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九上历史期中测试范围:( 1-4单元)(建议用时: 60分钟 满分: 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古埃及穷人死后埋入地下简陋墓穴,官僚贵族则埋入高出于地面的平顶陵墓,法 老死后葬入宛如宫殿的金字塔。这种差别反映了古埃及( C )A. 地理环境各异 B. 风俗习惯迥异C. 社会等级森严 D. 建筑形式多样2.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说:“哪个婆罗门不是和一般人一样,经由母亲怀胎而出 生的呢?怎么能说自己是最尊贵的种族呢?持这种论调的婆罗门,是没道理和不 光彩的。 ”与此相符合的教义是( B )A. 忍耐顺从 B. 众生平等C. 转世轮回 D. 尊崇上帝3. 在伯里克利执政期间,成年公民瓦达西带着妻子赛西亚从雅典的一个小村庄住进 了城市。他们会经历的是( C )A. 瓦达西因来自农村被禁止参加公民大会B. 瓦达西和妻子一起参加了雅典公民大会C. 瓦达西作为政府公职人员获得国家补贴D. 妻子赛西亚代替瓦达西上战场带兵打仗4. 有了古罗马的繁荣,就有了“条条大路通罗马 ”“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 ”等西方谚语。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D )A. 罗马帝国为了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B. 罗马共和国通过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C.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D. 罗马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5. 罗马斗兽场的看台分为3个区:最低一排的席位是为老议员和高等市民们准备的,中间是皇帝的包厢,两翼是执政官和奉神的淑女们的包厢,高处的座位是为 贵族准备的,再往上是普通平民坐着或站着的地方。这主要反映了古罗马( A )A. 社会等级观念浓厚 B. 竞技活动残酷血腥C. 宗教神权凌驾一切 D. 人文主义萌芽初现6.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如图所示)是为雅典娜女神所建,神庙的白色大理石中富含 铁,在适宜的光线和蔚蓝天空映衬下,便能发出柔和的金色光芒,从远处看,神 庙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这体现了古希腊( B )A. 政治体制完善B. 建筑艺术高超C. 神人同形同性D. 发达的工商业7. 他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终生在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认为求 得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材料描述的 “他 ”是( C )A. 释迦牟尼 B. 孔子 C. 苏格拉底 D. 耶稣8.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 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绝 无违背。 ”由此可知,封君与封臣之间( B )A. 按等级严格划分 B. 具有一定的契约性C. 相对自由与平等 D. 是绝对的隶属关系9. 下面是法兰克王国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②③处应填写的是( D )A. 拜占庭帝国 查理曼帝国 B. 拜占庭帝国 阿拉伯帝国C. 亚历山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 D. 查理曼帝国法兰西10. 每个佃户须为自己分得的份地,付出一定租金和税款。在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须 为领主工作,还要向领主缴纳各种捐税,虽然领主和佃户属于分隔很大的社会 阶级,但是他们都是基督徒。遇到基督盛会,特别是圣诞节和复活节,所有居 民都要到教堂聚会。上述场景发生在( C )A. 古希腊城邦 B. 古罗马城邦C. 西欧庄园 D. 日本庄园11.8世纪时,世界有两个文明中心,一个是中国唐朝,另一个是西亚地跨亚、欧、 非三大洲的帝国,它是( D )A. 罗马帝国 B. 拜占庭帝国C. 奥斯曼帝国 D. 阿拉伯帝国12. “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 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 ”据 此可知( B )A.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创造的B. 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C. 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D. 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题,共36分)13. 【中世纪的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 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会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 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 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数量一般不超过5 000人。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 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等拥有超过5 万人的城市屈指可数。——《世界历史》(九上)材料二 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 回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 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 ”,杀死高德理 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领主派军队进攻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琅城居 民坚持斗争,直到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 实行自治。此后,琅城一直实行自治,琅城公社存在了两百多年。(1)依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中世纪城市在形成发展中具有哪些特点。(4分)规模很小;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工商业较发达。(答出两点即可)(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城市居民增加了哪些新鲜的血液?他们争 取权利主要有哪些方式?(3分)新鲜血液:商人、手工业者、农民。(1分)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2分)14.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公元7世纪前后,亚欧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正处 于社会转型时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那些游历“天朝 ”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 更为重大。他们推动了一场变革, ……在文化领域, 日本人以同样方式修改了 中国的模式。 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 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民族的神道教的同时, 日本人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做了修 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8世纪前期,查理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没收叛乱贵族的土地和部分没收教 会的土地,分封给官员和将领,条件是他们必须服兵役和履行臣民义务,只限终身 不得世袭。受封者不履行义务时则收回采邑。封主或封臣一方死亡,也收回采邑; 继承人如愿继续以前的关系,必须重新进行分封。(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大化改新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 用?上述史料说明日本民族的对外学习具有什么特点?(4分)作用: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2分)特点:善于借 鉴,善于创新。(2分)(2)材料二中法兰克王国的这次改革有什么意义?(4分)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 要作用。【罗马法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图1《十二铜表法》 图2《罗马民法大全》材料二 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 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法律分别颁布于罗马的哪个发展阶 段。说明图2的进步性。(6分)阶段:《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民法大全》颁布于 东罗马帝国时期(或拜占庭帝国时期)。(2分)进步性:一定程度上改 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罗马“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 一次 ”的理由。(5分)罗马帝国的统治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罗马法成为近 现代很多欧美国家法律的基础,影响深远而持久。16. 【帝国的侵略与扩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图1 亚历山大帝国图2 阿拉伯帝国根据图片信息,围绕“古代世界帝国对外侵略扩张 ”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 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示例)观点:古代世界帝国的对外侵略扩张具有两面性。论述: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 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一方面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 财富;另一方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 贸易往来。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成为当时 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阿拉伯帝国的侵略扩张,给被侵略地区人民带来了深 重灾难,但同时,阿拉伯人也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结论:总之,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一些强大帝国进行的对外侵 略扩张,给被侵略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 交流。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九上历史期中测试范围:( 1-4单元)(建议用时: 60分钟 满分: 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古埃及穷人死后埋入地下简陋墓穴,官僚贵族则埋入高出于地面的平顶陵墓,法 老死后葬入宛如宫殿的金字塔。这种差别反映了古埃及( C )A. 地理环境各异 B. 风俗习惯迥异C. 社会等级森严 D. 建筑形式多样2.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说:“哪个婆罗门不是和一般人一样,经由母亲怀胎而出 生的呢?怎么能说自己是最尊贵的种族呢?持这种论调的婆罗门,是没道理和不 光彩的。 ”与此相符合的教义是( B )A. 忍耐顺从 B. 众生平等C. 转世轮回 D. 尊崇上帝3. 在伯里克利执政期间,成年公民瓦达西带着妻子赛西亚从雅典的一个小村庄住进 了城市。他们会经历的是( C )A. 瓦达西因来自农村被禁止参加公民大会B. 瓦达西和妻子一起参加了雅典公民大会C. 瓦达西作为政府公职人员获得国家补贴D. 妻子赛西亚代替瓦达西上战场带兵打仗4. 有了古罗马的繁荣,就有了“条条大路通罗马 ”“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 ”等西方谚语。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D )A. 罗马帝国为了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B. 罗马共和国通过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C.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D. 罗马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5. 罗马斗兽场的看台分为3个区:最低一排的席位是为老议员和高等市民们准备的,中间是皇帝的包厢,两翼是执政官和奉神的淑女们的包厢,高处的座位是为 贵族准备的,再往上是普通平民坐着或站着的地方。这主要反映了古罗马( A )A. 社会等级观念浓厚 B. 竞技活动残酷血腥C. 宗教神权凌驾一切 D. 人文主义萌芽初现6.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如图所示)是为雅典娜女神所建,神庙的白色大理石中富含 铁,在适宜的光线和蔚蓝天空映衬下,便能发出柔和的金色光芒,从远处看,神 庙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这体现了古希腊( B )A. 政治体制完善B. 建筑艺术高超C. 神人同形同性D. 发达的工商业7. 他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终生在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认为求 得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材料描述的 “他 ”是( C )A. 释迦牟尼 B. 孔子 C. 苏格拉底 D. 耶稣8.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 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绝 无违背。 ”由此可知,封君与封臣之间( B )A. 按等级严格划分 B. 具有一定的契约性C. 相对自由与平等 D. 是绝对的隶属关系9. 下面是法兰克王国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②③处应填写的是( D )A. 拜占庭帝国 查理曼帝国 B. 拜占庭帝国 阿拉伯帝国C. 亚历山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 D. 查理曼帝国法兰西10. 每个佃户须为自己分得的份地,付出一定租金和税款。在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须 为领主工作,还要向领主缴纳各种捐税,虽然领主和佃户属于分隔很大的社会 阶级,但是他们都是基督徒。遇到基督盛会,特别是圣诞节和复活节,所有居 民都要到教堂聚会。上述场景发生在( C )A. 古希腊城邦 B. 古罗马城邦C. 西欧庄园 D. 日本庄园11.8世纪时,世界有两个文明中心,一个是中国唐朝,另一个是西亚地跨亚、欧、 非三大洲的帝国,它是( D )A. 罗马帝国 B. 拜占庭帝国C. 奥斯曼帝国 D. 阿拉伯帝国12. “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 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 ”据 此可知( B )A.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创造的B. 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C. 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D. 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题,共36分)13. 【中世纪的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 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会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 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 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数量一般不超过5 000人。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 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等拥有超过5 万人的城市屈指可数。——《世界历史》(九上)材料二 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 回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 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 ”,杀死高德理 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领主派军队进攻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琅城居 民坚持斗争,直到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 实行自治。此后,琅城一直实行自治,琅城公社存在了两百多年。(1)依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中世纪城市在形成发展中具有哪些特点。(4分)规模很小;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工商业较发达。(答出两点即可)(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城市居民增加了哪些新鲜的血液?他们争 取权利主要有哪些方式?(3分)新鲜血液:商人、手工业者、农民。(1分)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2分)14.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公元7世纪前后,亚欧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正处 于社会转型时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那些游历“天朝 ”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 更为重大。他们推动了一场变革, ……在文化领域, 日本人以同样方式修改了 中国的模式。 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 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民族的神道教的同时, 日本人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做了修 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8世纪前期,查理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没收叛乱贵族的土地和部分没收教 会的土地,分封给官员和将领,条件是他们必须服兵役和履行臣民义务,只限终身 不得世袭。受封者不履行义务时则收回采邑。封主或封臣一方死亡,也收回采邑; 继承人如愿继续以前的关系,必须重新进行分封。(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大化改新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 用?上述史料说明日本民族的对外学习具有什么特点?(4分)作用: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2分)特点:善于借 鉴,善于创新。(2分)(2)材料二中法兰克王国的这次改革有什么意义?(4分)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 要作用。【罗马法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图1《十二铜表法》 图2《罗马民法大全》材料二 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 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法律分别颁布于罗马的哪个发展阶 段。说明图2的进步性。(6分)阶段:《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民法大全》颁布于 东罗马帝国时期(或拜占庭帝国时期)。(2分)进步性:一定程度上改 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罗马“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 一次 ”的理由。(5分)罗马帝国的统治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罗马法成为近 现代很多欧美国家法律的基础,影响深远而持久。16. 【帝国的侵略与扩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图1 亚历山大帝国图2 阿拉伯帝国根据图片信息,围绕“古代世界帝国对外侵略扩张 ”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 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示例)观点:古代世界帝国的对外侵略扩张具有两面性。论述: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 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一方面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 财富;另一方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 贸易往来。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成为当时 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阿拉伯帝国的侵略扩张,给被侵略地区人民带来了深 重灾难,但同时,阿拉伯人也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结论:总之,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一些强大帝国进行的对外侵 略扩张,给被侵略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 交流。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统编版 九上 历史同步课件统编版九上历史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九上历史期中测试范围:(1-4单元)(建议用时:60分钟 满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古埃及穷人死后埋入地下简陋墓穴,官僚贵族则埋入高出于地面的平顶陵墓,法老死后葬入宛如宫殿的金字塔。这种差别反映了古埃及( C )A. 地理环境各异 B. 风俗习惯迥异C. 社会等级森严 D. 建筑形式多样2.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说:“哪个婆罗门不是和一般人一样,经由母亲怀胎而出生的呢?怎么能说自己是最尊贵的种族呢?持这种论调的婆罗门,是没道理和不光彩的。”与此相符合的教义是( B )A. 忍耐顺从 B. 众生平等C. 转世轮回 D. 尊崇上帝CB3. 在伯里克利执政期间,成年公民瓦达西带着妻子赛西亚从雅典的一个小村庄住进了城市。他们会经历的是( C )A. 瓦达西因来自农村被禁止参加公民大会B. 瓦达西和妻子一起参加了雅典公民大会C. 瓦达西作为政府公职人员获得国家补贴D. 妻子赛西亚代替瓦达西上战场带兵打仗C4. 有了古罗马的繁荣,就有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等西方谚语。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D )A. 罗马帝国为了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B. 罗马共和国通过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C.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D. 罗马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D5. 罗马斗兽场的看台分为3个区:最低一排的席位是为老议员和高等市民们准备的,中间是皇帝的包厢,两翼是执政官和奉神的淑女们的包厢,高处的座位是为贵族准备的,再往上是普通平民坐着或站着的地方。这主要反映了古罗马( A )A. 社会等级观念浓厚 B. 竞技活动残酷血腥C. 宗教神权凌驾一切 D. 人文主义萌芽初现A6.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如图所示)是为雅典娜女神所建,神庙的白色大理石中富含铁,在适宜的光线和蔚蓝天空映衬下,便能发出柔和的金色光芒,从远处看,神庙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这体现了古希腊( B )A. 政治体制完善B. 建筑艺术高超C. 神人同形同性D. 发达的工商业7. 他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终生在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认为求得知识最好的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材料描述的“他”是( C )A. 释迦牟尼 B. 孔子 C. 苏格拉底 D. 耶稣BC8.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绝无违背。”由此可知,封君与封臣之间( B )A. 按等级严格划分 B. 具有一定的契约性C. 相对自由与平等 D. 是绝对的隶属关系9. 下面是法兰克王国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②③处应填写的是( D )A. 拜占庭帝国 查理曼帝国 B. 拜占庭帝国 阿拉伯帝国C. 亚历山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 D. 查理曼帝国 法兰西BD10. 每个佃户须为自己分得的份地,付出一定租金和税款。在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须为领主工作,还要向领主缴纳各种捐税,虽然领主和佃户属于分隔很大的社会阶级,但是他们都是基督徒。遇到基督盛会,特别是圣诞节和复活节,所有居民都要到教堂聚会。上述场景发生在( C )A. 古希腊城邦 B. 古罗马城邦C. 西欧庄园 D. 日本庄园11.8世纪时,世界有两个文明中心,一个是中国唐朝,另一个是西亚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它是( D )A. 罗马帝国 B. 拜占庭帝国C. 奥斯曼帝国 D. 阿拉伯帝国CD12. “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据此可知( B )A.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创造的B. 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C. 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D. 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题,共36分)13. 【中世纪的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 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会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数量一般不超过5 000人。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等拥有超过5万人的城市屈指可数。——《世界历史》(九上)材料二 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领主派军队进攻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琅城居民坚持斗争,直到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此后,琅城一直实行自治,琅城公社存在了两百多年。(1)依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中世纪城市在形成发展中具有哪些特点。(4分)规模很小;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工商业较发达。(答出两点即可)(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城市居民增加了哪些新鲜的血液?他们争取权利主要有哪些方式?(3分)新鲜血液:商人、手工业者、农民。(1分)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分)14.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公元7世纪前后,亚欧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推动了一场变革,……在文化领域,日本人以同样方式修改了中国的模式。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民族的神道教的同时,日本人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做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8世纪前期,查理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没收叛乱贵族的土地和部分没收教会的土地,分封给官员和将领,条件是他们必须服兵役和履行臣民义务,只限终身不得世袭。受封者不履行义务时则收回采邑。封主或封臣一方死亡,也收回采邑;继承人如愿继续以前的关系,必须重新进行分封。(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大化改新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上述史料说明日本民族的对外学习具有什么特点?(4分)作用: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2分)特点:善于借鉴,善于创新。(2分)(2)材料二中法兰克王国的这次改革有什么意义?(4分)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5. 【罗马法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 图1《十二铜表法》 图2《罗马民法大全》材料二 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法律分别颁布于罗马的哪个发展阶段。说明图2的进步性。(6分)阶段:《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民法大全》颁布于东罗马帝国时期(或拜占庭帝国时期)。(2分)进步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罗马“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的理由。(5分)罗马帝国的统治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罗马法成为近现代很多欧美国家法律的基础,影响深远而持久。16. 【帝国的侵略与扩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图1 亚历山大帝国 图2 阿拉伯帝国论述: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一方面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另一方面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阿拉伯帝国的侵略扩张,给被侵略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同时,阿拉伯人也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结论:总之,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一些强大帝国进行的对外侵略扩张,给被侵略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示例)观点:古代世界帝国的对外侵略扩张具有两面性。根据图片信息,围绕“古代世界帝国对外侵略扩张”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秋历史接的测试】九上历史期中学业质量评价.pptx 【2025秋历史接的测试】九上历史期中学业质量评价(原卷版).docx 【2025秋历史接的测试】九上历史期中学业质量评价(解答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