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 2 3 4 5 高一生物期末答题卡注意事项1、请用2B铅笔填涂选择题答案等选项;注意考生条形码粘贴处将所选项涂满涂黑,修改时使用橡皮擦干净;其它题用黑色水笔。2、此卡不准弄脏、弄皱或弄破,严禁折叠。学校填涂实例班级姓名正确填涂■缺考口准考证号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答案无效1回西6西四幽西11四16西2西幽7西o幽12西品38回1349西o融西14四幽19西四西幽西10的幽15西西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8分,。20.(12分)(1)(2)(3)(4)21.(12分)(1)(2)(3)(4)(5)①②③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答案无效22.(12分)(1)(2)(2分)(3)(2分)(4)23.(12分)(1)(2)(3)(4)(2分)24.(10分)(1)(2)(2分)(3)(2分)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答案无效高一生物期末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上。2.将答案填涂、填写在机读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5题,每题2分。共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在分裂(不发生染色体变异)某一时刻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B.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极体C.该细胞不可能含有等位基因 D.该细胞与其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2.生物在繁衍过程中都具有保持遗传稳定性和表现出遗传多样性的特点,这与生物体的某些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下图是某种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哺乳动物的繁衍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有利于使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出多样性B.过程③既能增加细胞的数目又能增加细胞的种类C.过程②③能保证该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3.研究发现某植物的基因家族存在一种显性“自私基因”A。在产生配子时A基因能导致体内不含A基因的雄配子一半死亡,而不影响雌配子的活力。现将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a植株产生含A的雄配子与含a雌配子数量相等B.Aa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A:a=1:1、A:a=2:1C.Aa自交获得的F 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2:3:1D.Aa自交后代F 产生的雄配子比例为A:a=2:14.下列关于遗传规律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状态下豌豆自花传粉进行自交,玉米等异花传粉植物可进行自由交配B.两种玉米杂交产生的F1出现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3: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C.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体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桶内小球总数必须相同,抓取小球统计后需放入新桶5.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B.一个DNA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DNA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C.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D.原核生物DNA不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6.如图为某DNA片段的平面结构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是氢键,解旋酶能作用于①并使其断裂B.③与④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DNA复制时,子链沿着模板链的5' 3'方向延伸D.(A+T)/(G+C)比值可体现不同DNA分子的特异性7.如图所示,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正常细胞能进行过程①~⑥ B.①②③过程均可在植物细胞核中进行C.过程②和⑤所需的原料和酶都一样 D.图中所示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8.柳穿鱼花的形态结构和小鼠毛色的遗传都属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甲基化修饰一般可以遗传给后代B.表观遗传也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表观遗传现象发生时,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改变D.DNA甲基化可能导致RNA聚合酶不能结合到DNA上,抑制了基因的表达9.家鸡Z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和d,分别控制性状正常喙和交叉喙,其中某种基因型会使后代个体致死,现有一对正常喙家鸡杂交,子一代个体正常喙:交叉喙 = 3: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家鸡种群中,与喙有关的基因型共有 4 种B.致死个体全是雄性,亲代雄性一定为杂合子C.子一代正常喙个体自由交配,后代雌性多于雄性D.子一代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得到的子二代中d的基因频率为3/1110.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以表彰他对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发现方面的贡献。斯万特·帕博先后从化石中提取到了尼安德特人(约100万年前走出非洲的一种已灭绝的古人类)的线粒体DNA和核DNA进行测序,最后绘制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草图。研究发现,生活在非洲之外的现代人体内都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化石中提取尼安德特人的DNA时要排除来自微生物或操作者的DNA的干扰B.线粒体DNA只来自母亲且比核DNA小得多,更容易进行测序分析C.尼安德特人的线粒体DNA和核DNA可作为研究人类进化的直接证据D.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的基因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变异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11.中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以水稻为食。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C控制。某突变型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对该突变基因转录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其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C突变为C 的过程发生了碱基对增添B.基因C1编码的蛋白质中第242位氨基酸突变为谷氨酰胺C.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确定基因突变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D.突变体水稻为杂合子,其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12.HPV病毒是一类具有100多个亚型的小型双链环状DNA病毒,该病毒能产生致癌蛋白E6和E7;这两种蛋白可导致抑癌基因失活,这是引起宫颈癌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最有效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PV侵染人体后使细胞中的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B.HPV具有100多个亚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多,细胞之间黏着性下降,容易分散和转移D.研发能促进HPV致癌蛋白E6和E7合成的药物可有效治疗宫颈癌13.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 cfDNA和cffDN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ffDNA可以来自脱落后破碎的胎盘细胞B.cffDNA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C.检测cfDNA中的相关基因可进行癌症筛查D.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治疗遗传病14.玉米的籽粒颜色有色(B)对无色(b)为显性,淀粉质(D)对蜡质(d)为显性,这两对基因都位于9号染色体上。某株有色淀粉质玉米植株测交后代中有色淀粉质∶有色蜡质∶无色淀粉质∶无色蜡质=1∶1∶1∶1,忽略变异对配子的影响,则该植株发生的染色体变异类型最可能是( )A.丢失了1条9号染色体 B.染色体易位C.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倒位15.下列人类遗传病中依次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 )①原发性高血压 ②唐氏综合征 ③软骨发育不全 ④青少年型糖尿病 ⑤性腺发育不全 ⑥镰状细胞贫血 ⑦哮喘 ⑧超雄综合征 ⑨抗维生素D佝偻病A.③⑥⑨ ②⑤⑧ ①④⑦ B.③⑥⑨ ①④⑦ ②⑤⑧C.①④⑦ ②⑤⑧ ③⑥⑨ D.②⑤⑧ ③⑥⑨ ①④⑦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图I、Ⅱ、Ⅲ、IV、V是果蝇细胞分裂有关图像,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均已统计或呈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图中的Ⅱ可表示减数分裂I后期也可表示有丝分裂中期B.图中的III所示细胞名称可能为极体C.图中的V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期属于II17.关于遗传学的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模型构建等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B.萨顿通过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艾弗里在格里菲思实验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并实施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高质量的DNA衍射图谱,揭示了嘌呤总数等于嘧啶总数18.先天性耳聋为单基因遗传病,如图为某家系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A.先天性耳聋为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调查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人群中随机进行调查C.若Ⅱ2为杂合子,则该遗传病在女性和男性中的发病率相等D.若Ⅱ2为纯合子,则Ⅲ 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819.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进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A.三倍体草鱼的初级精母或初级卵母细胞中有六套非同源染色体B.推测三倍体草鱼高度不育,原因是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C.虽然该三倍体草鱼高度不育,但此变异是可遗传变异D.若二倍体草鱼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进行,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形成纺锤体,也有可能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8分)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8分,除注明外,每空一分。20.(12分)科研小组制作某二倍体植株细胞分裂时期的标本,实验步骤和方法如下表所示。(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实验步骤的目的 简要操作过程制备材料 将采集的花序适当处理后,放入卡诺氏液中4℃处理24h后,用浓度0.075moL/L的KCl溶液37℃低渗处理45min,冲洗后再转入70%乙醇中冷藏备用▲ 将材料冲洗后,经解离、酶解→漂洗、用卡诺氏液处理→染色(染色剂: ▲ )→制片显微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期细胞中 ▲ ,以此来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该实验小组同学拍摄到的部分时期的显微图像如下图中I~V所示:(2)实验中,将花粉置于浓度为0.075mL/L的KCl溶液中低渗处理的目的是 ▲ 。解离后,用 ▲ 酶对花粉进行酶解,以增强细胞分散效果。实验过程中,两次使用了卡诺氏液处理,第一次的目的是 ▲ ,第二次的目的是增强染色体的 “嗜碱”性,达到较好的染色效果。(3)显微镜下观察到上图I~V中,图 ▲ 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 ▲ ,此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 ▲ ,该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量之比为 ▲ 。(4)在观察了显微镜下的减数分裂图像后,同学们又开展了“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以某种2n=4的生物为模拟材料,为了区分同源染色体,同学们至少需要 ▲ 种颜色的橡皮泥。把颜色和长短一样的两个染色单体的中部用铁丝扎起来,代表减数分裂开始时已复制完成的一条染色体,铁丝用来模拟 ▲ 。21.(12分)下图是某动物细胞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当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与模板链分离时,会形成RNA-DNA杂交体,这时非模板链、RNA-DNA杂交体共同构成R环结构。研究表明R环结构会影响DNA复制、转录和基因的稳定性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所示生理过程在该生物细胞内发生的场所是 ▲ ,理由是 ▲ 。(2)过程②的酶C是 ▲ ,过程③中一个mRNA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 ▲ 。(3)与过程①比较,过程③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为 ▲ 。过程③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 (选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4)研究发现细胞过程①和过程②的速率相差很大。当过程①和过程②同向进行时,如果非模板链、RNA-DNA 杂交体共同形成R环结构,则过程①会被迫停止,这是由于 ▲ 。推测R环通常出现在碱基 ▲ 含量多的区域。(5) 为证明DNA复制的方式,科学家利用大肠杆菌进行了相关实验:将大肠杆菌在15N培养液中培养若干代,再将其转移到14N培养液中培养,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带的位置。下图表示几种可能的离心结果,则:①大肠杆菌转移到14N培养液中增殖一代,如果DNA为全保留复制,则DNA带的分布应如图中试管 ▲ 所示。②在整个实验中出现了甲乙丙三种条带,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 ▲ 。③若大肠杆菌的1个双链DNA片段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含胸腺嘧啶350个,则该大肠杆菌增殖三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 ▲ ,共需要消耗 ▲ 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2.(12分)某种牵牛花的花色有蓝色、红色、白色,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亲代中,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是 ▲ 、 ▲ 、 ▲ 。(2)实验一的F2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 种,其中纯合子的概率是 ▲ 。若将F2中的全部蓝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红花的概率是 ▲ (2分)。(3)若进一步研究实验一F2中的红花植株是否为杂合子,可让该植株自交,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2分),则该红花植株为杂合子。(4)实验二可称为 ▲ 实验,其F1中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 。该实验F1中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取决于 ▲ 。23.(12分)玉米(2N=20)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图1为玉米植株示意图。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纯合优良品种矮秆抗病(hhRR)的过程。(1)对玉米进行人工杂交的基本步骤是 ▲ 。(2)利用方法I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 ▲ ,这种植株具备的特点是 ▲ 。方法Ⅰ通常使用 ▲ (填试剂)处理 ▲ (填标号①“休眠的种子”、②“幼苗”、③“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其作用原理是 ▲ 。(3)图2所示的三种方法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 ▲ ,其原因是 ▲ 。(4)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的原理是 ▲ 。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HhRr的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F2代植株中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共有 ▲ 种。科研人员在统计实验田中成熟玉米植株的存活率时发现,易感植株存活率是1/2,高秆植株存活率是2/3,其他植株的存活率是1,据此得出F2成熟植株表型及比例为 ▲ (2分)。24.(10分)半乳糖血症是由于半乳糖不能正常代谢而引起的一类遗传病。其部分代谢途径如下图。已知位于第17号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N/n)突变会使个体缺乏半乳糖-1-磷酸尿嘧啶转移酶(GALT)而患Ⅰ型半乳糖血症;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M/m)发生隐性突变会使个体缺乏半乳糖激酶(GALK)而患Ⅱ型半乳糖血症。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表型正常男子(甲)有一个患Ⅰ型半乳糖血症的妹妹(乙),其父母均正常,则Ⅰ型半乳糖血症的遗传方式为 ▲ 遗传。在乙的血浆中检测出半乳糖-1-磷酸浓度虽然较高,但半乳糖浓度不高,推测她的基因型可能是 ▲ 。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分析,GALK、GALT基因通过 ▲ ,进而控制生物性状。(2)乙和另一位半乳糖血症患者丙婚配后,后代子女均表现正常,可以判断丙的半乳糖血症类型最可能是 ▲ (填“Ⅰ型”或“Ⅱ型”)。理由是 ▲ (2分)。(3)据调查:甲的父母是姑表亲,在该家族近五代中也出现过其他患者,但在五代以前从未出现该病患者和GALT活性较低的人。在正常人群中,约每150人中有1人为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杂合子一般不发病,但其GALT活性仅为正常人的50%。若检测甲的血浆,推测其半乳糖-1-磷酸浓度高于正常人,但却低于乙的概率是 ▲ 。甲和无血缘关系的正常女性婚配后,后代子女患Ⅰ型半乳糖血症的概率为 ▲ (2分)。近亲婚配可导致后代遗传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 ▲ 。高一生物期末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4页,第Ⅱ卷5-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上。2.将答案填涂、填写在机读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5题,每题2分。共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在分裂(不发生染色体变异)某一时刻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B.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极体C.该细胞不可能含有等位基因D.该细胞与其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2.生物在繁衍过程中都具有保持遗传稳定性和表现出遗传多样性的特点,这与生物体的某些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下图是某种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哺乳动物的繁衍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精子生物体②受精卵卵细胞③A.过程①②有利于使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出多样性B.过程③既能增加细胞的数目又能增加细胞的种类C.过程②③能保证该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3.研究发现某植物的基因家族存在一种显性“自私基因”A。在产生配子时A基因能导致体内不含A基因的雄配子一半死亡,而不影响雌配子的活力。现将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a植株产生含A的雄配子与含a雌配子数量相等B.Aa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A:a=1:1、A:a=2:1C.Aa自交获得的F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2:3:1D.Aa自交后代F产生的雄配子比例为A:a=2:14.下列关于遗传规律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状态下豌豆自花传粉进行自交,玉米等异花传粉植物可进行自由交配B.两种玉米杂交产生的F出现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3: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C.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体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桶内小球总数必须相同,抓取小球统计后需放入新桶第1页共8页5.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B.一个DNA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DNA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C.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D.原核生物DNA不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6.如图为某DNA片段的平面结构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②●个A四=四-③-④⑤A.①是氢键,解旋酶能作用于①并使其断裂B.③与④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DNA复制时,子链沿着模板链的5'→3'方向延伸D.(A十T)/(G+C)比值可体现不同DNA分子的特异性7.如图所示,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②DNAmRNA@③⑤RNA-⑥→蛋白质、-A.人体正常细胞能进行过程①~⑥B.①②③过程均可在植物细胞核中进行C.过程②和⑤所需的原料和酶都一样D.图中所示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8.柳穿鱼花的形态结构和小鼠毛色的遗传都属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NA甲基化修饰一般可以遗传给后代B.表观遗传也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表观遗传现象发生时,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改变D.DNA甲基化可能导致RNA聚合酶不能结合到DNA上,抑制了基因的表达9.家鸡Z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和d,分别控制性状正常喙和交叉喙,其中某种基因型会使后代个体致死,现有一对正常喙家鸡杂交,子一代个体正常喙:交叉喙=3: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家鸡种群中,与喙有关的基因型共有4种B.致死个体全是雄性,亲代雄性一定为杂合子C.子一代正常喙个体自由交配,后代雌性多于雄性D.子一代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得到的子二代中d的基因频率为3/11第2页共8页高一期末试卷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A A D C D B C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答案 D B D B B ABD BC CD BCD20.(12分)(1)制作装片 苯酚品红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2)使细胞适度膨胀,便于细胞内的染色体更好地分散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固定细胞形态(3)Ⅱ 联会 对等片段的交换 1:2(4)2(或两) 着丝粒21.(12分)(1)线粒体 核基因是先转录后翻译,质基因边转录边翻译,图示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2) RNA聚合酶 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3) A-U、U-A 从左向右(4)某些R环的mRNA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R环阻碍解旋酶(酶 B)的移动 G、C(5) ①C ②半保留复制 ③1/4 455022.(12分)(1) AABB aabb AaBb(2) 4/四 1/9 4/9(2分)(3)红花植株:白花植株=3:1(2分)(4)测交 Aabb、aaBb 亲本品种丙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23.(12分)(1)套袋→人工传粉→套袋(2)花药离体培养 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 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 ②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量加倍(3)Ⅲ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4)基因重组 5/五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12:2:6:1(2分)24.(10分)(1)常染色体隐性 MMnn或Mmnn 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2)Ⅱ型 若丙为Ⅰ型患者,后代应全是半乳糖血症患者与结果不符,若丙为Ⅱ型患者,因两对基因在不同染色体上,后代表现均正常,与结果相符(2分)。(3)2/3 1/900(2分) 近亲结婚高一期末试卷答案题号1234568910答案DAADCD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答案0小DBABDBCCDBCD20.(12分)(1)制作装片苯酚品红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2)使细胞适度膨胀,便于细胞内的染色体更好地分散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固定细胞形态(3)IⅡ联会对等片段的交换1:2(4)2(或两)着丝粒21.(12分)(1)线粒体核基因是先转录后翻译,质基因边转录边翻译,图示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2)RNA聚合酶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3)A-U、U-A从左向右(4)某些R环的mRNA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R环阻碍解旋酶(酶B)的移动G、C(5)①C②半保留复制③1/4455022.(12分)(1)AABBaabbAaBb(2)4/四1/94/9(2分)(3)红花植株:白花植株=3:1(2分)(4)测交Aabb、aaBb亲本品种丙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23.(12分)(1)套袋→人工传粉→套袋(2)花药离体培养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②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量加倍(3)Ⅲ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4)基因重组5/五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12:2:6:1(2分)24.(10分)(1)常染色体隐性MMnn或Mmnn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2)Ⅱ型若丙为I型患者,后代应全是半乳糖血症患者与结果不符,若丙为Ⅱ型患者,因两对基因在不同染色体上,后代表现均正常,与结果相符(2分)。(3)2/31/900(2分)近亲结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联考答题卡.docx 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联考答题卡.pdf 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卷.docx 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卷.pdf 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卷答案.docx 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卷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