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醉翁亭记》知识点考点精梳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醉翁亭记》知识点考点精梳

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知识点考点精梳(适配中考)(写景抒情文专项)
复习导航
本资料聚焦欧阳修经典山水游记《醉翁亭记》,对标中考 “写景抒情文言文” 核心考点,从文学常识锚定→基础字词攻坚→内容脉络拆解→主旨深度挖掘→手法赏析精讲→真题实战突破→对比拓展迁移→易错避坑指南→备考技巧锦囊九大模块展开。既夯实文言基础(如 “乐” 字意动用法、“而” 字多义),也强化 “以‘乐’为线索”“与民同乐” 的核心解读,适配八年级课内学习与中考一轮复习,助力把握宋代 “记” 体散文 “清丽自然、情景交融、以乐抒怀” 的独特风格。
一、文学常识速记(基础必背,中考填空高频)
类别 核心内容(标注中考高频考点)
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主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谥号 “文忠”。其散文主张 “文以载道”,风格清丽晓畅。(2024 四川达州真题考 “醉翁” 字号)
文体 “记” 体山水游记(古代文体,侧重记风物、抒情感),兼具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四重特质,是宋代山水散文的典范。
创作背景 庆历五年(1045 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 “庆历新政” 被贬为滁州知州。任上为政宽简,与百姓关系融洽,常游琅琊山、宴饮自娱,遂作此文抒 “贬谪不失志、与民共安” 的心境。(2025 湖北武汉真题考创作背景与情感关联)
核心定位 ①写景上:以 “移步换景”“时序变化” 绘滁州山水,语言浅近却意境深远;②情感上:以 “乐” 为线索,层层递进至 “与民同乐”,是宋代士大夫 “济世情怀” 的重要载体;③文化影响:使醉翁亭成为 “江南名亭”,“醉翁之意不在酒” 成千古名句。(2023 浙江杭州真题考文本地位)
二、基础积累过关(默写 + 翻译 + 语法,中考基础题核心)
1. 古今异义(中考翻译易错点,标注考频)
词语 古义 今义 文中例句 真题考频 易错提醒
林霏 树林里的雾气 无(现代少用)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高频 勿误译为 “树林”,“霏” 从 “雨”,与 “雾” 相关
佳木秀 茂盛、繁茂 秀丽、优秀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高频 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勿译 “秀丽”
颓然 醉醺醺的样子(中性) 颓废、萎靡(贬义)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高频 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勿带贬义
名 命名、取名(动词) 名字、名声(名词) 名之者谁 高频 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词类活用
时 季节 时间、时刻 四时之景不同 中频 勿译 “时间”,特指 “春夏秋冬”
2. 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语法题高频,附真题链接)
类型 例句 用法 / 句式解析 真题链接 答题关键
名词作动词 名之者谁 名:译为 “命名、取名”(由 “名字” 的名词义转动作) 2024 湖北黄冈(语法题) 必须体现 “动作化”,如 “给亭子命名”
意动用法 乐其乐 第一个 “乐”:以…… 为乐(意动),译为 “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第二个 “乐”:快乐(名词) 2023 四川眉山(翻译题) 需明确 “以宾语为 XX”,不可漏译意动
名词作状语 山行六七里 山:译为 “沿着山路”(表动作路径) 2025 浙江宁波(词义题) 需补充 “沿着 / 在……”,体现 “状语修饰动作”
判断句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者,…… 也” 表判断,译为 “…… 的人,是……” 2024 山东泰安(语法题) 保留判断语气,如 “是太守啊”
状语后置 行者休于树 正常语序 “行者于树休”,译为 “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2025 湖南长沙(翻译题) 必须调整语序,还原 “状语 + 动词” 结构
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省略主语 “太守”,完整句 “(太守)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23 安徽芜湖(翻译题) 翻译时需补充主语,使语义完整
3. 重点虚词(语境辨析,中考虚词辨析题核心)
虚词 用法与例句 释义 真题高频考向
而 ①日出而林霏开(顺承,“就”);②朝而往(修饰,不译);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并列,“并且”) 区分 “顺承 / 修饰 / 并列” 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 “而” 的用法差异
之 ①名之者谁(代词,“它”,代亭子);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区分 “代词 / 助词” 2025 浙江绍兴真题考 “之” 的指代对象
以 ①醒能述以文者(介词,“用”);②不以物喜(介词,“因为”,《岳阳楼记》) 区分 “用 / 因为” 2023 湖北黄冈真题考跨文本对比
4. 重点句子翻译(附答题技巧,中考翻译题采分点)
原句 精准译文 采分点与技巧提示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间啊 ①“意” 译 “心意 / 情趣”(1 分);②“在乎” 译 “在”(1 分);③保留转折语气(1 分),勿漏 “啊” 的闲适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洞就变得昏暗 ①“霏” 译 “雾气”、“暝” 译 “昏暗”(各 1 分);②“若夫” 译 “要说那”,保留舒缓语气(1 分)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①第一个 “乐” 译 “以…… 为乐”(意动,1 分);②两个 “而” 译 “却”(转折,1 分);③补充 “他们的”(1 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拓展关联《岳阳楼记》)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①“微” 译 “如果没有”(1 分);②还原宾语前置 “吾与谁归”(1 分);③保留反问语气(1 分)
三、内容与主旨深度解析(阅读理解核心,中考主观题重点)
1. 文章结构脉络(“乐” 字贯穿,分层拆解)
段落 内容概括(“乐” 的线索展开) 核心作用 中考高频考点
第 1 段 移步换景:滁州城→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点明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引出 “醉翁之意不在酒” 定位亭子,定 “山水之乐” 基调,为后文 “乐” 铺垫(乐之起) 2024 浙江绍兴考 “移步换景” 作用
第 2 段 时序写景:①朝暮(日出林霏开→云归岩穴暝);②四季(春芳→夏阴→秋实→冬雪),点 “乐亦无穷” 详写自然之美,展 “乐” 的来源(乐之展) 2025 湖北武汉考 “四时之景” 情感
第 3 段 宴游叙事:滁人游(负者歌、行者休)→太守宴(山肴野蔌)→众宾欢(射者中、弈者胜)→太守醉 由 “自然乐” 转 “人文乐”,暗含 “与民同乐”(乐之深) 2023 山东泰安考 “滁人游” 作用
第 4 段 主旨升华:辨析 “乐” 的层次(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以 “太守谓谁” 点明身份 揭 “太守乐” 本质是 “乐其乐”,明 “与民同乐” 主旨(乐之旨) 2024 四川成都考主旨理解
2. 主旨解读(表层 + 深层,避免理解偏差)
表层含义:记录滁州琅琊山的朝暮四季之景与太守宴游场景,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与宴饮的闲适。
深层内涵(中考核心):
“乐” 的四层递进:
①禽鸟乐:自然本能(无主观意识);②山水乐:太守的审美之乐;③游人乐:百姓的安乐之乐;④太守乐:以百姓之乐为乐(核心,体现 “与民同乐”)。
贬谪中的旷达:欧阳修被贬却不消沉,以 “为政宽简” 让百姓安居乐业,借 “宴游” 抒 “不以贬谪为苦,而以民安为乐” 的心境,批判官场 “只顾个人得失” 的浮躁。
政治理想寄托:“与民同乐” 是欧阳修 “仁政” 思想的体现 —— 太守的 “乐” 源于百姓的 “乐”,暗含 “为官者当以民生为己任”,与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共同构成宋代士大夫的济世情怀。
四、写作手法赏析(中考赏析题高频,附真题实例)
手法类型 文中例证 作用分析(结合中考答题逻辑) 真题链接
以 “乐” 为线索 开篇 “山水之乐”→ 中间 “四时之乐”“宴游之乐”→ 结尾 “太守乐(乐其乐)” ①结构上:串联写景、叙事、抒情,使文本脉络清晰(1 分);②情感上:层层递进,凸显 “与民同乐” 主旨(1 分);③读者体验上:引导读者逐步理解 “乐” 的深层内涵(1 分) 2024 浙江绍兴(手法题)
移步换景 滁州城→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①写景上:按游览路径推进,让读者 “如临其境”(1 分);②内容上:自然聚焦 “醉翁亭”,避免写景散乱(1 分);③情感上:随景入情,为 “山水之乐” 铺垫(1 分) 2023 安徽合肥(赏析题)
情景交融 ①春芳发、夏木秀→“乐亦无穷”;②太守醉→“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①景为情衬:美景强化 “乐” 情(1 分);②情为景注:“醉” 情让夕阳、人影更具感染力(1 分);③避免 “写景空洞” 或 “抒情无依”(1 分) 2025 湖南长沙(理解题)
衬托手法 ①禽鸟乐衬游人乐;②众宾欢衬太守醉 ①以次要 “乐” 衬核心 “乐”,突出 “太守乐” 的独特性(1 分);②对比中凸显 “与民同乐” 的崇高(1 分);③增强文本层次感(1 分) 2024 山东济宁(语言题)
“也”“而” 字妙用 ①“也” 字收尾(“山间之朝暮也”“太守醉也”);②“而” 字连接(“日出而林霏开”) ①“也” 字:舒缓语气,营造闲适氛围(1 分);②“而” 字:灵活连接,使句式富于变化(1 分);③贴合 “醉翁” 旷达心境(1 分) 2023 湖北黄冈(语言题)
五、高频问题探究(中考主观题预测,附答题模板)
“醉翁之意不在酒” 的深层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答:深层含义:“醉翁之意” 表面在 “山水之间”,实则在 “与民同乐”(1 分)—— 酒是 “寄托乐情” 的载体,山水是 “触发乐情” 的媒介,最终的 “乐” 是看到百姓安乐后的欣慰(1 分)。
作用: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亭子介绍,引出山水之乐(1 分);②内容上,打破 “宴饮即乐酒” 的常规,凸显欧阳修 “重精神审美” 的特质(1 分)。
答题模板:深层含义(表面 + 实则)+ 结构作用(承上启下 / 铺垫)+ 内容作用(凸显人物 / 引发兴趣)。
“太守醉” 与 “众人醉” 有何不同?为何说 “太守醉” 是全文的核心?
答:不同:①“众人醉” 是 “宴酣之醉”(因饮酒、游戏而醉),是表层快乐(1 分);②“太守醉” 是 “情醉”(因山水美、宴饮欢、百姓乐而醉),核心是 “因民乐而醉”,是深层精神满足(1 分)。
核心原因:①“太守醉” 串联全文:因 “醉” 赏山水、办宴、与民游(1 分);②“醉” 中显主旨:“醉” 的本质是 “为民而乐”,凸显 “与民同乐” 的核心思想(1 分)。
答题模板:对比差异(表层 / 深层)+ 核心原因(结构串联 + 主旨凸显)。
结尾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看似多余,实则有深意,谈谈你的理解。
答:①结构上:首尾呼应,开篇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埋下伏笔,结尾点明身份,使文本闭环(1 分);②情感上:以 “庐陵欧阳修” 自报籍贯,而非 “滁州知州”,体现 “不以官职自居,与民平等” 的谦逊(1 分);③主旨上:明确 “与民同乐” 的践行者是 “欧阳修”,表达 “被贬仍坚守仁政” 的决心(1 分)。
答题模板:结构作用(呼应)+ 情感作用(谦逊 / 平等)+ 主旨作用(明践行者 / 表决心)。
六、中考真题实战(附答题模板与解析)
(一)基础默写题
真题(2025 湖北武汉)
补写出《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景色的句子:“,。”
答案: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解析:聚焦 “春夏之景”,“芳” 指野花(春),“秀” 指树木茂盛(夏);易错字:“芳” 勿写 “方”,“幽” 勿写 “优”,“繁阴” 勿写 “繁荫”。
答题模板:抓 “季节关键词” 定位句子 + 强化 “易错字” 记忆(如 “秀”“阴”)。
(二)词句翻译题
真题(2023 江苏徐州)
翻译: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答案: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解析:采分点:①“名” 译 “命名”(词类活用,1 分);②“自谓” 译 “用自己的别号(命名)”(补充 “别号”,1 分);③保留设问语气(1 分)。
答题模板:译出词类活用(如 “名”→命名)+ 补充语境(如 “别号”)+ 还原语气(设问 / 判断)。
(三)主旨探究题
真题(2024 山东泰安)
结合文本,谈谈《醉翁亭记》中 “与民同乐” 的现实意义。
答案:文中 “与民同乐” 指 “为官者以百姓安乐为快乐,与百姓共享生活之美”(1 分)。现实意义:①公职人员层面,如基层干部解决民生问题(就业、环境),让百姓享 “生活之乐”,体现 “以人民为中心”(1 分);②个人层面,普通人关爱他人(帮助邻里、志愿活动),以他人快乐为快乐,构建和谐关系(1 分)。
答题模板:文本内涵(“与民同乐” 指 XX)+ 现实场景 1(公职人员 + 做法)+ 现实场景 2(个人 + 做法)。
七、拓展对比(与《岳阳楼记》对比,中考对比题高频)
对比维度 《醉翁亭记》(欧阳修) 《岳阳楼记》(范仲淹)
情感基调 闲适恬淡,“与民同乐” 显 “贬谪旷达”(乐在当下、与民共安) 庄重崇高,“先忧后乐” 显 “政治抱负”(忧在天下、志在济世)
写景侧重 近景 / 细景(山间朝暮、滁人游宴),细腻具体 远景 / 阔景(洞庭气象、阴晴变化),壮阔宏大
景情关系 景为 “情的载体”(乐景生乐情),主旨蕴含于景与事之中 景为 “理的铺垫”(先写悲喜,再议超越),主旨通过议论点明
语言风格 纯散句,浅近自然(如 “环滁皆山也”),多用 “也”“而”,闲适如话家常 骈散结合,华丽庄重(如 “衔远山,吞长江”),对偶密集,显 “载道” 之风
核心思想 平等共享的 “与民同乐”(入世中的随遇而安) 责任担当的 “先忧后乐”(逆境中的理想坚守)
八、易错警示(避坑指南,标注中考高频错点)
默写易错字(高频丢分点):
“霏”(林霏开):勿写 “非”“菲”(“霏” 从 “雨”,与雾气相关);
“暝”(岩穴暝):勿写 “冥”“瞑”(“暝” 从 “日”,指傍晚昏暗,“冥” 无 “日” 关联,“瞑” 指闭眼);
“蔌”(山肴野蔌):勿写 “簌”(“蔌” 从 “艹”,指野菜,“簌” 从 “竹”,指声音);
“伛偻提携”:“伛偻”(yǔ lǚ,老人)勿写 “佝偻”,“提携”(小孩)勿写 “提协”。
词义误解(翻译题高频错点):
“颓然” 勿译 “颓废”(正确:醉醺醺的样子,中性);
“秀” 勿译 “秀丽”(正确:茂盛,形容树木);
“名” 勿译 “名字”(正确:命名,动词)。
主旨理解偏差(主观题高频错点):
误将 “太守醉” 理解为 “借酒消愁”(正确:因民乐而醉,积极满足);
误将 “与民同乐” 等同于 “一起玩乐”(正确:核心是 “关注民生,让百姓安乐”)。
九、备考锦囊(实用技巧,提升应试效率)
“乐” 字线索记忆法:整理文中所有 “乐” 句,标注 “乐的主体”(太守 / 百姓 / 禽鸟)与 “层次”(自然 / 宴饮 / 民乐 / 太守乐),画思维导图,快速把握主旨。
词类活用口诀记忆:如 “名之者谁” 的 “名”→“名字变动作,就是‘命名’”;“乐其乐” 的 “乐”→“以宾语为乐,就是‘以…… 为乐’”。
写作迁移运用:模仿 “移步换景” 写校园 / 家乡,如 “校门口→教学楼→操场→花坛”,结尾用 “我乐在 XX,更乐在 XX” 升华(如 “乐在校园生机,更乐在师生和睦”),贴合本文 “景 — 情 — 理” 结构。
对比阅读总结:与《岳阳楼记》对比 “情感、写景、语言”,总结宋代散文 “情景交融” 的共性,区分 “温婉” 与 “庄重” 的风格差异,应对中考对比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