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综合检测(三) 机械波(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插图涉及的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图甲中鼓面振动形成的声波为横波B.图乙中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利用了波的反射现象C.图丙中的声呐探测鱼群技术应用了波的折射现象D.图丁中的多普勒效应说明救护车发出的音调发生变化2.对于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速度小于折射速度时,折射波线偏离法线B.当波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波速和波长都不改变C.在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改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改变D.波发生折射时一定不会发生反射现象3.下列现象或事实属于衍射现象的是( )A.风从窗户吹进来B.雪堆积在背风的屋后C.水波前进方向上遇到凸出在水面上的小石块,小石块对波的传播没有影响D.晚上看到水中月亮的倒影4.如图是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该照片记录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过程中激起的波纹,其形状如图所示。由图中可以得出( )①蜻蜓的飞行方向向左②蜻蜓的飞行方向向右③蜻蜓飞行速度比水波传播的速度大④蜻蜓飞行速度比水波传播的速度小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从波传到x=5 m 的M点时开始计时,已知P点相继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为0.4 s,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这列波的波长是4 m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10 m/sC.质点Q(x=9 m)经过0.5 s才第一次到达波峰D.M点以后各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都是向下6.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v。若某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位于平衡位置的两质点a、b相距为s,a、b之间只存在一个波谷,则从该时刻起,下列四幅波形中质点a最早到达波谷的是( )7.一简谐横波沿x轴方向传播,已知t=0.1 s时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乙是x=4 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B.该简谐横波的波速为10 m/sC.在t=0.5 s时,x=2 m处的质点到达平衡位置,沿y轴负方向运动D.经过0.4 s,x=2 m处的质点经过的路程为40 m8.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已知该时刻P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且从该时刻起P质点经过0.05 s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波的波速是30 m/sB.图像中P点的纵坐标y=5 cmC.从该时刻起经过0.1 s,Q质点通过的路程是10 mD.从该时刻起经过0.1 s,P质点通过的路程大于0.1 m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如图所示,空间同一平面内有A、B、C三点,AB=5 m,BC=4 m,AC=3 m。A、C两点处有完全相同的波源做简谐振动,振动频率为1 360 Hz,波速为340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的位移总是最大B.A、B间有7个振动加强的点C.两列波的波长均为0.25 mD.B、C间有8个振动减弱的点10.(2025·福建三明高二下期末)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t=0时刻恰好传播至Q点,其波形如图甲所示,图乙为M、N、P、Q四个质点中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则( )A.该波的传播速度为1 m/sB.波源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C.图乙为质点M的振动图像D.质点Q起振后的振动方程为y=-10sincm11.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当波传到x=2.0 m 处的P点时开始计时,该时刻波形如图所示,t=0.9 s时,观察到质点P第三次到达波峰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速为0.5 m/sB.经过1.4 s质点P运动的路程为70 cmC.t=1.6 s时,x=4.5 m处的质点Q第三次到达波谷D.与该波发生干涉的另一列简谐横波的频率可能为2.5 Hz12.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0.2 s时刻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的波长为12 cmB.在t=0.2 s时,x=6 cm处的质点速度沿y轴正方向C.这列波的波速可能为0.4 m/sD.这列波遇到5 m宽的物体,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13.(6分)(2025·福建厦门高二上期末)图甲是降噪耳机的原理简化图,耳机收集环境噪声后,产生一列和噪声频率 (选填“不同”或“相同”)的声波,与噪声进行叠加合成,抵消噪声以达到降噪的目的。图乙为降噪耳机的理想降噪过程示意图,该过程应用了波的 (选填“干涉”或“衍射”)。14.(8分)(2025·福建泉州高二下月考)如图所示,在某一均匀介质中,M、N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波源,其简谐运动表达式均为x=0.2sin 10πt(m),介质中P点与M、N两个波源的距离分别为3 m和5 m,两波源形成的简谐波从t=0时刻,同时分别沿MP、NP方向传播,波速都是10 m/s,则P点的振动 (填“加强”或“减弱”);0~1 s内,P点通过的路程为 m。15.(8分)一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所示,实线表示t1=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表示t2=0.05 s时刻的波形图,求:(1)该简谐横波的振幅与波长各为多少?(2)若2T>t2-t1,波速可能为多大?(T为周期)16.(10分)图甲为某一列简谐横波在t=t0时刻的图像,图乙是这列波上P质点从这一时刻起的振动图像,试讨论:(1)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大小;(2)画出经过2.3 s后波的图像,并求出P质点的位移大小和运动的路程。17.(14分)(2025·福建泉州高二下期末)图a为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1=0.15 s时的波形图,图b为质点P从t=0时刻开始的振动图像,求:(1)该列波的波速;(2)若质点Q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10.5 m,则从t1=0.15 s开始计时,写出质点Q的振动方程。18.(14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已知在x轴上x1=2 m和x2=6.5 m 处P、Q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分别如图甲、图乙所示。求:(1)此列波的波源振动频率;(2)此列波的传播速率;(3)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且波长大于5 m,从波传到Q开始计时,t=20 s内P、Q运动的路程差是多少。章末综合检测(三) 机械波1.B 图甲中鼓面振动形成的声波为纵波,所以A错误;图乙中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利用了波的反射现象,所以B正确;图丙中的声呐探测鱼群技术应用了波的反射现象,所以C错误;图丁中的救护车后方的人听到救护车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前方的人听到救护车发出的音调变高,但是救护车发出的音调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所以D错误。2.C 当入射速度小于折射速度时,折射波线不一定偏离法线,当入射角为零度时,折射波线与法线重合,故A错误;当波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但波速和波长都发生改变,故B错误;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在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改变,波速和波长都改变,故C正确;波发生折射时在同一个界面也可发生反射现象,故D错误。3.C 风从窗户吹进来是空气流动,与衍射无关;雪堆积在背风的屋后与衍射无关;波在传播过程中偏离直线传播绕过障碍物的现象称为波的衍射,C与衍射现象相符;而看到水中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B、D错误,C正确。4.C ①②根据题图,蜻蜓连续三次点水过程中激起的波纹,圆圈越小,则时间越短,所以飞行方向为从大圆到小圆,①错误,②正确;③④若蜻蜓飞行的速度和水波传播的速度相同,那么蜻蜓的每一次点水的时候都会是在上一个水波的边线上,第二个水波和第一个水波都在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则有每个圆都应该是内切的。而题图则说明蜻蜓飞行的速度比水波传播的速度大,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5.C 由题图可知波的波长为λ=4 m,选项A正确;由题意可知波的周期为T=0.4 s,则波传播的速度为v== m/s=10 m/s,选项B正确;波峰传到Q所用的时间为t== s=0.7 s,选项C错误;由题图可知M点开始振动的方向向下,说明所有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都是向下,选项D正确。6.C A、C选项中质点a运动方向向下,故经过周期后到达波谷,因A选项波长长,由T=(同一介质中v不变)可知其周期也长,C选项较A选项中的质点a早到达波谷;B、D选项中质点a运动方向向上,故经过周期到达波谷,因B选项波长长,由T=(同一介质中v不变)可知其周期也长,D选项较B选项中的质点a早到达波谷;C选项的波的波长为s,因此有t=T=,D选项的波的波长为s,因此有t'=T=·=,显然t小于t',因此C选项中质点a先到达波谷。故选C。7.D 由题图乙知t=0.1 s时,x=4 m处的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结合题图甲知该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选项A正确;根据题图可知波长λ=4 m,周期T=0.4 s,所以波速为10 m/s,选项B正确;在t=0.1 s时,x=2 m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沿y轴负方向运动,再过0.5 s-0.1 s=1T,即一个周期又回到原位置,选项C正确;经过0.4 s,x=2 m处的质点经过的路程为4A=20 cm,选项D错误。8.D 由于P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因此该波向右传播,当P点运动到平衡位置时,波向右传播了0.5 m,因此波速v== m/s=10 m/s,A错误;图像中P点的纵坐标y=Asincm=10sin cm=5 cm,B错误;根据v=,可知该波的振动周期T==0.4 s,从该时刻起经过0.1 s,Q质点恰好回到平衡位置,通过的路程是0.10 m,而P质点通过的路程为s=5×2 cm=10 cm>0.1 m,C错误,D正确。9.CD 波的波长λ==m=0.25 m,B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Δx=1 m=4λ,该点为振动加强点,但位移不总是最大,故A错误,C正确;设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O点,则点O到A、C的距离相等,为振动加强点,OB上到A、C的距离之差为0.25 m、0.5 m、0.75 m、1 m的点为加强点,OA上到C、A的距离之差为0.25 m、0.5 m、0.75 m、1 m、1.25 m、1.5 m、1.75 m、2 m、2.25 m、2.5 m、2.75 m的点为加强点,共16个加强点,故B错误;BC上到A、C的距离之差为1.125 m、1.375 m、1.625 m、1.875 m、2.125 m、2.375 m、2.625 m、2.875 m的点为振动减弱点,共8个减弱点,故D正确。10.AD 该波的传播速度为v== m/s=1 m/s,选项A正确;由波形图可知,Q点开始振动时沿y轴负向,可知波源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选项B错误;由题图乙可知质点在t=0时刻在平衡位置向y轴正向振动,结合波形图可知,题图乙为质点N的振动图像,选项C错误;因Q点开始振动时沿y轴负向,质点Q起振后的振动方程为y=-Asin =-10sincm,选项D正确。11.BC 简谐横波向右传播,由平移法知,各点的起振方向为竖直向上,t=0.9 s时,P点第三次到达波峰,则有T=0.9 s,解得T=0.4 s,则波速为v== m/s=5 m/s,故A错误;1.4 s的时间相当于3.5个周期,每个周期路程为4A=20 cm,所以经过1.4 s质点P运动的路程为s=3.5×4A=3.5×20 cm=70 cm,故B正确;波传到Q经历时间t== s=0.5 s,经过2.75T,即再经过1.1 s后Q第三次到达波谷,所以t=1.6 s时,x=4.5 m处的质点Q第三次到达波谷,故C正确;要发生干涉现象,另外一列波的频率一定与此列波的频率相同,即f==2.5 Hz,故D错误。12.AC 根据图中虚线可以看出波长为12 cm,选项A正确;因为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根据平移法,可以得到在t=0.2 s时,x=6 cm处的质点速度沿y轴负方向,选项B错误;根据图像可知,波传播的距离Δx=nλ+(0.12-0.04)m,波的速度v= m/s=(0.6n+0.4) m/s(n=0,1,2,3…),选项C正确;因为波长远小于5 m,所以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D错误。13.相同 干涉解析:由题图甲知,降噪声波与环境声波波长相等,两波波速相等,所以频率相等,叠加时产生干涉。由于两列波叠加时振动步调相反,所以叠加后振动减弱,起到降噪的作用,所以降噪的过程应用的是声波的干涉原理。14.加强 4.8解析:根据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可知T== s=0.2 s,所以λ=vT=2 m,由于PN-PM=2 m=λ,即波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所以P点的振动加强;M波源的振动形式到达P点的时间为t1==0.3 s N波源的振动形式到达P点的时间为t2==0.5 s,在N波源的振动形式到达P点之前,P点通过的路程为s1=4×0.2 m=0.8 m,之后P点振动加强,则0~1 s内,N波源的振动形式到达P点之后,P点通过的路程为s2=2×4×0.4 m+2×0.4 m=4.0 m,可知,0~1 s内,P点通过的路程为s=0.8 m+4.0 m=4.8 m。15.(1)5 cm 8 m (2)见解析解析:(1)由波形图可知λ=8 m,A=5 cm。(2)因2T>t2-t1=0.05 s即T>0.025 s,则波速v<= m/s=320 m/s若波沿x轴正向传播,则Δt=T,波速v===(160n+40)m/s当n=0时v=40 m/s;当n=1时v=200 m/s;若波沿x轴负向传播,则波速v==(160n+120)m/s当n=0时v=120 m/s;当n=1时v=280 m/s。16.(1)沿x轴正方向传播 5 m/s(2)见解析图 10 cm 2.3 m解析:(1)根据题图乙可以判断:P质点在t=t0时刻在平衡位置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由此可以确定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题图甲知该波波长λ=2 m,由题图乙知T=0.4 s,则v== m/s=5 m/s。(2)由于T=0.4 s,所以2.3 s=5T,波形重复5次再沿x轴正方向前进个波长,故经过2.3 s 后的波的图像如图所示。P质点的位移为y=10 cm,路程s=4A×5+3A=23A=2.3 m。17.(1)30 (2)yQ=20sincm解析:(1)由题图a可知,该波的波长为12 m,由题图b可知,该波的周期为0.4 s,所以该波的波速为v==30 m/s。(2)由题图b可知,质点P在t1=0.15 s时正在向下振动,结合题图a,利用同侧法可知,该波的传播方向为沿x轴负向传播。依题意,质点P的周期为0.4 s,则质点P振动的圆频率为ω==5π rad/s,振幅为20 cm,结合题图可知,质点P的振动方程为yP=20sin(5πt)cm在t1=0.15 s,其质点P的位移为yP=10 cm由于质点Q也是该波的一部分,所以质点Q振动的周期与质点P的周期相同,均为0.4 s,其振幅两者也相同,均为20 cm。质点Q的圆频率与质点P的圆频率相同,由题图可知,在t1=0.15 s时,质点Q的位移大小与质点P的位移大小相同,所以设质点Q的振动方程为yQ=Asin(ωt+φ)其中ω=5π rad/s,A=20 cm从t1=0.15 s开始计时,即t=0时,yQ=yP=10 cm代入解得φ=则质点Q的振动方程为yQ=20sincm。18.(1)0.25 Hz(2)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v= m/s(n=0,1,2,…),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v= m/s(n=0,1,2,…)(3)0.15 m解析:(1)波源振动频率f==0.25 Hz。(2)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P、Q之间的距离为λ,波从P传播到Q经历的时间为T, 所以v== m/s(n=0,1,2,…)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P、Q之间的距离为λ,波从P传播到Q经历的时间为T, 所以v== m/s(n=0,1,2,…)。(3)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且波长大于5 m,可得λ=6 m,则v==1.5 m/s则波从Q运动到P的时间差为Δt==3 s从波传到Q开始计时,t=20 s内P、Q运动的路程sQ=×4A=1 msP=×4A=0.85 m路程差为Δs=sQ-sP=0.15 m。5 / 5(共42张PPT)章末综合检测(三)机械波(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插图涉及的物理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图甲中鼓面振动形成的声波为横波B. 图乙中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利用了波的反射现象C. 图丙中的声呐探测鱼群技术应用了波的折射现象D. 图丁中的多普勒效应说明救护车发出的音调发生变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图甲中鼓面振动形成的声波为纵波,所以A错误;图乙中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利用了波的反射现象,所以B正确;图丙中的声呐探测鱼群技术应用了波的反射现象,所以C错误;图丁中的救护车后方的人听到救护车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前方的人听到救护车发出的音调变高,但是救护车发出的音调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所以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 对于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入射速度小于折射速度时,折射波线偏离法线B. 当波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波速和波长都不改变C. 在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改变,波速和波长都发生改变D. 波发生折射时一定不会发生反射现象解析: 当入射速度小于折射速度时,折射波线不一定偏离法线,当入射角为零度时,折射波线与法线重合,故A错误;当波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但波速和波长都发生改变,故B错误;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在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改变,波速和波长都改变,故C正确;波发生折射时在同一个界面也可发生反射现象,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 下列现象或事实属于衍射现象的是( )A. 风从窗户吹进来B. 雪堆积在背风的屋后C. 水波前进方向上遇到凸出在水面上的小石块,小石块对波的传播没有影响D. 晚上看到水中月亮的倒影解析:风从窗户吹进来是空气流动,与衍射无关;雪堆积在背风的屋后与衍射无关;波在传播过程中偏离直线传播绕过障碍物的现象称为波的衍射,C与衍射现象相符;而看到水中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B、D错误,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 如图是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该照片记录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过程中激起的波纹,其形状如图所示。由图中可以得出( )①蜻蜓的飞行方向向左②蜻蜓的飞行方向向右③蜻蜓飞行速度比水波传播的速度大④蜻蜓飞行速度比水波传播的速度小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①②根据题图,蜻蜓连续三次点水过程中激起的波纹,圆圈越小,则时间越短,所以飞行方向为从大圆到小圆,①错误,②正确;③④若蜻蜓飞行的速度和水波传播的速度相同,那么蜻蜓的每一次点水的时候都会是在上一个水波的边线上,第二个水波和第一个水波都在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则有每个圆都应该是内切的。而题图则说明蜻蜓飞行的速度比水波传播的速度大,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5. 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从波传到x=5 m 的M点时开始计时,已知P点相继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为0.4 s,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这列波的波长是4 mB.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10 m/sC. 质点Q(x=9 m)经过0.5 s才第一次到达波峰D. M点以后各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都是向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由题图可知波的波长为λ=4 m,选项A正确;由题意可知波的周期为T=0.4 s,则波传播的速度为v== m/s=10 m/s,选项B正确;波峰传到Q所用的时间为t== s=0.7 s,选项C错误;由题图可知M点开始振动的方向向下,说明所有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都是向下,选项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6. 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v。若某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位于平衡位置的两质点a、b相距为s,a、b之间只存在一个波谷,则从该时刻起,下列四幅波形中质点a最早到达波谷的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A、C选项中质点a运动方向向下,故经过周期后到达波谷,因A选项波长长,由T=(同一介质中v不变)可知其周期也长,C选项较A选项中的质点a早到达波谷;B、D选项中质点a运动方向向上,故经过周期到达波谷,因B选项波长长,由T=(同一介质中v不变)可知其周期也长,D选项较B选项中的质点a早到达波谷;C选项的波的波长为s,因此有t=T=,D选项的波的波长为s,因此有t'=T=·=,显然t小于t',因此C选项中质点a先到达波谷。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7. 一简谐横波沿x轴方向传播,已知t=0.1 s时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乙是x=4 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B. 该简谐横波的波速为10 m/sC. 在t=0.5 s时,x=2 m处的质点到达平衡位置,沿y轴负方向运动D. 经过0.4 s,x=2 m处的质点经过的路程为40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由题图乙知t=0.1 s时,x=4 m处的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结合题图甲知该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选项A正确;根据题图可知波长λ=4 m,周期T=0.4 s,所以波速为10 m/s,选项B正确;在t=0.1 s时,x=2 m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沿y轴负方向运动,再过0.5 s-0.1 s=1T,即一个周期又回到原位置,选项C正确;经过0.4 s,x=2 m处的质点经过的路程为4A=20 cm,选项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8. 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已知该时刻P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且从该时刻起P质点经过0.05 s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波的波速是30 m/sB. 图像中P点的纵坐标y=5 cmC. 从该时刻起经过0.1 s,Q质点通过的路程是10 mD. 从该时刻起经过0.1 s,P质点通过的路程大于0.1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由于P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因此该波向右传播,当P点运动到平衡位置时,波向右传播了0.5 m,因此波速v== m/s=10m/s,A错误;图像中P点的纵坐标y=Asincm=10sin cm=5cm,B错误;根据v=,可知该波的振动周期T==0.4 s,从该时刻起经过0.1 s,Q质点恰好回到平衡位置,通过的路程是0.10 m,而P质点通过的路程为s=5×2 cm=10 cm>0.1 m,C错误,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 如图所示,空间同一平面内有A、B、C三点,AB=5 m,BC=4 m,AC=3 m。A、C两点处有完全相同的波源做简谐振动,振动频率为1 360Hz,波速为340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点的位移总是最大B. A、B间有7个振动加强的点C. 两列波的波长均为0.25 mD. B、C间有8个振动减弱的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波的波长λ==m=0.25 m,B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Δx=1 m=4λ,该点为振动加强点,但位移不总是最大,故A错误,C正确;设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O点,则点O到A、C的距离相等,为振动加强点,OB上到A、C的距离之差为0.25 m、0.5 m、0.75 m、1 m的点为加强点,OA上到C、A的距离之差为0.25 m、0.5 m、0.75 m、1 m、1.25 m、1.5 m、1.75 m、2 m、2.25 m、2.5 m、2.75 m的点为加强点,共16个加强点,故B错误;BC上到A、C的距离之差为1.125 m、1.375 m、1.625 m、1.875 m、2.125 m、2.375 m、2.625 m、2.875 m的点为振动减弱点,共8个减弱点,故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0. (2025·福建三明高二下期末)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t=0时刻恰好传播至Q点,其波形如图甲所示,图乙为M、N、P、Q四个质点中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则( ) A. 该波的传播速度为1 m/sB. 波源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C. 图乙为质点M的振动图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该波的传播速度为v== m/s=1 m/s,选项A正确;由波形图可知,Q点开始振动时沿y轴负向,可知波源起振方向沿y轴负方向,选项B错误;由题图乙可知质点在t=0时刻在平衡位置向y轴正向振动,结合波形图可知,题图乙为质点N的振动图像,选项C错误;因Q点开始振动时沿y轴负向,质点Q起振后的振动方程为y=-Asin =-10sincm,选项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1. 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当波传到x=2.0 m 处的P点时开始计时,该时刻波形如图所示,t=0.9 s时,观察到质点P第三次到达波峰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速为0.5 m/sB. 经过1.4 s质点P运动的路程为70 cmC. t=1.6 s时,x=4.5 m处的质点Q第三次到达波谷D. 与该波发生干涉的另一列简谐横波的频率可能为2.5 Hz√√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简谐横波向右传播,由平移法知,各点的起振方向为竖直向上,t=0.9 s时,P点第三次到达波峰,则有T=0.9 s,解得T=0.4s,则波速为v== m/s=5 m/s,故A错误;1.4 s的时间相当于3.5个周期,每个周期路程为4A=20 cm,所以经过1.4 s质点P运动的路程为s=3.5×4A=3.5×20 cm=70 cm,故B正确;波传到Q经历时间t== s=0.5 s,经过2.75T,即再经过1.1 s后Q第三次到达波谷,所以t=1.6 s时,x=4.5 m处的质点Q第三次到达波谷,故C正确;要发生干涉现象,另外一列波的频率一定与此列波的频率相同,即f==2.5 Hz,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 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0.2 s时刻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列波的波长为12 cmB. 在t=0.2 s时,x=6 cm处的质点速度沿y轴正方向C. 这列波的波速可能为0.4 m/sD. 这列波遇到5 m宽的物体,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根据图中虚线可以看出波长为12 cm,选项A正确;因为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根据平移法,可以得到在t=0.2 s时,x=6 cm处的质点速度沿y轴负方向,选项B错误;根据图像可知,波传播的距离Δx=nλ+(0.12-0.04)m,波的速度v= m/s=(0.6n+0.4) m/s(n=0,1,2,3…),选项C正确;因为波长远小于5 m,所以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13. (6分)(2025·福建厦门高二上期末)图甲是降噪耳机的原理简化图,耳机收集环境噪声后,产生一列和噪声频率 (选填“不同”或“相同”)的声波,与噪声进行叠加合成,抵消噪声以达到降噪的目的。图乙为降噪耳机的理想降噪过程示意图,该过程应用了波的 (选填“干涉”或“衍射”)。相同干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由题图甲知,降噪声波与环境声波波长相等,两波波速相等,所以频率相等,叠加时产生干涉。由于两列波叠加时振动步调相反,所以叠加后振动减弱,起到降噪的作用,所以降噪的过程应用的是声波的干涉原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 (8分)(2025·福建泉州高二下月考)如图所示,在某一均匀介质中,M、N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波源,其简谐运动表达式均为x=0.2sin 10πt(m),介质中P点与M、N两个波源的距离分别为3 m和5 m,两波源形成的简谐波从t=0时刻,同时分别沿MP、NP方向传播,波速都是10 m/s,则P点的振动 (填“加强”或“减弱”);0~1 s内,P点通过的路程为 m。加强4.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根据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可知T== s=0.2 s,所以λ=vT=2 m,由于PN-PM=2 m=λ,即波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所以P点的振动加强;M波源的振动形式到达P点的时间为t1==0.3 s N波源的振动形式到达P点的时间为t2==0.5 s,在N波源的振动形式到达P点之前,P点通过的路程为s1=4×0.2 m=0.8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之后P点振动加强,则0~1 s内,N波源的振动形式到达P点之后,P点通过的路程为s2=2×4×0.4 m+2×0.4 m=4.0 m,可知,0~1 s内,P点通过的路程为s=0.8 m+4.0 m=4.8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 (8分)一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所示,实线表示t1=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表示t2=0.05 s时刻的波形图,求:(1)该简谐横波的振幅与波长各为多少?答案:5 cm 8 m 解析:由波形图可知λ=8 m,A=5 c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若2T>t2-t1,波速可能为多大?(T为周期)答案:见解析解析: 因2T>t2-t1=0.05 s即T>0.025 s,则波速v<= m/s=320 m/s若波沿x轴正向传播,则Δt=T,波速v===(160n+40)m/s当n=0时v=40 m/s;当n=1时v=200 m/s;若波沿x轴负向传播,则波速v==(160n+120)m/s当n=0时v=120 m/s;当n=1时v=280 m/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6. (10分)图甲为某一列简谐横波在t=t0时刻的图像,图乙是这列波上P质点从这一时刻起的振动图像,试讨论:(1)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大小;答案:沿x轴正方向传播 5 m/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根据题图乙可以判断:P质点在t=t0时刻在平衡位置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由此可以确定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题图甲知该波波长λ=2 m,由题图乙知T=0.4 s,则v== m/s=5 m/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画出经过2.3 s后波的图像,并求出P质点的位移大小和运动的路程。答案:见解析图 10 cm 2.3 m解析:由于T=0.4 s,所以2.3 s=5T,波形重复5次再沿x轴正方向前进个波长,故经过2.3 s 后的波的图像如图所示。P质点的位移为y=10 cm,路程s=4A×5+3A=23A=2.3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7. (14分)(2025·福建泉州高二下期末)图a为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1=0.15 s时的波形图,图b为质点P从t=0时刻开始的振动图像,求:(1)该列波的波速;答案:30 解析:由题图a可知,该波的波长为12 m,由题图b可知,该波的周期为0.4 s,所以该波的波速为v==30 m/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若质点Q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10.5 m,则从t1=0.15 s开始计时,写出质点Q的振动方程。答案:yQ=20sinc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由题图b可知,质点P在t1=0.15 s时正在向下振动,结合题图a,利用同侧法可知,该波的传播方向为沿x轴负向传播。依题意,质点P的周期为0.4 s,则质点P振动的圆频率为ω==5π rad/s,振幅为20 cm,结合题图可知,质点P的振动方程为yP=20sin(5πt)cm在t1=0.15 s,其质点P的位移为yP=10 c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由于质点Q也是该波的一部分,所以质点Q振动的周期与质点P的周期相同,均为0.4 s,其振幅两者也相同,均为20 cm。质点Q的圆频率与质点P的圆频率相同,由题图可知,在t1=0.15 s时,质点Q的位移大小与质点P的位移大小相同,所以设质点Q的振动方程为yQ=Asin(ωt+φ)其中ω=5π rad/s,A=20 cm从t1=0.15 s开始计时,即t=0时,yQ=yP=10 cm代入解得φ=则质点Q的振动方程为yQ=20sinc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8. (14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已知在x轴上x1=2 m和x2=6.5 m处P、Q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分别如图甲、图乙所示。求:(1)此列波的波源振动频率;答案:0.25 Hz解析:波源振动频率f==0.25 Hz。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此列波的传播速率;答案: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v= m/s(n=0,1,2,…),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v= m/s(n=0,1,2,…)解析: 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P、Q之间的距离为λ,波从P传播到Q经历的时间为T, 所以v== m/s(n=0,1,2,…)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P、Q之间的距离为λ,波从P传播到Q经历的时间为T, 所以v== m/s(n=0,1,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且波长大于5 m,从波传到Q开始计时,t=20 s内P、Q运动的路程差是多少。答案:0.15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且波长大于5 m,可得λ=6 m,则v==1.5m/s则波从Q运动到P的时间差为Δt==3 s从波传到Q开始计时,t=20 s内P、Q运动的路程sQ=×4A=1 msP=×4A=0.85 m路程差为Δs=sQ-sP=0.15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THANKS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综合检测(三) 机械波.docx 章末综合检测(三) 机械波.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