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第一单 元 导 言 篇部分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1课 五四运动第12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五四运动的史事,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感悟五四精神。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第一单 元 导 言 篇部分单元内容概述: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为推动社会进步,挽救民族危亡,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有力促进了思想解放。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初步结合,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掀起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新文化运动兴起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五四运动爆发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1922年中共二大举行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导入新课观看视频片段,走近那个激情热血的年代核心素养目标01运用课本中的文字、图片等资料,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和取得初步胜利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唯物史观)02结合新文化运动评价的相关史料,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及影响,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史料实证、历史解释)03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理解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材料:“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前的对联刑场上观刑的麻木民众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背景: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开始标志:第二卷起改名从上海迁往北京陈独秀《敬告青年》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1917年单期最高发行量1.6万份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3.代表人物:陈独秀36岁 胡 适24岁 李大钊26岁 鲁 迅34岁陈独秀 早年留学日本 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胡适 1910年赴美留学 191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 1913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教授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1920年任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4.主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蔡元培,字鹤卿,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但却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整顿和革新,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原则,奠定了北大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整顿和革新,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原则,奠定了北大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 陈独秀胡适蔡元培李大钊鲁迅传统国学大师辜鸿铭佛教哲学家梁漱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大校徽·鲁迅设计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从图片可以看见持不同甚至相反政见的人同时在北大任教,有激进的胡适,也有保守的辜鸿铭,显示了北大博大的胸怀与新思想的魅力,所以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5.内容:①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反对将孔教定为国教“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封建礼教导致人民愚昧,麻木《孔子与宪法》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5.内容:②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专制愚昧和迷信◆ 陈独秀提到的“德先生”与“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各破除什么封建思想?口号民主德先生Democracy科学赛先生ScienceVSVS★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反对迷信和偶像崇拜的科学精神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5.内容:③文学革命: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白话文)。《新青年》从1918年1月第4卷第1号起开始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成为了当时第一个用白话文宣传新思潮的刊物。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胡适陈独秀《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5.内容: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文白之争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6.意义:材料1: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的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美国学者莫里斯者材料2:(新文化运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促使人们更迫切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贰·五四运动的爆发1.背景:材料一:1914——1918年,为了重新瓜分世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战争的一方是由英、法、美、日、意、俄等组成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等组成的同盟国……一战期间,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派出14万华工担负后勤任务,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战后,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华工在坦克车间里劳动中国的劳工们清理战场法国的中国劳工墓地贰·五四运动的爆发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顾维钧“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顾维钧回忆录》充满期待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当要求:①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②废除“二十一条”③收回青岛主权No结果: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遭到拒绝面对此情此景,作为青年学生,你的心情会有怎样的转变?1.背景:贰·五四运动的爆发《我的1919》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四万万中国人民该不该愤怒?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是盗窃?是不是无耻啊?是不是极端的无耻?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的圣者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山东是中国的,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战略上,还有宗教文化,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顾维钧时年31岁“1919年1月28日,中国代表团顾维钧关于山东问题的精彩发言,使‘全场鼎沸,掌声如雷’。以美国总统威尔逊为首,五强代表团纷纷离席,拥向前来与颐维钧握手致贺,甚至日本首席代表西园寺公爵也心服口服前来握手,并鞠躬致意。 ——魏宏运《中国现代史》顾维钧的发言如此精彩,为什么中国外交在山东问题上还是遭到失败 弱国无外交1.背景:贰·五四运动的爆发2.过程: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愤慨……邵飘萍《京报》社长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议,中国外交失败的经过和原因。北京各校学生代表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下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谢绍敏(23)5.31.五四运动的导火索5.4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发表宣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贰·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中心:斗争方式:主力:1919.5.4北京学生示威游行口号: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结果:学生代表被捕,第二天,北京学生总罢课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反对封建军阀统治不妥协、彻底性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许德珩贰·五四运动的爆发2.过程——第二阶段:6月4日6月5日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上海学界声援北京,积极宣传上海日本纱厂工人全体罢工,……罢工工人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之多。商人也举行罢市,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随后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上海商人罢市标语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上海理发馆贴出的广告贰·五四运动的爆发2.过程——第二阶段:时间:1919.5.4先锋:学生斗争形式:罢课时间:1919.6.5后主力: 工人斗争形式:三罢时间:主力:运动中心:形式:6月5日(后期)学生工人阶级北京上海标志: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贰·五四运动的爆发3.结果:②罢免曹、陆、章职务③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①释放被捕学生拒罢拒释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叁叁·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的性质:第一阶段(爆发) 第二阶段(扩大)开始时间中心地点主力军斗争口号 斗争方式结果1919年5月4日1919年6月3日北京上海学生(先锋)工人阶级“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集会、游行、罢课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大批学生被捕取得初步胜利性质:①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叁·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材料1:“五四运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维护民族的生存与独立,这实际上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所有重大改革及革命的目的。——周策纵《五四运动史》材料2:1938年,陈独秀曾写过一篇文章,题为《“五四运动”过去吗》,……据他理解,“五四”时期民众要求的是民主和民族独立,可以列举如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卖国贼。反对旧礼教的束缚,提倡思想解放、妇女解放以扫除封建的残余。提倡科学,破除迷信,建设工业。反对古典文,提倡语体文,以为普及教育和文化的工具。提倡民权,反对官僚政治。——周策纵《五四运动史》性质:②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性质:③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1.五四运动的性质:叁·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2.历史意义:①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党的成立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叁·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上海学联告同胞书》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②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2.历史意义:叁·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鸦片战争<1840>——五四运动<1919>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方向:资本主义革命性质:不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新指导思想:新领导阶级:新革命方向:革命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五四运动<1919>——新中国成立<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2.历史意义:叁·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2.历史意义: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③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兴起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代表人物:口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民主 科学内容:评价:思想革命、文学革命动摇了;洗礼;铺垫;思想解放的潮流导火线:过程: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结果: 释放、罢免、拒绝签字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2025 长春)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为此,他们主张( )A.扶清灭洋 B.尊孔复古 C.实业救国 D.民主与科学2.(2025 广州)1919年8月,一位记者报道,“学生们已长期组织起来,计划去教育全国的民众和穷人的孩子。单单在上海,就开办了16所免费学校,使没有能力交学费的孩子可以读书。同样的行动正在全国各地广泛进行。”据此可知( )A.护国战争维护了共和制度B.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C.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D.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国民素质DB3.(2025 金昌)李大钊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契机,为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A.推动了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B.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D.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4.(2025 齐齐哈尔)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学生们振臂高呼口号,这揭开了一个新时期的序幕。这个新时期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期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D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