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4课《足量喝水》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第4课《足量喝水》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四课 《足量喝水》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二年级(全)
课题 第四课 《足量喝水》
课标要求 本课程需要学生知晓喝水对身体的作用与健康饮水种类,掌握每天喝 800-1000 毫升水等方法,养成科学饮水习惯,提升健康素养。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的重点内容,聚焦 “科学饮水” 这一贴近学生日常的健康主题。教材以 “为何喝水 — 喝什么水 — 怎样喝水” 为逻辑主线,先通过案例强调 “水是生命之源”,再阐述喝水的好处、健康饮水种类,最后明确足量喝水的标准与时间,符合二年级学生从具象认知到简单方法掌握的规律,是培养学生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载体,为后续健康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处于生活习惯养成关键期,日常饮水多依赖家长提醒,缺乏主动饮水意识,且易被甜味饮料吸引,对 “足量喝水” 的标准和好处认知模糊。该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直观、互动性强的学习形式,具备初步观察和表达能力,适合通过视频、实践记录、情景模拟等方式开展教学,帮助他们建立科学饮水观念。
核心素养目标 1. 健康意识:明确 “水是生命之源”,知晓喝水对身体的作用(运送营养、调节体温等),树立 “主动足量喝水、优先选白水” 的健康观念。2. 健康技能:掌握每天喝 800-1000 毫升水的标准,知道起床后、课间、运动后等关键饮水时间,能辨别健康与非健康饮品(如白水 vs 含糖饮料)。3. 行为习惯:逐步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减少对含糖饮料的依赖,能在家长监督下记录每日饮水量,向家人分享科学饮水知识。
教学重点 1. 理解喝水对身体的四大好处:运送营养、调节体温、保持大脑清醒、利于排便。2. 明确健康饮水种类:优先选择白水,少喝或不喝汽水、奶茶、果汁等含糖饮料。3. 掌握足量喝水的标准:每天 800-1000 毫升,主动饮水不等待口渴。
教学难点 1. 理解 “800-1000 毫升” 的实际水量(如换算成常见水杯的杯数),避免抽象数字难以感知的问题。2. 克服对甜味饮料的偏好,将 “优先喝白水” 的认知转化为日常自觉行为。
课前准备 1. 教师:制作包含饮水知识、案例、练习题的 PPT;准备《水对身体的秘密》科普视频(时长 3-5 分钟,含身体缺水表现、喝水好处动画);准备 500 毫升水杯实物、白水与含糖饮料(汽水、奶茶)样品、“每日饮水量记录表” 模板、饮水调查表格。2. 学生:提前观察家人常喝的饮料,记录 1-2 种;带好自己的水杯(标注容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水对身体的秘密》科普视频,播放前提出观看要求:“请大家认真看视频,注意视频里说我们身体里有多少水,以及缺水时会有什么不舒服的表现。” 视频内容包含:动画演示 “身体 70% 是水”、小朋友缺水后口渴、头晕、尿液变黄的场景,以及喝水后恢复活力的画面。2. 视频播放结束后,进行提问导入:(1)“视频里说我们身体大部分是什么?大家知道水对我们有多重要吗?”(2)“视频里的小朋友缺水后有哪些不舒服?你们平时有没有过口渴、嘴巴干的情况?那时候是怎么做的?”(3)“既然水这么重要,那我们每天该喝多少水?喝什么水才健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足量喝水》,做健康饮水小达人。”3.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对学生提到的 “身体里都是水”“口渴了就喝水”“喜欢喝果汁” 等答案进行肯定,同时梳理学生的认知误区(如 “口渴才喝水”“甜味饮料更健康”),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集中注意力观看视频,边看边小声交流:“原来我们身体里这么多水!”“我上次口渴也像视频里的小朋友一样嘴巴干”,主动记录视频中的关键信息(身体缺水表现、水的重要性)。积极举手回答教师问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我身体里大部分是水”“我口渴了会找妈妈要水喝”“我喜欢喝橘子味的汽水”,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发现不同的饮水习惯。带着 “每天该喝多少水”“为什么不能多喝汽水” 的疑问,进入本节课学习,对后续的 “水量计算”“饮料对比” 环节充满期待。 科普视频以动画形式呈现抽象的 “身体含水量” 和 “缺水危害”,符合二年级学生直观思维特点,能快速吸引注意力,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水的重要性,比单纯文字讲解更易引发共鸣。提问环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既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饮水的已有认知和常见误区,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升课堂参与度。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为后续讲解 “足量喝水”“喝水好处”“喝什么水” 做好铺垫,形成 “发现问题 — 探索知识 — 解决问题” 的教学逻辑。
探究新知 足量喝水过渡:“我们知道水对身体很重要,那‘足量喝水’到底喝多少才够呢?像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每天需要喝 800-1000 毫升水,这个量到底有多少呢?”2. 直观感知 “800-1000 毫升”:(1)出示 500 毫升水杯实物(标注容量),讲解:“这个水杯能装 500 毫升水,那 800-1000 毫升就是 1 杯半到 2 杯这样的水。大家看看自己的水杯,能装多少毫升?可以换算成几杯哦!”(2)邀请学生拿出自己的水杯,对照 500 毫升水杯估算容量,如 “我的水杯是 400 毫升,那我每天要喝 2-3 杯”,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 “毫升” 与 “杯数” 的对应关系,避免抽象数字难以感知的问题。3. 讲解 “主动饮水,不等待口渴”:(1)结合视频中 “口渴时已缺水” 的内容,提问:“大家觉得口渴了再喝水,身体会不会已经缺水了?” 引导学生回答 “会”,随后讲解:“口渴是身体发出的‘紧急缺水信号’,这时候身体已经缺水分了,所以我们不能等口渴才喝水,要主动喝。”(2)出示 “一天饮水时间建议图”(标注起床后、上午课间、午餐后、下午课间、运动后、睡前 1 小时),讲解:“我们可以在这些时间主动喝水,每次喝 100-200 毫升,慢慢积累,就能喝够 800-1000 毫升啦。比如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水,能帮身体‘唤醒’器官;课间喝一杯,能补充上午消耗的水分。”组织 “我的饮水计划” 小活动:给学生发放简易 “饮水时间卡”,让学生在卡片上勾选自己会主动饮水的时间(如 “我会在课间和运动后喝水”),并写下自己水杯的容量和每天需要喝的杯数。教师巡视,对填写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如 “你的水杯是 300 毫升,那每天需要喝 3 杯左右”。水的好处1. 过渡:“我们知道了每天要喝够水,那喝水到底能给身体带来哪些好处呢?其实水就像身体的‘小帮手’,帮我们做了很多重要的事。”2. 结合图片和案例,逐一讲解喝水的好处:(1)运送营养:出示 “水在血管里运送营养” 的动画图片,讲解:“我们吃的饭菜里有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水会把这些营养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比如送到大脑,让大脑有能量思考;送到四肢,让我们能跑能跳。如果缺水,营养就送不动啦。” 提问:“大家吃饭后会喝水吗?以后知道为什么要喝水了吗?” 引导学生回答 “吃饭后喝水能帮身体运营养”。(2)调节体温:播放 “小朋友运动后出汗” 的短视频片段,讲解:“我们运动时会出汗,汗水蒸发的时候会带走身体里的热量,让我们不那么热,这就是水在帮我们调节体温。如果缺水,就不容易出汗,身体会越来越热,可能会不舒服。” 邀请学生分享运动后喝水的感受:“我运动后喝口水,感觉凉快多了”。(3)保持大脑清醒:出示 “缺水时头晕” 和 “喝水后精神” 的对比图片,讲解:“大脑里也有很多水,如果缺水,大脑就会‘没力气’,我们会头晕、上课走神;喝够水,大脑才能保持清醒,听课、写作业更认真。” 提问:“大家上课走神的时候,有没有可能是身体缺水了?”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状态与饮水的关系。(4)利于排便:用 “肠道像管道,水像润滑剂” 的比喻讲解:“水还能帮我们把身体里的废物变成大便,顺利排出来。如果缺水,大便会变干变硬,排便就会很困难。”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提问:“大家有没有过大便干的情况?那时候是不是喝水少了?”3. 组织 “喝水好处小分享” 活动: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互相分享 “自己感受到的喝水好处”,如 “我喝够水后,上课不容易走神了”“我多喝水,大便就不费劲了”。邀请 2-3 组同桌分享,教师对真实的分享给予 “健康小达人” 贴纸奖励。喝什么水过渡:“喝够水很重要,喝对水更重要!那我们该喝什么水,不该喝什么水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找找‘最健康的饮用水’。”2. 讲解 “最健康的水 —— 白水”:(1)出示 “白水” 实物(透明玻璃杯装白水),结合 “健康小博士” 知识点讲解:“白水是不加任何东西的清洁饮用水,比如家里烧开的自来水、矿泉水,它能帮我们补充水分,还不会给身体带来额外负担,是最健康的选择。” 邀请学生观察白水、品尝白水(自带水杯中的白水),感受 “无添加” 的特点,如 “白水没有味道,喝起来很清爽”。(2)强调 “自来水、井水要煮开喝”:出示 “自来水煮开前后” 的对比图片(标注 “未煮开可能有细菌,煮开后更安全”),讲解:“家里的自来水、井水里可能有看不见的细菌,直接喝会生病,所以一定要煮开后再喝;瓶装矿泉水可以直接喝,但要注意保质期。”3. 讲解 “要少喝或不喝的水 —— 含糖饮料”:(1)出示 “汽水、奶茶、果汁” 的实物样品和配料表(标注 “白砂糖、果葡糖浆” 等成分),讲解:“这些饮料虽然喝起来甜,但里面加了很多糖,经常喝会让我们长蛀牙、变胖,还会影响身体吸收营养。比如一瓶汽水,里面的糖可能比我们一天该吃的糖还多!”(2)播放 “含糖饮料危害” 小动画(片段),内容为 “小朋友长期喝奶茶,出现蛀牙、跑步吃力” 的场景,强化学生对含糖饮料危害的认知。提问:“大家喜欢喝这些甜饮料吗?知道它们的危害后,以后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表态 “少喝甜饮料,多喝白水”。4. 组织 “饮料调查小任务”:给学生发放 “饮料调查表格”(包含 “白水、汽水、奶茶、果汁、其他” 栏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忆并统计 “最近一星期,小组里喝每种饮料的人数”,如 “我们小组有 5 人喝白水,2 人喝汽水”。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 “统计人数” 的方法,如 “每人只能选自己最常喝的 1 种饮料,然后数一数每种有多少人”。5. 邀请各小组分享调查结果,教师汇总全班数据,如 “全班有 20 人常喝白水,8 人常喝汽水”,对常喝白水的学生给予表扬,同时鼓励喝含糖饮料的学生 “尝试用白水代替,慢慢养成好习惯”。 认真观察动画图片和短视频,结合教师讲解理解喝水的好处,如 “原来水会帮我们送营养,我以后吃饭后要喝水”,积极回答教师问题,分享自己的经历:“我运动后喝冰水,特别凉快,原来这是水在调节体温”,将抽象的 “生理作用” 与自身感受结合,加深理解。对照 “头晕走神” 的图片反思自身情况:“我上次数学课走神,那时候一上午都没喝水,可能是缺水了”,意识到 “喝水和学习状态有关”,承诺 “以后上午课间一定喝水”。 与同桌热烈分享自己的感受:“我以前大便很干,妈妈让我多喝热水,后来真的好多了,这就是喝水利于排便”“我喝够水,跑操的时候就不容易累”,认真倾听同桌的分享,补充自己没感受到的好处,如 “我同桌说喝水能让皮肤变好,我以后也要多喝”。1. 认真观察动画图片和短视频,结合教师讲解理解喝水的好处,如 “原来水会帮我们送营养,我以后吃饭后要喝水”,积极回答教师问题,分享自己的经历:“我运动后喝冰水,特别凉快,原来这是水在调节体温”,将抽象的 “生理作用” 与自身感受结合,加深理解。2. 对照 “头晕走神” 的图片反思自身情况:“我上次数学课走神,那时候一上午都没喝水,可能是缺水了”,意识到 “喝水和学习状态有关”,承诺 “以后上午课间一定喝水”。3. 与同桌热烈分享自己的感受:“我以前大便很干,妈妈让我多喝热水,后来真的好多了,这就是喝水利于排便”“我喝够水,跑操的时候就不容易累”,认真倾听同桌的分享,补充自己没感受到的好处,如 “我同桌说喝水能让皮肤变好,我以后也要多喝”。认真观察白水实物,品尝自带水杯中的白水,感受 “无添加” 的清爽,认同 “白水最健康” 的观点:“我家里喝的就是煮开的自来水,原来这是最健康的水”,记住 “自来水要煮开喝” 的注意事项,承诺 “以后不喝生自来水”。 观察含糖饮料的样品和配料表,看到 “白砂糖” 排在配料表前面,意识到 “里面糖很多”,观看动画后,结合自身经历反思:“我上次牙疼,医生说我糖吃多了,我以后少喝可乐”,积极表态 “以后多喝白水,少喝甜饮料”。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分工合作:1 人负责提问,1 人负责记录,1 人负责统计人数,认真回忆小组同学的饮料偏好:“小明上周喝了 3 次奶茶,小刚每天都喝白水”,遇到统计困难时向教师求助,如 “有同学两种饮料都喝,该怎么算?”,明确 “选最常喝的 1 种” 的规则,顺利完成调查。4. 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调查结果,对比自己小组的数据,发现 “很多同学都喜欢喝甜饮料”,在教师的鼓励下,坚定 “用白水代替甜饮料” 的决心:“我以后和妈妈去超市,不买果汁了,买矿泉水。” 采用 “图片 + 动画 + 比喻 + 学生经验” 的多元方式讲解喝水好处,将抽象的生理作用具象化、生活化,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因 “知识抽象” 导致理解困难。“喝水好处小分享” 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主动关联自身经历,从 “被动听知识” 转变为 “主动找证据”,既能强化对好处的记忆,又能让学生感受到 “喝水好处就在身边”,增强主动饮水的动力。 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如走神)和生活困扰(如大便干)讲解,让学生意识到喝水不仅关乎 “健康”,还与 “学习”“生活舒适度” 相关,进一步提升对 “足量喝水” 重要性的认知。1. 采用 “图片 + 动画 + 比喻 + 学生经验” 的多元方式讲解喝水好处,将抽象的生理作用具象化、生活化,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因 “知识抽象” 导致理解困难。2. “喝水好处小分享” 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主动关联自身经历,从 “被动听知识” 转变为 “主动找证据”,既能强化对好处的记忆,又能让学生感受到 “喝水好处就在身边”,增强主动饮水的动力。3. 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如走神)和生活困扰(如大便干)讲解,让学生意识到喝水不仅关乎 “健康”,还与 “学习”“生活舒适度” 相关,进一步提升对 “足量喝水” 重要性的认知。 借助实物、配料表和动画,直观对比 “白水” 与 “含糖饮料” 的差异,让学生清晰看到 “甜饮料的糖含量” 和 “危害”,从 “喜欢甜味” 的感性认知,转变为 “知道危害、主动选择白水” 的理性认知,突破 “克服对甜味饮料偏好” 的教学难点。 “饮料调查小任务” 以小组合作为形式,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观察和统计能力,又能通过 “身边同学的饮料习惯” 引发共鸣,让学生意识到 “含糖饮料很常见,需要主动规避”,增强改变习惯的紧迫感。汇总全班调查数据并给予表扬,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让常喝白水的学生更有动力坚持,让喝含糖饮料的学生感受到 “多数人在喝白水”,产生 “向他人学习” 的意愿,促进健康饮水习惯的养成。
课堂练习
总结提升 1.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足量喝水》,大家能说一说,我们都学到了哪些重要知识吗?” 引导学生从 “喝多少水”“喝水好处”“喝什么水” 三个方面回顾。2.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我们知道了每天要喝 800-1000 毫升水,主动喝不等待口渴;喝水能运营养、调体温、清大脑、利排便;最健康的是白水,要少喝甜饮料。”3. 最后发出倡议:“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每天主动喝够水,多喝白水,少喝甜饮料,还要提醒爸爸妈妈一起科学饮水,做家庭的‘健康饮水小卫士’!”
作业布置 1. 布置实践作业:“请大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家庭饮水计划’,每天按计划喝够 800-1000 毫升水,用表格记录‘喝水时间、饮水量’,请爸爸妈妈监督并签字。下节课带表格来分享,我们评选‘最佳饮水小达人’。”2. 发放 “家庭饮水计划” 表格模板(包含 “星期、喝水时间、饮水量、家长签字” 栏目),提醒学生:“记录饮水量时,可以写‘1 杯(200 毫升)’,遇到不知道怎么填的地方,问爸爸妈妈哦!”
板书设计 足量喝水一、足量喝水:喝多少?标准:每天 800-1000 毫升(约 1.5-2 杯 500 毫升水)方法:主动喝,不等待口渴时间:起床后、课间、运动后、睡前 1 小时等二、喝水的好处运送营养(送饭菜营养到身体各器官)调节体温(运动出汗带走热量)保持大脑清醒(不头晕、上课认真)利于排便(让大便顺利排出)三、喝什么水?推荐喝:白水(煮开的自来水、矿泉水,无添加)少喝 / 不喝:汽水、奶茶、果汁(含糖多,易蛀牙、长胖)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视频、实物、调查等多种互动形式,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尤其是 “水量杯数换算”“饮料调查” 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核心知识;作业设计结合家庭参与,形成了 “学校 — 家庭” 联动的饮水教育模式,教学效果较好。不足与改进:部分学生对 “800-1000 毫升” 的换算仍不够熟练,后续教学中可准备不同容量的水杯实物,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同时,对 “含糖饮料危害” 的讲解可增加更多学生熟悉的案例(如 “身边同学蛀牙的例子”),让学生更易共情。后续延伸:可在班级设立 “饮水打卡角”,让学生每天记录饮水量,每周分享打卡成果;同时,开展 “白水创意喝法” 活动(如加柠檬片、薄荷叶),帮助学生克服 “白水无味” 的抵触心理,长期坚持科学饮水习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