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文章内容概括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文章内容概括 素材

资源简介

内容概括
一、知识梳理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小学级阶段概括事件的方法主要是抓住记叙文六要素。
(1)记叙文六要素分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在读文章时,首先需要关注文章中有无时间,地点性的关注词,并作出圈画。若无时间地点性词语,概括时不需写。
(3)在找准时间,地点性词语之后,根据以下思路概括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做了……事+结果……,还需注意加上人物前的修饰语。
例:他再一次在脑海中回溯起她的经历。原本她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尽管被丈夫抛弃了,母子俩还可以相依为命的。她发誓要好好带大儿子,她的确做到了,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女强人,赚了很多钱,如果儿子没有突发那场疾病,一切都是美好的。医生的那一句“我们已经尽力了”,带走了她所有的希望。绝望的她执拗地认为医生治死了她的儿子,她要报复,要把医院的大门炸掉,要给医院好看。她私买了一些炸药,藏在特意在郊外空旷地方租来的屋子里,哪知骤起的高温让炸药自爆,炸伤了偶尔从这里经过的路人。看到有关爆炸的新闻后,她开始了逃匿生涯。
概括:被丈夫抛弃的女人,因相依为命的儿子在医院去世,认为医生治死了儿子,买炸药报复医生, 后炸药因高温自爆炸伤路人,她开始逃匿。
2.写段意/文意要注意些什么?
(1)结合题干信息找出概括范围。
(2)写段意/文意一定要用一两句话把这一段的大概意思写出来,不要写长了,写长了反而不好。
(3)写段意/文意一定要抓住主要的意思。
3.概括内容的方法
(1)摘句法:
摘句法:在一段文字中摘取现成的中心句作为对该段落段意的概括。
中心句:在一段文字中能够总括该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称为中心句。
方法:联系文段的内容来分析,逐字逐句地理解句意,从中找出最能总括该段意思的句子。从位置来看,中心句有规律可循,根据出现频率依次为段首、段尾、段中。
启示:一个句子能够成为中心句,是因为它能总括全段的主要意思。也就是它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根据这个意图展开或是论述,或是议论,或是说明等表达。
(2)改写法:
当我们以后遇到一个文段中没有明显中心句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用自己的话去概括,而我们的语言也就应该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作者的意图。读段如此,读文亦如此。
方法:通过删减无关信息、改写句子以及添加、整合信息来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大意。
例: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概括: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活动的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3)要素串联法:
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标题法:
就是用加小标题的方法进行概括。
如《将相和》可把“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这几个小标题概括为段意。
段意合并法
就是将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分别进行概括,再将几个部分的内容串联起来,组成完整的段意/文意。
(6)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7)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是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如《给颜黎明的信》第一段分三层来写:A.不要只看一个人的信;B.不要只看文学书;C.可以看世界旅行记和有益的电影。这三层都是围绕怎样读书写的,所以段意可归纳为:鲁迅谈怎样读书。
(8)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8)提问法
一个段落总有作者要叙述的主要意思和要说明的主要问题。在阅读时,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思考,找出作者要叙述的主要意思和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然后把它们整理成段落大意。用提问法概括段意时,可以用“什么情况下?什么人?干什么?”来组织语言。
二、例题精讲
例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七颗钻石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 了,草木丛林也都 了,许多人及动物都 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钴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1)从括号中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 (干涸、干燥、干旱)了, 草木丛林也都 (打蔫、干枯、枯竭)了,许多人及动物都 (焦虑、焦躁、焦渴)而死。
(2)这篇童话第一段环境描写突出了 。
(3)小姑娘的水罐在不同的情况下五次展示了它的神奇:
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4)“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也许她做了一个梦,请你发挥想象,用50字左右把小姑娘的梦描述出来。
例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1)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2)“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出话”通过 描写,刻画出“我”
(3)文章的结尾运用了 描写,作用是
(4)小说的女店主是 、 、 的人。
例 3.仔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走一步,再走一步
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一向胆小的我居然稀里糊涂地和几个小伙伴爬上了悬崖。可是怎么下山呢? 我蹲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其他的孩子从崖顶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下山回家了。
我从悬崖边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忍不住啜泣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 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并且踩到了,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 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看看我走过的这段路,感到无比自豪。
在我以后的人生经历中,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 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文章叙述了一个少年奇特的经历,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件事。
三、巩固练习
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在那颗星子下
①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红殷殷的花雨梦中。
②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③高中时,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十一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绷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近十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读书。
④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每次我大摇大摆屡屡犯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⑤英语学期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辜老师长得还神气。
⑥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受到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⑦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多少年苦练终是无用)。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⑧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跌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分钟。
⑨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做出判断,那儿人多,那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样咕噜咕噜。
⑩考卷发下来,我发疯似地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致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扛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113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10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这个单词还是错了,被狠狠扣了七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狠地揪住了。
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慢!
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夸一通,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
放学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
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永远闪烁在我记忆的银河中。哦,我的林老师。
1.第⑩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2.文中关于“英语考试”的情节出现了三次意外,请依例写出其他两次意外。
例如:临时抱佛脚,却考了好成绩


3.本文的标题颇具匠心,它的妙处在于
4.文段中,“我”的英语考了113分!林老师也给了“我”一个“优”,可她为什么要“重新逐题”再考“我”一次,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林老师的目的是通过暴露“我”的问题,促使其他学生引以为戒。
B.这其实是林老师理解关爱学生的表现。
C.林老师发现“我”这次考试作弊,启发“我”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D.这是林老师惩治“我”这样调皮学生的高明手段。
2.现代文阅读
(一)叙利亚的卖水人(节选)
最令我难忘的,倒不是这些又便宜又好喝的水果汁,而是那些卖水人。为了吸引顾客,叙利亚的卖水人出尽奇招(装修 装饰)他们的摊位。记得有位卖橙水的,浑圆的橙堆得好像一座小山一样高。“橙山”上面,满满地插着制作精巧的塑胶花,远远看去,五彩缤纷,相互争艳。另有位卖萝卜水的,把又肥又大的萝卜叠成一个(奇怪 奇特)的图案,惹人驻足而观。这一观,当然便得“破财而饮”了。
最可爱的,是一些吹笛子的卖水人。他们或站在购物中心,或站在马路旁边,身上挂着一个形似葫芦的巨型铝制水壶,手执笛子,放在嘴边,“咿咿唔唔”地吹出一支又一支幽幽怨怨的曲子。当你经过他身边时,他会用眼睛向你说话:“来吧,来吧,这么热的天气,来喝一杯吧!”试问,你的能抗拒这样的诱惑吗?(浸浴 沉静)在笛子柔美的声音里,喝着从铝壶里倒出来的冰冷的酸橙水,你会觉得整颗心都凉了起来。喝完以后,把杯子递还给他时,还会不由自主地说:“再来一杯。”
卖水人浓厚的人情味,也叫人感动莫名。离我所下榻的旅舍不远处,有一摊卖柠檬水的,摊主是个脸上稚气尚未脱尽的年轻人。他卖的柠檬水,一杯4毛钱,够酸又够浓,确是解渴妙品。早晚经过那儿时,我总要停下来喝上两大杯,一天两趟,4杯,加上外面的,总共8杯。喝到第三天时,他竟对我们说:“你们晚上喝的,不必付钱。反正,我也要收摊了!”
听了这话,我恍惚间以为自己错误地闯入了《镜花缘》里的“君子国”了,但定睛一看,站在眼前的,却只是现代的一位卖水人——叙利亚一位笑口常开的卖水人……
1.圈出括号里用得最恰当的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A.一种发自内心、无法说明原因的感动。( )
B.经常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笑声。( )
3.给下面的句子选个正确的解释。
喝到第三天时,他竟对我说:“你们晚上喝的,不必付钱。反正,我也要收摊了。”( )
A.因为卖水人要赶着回家了,所以不必付钱。
B.因为晚上果汁不值钱,卖水人又大方,所以不必付钱。
C.因为买水人质朴善良,喝过几次水后,他便把你当作朋友看待了,所以不必付钱。
4.写出句中引号的作用。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突出强调 D.表示特殊含义
(1)“橙山”上面,满满地插着制作精巧的塑胶花,远远看去,五彩缤纷,相互争艳。( )
(2)喝完以后,把杯子递还给他时,他会不由自主地说:“再来一杯”。( )
(3)我恍惚间以为自己错误地间入了《镜花缘》里的“君子国”了。( )
5.在文中用“‖”把选文划分为两部分,写出各段意思。(6 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二)小白鼠
老舍
①小白鼠有八个兄弟姐妹。他是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好看的一个。他的兄弟姐妹都是灰色的,只有他独自是雪白的。雪白的毛儿,长长的尾巴,长得非常好看。他自己也晓得他是非常的好看,所以他很骄傲。
②他常常这样说:“看我这一身雪白的毛儿,圆圆的眼睛!若是我的尾巴稍微再短一点,我简直就和白兔一样的美了!自然,我的聪明是永远比白兔高出很多,不管我的尾巴是长,还是短!”
③小白鼠的妈妈,很不放心她这个最小最好看,也最骄傲的儿子。妈妈总是爱小儿子的,因为他最小啊。
④鼠妈妈知道附近来了一只大黄猫,就极恳切地嘱咐她的八个儿女说:“你们,我的宝贝们!千万要小心哪!那只黄猫能一口咬住你们两个,因为他是一只又大又凶又饿的黄猫呀!”说罢,她特别地对小白鼠又说了一遍,恐怕他骄傲,不小心招出祸来。
⑤可是,小白鼠不信妈妈的话。他对自己说,“像我这样好看,猫会伤害我吗?不会的!绝不会的!”这样,他便放大了胆,虽然听见猫的声音,他也仍旧东跑西,一点不留心。
⑥有一天,小白鼠面对面地碰到大黄猫。一看,黄猫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圆,那么亮,他有点发慌。可是,他沉了沉气,心里说:“不管黄猫怎么厉害,他会看得出我是多么好看,也就不会欺侮我的!”这样说完,他就笑了,对黄猫说:“猫先生,你看我好看不好看?若是我的尾巴短一点,岂不和白兔一样美了吗?”
⑦说完,小白鼠以为大黄猫必定很客气地和他谈一谈,从此他们俩变成好朋友。哪知道大黄猫一声没出,忽然把大爪子伸出来,捉住小白鼠的颈项,就一口咬住咽喉。可怜的小白鼠,痛得眼睛都伸了出来,怎么挣扎也逃不出他的嘴。
⑧大黄猫几口便把小白鼠吃净,连那条美丽的尾巴也没有剩下,吃完,他舐了舔爪子,对自己说:“这真是一条好看的小白鼠!可是美丽不但保护不了他自己,也教我吃得不痛快呀,他是多么小,多么瘦啊!”
1.联系上下文,给句中带点的词语换上另一个词,意思不变。
(1)这样,他便放大了胆,虽然听见猫的声音,他也仍旧东跑西跑,一点不留心。( )
(2)说完,小白鼠以为大黄猫必定很客气地和他谈一谈,从此他们俩变成好朋友。( )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1)像我这样好看,猫会伤害我吗?不会的!绝不会的!
这是一句 ,句中连用两个“”,表达了小白鼠
(2)若是我的尾巴短一点,我岂不和白兔一样美了吗?
改成陈述句是: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字数在60个以内)。
四、课堂检测
1.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看自行车的女人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竟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竟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⑩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第③段:
第⑥段:
(3)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儿什么?
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父爱不矮小
①第一次发现自己个子矮,是在她十二岁那年。
②六一节前夕,镇上的小学照例要举办一台联欢会。比同班的女孩子矮了半头的她站在舞蹈队伍里显得极不协调,伙伴们已长成婷婷的天鹅,而她依然是只瘦弱的小鸟。
③她哭着问妈妈,为什么别人都长高了,就她不长。妈妈没意识到落选的事对女儿的伤害,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说:“这丫头,要是随了妈就好了,谁让你随了你爸呢。”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搓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从那天起,她才注意到父亲竟是如此矮小。也是从那天起,她在心里怨上了父亲。
④那个不愉快的儿童节过后不久,她的小学时代结束了。曾经向往的中学生活并没有想象的愉快。在这所小镇唯一的中学里,她和父亲经常被别人一同提起,因为父亲是这所学校的语文老师。有时,她正在操场上和同学快乐地打球,身边走过的老师或同学会说,她长得真像她父亲。这时,快乐会瞬间飞远。虽然这时她已学习了一些生理健康知识,知道遗传的作用,但对父亲的怨还结在心里。
⑤蔷薇花开了落,落了开,她也花一样长得清纯,小巧的个子更显得玲珑娇小。她考进城里的大学后,耳边不会再有人说她像父亲了。一日,她被同学从操场上叫回宿舍,是父亲来了。他似乎并未察觉她的不快,笑着递给她两大包饼干,还有两本她喜爱的文学书。临走又回头说:“丫头,记着吃饼干啊,每天都要吃。”她望着父亲矮小的背影怨着:“哪里没有卖饼干的?不要再给我送了。”
⑥假期回家。一进门父亲就问:“丫头,饼干吃完了吗?”说着又抱出几袋一样的饼干。“您就不知道换个牌子呀?干吗让我天天吃这个?”母亲望望父亲说:“丫头,你爸听朋友说有种赖氨酸饼干,孩子吃了能长高个,他就跑到城里四处找。”她的心里倏地疼了一下。以后的日子里,她吃着父亲送来的饼干,打着球,似乎真的长高了一些,婷婷的,像一株春日里的翠竹。
⑦又是蔷薇花满院飘香的季节,她带回一个高大俊朗的男孩。忙忙碌碌的父亲在男孩的身边显得更加矮小,可父亲脸上的欢喜就像阳光下的蔷薇花,笑盈盈地开满了小小的院子。
⑧黄昏,她送男孩出门。男孩很认真地对她说:“你爸真好。他对我说,我把女儿交给你,以后你们如果吵架了,你可以怨她懒,可以说她娇气,但是,你永远都不许嫌她矮。”
⑨瞬间,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莹莹的泪光中回望,缤纷绚烂的蔷薇花旁,父亲的身影被一抹夕阳拉得修长……
(1)以时间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①小学毕业前,她因为身材矮小而落选校舞蹈队的演出,从此怨上了父亲。

③上大学的时候,她得知父亲跑遍全城为她买能长个子的赖氨酸饼干,因而心疼、感激父亲。

(2)第③段划线句“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提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主要用了人物的 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
(4)第段画线处是一个细节:“瞬间,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请根据上下文揣摩“她”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内容概括
一、知识梳理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小学级阶段概括事件的方法主要是抓住记叙文六要素。
(1)记叙文六要素分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在读文章时,首先需要关注文章中有无时间,地点性的关注词,并作出圈画。若无时间地点性词语,概括时不需写。
(3)在找准时间,地点性词语之后,根据以下思路概括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做了……事+结果……,还需注意加上人物前的修饰语。
例:他再一次在脑海中回溯起她的经历。原本她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尽管被丈夫抛弃了,母子俩还可以相依为命的。她发誓要好好带大儿子,她的确做到了,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女强人,赚了很多钱,如果儿子没有突发那场疾病,一切都是美好的。医生的那一句“我们已经尽力了”,带走了她所有的希望。绝望的她执拗地认为医生治死了她的儿子,她要报复,要把医院的大门炸掉,要给医院好看。她私买了一些炸药,藏在特意在郊外空旷地方租来的屋子里,哪知骤起的高温让炸药自爆,炸伤了偶尔从这里经过的路人。看到有关爆炸的新闻后,她开始了逃匿生涯。
概括:被丈夫抛弃的女人,因相依为命的儿子在医院去世,认为医生治死了儿子,买炸药报复医生, 后炸药因高温自爆炸伤路人,她开始逃匿。
2.写段意/文意要注意些什么?
(1)结合题干信息找出概括范围。
(2)写段意/文意一定要用一两句话把这一段的大概意思写出来,不要写长了,写长了反而不好。
(3)写段意/文意一定要抓住主要的意思。
3.概括内容的方法
(1)摘句法:
摘句法:在一段文字中摘取现成的中心句作为对该段落段意的概括。
中心句:在一段文字中能够总括该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称为中心句。
方法:联系文段的内容来分析,逐字逐句地理解句意,从中找出最能总括该段意思的句子。从位置来看,中心句有规律可循,根据出现频率依次为段首、段尾、段中。
启示:一个句子能够成为中心句,是因为它能总括全段的主要意思。也就是它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根据这个意图展开或是论述,或是议论,或是说明等表达。
(2)改写法:
当我们以后遇到一个文段中没有明显中心句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用自己的话去概括,而我们的语言也就应该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作者的意图。读段如此,读文亦如此。
方法:通过删减无关信息、改写句子以及添加、整合信息来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大意。
例: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概括: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活动的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3)要素串联法:
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标题法:
就是用加小标题的方法进行概括。
如《将相和》可把“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这几个小标题概括为段意。
段意合并法
就是将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分别进行概括,再将几个部分的内容串联起来,组成完整的段意/文意。
(6)根据文章中心取主舍次法
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语言要明确、完整、简洁。为了做到这点,可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7)综合法
有的段落既没有中心句,各自然段的意思也没有主次之分,但都是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来写的。遇到这种情况,便可指导学生采用综合概括法来概括段意。如《给颜黎明的信》第一段分三层来写:A.不要只看一个人的信;B.不要只看文学书;C.可以看世界旅行记和有益的电影。这三层都是围绕怎样读书写的,所以段意可归纳为:鲁迅谈怎样读书。
(8)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8)提问法
一个段落总有作者要叙述的主要意思和要说明的主要问题。在阅读时,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思考,找出作者要叙述的主要意思和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然后把它们整理成段落大意。用提问法概括段意时,可以用“什么情况下?什么人?干什么?”来组织语言。
二、例题精讲
例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七颗钻石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 了,草木丛林也都 了,许多人及动物都 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钴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1)从括号中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 (干涸、干燥、干旱)了, 草木丛林也都 (打蔫、干枯、枯竭)了,许多人及动物都 (焦虑、焦躁、焦渴)而死。
(2)这篇童话第一段环境描写突出了 。
(3)小姑娘的水罐在不同的情况下五次展示了它的神奇:
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4)“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也许她做了一个梦,请你发挥想象,用50字左右把小姑娘的梦描述出来。
答案:
干涸、干枯、焦渴
地球上的旱灾非常严重,水对每个生命的重要意义。
第二次:当小姑娘被绊倒时,罐子端端正正地放在地上,水还是满的。第三次:小姑娘给焦渴的小狗喝了水,木头罐子变成了银的。第四次:生病的母亲把水让给小姑娘喝,银水罐又变成了金的。第五次: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喝,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了巨大的水流。
在梦里,小姑娘发现门前的小河里又蓄满了清澈透亮的河水,妈妈正坐在小河边洗衣服,脸庞透出健康的粉红,再也不见病容,天空中小鸟在欢唱,地面上小兔在玩耍,一切都像记忆中那样美好。(积极向上,符合文章表达主旨即可,无标准答案。)
例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1)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2)“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出话”通过 描写,刻画出“我”
(3)文章的结尾运用了 描写,作用是
(4)小说的女店主是 、 、 的人。
答案:
第二件事:女店主吃团子时说自己“真走运”,并讲述老顾客送团子的温暖故事。第三件事:“我”为女老板买发卡,并答应她带黄山的照片,让她通过照片感受黄山的美。
通过神态描写,刻画出“我”听到这件事后震惊、意外的心情。
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夕阳下香樟树依旧的安宁氛围,烘托了“我”对女老板的思念和歉疚,同时,还象征着女老板像香樟树一般坚韧乐观,表达了对女老板的敬意。
坚韧乐观,热爱生活,珍视友情,心灵手巧,感恩知足。(需答出“坚韧乐观”,其余任选其二作答即可)
例 3.仔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走一步,再走一步
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一向胆小的我居然稀里糊涂地和几个小伙伴爬上了悬崖。可是怎么下山呢? 我蹲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其他的孩子从崖顶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下山回家了。
我从悬崖边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忍不住啜泣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 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并且踩到了,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 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看看我走过的这段路,感到无比自豪。
在我以后的人生经历中,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 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文章叙述了一个少年奇特的经历,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件事。
答案:“我”在小山道上进退两难时,父亲赶来并指导“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脱离危险,最终使我获得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三、巩固练习
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在那颗星子下
①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红殷殷的花雨梦中。
②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③高中时,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十一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绷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近十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读书。
④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每次我大摇大摆屡屡犯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⑤英语学期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辜老师长得还神气。
⑥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受到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⑦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多少年苦练终是无用)。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⑧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跌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分钟。
⑨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做出判断,那儿人多,那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样咕噜咕噜。
⑩考卷发下来,我发疯似地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致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扛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113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10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这个单词还是错了,被狠狠扣了七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狠地揪住了。
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慢!
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夸一通,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
放学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
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永远闪烁在我记忆的银河中。哦,我的林老师。
1.第⑩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2.文中关于“英语考试”的情节出现了三次意外,请依例写出其他两次意外。
例如:临时抱佛脚,却考了好成绩


3.本文的标题颇具匠心,它的妙处在于
4.文段中,“我”的英语考了113分!林老师也给了“我”一个“优”,可她为什么要“重新逐题”再考“我”一次,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林老师的目的是通过暴露“我”的问题,促使其他学生引以为戒。
B.这其实是林老师理解关爱学生的表现。
C.林老师发现“我”这次考试作弊,启发“我”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D.这是林老师惩治“我”这样调皮学生的高明手段。
答案:
1.比喻;把书本上的知识比作活泼的鸭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答题时速度很快,是靠临时抱佛脚才能答出题目,表达了“我”考试时紧张急切的心情。
2.①考后重考,却暴露真实水平;②老师严厉批评,却仍给“优”。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师比作“星子”,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老师的敬爱与怀念,升华主题。
4.B 林老师重考的目的是让“我”正视学习态度问题,而非单纯惩罚或警示他人,故选B。
2.现代文阅读
(一)叙利亚的卖水人(节选)
最令我难忘的,倒不是这些又便宜又好喝的水果汁,而是那些卖水人。为了吸引顾客,叙利亚的卖水人出尽奇招(装修 装饰)他们的摊位。记得有位卖橙水的,浑圆的橙堆得好像一座小山一样高。“橙山”上面,满满地插着制作精巧的塑胶花,远远看去,五彩缤纷,相互争艳。另有位卖萝卜水的,把又肥又大的萝卜叠成一个(奇怪 奇特)的图案,惹人驻足而观。这一观,当然便得“破财而饮”了。
最可爱的,是一些吹笛子的卖水人。他们或站在购物中心,或站在马路旁边,身上挂着一个形似葫芦的巨型铝制水壶,手执笛子,放在嘴边,“咿咿唔唔”地吹出一支又一支幽幽怨怨的曲子。当你经过他身边时,他会用眼睛向你说话:“来吧,来吧,这么热的天气,来喝一杯吧!”试问,你的能抗拒这样的诱惑吗?(浸浴 沉静)在笛子柔美的声音里,喝着从铝壶里倒出来的冰冷的酸橙水,你会觉得整颗心都凉了起来。喝完以后,把杯子递还给他时,还会不由自主地说:“再来一杯。”
卖水人浓厚的人情味,也叫人感动莫名。离我所下榻的旅舍不远处,有一摊卖柠檬水的,摊主是个脸上稚气尚未脱尽的年轻人。他卖的柠檬水,一杯4毛钱,够酸又够浓,确是解渴妙品。早晚经过那儿时,我总要停下来喝上两大杯,一天两趟,4杯,加上外面的,总共8杯。喝到第三天时,他竟对我们说:“你们晚上喝的,不必付钱。反正,我也要收摊了!”
听了这话,我恍惚间以为自己错误地闯入了《镜花缘》里的“君子国”了,但定睛一看,站在眼前的,却只是现代的一位卖水人——叙利亚一位笑口常开的卖水人……
1.圈出括号里用得最恰当的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A.一种发自内心、无法说明原因的感动。( )
B.经常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笑声。( )
3.给下面的句子选个正确的解释。
喝到第三天时,他竟对我说:“你们晚上喝的,不必付钱。反正,我也要收摊了。”( )
A.因为卖水人要赶着回家了,所以不必付钱。
B.因为晚上果汁不值钱,卖水人又大方,所以不必付钱。
C.因为买水人质朴善良,喝过几次水后,他便把你当作朋友看待了,所以不必付钱。
4.写出句中引号的作用。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突出强调 D.表示特殊含义
(1)“橙山”上面,满满地插着制作精巧的塑胶花,远远看去,五彩缤纷,相互争艳。( )
(2)喝完以后,把杯子递还给他时,他会不由自主地说:“再来一杯”。( )
(3)我恍惚间以为自己错误地间入了《镜花缘》里的“君子国”了。( )
5.在文中用“‖”把选文划分为两部分,写出各段意思。(6 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答案:
A不由自主,B笑口常开
C.
D A D
第一部分:1-2段;叙利亚的卖水人为招揽生意,出尽奇招装点摊位,还有的会吹笛引客,特别可爱。第二部分:3-4段;“我”住处附近的年轻卖水人,提供“我”这个熟客晚上免费喝果汁,充满人情味。
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二)小白鼠
老舍
①小白鼠有八个兄弟姐妹。他是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好看的一个。他的兄弟姐妹都是灰色的,只有他独自是雪白的。雪白的毛儿,长长的尾巴,长得非常好看。他自己也晓得他是非常的好看,所以他很骄傲。
②他常常这样说:“看我这一身雪白的毛儿,圆圆的眼睛!若是我的尾巴稍微再短一点,我简直就和白兔一样的美了!自然,我的聪明是永远比白兔高出很多,不管我的尾巴是长,还是短!”
③小白鼠的妈妈,很不放心她这个最小最好看,也最骄傲的儿子。妈妈总是爱小儿子的,因为他最小啊。
④鼠妈妈知道附近来了一只大黄猫,就极恳切地嘱咐她的八个儿女说:“你们,我的宝贝们!千万要小心哪!那只黄猫能一口咬住你们两个,因为他是一只又大又凶又饿的黄猫呀!”说罢,她特别地对小白鼠又说了一遍,恐怕他骄傲,不小心招出祸来。
⑤可是,小白鼠不信妈妈的话。他对自己说,“像我这样好看,猫会伤害我吗?不会的!绝不会的!”这样,他便放大了胆,虽然听见猫的声音,他也仍旧东跑西,一点不留心。
⑥有一天,小白鼠面对面地碰到大黄猫。一看,黄猫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圆,那么亮,他有点发慌。可是,他沉了沉气,心里说:“不管黄猫怎么厉害,他会看得出我是多么好看,也就不会欺侮我的!”这样说完,他就笑了,对黄猫说:“猫先生,你看我好看不好看?若是我的尾巴短一点,岂不和白兔一样美了吗?”
⑦说完,小白鼠以为大黄猫必定很客气地和他谈一谈,从此他们俩变成好朋友。哪知道大黄猫一声没出,忽然把大爪子伸出来,捉住小白鼠的颈项,就一口咬住咽喉。可怜的小白鼠,痛得眼睛都伸了出来,怎么挣扎也逃不出他的嘴。
⑧大黄猫几口便把小白鼠吃净,连那条美丽的尾巴也没有剩下,吃完,他舐了舔爪子,对自己说:“这真是一条好看的小白鼠!可是美丽不但保护不了他自己,也教我吃得不痛快呀,他是多么小,多么瘦啊!”
1.联系上下文,给句中带点的词语换上另一个词,意思不变。
(1)这样,他便放大了胆,虽然听见猫的声音,他也仍旧东跑西跑,一点不留心。( )
(2)说完,小白鼠以为大黄猫必定很客气地和他谈一谈,从此他们俩变成好朋友。( )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1)像我这样好看,猫会伤害我吗?不会的!绝不会的!
这是一句 ,句中连用两个“”,表达了小白鼠
(2)若是我的尾巴短一点,我岂不和白兔一样美了吗?
改成陈述句是: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字数在60个以内)。
答案:
(1)掉以轻心、不以为意(2)彬彬有礼、礼貌
(1)这是一句设问句,表达了小白鼠十分自大,认为猫不会伤害自己。(2)若是我的尾巴短一点,就和白兔一样美了。
小白鼠因为骄傲不听劝告,对大黄猫一点不留心,最终被大黄猫吃掉了。说明美丽不能保护自己,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
四、课堂检测
1.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看自行车的女人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竟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竟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⑩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第③段:
第⑥段:
(3)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儿什么?
答案:
①她被胖女人冤枉,被抢走了装钱的书包。②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的存车费。③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④她等候忘了取车的摄影师,并帮他保管拎兜。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旧迷彩服”“老式旧布鞋”“脚面晒得很黑”写出了她衣服的廉价、穿着的过时、工作的辛苦。(或:“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写出她当时的处境和内心的惊恐。)
第6段: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追”“回头看看”“慢慢走回”“捡起”“瞧”“抵”“哭”等,写出她被抢后的为难、无助与伤心。
3.①看自行车的女人的遭遇令“我”同情,她对“我”的体谅、对工作的尽职尽责令“我”感动。②看自行车的女人是社会中弱者的代表,为她写点什么是为了呼吁人们尊重他们,平等对待他们。
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父爱不矮小
①第一次发现自己个子矮,是在她十二岁那年。
②六一节前夕,镇上的小学照例要举办一台联欢会。比同班的女孩子矮了半头的她站在舞蹈队伍里显得极不协调,伙伴们已长成婷婷的天鹅,而她依然是只瘦弱的小鸟。
③她哭着问妈妈,为什么别人都长高了,就她不长。妈妈没意识到落选的事对女儿的伤害,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说:“这丫头,要是随了妈就好了,谁让你随了你爸呢。”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搓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从那天起,她才注意到父亲竟是如此矮小。也是从那天起,她在心里怨上了父亲。
④那个不愉快的儿童节过后不久,她的小学时代结束了。曾经向往的中学生活并没有想象的愉快。在这所小镇唯一的中学里,她和父亲经常被别人一同提起,因为父亲是这所学校的语文老师。有时,她正在操场上和同学快乐地打球,身边走过的老师或同学会说,她长得真像她父亲。这时,快乐会瞬间飞远。虽然这时她已学习了一些生理健康知识,知道遗传的作用,但对父亲的怨还结在心里。
⑤蔷薇花开了落,落了开,她也花一样长得清纯,小巧的个子更显得玲珑娇小。她考进城里的大学后,耳边不会再有人说她像父亲了。一日,她被同学从操场上叫回宿舍,是父亲来了。他似乎并未察觉她的不快,笑着递给她两大包饼干,还有两本她喜爱的文学书。临走又回头说:“丫头,记着吃饼干啊,每天都要吃。”她望着父亲矮小的背影怨着:“哪里没有卖饼干的?不要再给我送了。”
⑥假期回家。一进门父亲就问:“丫头,饼干吃完了吗?”说着又抱出几袋一样的饼干。“您就不知道换个牌子呀?干吗让我天天吃这个?”母亲望望父亲说:“丫头,你爸听朋友说有种赖氨酸饼干,孩子吃了能长高个,他就跑到城里四处找。”她的心里倏地疼了一下。以后的日子里,她吃着父亲送来的饼干,打着球,似乎真的长高了一些,婷婷的,像一株春日里的翠竹。
⑦又是蔷薇花满院飘香的季节,她带回一个高大俊朗的男孩。忙忙碌碌的父亲在男孩的身边显得更加矮小,可父亲脸上的欢喜就像阳光下的蔷薇花,笑盈盈地开满了小小的院子。
⑧黄昏,她送男孩出门。男孩很认真地对她说:“你爸真好。他对我说,我把女儿交给你,以后你们如果吵架了,你可以怨她懒,可以说她娇气,但是,你永远都不许嫌她矮。”
⑨瞬间,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莹莹的泪光中回望,缤纷绚烂的蔷薇花旁,父亲的身影被一抹夕阳拉得修长……
(1)以时间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①小学毕业前,她因为身材矮小而落选校舞蹈队的演出,从此怨上了父亲。

③上大学的时候,她得知父亲跑遍全城为她买能长个子的赖氨酸饼干,因而心疼、感激父亲。

(2)第③段划线句“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提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主要用了人物的 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
(4)第段画线处是一个细节:“瞬间,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请根据上下文揣摩“她”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答案:
③上大学时,父亲跑遍城里给她买赖氨酸饼干,她的心里倏地疼了一下;④谈恋爱时,父亲要求她男友不能嫌她矮,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脸颊。
动作描写,生动地表达了父亲此时因女儿长得矮小的不安和愧疚之情。
(3)运用比喻手法,将“我”比喻成一株春日里的翠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感受到父亲的爱后挺直了腰杆,变得自信起来,表达了“我”感受到并理解父爱后的愉悦和感动。
(4)示例:过了这么多年,父亲依然记得我的自卑,依然那么关心我,我以前却那么不懂事,现在想想,矮又怎样呢?只要有人疼我就足够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