. 记录 3 天运动日记。3. 落实运动好习惯并记录。
教学反思 1. 优点:(1)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熟悉的运动场景、儿歌、贴纸奖励等形式,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与兴趣特点,课堂参与度高,学生主动分享欲强。(2)环节设计兼顾知识与实践,从 “认知益处” 到 “落实习惯” 再到 “长期坚持”,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帮助学生逐步建立 “天天运动” 的意识。(3)注重习惯培养的可操作性,通过模仿热身、自查表、实践作业,让学生明确 “怎么做”,避免知识流于表面。2. 不足:(1)对 “运动安全” 的讲解不够具体,如未举例 “运动时摔倒如何处理”,部分学生对 “安全注意事项” 理解仍较模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