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习题课二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综合问题 波的多解问题题组一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综合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甲是 t=1 s时的波形图,图乙是波中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图像(两图均用同一时刻计时),图乙的振动图像对应图甲上的质点可能是( )A.x=1 m处的质点 B.x=2 m处的质点C.x=3 m处的质点 D.x=4 m处的质点2.〔多选〕(2025·福建福州期末)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图甲是波传播到x=5 m的质点M时的波形图,令此时刻t=0,图乙是质点N(x=3 m)的振动图像,Q是位于x=10 m处的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Q点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方向B.t=0至t=3 s时间内,质点M的路程为10 cmC.质点Q和原点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反D.t=9.5 s,质点Q的位移为-5 cm3.某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传播,图甲为t=0.75 s时的波形图,图乙为P点的振动图像。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L与质点N的运动方向总相同B.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C.在0.5 s时间内,质点P向右运动了1 mD.t=1 s时,质点P处于平衡位置,并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题组二 波的多解问题4.如图所示,已知一简谐横波的频率小于5 Hz,横波在一条直线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经过t=0.2 s后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则它的波速可能是( )A.32.5 m/s B.37.5 m/sC.62.5 m/s D.87.5 m/s5.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t=2 s时的波形如图(a)所示,x=3 m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b)所示,则波速可能是( ) A. m/s B. m/s C. m/s D. m/s6.〔多选〕(2025·福建三明高二下期末)如图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像,虚线是经过0.2 s时的波形图像,判断正确的是( )A.波传播的距离可能为3 mB.周期不可能是 s或0.8 sC.若波速是35 m/s,波向左传播D.若0.2 s小于一个周期时,传播的距离为5 m或1 m题组三 波的传播与波形问题7.图甲是某列简谐横波在t=0.05 s时的波形图的一部分,图乙是位于坐标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像,P点的横坐标为7.5 m,Q点的横坐标为20 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B.该列波的传播速度为200 m/sC.再经0.062 5 s时质点P的加速度最大D.从该时刻开始经4.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等于900 cm8.(2025·福建福州高二下期中)水袖是中国古典舞中用于情感表达和抒发的常用技巧,舞者的手有规律的振动传导至袖子上,给人营造出一种“行云流水”的美感,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机械波的传播。现有一列简谐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经过1 s后的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已知波的周期为T,且0.5 s<T<1 s,则( )A.当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时,波速等于5 m/sB.若这1 s内x=1 m处的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10 cm,则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C.当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x=1 m处的质点M和x=2.5 m处的质点N在这1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当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再经过0.4 s后,简谐波与实线波形图重合9.〔多选〕一列简谐横波t=0时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经过时间3 s后变成图中虚线所示的波形。已知波向左传播,图中坐标为(12,2)的A质点,经时间5 s后振动状态传播到B质点,则( )A.此波的波速可能是3 m/sB.t=0时刻,B质点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轴正向C.0~5 s时间内,A质点的路程可能为10 cmD.0~5 s时间内,B质点的路程可能为15 cm10.(2025·福建泉州高二下期末)图甲为亚运会艺术体操比赛中中国队选手进行带操比赛的画面,某段过程中彩带的运动可简化为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图乙为这列简谐横波在某时的波形图,M点刚开始振动,图丙为某质点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像,求:(1)该波的波速大小;图丙是P、M中哪一质点的振动图像;(2)平衡位置位于x=3 m处的N点(未画出)经多长时间第一次到达波峰;(3)经1 s的时间质点Q走过的路程。11.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t1=0和t2=0.05 s时,其波形分别用如图所示的实线和虚线表示。求:(1)当波速为280 m/s时,波的传播方向如何?(2)以此波速(280 m/s)传播,t=0时,x=8 m 处的质点P从平衡位置运动至波谷所需的最短时间是多少?习题课二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综合问题波的多解问题1.B 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题图乙可得在t=1 s时刻,质点在平衡位置,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由题图甲及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可判断选项中的x=2 m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且沿y轴负方向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2.AC 根据题图乙可知t=0时刻N点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根据同侧法可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刚传到M点时,M振动的方向沿-y方向,所以Q点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方向,故A正确;t=0至t=3 s时间内,质点M的路程为s=×4A=30 cm,B错误;Q点到O点的距离为10 cm,即两者相距为s=10 m=2λ,所以质点Q和原点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反,C正确;由波动图像知这列波的波长为4 m,由振动图像知周期为4 s,则传播速度为v=,解得v=1 m/s,在9.5 s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s=9.5 m,根据波的平移法可知,质点Q点的振动形式与0.5 m处的振动形式一样,此时质点Q的位移为-10× cm=-5 cm,D错误。3.D 由波的图像可知,质点L与质点N的运动方向总是相反,故A错误;由振动图像可知,t=0.75 s时,P点振动方向向下,所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B错误;质点P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来回振动,并不随波迁移,故C错误;由振动图像可知,t=1 s时,质点P处于平衡位置,且在沿y轴负方向运动,故D正确。4.B 根据T=,频率小于5 Hz,则T>0.2 s,可知波传播的时间t=0.2 s小于一个周期,传播的距离不到一个波长,波长λ=10 m,若波向左传播,传播的距离为x1=λ=2.5 m,则波速为v== m/s=12.5 m/s,若波向右传播,传播的距离为x2=λ=7.5 m,则波速为v== m/s=37.5 m/s,故选B。5.A 由x=3 m处质点的振动图像(b)可知,波的周期为 T=4 s,质点在t=2 s时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结合波的传播方向可知,x=3 m处质点可能处在λ处,则有λ=3 m,解得λ= m(n=0,1,2,3…),则波速可能是v== m/s= m/s(n=0,1,2,3…),当n=0时v= m/s,当n=1时,v= m/s,当n=2时v= m/s,因此由题意可知A正确,B、C、D错误。6.AC 由题图可知λ=4 m,若波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nλ+λ=(4n+3)m(n=0,1,2,3,…),当n=0时0.2 s小于一个周期,x=3 m,当n=1时x=7 m,若波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nλ+=(4n+1)m(n=0,1,2,3,…)。当n=0时0.2 s小于一个周期,x=1 m,当n=1时x=5 m,故A正确,D错误;当向左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nT+T,T= s= s。当n=0时,T= s,当向右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nT+,则T= s= s。当n=0时T=0.8 s,故B错误;当向左传播时,波速v== m/s=m/s。当n=1时v=35 m/s,可知该波向左传播,故C正确。7.A 因为周期T=0.1 s,所以在t=0.05 s时,位于坐标原点的质点正处于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所以波应该是向x轴正方向传播的,故A错误;波速为v== m/s=200 m/s,故B正确;波峰从x=5 m位置传播到P需要的时间为t= s=0.012 5 s,再过半个周期,即再经过0.05 s时质点P到达波谷位置,所以再经0.062 5 s时质点P到达波谷位置,加速度有最大值,故C正确;因为4.5 s等于45个周期,根据路程与振幅的关系可知,在4.5 s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s=45×4A=900 cm,故D正确。8.B 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由于经过1 s后的波形如题图中的虚线所示,则有Δt=nT+(n=0,1,2,3…),根据题意有0.5 s<T<1 s,解得n=1,T= s,根据图像可知波长为4 m,则波传播速度为v== m/s=7 m/s,故A错误;若这1 s内x=1 m处的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10 cm,由于10=5A,即质点运动时间为T,由于1 s==T+,可知将实线波形向右平移得到虚线波形,若这1 s内x=1 m处的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10 cm,则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B正确;当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在这1 s内有Δt=nT+(n=0,1,2,3,…),根据题意有0.5 s<T<1 s,解得n=1,T=0.8 s,由于T+=1 s,可知,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xM=5A=10 cm,根据同侧法,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质点N沿y轴正方向运动,其在一个周期内运动的路程为4A=8 cm,由于质点N计时起点时刻衡位置运动,则其在内运动的路程大于一个振幅2 cm,可知质点N在这1 s内通过的路程大于10 cm,即x=1 m处的质点M和x=2.5 m处的质点N在这1 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C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当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周期T= s,由于=0.7,即时间间隔不等于周期的整数倍,可知,当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再经过0.4 s后,简谐波与实线波形图不重合,故D错误。9.AC 由图可知λ=12 m,由3 s=nT+T,得T= s,v==4n+3(m/s),当n=0时,T=4 s,v=3 m/s,故A正确;若T=4 s,则v=3 m/s,B质点离A质点的距离为vt=15 m,为1λ,当t=0时,B质点恰好经平衡位置向上运动,0~5 s时间内,A质点振动1T,路程为5A=10 cm,C正确;若n=1,则T= s,则v=7 m/s,B质点离A质点的距离为vt=35 m,为2λ,当 t=0时,B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0~5 s内B质点的路程为 cm,故B、D错误。10.(1)2.5 m/s P (2)0.9 s (3)100 cm解析:(1)根据题图乙可知波长λ=1 m,根据题图丙可知周期为T=0.4 s,则波速v==2.5 m/s由题图丙可知,该质点在零时刻从平衡位置开始向负向最大位移处运动,根据题图乙可判断该质点为P。(2)t=0时刻0.75 m处质点处于波峰位置,此状态传播到N点的时间为Δt== s=0.9 s。(3)经1 s的时间即2T,质点Q走过的路程s=×4A=100 cm。11.见解析解析:(1)假设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Δs=λ+nλ=(2+8n)m(n=0,1,2,…)v== m/s=(40+160n)m/s(n=0,1,2,…)当波速为280 m/s时,有40+160n=280,n=,与实际不符,假设不成立。假设波沿x轴负向传播,则Δs'=λ+nλ=(6+8n)m,(n=0,1,2,…)v'== m/s=(120+160n)m/s。当波速为280 m/s时,有280=(120+160n),n=1,假设成立(2)T== s所以P质点第一次到达波谷所需最短时间为t== s≈2.1×10-2 s。3 / 3习题课二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综合问题 波的多解问题素养目标1.理解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的区别,学会解答有关综合问题。2.理解波的多解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要点一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综合1.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比较振动图像(y-t 图像) 波的图像(y-x图像)研究对象 某一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某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图像图像信息 直 读 (1)周期T、振幅A (2)各时刻质点的位移 (1)波长λ、振幅A (2)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判 断 各时刻速度、加速度方向 (1)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加速度方向 (2)波形图、传播方向、振动方向的互判图像变化 随时间推移,图像延续,但已有形状不变 随时间推移,图像沿传播方向平移形象比喻 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活动的“录像” 一群人在某时刻动作的“拍照”2.三步求解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综合问题【典例1】 〔多选〕(2025·福建福州高二下期末)图甲为某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M质点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简谐波的传播速度为4 m/sB.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C.t=2.0 s时M质点的振动速度小于Q质点的振动速度D.从t=0时刻开始P质点的振动方程y=-0.2cos(2πt)cm尝试解答 1.〔多选〕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时刻,该波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乙表示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Q的振动图像与图乙相同B.在t=0时刻,质点P的加速度的大小比质点Q的大C.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D.在t=0时刻,质点P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比质点Q的大2.〔多选〕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 s时刻的波形图,P、Q分别为波上的两个质点,图乙为Q点的振动图像,则( )A.波沿-x方向传播B.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0.4 m/sC.t=0.15 s时,Q点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D.t=0.10 s到0.25 s的过程中,P点通过的路程为30 cm要点二 波的多解问题1.波的多解问题形成的原因(1)波的周期性造成多解①时间的周期性: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②空间的周期性:波的传播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2)方向的双向性造成多解①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②质点的振动方向不确定。2.解决波动多解应注意的问题(1)质点到达最大位移处,有正向和负向最大位移两种可能。(2)质点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有起振方向相反的两种可能。(3)只告诉波速,不指明波的传播方向,应考虑沿两个方向传播的可能。(4)只给出两时刻的波形,则有多次重复出现的可能。【典例2】 如图所示的是在竖直方向上振动并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实线是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t=0.2 s时刻的波形图。(1)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求它传播的速度;(2)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求它的最大周期;(3)若波速v=25 m/s,求t=0时刻P点的振动方向。尝试解答规律方法解决波的多解问题的一般思路(1)首先考虑传播方向的双向性:如果题目未说明波的传播方向或没有其他条件暗示,应首先按波的传播方向的可能性进行讨论。(2)对设定的传播方向,首先确定Δt和T(或确定Δx和λ)的关系,一般先确定最简单的情况,即一个周期内(或一个波长内)的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加nT(或nλ)。(3)应注意题目是否有限制条件,如有的题目限制波的传播方向,或限制时间Δt大于或小于一个周期等,所以解题时应综合考虑,加强多解意识,认真分析题意。1.〔多选〕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0.1 s时刻的波形图,质点S的横坐标x=2.5 m,波源不在坐标原点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S的振幅为0.12 mB.波的频率可能为10 HzC.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10 m/sD.质点S沿x轴正方向运动2.(2025·福建泉州高二下期中)如图所示,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0.2 s后的波形图。(1)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且周期大于0.2 s,求它的周期;(2)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且周期满足T<0.2 s<2T,求波的传播速度。要点三 波的传播与波形问题【探究】1.简谐运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简谐波,其图像均为正弦式曲线。2.波的传播特点(1)波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振动质点不随波迁移。(2)沿波的传播方向,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重复波源的振动。3.波的传播速度:v==λf,且v=。4.波的图像具有周期性、重复性的特点,即每隔整数倍个周期波形完全相同。【典例3】 (2025·福建龙岩高二下期末)如图所示,一根弹性绳沿x轴方向放置,左端在原点O,用手握住绳的左端使其沿y轴方向做周期T=2 s的简谐运动,在绳上形成一列简谐波,M、N为绳上的两质点,其平衡位置坐标分别为xM=1 m,xN=4.5 m,从波传到M质点开始计时,求:(1)该机械波传播速度的大小;(2)画出波刚传播到质点N时的波形图;(3)经多长时间N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尝试解答1.(2025·福建南平高二下期末)在一均匀介质中,由波源S发出的波同时沿x轴正、负两个方向传播。t=0时波源S开始振动,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波源S振动半个周期时,x轴上形成的波形图为( )2.〔多选〕(2025·福建三明高二下期中)一根张紧的水平弹性绳上的a、b两点相距d=12.0 m,b点在a点的右方,一列振幅为A的简谐横波沿绳向右传播,以a质点某次处在正方向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此时b质点正经过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t=1.5 s时,b质点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处,该机械波的波速可能为( )A.8 m/s B.6 m/sC.1.6 m/s D.1 m/s1.〔多选〕一列横波在某介质中沿x轴传播,t=0.75 s时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x=1.5 m处的质点P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质点N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B.图甲中质点M的速度与加速度均为零C.再经过t=0.5 s质点L与质点N的位移相同D.再经过t=1.75 s质点P第一次到达波峰2.〔多选〕如图所示,甲图为t=0 s时某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的图像,乙图为该波传播方向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传播的速度是1 m/sB.乙图描述的质点在t=0时位移为C.x=0.25 m处的质点在t=0时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D.平衡位置在x=1.25 m处的质点在t=1 s时经过y=A处并向y轴负方向运动3.〔多选〕在xOy平面内有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2 m/s,振幅为10 cm。M、N是平衡位置相距2 m的两个质点,如图所示。在t=0时,M通过其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运动,N位于其平衡位置下方最大位移处。则( )A.该波的周期可能为 sB.该波的波长可能为 mC.当t=1 s时,质点M可能运动到N点的位置D.经过4 s,质点M运动的路程可能为40 cm4.〔多选〕如图所示,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t1=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t2=0.10 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该波形曲线读出这列波的振幅为0.2 mB.该波形曲线上x=5 m处的质点振动的周期可能是0.3 sC.若周期大于(t2-t1),则可能的最小波速是20 m/sD.若周期大于(t2-t1),则可能的最大波速是140 m/s习题课二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综合问题 波的多解问题【核心要点突破】要点一【典例1】 AB 简谐波的传播速度为v== m/s=4 m/s,故A正确;根据题图乙可知,0时刻,M质点向下振动,根据题图甲,利用同侧法可知,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故B正确;由于周期为1 s,可知t=2.0 s时的波形与0时刻的波形相同,根据题图甲可知,此时M质点的位移小于Q质点的位移,则M质点的振动速度大于Q质点的振动速度,故C错误;从t=0时刻开始P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Acos t=0.2cos(2πt)cm,故D错误。素养训练1.BCD t=时刻,题图乙表示介质中的某质点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而题图甲中质点Q在t=时刻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所以质点Q的振动图像与题图乙不同,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题图乙所示,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在t=0时刻,质点P处在波谷位置,速率为零,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最大,加速度最大,而质点Q运动到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即在t=0时刻,质点P的加速度比质点Q的大,质点P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比质点Q的大,选项B、D正确。2.AC 根据Q点的振动图像可知,在t=0.10 s时刻,质点Q向下振动,结合波形图可知,波沿-x方向传播,A正确;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v== m/s=40 m/s,B错误;t=0.15 s时,Q点处在波谷位置,则此时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C正确;因波的周期为T=0.2 s,则t=0.10 s到0.25 s的过程中经历了T,因为P点在t=0.10 s时刻不是在波峰、波谷位置,也不是在平衡位置,则通过的路程不等于3A=30 cm,D错误。要点二【典例2】 (1)(20n+15)m/s(n=0,1,2,3,…)(2)0.8 s (3)沿y轴负方向解析:(1)由图像可知λ=4 m,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0~0.2 s传播的距离可能为Δx=λ=(4n+3)m(n=0,1,2,3,…)传播的速度为v==(20n+15)m/s(n=0,1,2,3,…)。(2)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传播的时间与周期关系为Δt=T(n=0,1,2,3,…)得T== s(n=0,1,2,3,…)当n=0时周期最大,即最大周期为0.8 s。(3)若波速v=25 m/s,波在0.2 s内传播的距离Δx=vΔt=5 m=λ,即传播了λ=λ的距离,结合题图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所以P点在t=0时刻沿y轴负方向振动。素养训练1.AC 质点S的振幅等于波的振幅,由题图知,振幅为0.12 m,A正确;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Δt=nT+=0.1 s(n=0,1,2,3…),周期为T= s(n=0,1,2,3…),频率为f== Hz= Hz(n=0,1,2,3…),所以波的频率可能为2.5 Hz、12.5 Hz、……不可能为10 Hz,B错误;波速为v=λf,由题图可知λ=4 m,v=4× m/s=10(4n+1)m/s(n=0,1,2,3…),当n=0 时,v=10 m/s,C正确;简谐横波的传播过程是振动形式的传播,质点不会沿波的传播方向运动,D错误。2.(1)0.27 s (2)25 m/s解析:(1)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有Δt=0.2 s=T,n=0,1,2…由此可得T= s,n=0,1,2…同时由T>0.2 s即可得n=0,T=0.27 s。(2)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有Δt=0.2 s=T,n=0,1,2…T= s T<0.2 s<2T则n=1,T=0.16 s同时由λ=4 m,可得v== m/s=25 m/s。要点三【典例3】 (1)1 m/s (2)见解析图 (3)5 s解析:(1)由题图可知简谐波的波长为λ=2 m,可得v==1 m/s。(2)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根据平移法可得波刚传播到质点N时的波形图为(3)由(2)中波的图像,可得该波从M点传播到N点所需时间为t1==3.5 s由图可知,N质点的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可知从开始振动到第一次到达波峰所需时间为t2=T=1.5 s,可得t=t1+t2=5 s,从计时时刻起经5 s N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素养训练1.A 由波源的振动图像可知,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即波前的起振方向也是沿y轴正方向,波源振动半个周期,向左和向右分别形成半个波长的波形。故选A。2.AC 由于波向右传播,根据“a点位移达到正向最大时,b点的位移恰为零,且向下运动”,可画出此时a、b间的最简波形图,如图所示,因未明确a、b距离与波长的约束关系,故a、b间的距离存在“周期性”。即λ=ab=12 m(n=0,1,2…),t=1.5 s时,b质点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处,则T=Δt=1.5 s,波速为v== m/s(n=0,1,2…),当n=0时,v=8 m/s;当n=1时,v= m/s;当n=2时,v= m/s;当n=3时,v=1.6 m/s。故选A、C。【教学效果检测】1.AD 由题图乙可知质点P在t=0.75 s时沿y轴负方向运动,结合上下坡法可得该波沿x轴负方向运动,故题图甲中N点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故A正确;题图甲中质点M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故B错误;再经过t=0.5 s质点L与质点N分别位于波谷与波峰,位移不同,故C错误;沿波的传播方向上,与P点距离最近的波峰到P点的距离Δx=3.5 m,波速v==2 m/s,故传播到P点的时间为Δt== s=1.75 s,故D正确。2.AD 由题图可知,波长为2 m,周期为2 s,则波速为v==1 m/s,故A正确;由题图乙可知,t=0.25 s时质点的位移为A,则有A=Asin(ωt+θ),其中t=,解得 θ=,所以当t=0时质点的位移为y=Asin=A,故B错误;由题图甲结合“上下坡法”可知在x=0.25 m处的质点在t=0时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C错误;由题图甲可知,t=0时x=0.25 m处质点的位移为y=Asin =A,由同侧法可知,此时该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根据平移法可知,经过1 s此振动形式刚好传到x=1.25 m处,则平衡位置在x=1.25 m处的质点在t=1 s时经过y=A 处并向y轴负方向运动,故D正确。3.AD 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nλ+λ=2 m,即λ= m(n=0,1,2,3,…),周期T== s(n=0,1,2,3…),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nλ+λ=2 m,即λ= m(n=0,1,2,3…),周期T== s(n=0,1,2,3…),当n=2时,T= s,但是 m不是两种情况下的波长值,选项A正确,B错误;机械波传播的过程中,质点只能在自己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随波迁移,选项C错误;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周期可能为4 s,则经过4 s,质点M运动的路程可能为4A=40 cm,选项D正确。4.CD 由该波形曲线读出这列波的振幅为0.2 cm,故A错误;若波向右传播,周期满足关系式Δt=+nT(n=0,1,2…),解得T= s(n=0,1,2…),当波向左传播时,周期满足关系式Δt=+nT(n=0,1,2…),解得T= s(n=0,1,2…),由数学关系知无论n取何值,周期都不可能为0.3 s,故B错误;由图可知该波的波长为8 m,若周期大于(t2-t1),即Δt<2T,可得当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可能的周期满足关系式Δt=+nT(n=0,1),当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可能的周期满足关系式Δt=+nT(n=0,1),由波速公式v=,可知速度最小时,周期T最大,分析上面两类情况可知,当周期最大时,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且在Δt=+nT(n=0,1)中,取n=0,即Δt=,则T大=0.4 s,最小波速vmin==20 m/s,当速度v最大时,周期T最小,分析上面两类情况可知,当周期最小时,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且在Δt=+nT(n=0,1)中,取n=1,即Δt=+T,则T小= s,最大速度vmax==140 m/s,故C、D正确。5 / 5(共69张PPT)习题课二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综合问题 波的多解问题1.理解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的区别,学会解答有关综合问题。2.理解波的多解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问题的思路。素养目标01核心要点突破02教学效果检测03课时作业目 录01PART核心要点突破要点一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综合1.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比较振动图像(y-t 图像) 波的图像(y-x图像)研究对象 某一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某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图像振动图像(y-t 图像) 波的图像(y-x图像)图像信息 直读 (1)周期T、振幅A (2)各时刻质点的位移 (1)波长λ、振幅A(2)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判断 各时刻速度、加速度方向 (1)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加速度方向(2)波形图、传播方向、振动方向的互判图像变化 随时间推移,图像延续,但已有形状不变 随时间推移,图像沿传播方向平移形象比喻 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活动的“录像” 一群人在某时刻动作的“拍照”2. 三步求解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综合问题【典例1】 〔多选〕(2025·福建福州高二下期末)图甲为某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M质点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简谐波的传播速度为4 m/sB. 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C. t=2.0 s时M质点的振动速度小于Q质点的振动速度D. 从t=0时刻开始P质点的振动方程y=-0.2cos(2πt)cm√√解析:简谐波的传播速度为v== m/s=4 m/s,故A正确;根据题图乙可知,0时刻,M质点向下振动,根据题图甲,利用同侧法可知,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故B正确;由于周期为1 s,可知t=2.0 s时的波形与0时刻的波形相同,根据题图甲可知,此时M质点的位移小于Q质点的位移,则M质点的振动速度大于Q质点的振动速度,故C错误;从t=0时刻开始P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Acos t=0.2cos(2πt)cm,故D错误。1. 〔多选〕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时刻,该波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乙表示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Q的振动图像与图乙相同B. 在t=0时刻,质点P的加速度的大小比质点Q的大C. 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D. 在t=0时刻,质点P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比质点Q的大√√√解析:t=时刻,题图乙表示介质中的某质点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而题图甲中质点Q在t=时刻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所以质点Q的振动图像与题图乙不同,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题图乙所示,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在t=0时刻,质点P处在波谷位置,速率为零,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最大,加速度最大,而质点Q运动到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即在t=0时刻,质点P的加速度比质点Q的大,质点P与其平衡位置的距离比质点Q的大,选项B、D正确。2. 〔多选〕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 s时刻的波形图,P、Q分别为波上的两个质点,图乙为Q点的振动图像,则( )A. 波沿-x方向传播B. 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0.4 m/sC. t=0.15 s时,Q点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D. t=0.10 s到0.25 s的过程中,P点通过的路程为30 cm√√解析:根据Q点的振动图像可知,在t=0.10 s时刻,质点Q向下振动,结合波形图可知,波沿-x方向传播,A正确;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v== m/s=40 m/s,B错误;t=0.15 s时,Q点处在波谷位置,则此时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C正确;因波的周期为T=0.2 s,则t=0.10 s到0.25 s的过程中经历了T,因为P点在t=0.10 s时刻不是在波峰、波谷位置,也不是在平衡位置,则通过的路程不等于3A=30 cm,D错误。要点二 波的多解问题1. 波的多解问题形成的原因(1)波的周期性造成多解①时间的周期性: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②空间的周期性:波的传播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2)方向的双向性造成多解①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②质点的振动方向不确定。2. 解决波动多解应注意的问题(1)质点到达最大位移处,有正向和负向最大位移两种可能。(2)质点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有起振方向相反的两种可能。(3)只告诉波速,不指明波的传播方向,应考虑沿两个方向传播的可能。(4)只给出两时刻的波形,则有多次重复出现的可能。【典例2】 如图所示的是在竖直方向上振动并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实线是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t=0.2 s时刻的波形图。(1)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求它传播的速度;答案:(20n+15)m/s(n=0,1,2,3,…)解析:由图像可知λ=4 m,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0~0.2 s传播的距离可能为Δx=λ=(4n+3)m(n=0,1,2,3,…)传播的速度为v==(20n+15)m/s(n=0,1,2,3,…)。(2)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求它的最大周期;答案:0.8 s 解析: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传播的时间与周期关系为Δt=T(n=0,1,2,3,…)得T== s(n=0,1,2,3,…)当n=0时周期最大,即最大周期为0.8 s。(3)若波速v=25 m/s,求t=0时刻P点的振动方向。答案:沿y轴负方向解析:若波速v=25 m/s,波在0.2 s内传播的距离Δx=vΔt=5 m=λ,即传播了λ=λ的距离,结合题图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所以P点在t=0时刻沿y轴负方向振动。规律方法解决波的多解问题的一般思路(1)首先考虑传播方向的双向性:如果题目未说明波的传播方向或没有其他条件暗示,应首先按波的传播方向的可能性进行讨论。(2)对设定的传播方向,首先确定Δt和T(或确定Δx和λ)的关系,一般先确定最简单的情况,即一个周期内(或一个波长内)的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加nT(或nλ)。(3)应注意题目是否有限制条件,如有的题目限制波的传播方向,或限制时间Δt大于或小于一个周期等,所以解题时应综合考虑,加强多解意识,认真分析题意。1. 〔多选〕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0.1 s时刻的波形图,质点S的横坐标x=2.5 m,波源不在坐标原点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S的振幅为0.12 mB. 波的频率可能为10 HzC. 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10 m/sD. 质点S沿x轴正方向运动√√解析:质点S的振幅等于波的振幅,由题图知,振幅为0.12 m,A正确;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Δt=nT+=0.1 s(n=0,1,2,3…),周期为T= s(n=0,1,2,3…),频率为f== Hz= Hz(n=0,1,2,3…),所以波的频率可能为2.5 Hz、12.5 Hz、……不可能为10 Hz,B错误;波速为v=λf,由题图可知λ=4 m,v=4× m/s=10(4n+1)m/s(n=0,1,2,3…),当n=0 时,v=10 m/s,C正确;简谐横波的传播过程是振动形式的传播,质点不会沿波的传播方向运动,D错误。2. (2025·福建泉州高二下期中)如图所示,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0.2 s后的波形图。(1)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且周期大于0.2 s,求它的周期;答案:0.27 s 解析: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有Δt=0.2 s=T,n=0,1,2…由此可得T= s,n=0,1,2…同时由T>0.2 s即可得n=0,T=0.27 s。(2)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且周期满足T<0.2 s<2T,求波的传播速度。答案:25 m/s解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有Δt=0.2 s=T,n=0,1,2…T= s T<0.2 s<2T则n=1,T=0.16 s同时由λ=4 m,可得v== m/s=25 m/s。要点三 波的传播与波形问题【探究】1. 简谐运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简谐波,其图像均为正弦式曲线。2. 波的传播特点(1)波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振动质点不随波迁移。(2)沿波的传播方向,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重复波源的振动。3. 波的传播速度:v==λf,且v=。4. 波的图像具有周期性、重复性的特点,即每隔整数倍个周期波形完全相同。【典例3】 (2025·福建龙岩高二下期末)如图所示,一根弹性绳沿x轴方向放置,左端在原点O,用手握住绳的左端使其沿y轴方向做周期T=2 s的简谐运动,在绳上形成一列简谐波,M、N为绳上的两质点,其平衡位置坐标分别为xM=1 m,xN=4.5 m,从波传到M质点开始计时,求:(1)该机械波传播速度的大小;答案:1 m/s 解析:由题图可知简谐波的波长为λ=2 m,可得v==1 m/s。(2)画出波刚传播到质点N时的波形图;答案:见解析图解析: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根据平移法可得波刚传播到质点N时的波形图为解析:由(2)中波的图像,可得该波从M点传播到N点所需时间为t1==3.5 s由图可知,N质点的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可知从开始振动到第一次到达波峰所需时间为t2=T=1.5 s,可得t=t1+t2=5 s,从计时时刻起经5 s N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3)经多长时间N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答案:5 s1. (2025·福建南平高二下期末)在一均匀介质中,由波源S发出的波同时沿x轴正、负两个方向传播。t=0时波源S开始振动,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波源S振动半个周期时,x轴上形成的波形图为( )√解析: 由波源的振动图像可知,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即波前的起振方向也是沿y轴正方向,波源振动半个周期,向左和向右分别形成半个波长的波形。故选A。2. 〔多选〕(2025·福建三明高二下期中)一根张紧的水平弹性绳上的a、b两点相距d=12.0 m,b点在a点的右方,一列振幅为A的简谐横波沿绳向右传播,以a质点某次处在正方向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此时b质点正经过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t=1.5 s时,b质点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处,该机械波的波速可能为( )A. 8 m/s B. 6 m/sC. 1.6 m/s D. 1 m/s√√解析:由于波向右传播,根据“a点位移达到正向最大时,b点的位移恰为零,且向下运动”,可画出此时a、b间的最简波形图,如图所示,因未明确a、b距离与波长的约束关系,故a、b间的距离存在“周期性”。即λ=ab=12 m(n=0,1,2…),t=1.5 s时,b质点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处,则T=Δt=1.5 s,波速为v== m/s(n=0,1,2…),当n=0时,v=8 m/s;当n=1时,v= m/s;当n=2时,v= m/s;当n=3时,v=1.6 m/s。故选A、C。02PART教学效果检测1. 〔多选〕一列横波在某介质中沿x轴传播,t=0.75 s时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x=1.5 m处的质点P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质点N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B. 图甲中质点M的速度与加速度均为零C. 再经过t=0.5 s质点L与质点N的位移相同D. 再经过t=1.75 s质点P第一次到达波峰√√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质点P在t=0.75 s时沿y轴负方向运动,结合上下坡法可得该波沿x轴负方向运动,故题图甲中N点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故A正确;题图甲中质点M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故B错误;再经过t=0.5 s质点L与质点N分别位于波谷与波峰,位移不同,故C错误;沿波的传播方向上,与P点距离最近的波峰到P点的距离Δx=3.5 m,波速v==2m/s,故传播到P点的时间为Δt== s=1.75 s,故D正确。2. 〔多选〕如图所示,甲图为t=0 s时某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的图像,乙图为该波传播方向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列波传播的速度是1 m/sC. x=0.25 m处的质点在t=0时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解析: 由题图可知,波长为2 m,周期为2 s,则波速为v==1 m/s,故A正确;由题图乙可知,t=0.25 s时质点的位移为A,则有A=Asin(ωt+θ),其中t=,解得 θ=,所以当t=0时质点的位移为y=Asin=A,故B错误;由题图甲结合“上下坡法”可知在x=0.25 m处的质点在t=0时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C错误;由题图甲可知,t=0时x=0.25 m处质点的位移为y=Asin =A,由同侧法可知,此时该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根据平移法可知,经过1 s此振动形式刚好传到x=1.25 m处,则平衡位置在x=1.25 m处的质点在t=1 s时经过y=A 处并向y轴负方向运动,故D正确。3. 〔多选〕在xOy平面内有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2 m/s,振幅为10 cm。M、N是平衡位置相距2 m的两个质点,如图所示。在t=0时,M通过其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运动,N位于其平衡位置下方最大位移处。则( )C. 当t=1 s时,质点M可能运动到N点的位置D. 经过4 s,质点M运动的路程可能为40 cm√√解析: 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nλ+λ=2 m,即λ= m(n=0,1,2,3,…),周期T== s(n=0,1,2,3…),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nλ+λ=2 m,即λ= m(n=0,1,2,3…),周期T== s(n=0,1,2,3…),当n=2时,T= s,但是 m不是两种情况下的波长值,选项A正确,B错误;机械波传播的过程中,质点只能在自己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随波迁移,选项C错误;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周期可能为4 s,则经过4 s,质点M运动的路程可能为4A=40 cm,选项D正确。4. 〔多选〕如图所示,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t1=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t2=0.10 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该波形曲线读出这列波的振幅为0.2 mB. 该波形曲线上x=5 m处的质点振动的周期可能是0.3 s√√解析: 由该波形曲线读出这列波的振幅为0.2 cm,故A错误;若波向右传播,周期满足关系式Δt=+nT(n=0,1,2…),解得T= s(n=0,1,2…),当波向左传播时,周期满足关系式Δt=+nT(n=0,1,2…),解得T= s(n=0,1,2…),由数学关系知无论n取何值,周期都不可能为0.3 s,故B错误;由图可知该波的波长为8 m,若周期大于(t2-t1),即Δt<2T,可得当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可能的周期满足关系式Δt=+nT(n=0,1),当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可能的周期满足关系式Δt=+nT(n=0,1),由波速公式v=,可知速度最小时,周期T最大,分析上面两类情况可知,当周期最大时,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且在Δt=+nT(n=0,1)中,取n=0,即Δt=,则T大=0.4 s,最小波速vmin==20 m/s,当速度v最大时,周期T最小,分析上面两类情况可知,当周期最小时,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且在Δt=+nT(n=0,1)中,取n=1,即Δt=+T,则T小= s,最大速度vmax==140 m/s,故C、D正确。03PART课时作业题组一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综合1.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甲是 t=1 s时的波形图,图乙是波中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图像(两图均用同一时刻计时),图乙的振动图像对应图甲上的质点可能是( )A. x=1 m处的质点 B. x=2 m处的质点C. x=3 m处的质点 D. x=4 m处的质点1234567891011√解析: 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题图乙可得在t=1 s时刻,质点在平衡位置,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由题图甲及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可判断选项中的x=2 m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且沿y轴负方向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12345678910112. 〔多选〕(2025·福建福州期末)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图甲是波传播到x=5 m的质点M时的波形图,令此时刻t=0,图乙是质点N(x=3 m)的振动图像,Q是位于x=10 m处的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Q点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方向B. t=0至t=3 s时间内,质点M的路程为10 cmC. 质点Q和原点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反D. t=9.5 s,质点Q的位移为-5 cm√√1234567891011解析:根据题图乙可知t=0时刻N点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根据同侧法可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刚传到M点时,M振动的方向沿-y方向,所以Q点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方向,故A正确;t=0至t=3 s时间内,质点M的路程为s=×4A=30 cm,B错误;Q点到O点的距离为10 cm,即两者相距为s=10 m=2λ,所以质点Q和原点的振动方向始终相反,C正确;由波动图像知这列波的波长为4 m,由振动图像知周期为4 s,则传播速度为v=,解得v=1 m/s,在9.5 s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s=9.5 m,根据波的平移法可知,质点Q点的振动形式与0.5 m处的振动形式一样,此时质点Q的位移为-10× cm=-5 cm,D错误。12345678910113. 某横波在介质中沿x轴传播,图甲为t=0.75 s时的波形图,图乙为P点的振动图像。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L与质点N的运动方向总相同B. 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C. 在0.5 s时间内,质点P向右运动了1 mD. t=1 s时,质点P处于平衡位置,并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1234567891011解析: 由波的图像可知,质点L与质点N的运动方向总是相反,故A错误;由振动图像可知,t=0.75 s时,P点振动方向向下,所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B错误;质点P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来回振动,并不随波迁移,故C错误;由振动图像可知,t=1 s时,质点P处于平衡位置,且在沿y轴负方向运动,故D正确。1234567891011题组二 波的多解问题4. 如图所示,已知一简谐横波的频率小于5 Hz,横波在一条直线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经过t=0.2 s后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则它的波速可能是( )A. 32.5 m/s B. 37.5 m/sC. 62.5 m/s D. 87.5 m/s√1234567891011解析: 根据T=,频率小于5 Hz,则T>0.2 s,可知波传播的时间t=0.2 s小于一个周期,传播的距离不到一个波长,波长λ=10 m,若波向左传播,传播的距离为x1=λ=2.5 m,则波速为v== m/s=12.5 m/s,若波向右传播,传播的距离为x2=λ=7.5 m,则波速为v== m/s=37.5 m/s,故选B。12345678910115. 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t=2 s时的波形如图(a)所示,x=3 m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b)所示,则波速可能是( ) √1234567891011解析: 由x=3 m处质点的振动图像(b)可知,波的周期为 T=4 s,质点在t=2 s时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结合波的传播方向可知,x=3 m处质点可能处在λ处,则有λ=3 m,解得λ= m(n=0,1,2,3…),则波速可能是v== m/s= m/s(n=0,1,2,3…),当n=0时v= m/s,当n=1时,v= m/s,当n=2时v= m/s,因此由题意可知A正确,B、C、D错误。12345678910116. 〔多选〕(2025·福建三明高二下期末)如图实线是某时刻的波形图像,虚线是经过0.2 s时的波形图像,判断正确的是( )A. 波传播的距离可能为3 mC. 若波速是35 m/s,波向左传播D. 若0.2 s小于一个周期时,传播的距离为5 m或1 m√√1234567891011解析:由题图可知λ=4 m,若波向左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nλ+λ=(4n+3)m(n=0,1,2,3,…),当n=0时0.2 s小于一个周期,x=3 m,当n=1时x=7 m,若波向右传播时,传播的距离为x=nλ+=(4n+1)m(n=0,1,2,3,…)。当n=0时0.2 s小于一个周期,x=1 m,当n=1时x=5 m,故A正确,D错误;当向左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nT+T,T= s= s。当n=0时,T= s,当向右传播时,传播的时间为t=nT+,则T= s= s。当n=0时T=0.8 s,故B错误;当向左传播时,波速v== m/s=m/s。当n=1时v=35 m/s,可知该波向左传播,故C正确。1234567891011题组三 波的传播与波形问题7. 图甲是某列简谐横波在t=0.05 s时的波形图的一部分,图乙是位于坐标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像,P点的横坐标为7.5 m,Q点的横坐标为20 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B. 该列波的传播速度为200 m/sC. 再经0.062 5 s时质点P的加速度最大D. 从该时刻开始经4.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等于900 cm√1234567891011解析: 因为周期T=0.1 s,所以在t=0.05 s时,位于坐标原点的质点正处于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所以波应该是向x轴正方向传播的,故A错误;波速为v== m/s=200 m/s,故B正确;波峰从x=5 m位置传播到P需要的时间为t= s=0.012 5 s,再过半个周期,即再经过0.05 s时质点P到达波谷位置,所以再经0.062 5 s时质点P到达波谷位置,加速度有最大值,故C正确;因为4.5 s等于45个周期,根据路程与振幅的关系可知,在4.5 s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s=45×4A=900 cm,故D正确。12345678910118. (2025·福建福州高二下期中)水袖是中国古典舞中用于情感表达和抒发的常用技巧,舞者的手有规律的振动传导至袖子上,给人营造出一种“行云流水”的美感,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机械波的传播。现有一列简谐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经过1 s后的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已知波的周期为T,且0.5 s<T<1 s,则( )A. 当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时,波速等于5 m/sB. 若这1 s内x=1 m处的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10 cm,则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C. 当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x=1 m处的质点M和x=2.5 m处的质点N在这1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 当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再经过0.4 s后,简谐波与实线波形图重合√1234567891011解析: 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由于经过1 s后的波形如题图中的虚线所示,则有Δt=nT+(n=0,1,2,3…),根据题意有0.5 s<T<1 s,解得n=1,T= s,根据图像可知波长为4 m,则波传播速度为v== m/s=7 m/s,故A错误;若这1 s内x=1 m处的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10 cm,由于10=5A,即质点运动时间为T,由于1 s==T+,可知将实线波形向右平移得到虚线波形,若这1 s内x=1 m处的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10 cm,则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B正确;1234567891011当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在这1 s内有Δt=nT+(n=0,1,2,3,…),根据题意有0.5 s<T<1 s,解得n=1,T=0.8 s,由于T+=1 s,可知,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xM=5A=10 cm,根据同侧法,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质点N沿y轴正方向运动,其在一个周期内运动的路程为4A=8 cm,由于质点N计时起点时刻衡位置运动,则其在内运动的路程大于一个振幅2 cm,可知质点N在这1 s内通过的路程大于10 cm,即x=1 m处的质点M和x=2.5 m处的质点N在这1 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C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当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周期T= s,由于=0.7,即时间间隔不等于周期的整数倍,可知,当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再经过0.4 s后,简谐波与实线波形图不重合,故D错误。12345678910119. 〔多选〕一列简谐横波t=0时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经过时间3 s后变成图中虚线所示的波形。已知波向左传播,图中坐标为(12,2)的A质点,经时间5 s后振动状态传播到B质点,则( )A. 此波的波速可能是3 m/sB. t=0时刻,B质点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轴正向C. 0~5 s时间内,A质点的路程可能为10 cmD. 0~5 s时间内,B质点的路程可能为15 cm√√1234567891011解析: 由图可知λ=12 m,由3 s=nT+T,得T= s,v==4n+3(m/s),当n=0时,T=4 s,v=3 m/s,故A正确;若T=4 s,则v=3m/s,B质点离A质点的距离为vt=15 m,为1λ,当t=0时,B质点恰好经平衡位置向上运动,0~5 s时间内,A质点振动1T,路程为5A=10 cm,C正确;若n=1,则T= s,则v=7 m/s,B质点离A质点的距离为vt=35 m,为2λ,当 t=0时,B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0~5 s内B质点的路程为cm,故B、D错误。123456789101110. (2025·福建泉州高二下期末)图甲为亚运会艺术体操比赛中中国队选手进行带操比赛的画面,某段过程中彩带的运动可简化为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图乙为这列简谐横波在某时的波形图,M点刚开始振动,图丙为某质点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像,求:(1)该波的波速大小;图丙是P、M中哪一质点的振动图像;答案:2.5 m/s P 1234567891011解析:根据题图乙可知波长λ=1 m,根据题图丙可知周期为T=0.4 s,则波速v==2.5 m/s由题图丙可知,该质点在零时刻从平衡位置开始向负向最大位移处运动,根据题图乙可判断该质点为P。1234567891011(2)平衡位置位于x=3 m处的N点(未画出)经多长时间第一次到达波峰;答案:0.9 s 解析: t=0时刻0.75 m处质点处于波峰位置,此状态传播到N点的时间为Δt== s=0.9 s。(3)经1 s的时间质点Q走过的路程。解析:经1 s的时间即2T,质点Q走过的路程s=×4A=100 cm。答案:100 cm123456789101111. 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t1=0和t2=0.05 s时,其波形分别用如图所示的实线和虚线表示。求:(1)当波速为280 m/s时,波的传播方向如何?答案:见解析1234567891011解析:假设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Δs=λ+nλ=(2+8n)m(n=0,1,2,…)v== m/s=(40+160n)m/s(n=0,1,2,…)当波速为280 m/s时,有40+160n=280,n=,与实际不符,假设不成立。假设波沿x轴负向传播,则Δs'=λ+nλ=(6+8n)m,(n=0,1,2,…)v'== m/s=(120+160n)m/s。当波速为280 m/s时,有280=(120+160n),n=1,假设成立1234567891011(2)以此波速(280 m/s)传播,t=0时,x=8 m 处的质点P从平衡位置运动至波谷所需的最短时间是多少?答案:见解析解析:T== s所以P质点第一次到达波谷所需最短时间为t== s≈2.1×10-2 s。1234567891011THANKS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习题课二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综合问题 波的多解问题.docx 习题课二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综合问题 波的多解问题.pptx 习题课二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综合问题 波的多解问题(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