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展开阐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文化本质与功能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一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包括两目。第一目“什么是文化”,阐述文化的内涵、文化于文明的关系、文化的载体等:第二目“文化的功能”,阐释文化对人、对社会、民族、国家发展和进步的作用。两目从两个角度阐释了文化的基本理论,第二目对文化功能的分析是对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具体化,阐明第一目中提到的文化的反作用。
【教学目标】
1、理解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理解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4、理解文化的功能。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科学精神:科学把握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公共参与:积极主动参与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文化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文化的功能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并阅读材料
2025年7月15日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50载砥砺奋进,50载书写华章。从东方红一号卫星高歌云霄,到神舟载人飞船遨游星河,到“神舟”“天舟”与“天宫”交会,再到如今空间站大门缓缓开启,五十年间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累累硕果。每一次发射,都是穿越时空的精神接力。一颗颗卫星、一枚枚火箭、一艘艘飞船,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壮大,见证着中国昂首挺进太空,迈向世界航天强国的精彩历程。
思考:中国航天从'东方红一号'到空间站建设,背后体现了哪些文化力量?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导入: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是一种文化现象,那么什么是文化呢?
总议题:什么是文化?
1、从航天精神中感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2、在航天情境案例中感受文化的力量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上——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第一幕:什么是文化
议题一:从航天精神中感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中国航天精神》并阅读材料《航天精神的表现》
航天人坚守梦想并为之奋斗的核心动力是 载人航天精神 ,具体表现为:
特别能吃苦 :在极端环境下昼夜奋战,攻克技术难关
特别能战斗 :面对挑战时保持顽强斗志,突破极限
特别能攻关 :自主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缩短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
特别能奉献 :长期坚守岗位,以国家使命为重
这种精神源于自力更生的建院方针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航天人代代传承的信念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黄旭华把一生都深潜”大海之中,值得吗 这启示我们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2)黄旭华为什么身处惊涛骇浪之中,却还能乐在其中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你还知道哪些现象属于文化?
感受各种文化现象
议学小结: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内涵
(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对点练习1:从狭义角度来看,下列哪些属于文化现象
1.工人从事生产活动
2.选举人大代表
3.参加学校的运动会
4.观看电影《中国医生》
5.2021年猪肉价格下跌
6.就交通管理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7.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答案:
2、文化的特征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具有社会性),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
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第十个中国航天日》
议学问题: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至今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航天成就背后,体现了哪些政治、经济因素对航天文化的塑造?是什么支配和影响着航天人坚守着梦想并为之奋斗的?可以相互交流(V:fengyan7203)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取视频关键信息,回答分析探究问题
议学小结: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4、文化的核心: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相关链接: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如同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是错误的。
议学小结:
5、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文明: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物质方面的进步称为物质文明,精神方面的进步称为精神文明,制度方面的进步称为制度文明,生态方面的进步称为生态文明。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2)文化: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3)共同点与联系: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议学情境三:我国的航天科技是通过什么展现出来的
议学提示:
6、文化的载体
(1)含义与具体形式:
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民俗等都是文化的载体。
(2)文化载体的作用(两者关系) :
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注意: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才是文化。器物、行为、制度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
小试牛刀:以下文化是通过什么展现出来的
答案:优美的音乐的载体——乐器;彝族刺绣的载体——衣物;中秋节的载体——民俗;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的载体——让座的行为;社会精神文明教育活动的载体——文化体制。
第二幕:文化的功能
议题二:在教育、服务.....中感受文化的力量
议学情境四:议学问题:为什么航天员成为新时代偶像?议学问题:航天文化给航天人带来了哪些改变?
议学问题:技术突破之后的文化驱动是什么?
议学问题:航天直播为何成为全民焦点?
议学小结:
文化的功能
四大基本功能:
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①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②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④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议学小结:
2、文化的影响/作用
(1)对个人的影响
①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对民族的影响
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③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
④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课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