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诸”是许多的意思,“子”是对德才兼备的尊称;百家,是个量词,并不是指只有一百家。仅《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思想门派,就有一百八十九家之多呢!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著书立说、争论观点、互相影响、取长补短的局面。主要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什么是“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三教:儒、释、道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阅读教材,找出老子所属学派、思想主张及经典著作相关信息?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辩证法思想思想主张政治主张著作简介地位《老子》(《道德经》)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内部发生严重动乱。老聃见王室腐朽,无力回天,便生了归隐之心。于是,他骑着一头青牛前往函谷关。偶遇尹喜,留下著作《道德经》。故事一:从前,楚灵王喜欢男子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第二年,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思想核心:“道”“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人要顺应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故事: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辩证法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第二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庄子在妻子死后,居然鼓盆而歌。朋友惠施去探望时责备他,他讲出一番道理:“当我妻子刚死的时候,我怎么会不难过?可是我省思之后,觉察到她不但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也没有气。然后在恍恍惚惚的情况下,变出了气,气再变化而出现形体,形体再变化而出现生命,现在又变化而回到死亡,这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这个人已经安静地睡在天地的大屋里,而我还跟在一旁哭哭啼啼。我认为这样是不明白生命的道理,所以才停止哭泣啊!”鼓盆而歌人应该顺其自然庄子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 齐物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人应该看破事物间的差异,不做物质和欲念的奴隶,便可以达到精神的逍遥和快乐。孔子拜访老子后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孔子请教老子孔子姓名籍贯工作经历思想主张政治主张教育主张历史地位代表著作孔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年轻时和中年时,做过鲁国的官“仁”“礼”为政以德、治国以礼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教育家编订“五经”《论语》(弟子编订)有教无类(私学)、因材施教…阅读教材,找出孔子所属学派、思想主张及经典著作相关信息?政治主张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仁”、“仁者爱人”;以德治国、反对苛政。苛政猛于虎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它强调调和矛盾。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政治主张贵族子弟:孟懿子 司马牛贫穷卑微:颜回 闵子骞 子路家境富裕:子贡 冉有天资聪颖:颜回 子游 子夏相对愚钝:曾参 子路有教无类,不分出身学生为王室和贵族官学私学学在官府学在民间孔子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教育主张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连一连仁政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文化言论总结为《论语》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德治民孔子一生没落贵族,生于春秋以述为作,好古敏求鲁国为官,志不得遂周游列国,“丧家之狗”①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周礼制度已经不适应当时的时代潮流。②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仁”“礼”思想无法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史书记载,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为什么处处碰壁,不被采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孔子和儒家学说1994年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孔子动漫标准像南京夫子庙曲阜祭孔大典曲阜孔庙韩国祭孔仪式孔子学院134个国家 近500所“祭孔”的由来与演变最早祭祀孔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奉祀”,以表示对孔子的尊崇与怀念。汉朝时期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推崇孔子的思想,用最高的祭天大礼祭祀孔子。随着祭孔规格和礼仪的不断增加,祭孔大典成为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孔子和儒家学说的影响: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的思想对今天我们建设“和而美”的校园,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借鉴作用?1.“仁”仁者爱人,爱班级、爱同学、爱学校、爱社会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要推给别人,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3.和谐共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思考探究说说他们对儒学的贡献: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仁政礼法并举德治荀子的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政治思想:“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民本)人性论:“性恶论”天人关系:“制天命而用之”以礼制欲一个河北邯郸人(赵国),在山东淄博(稷下)当过校长,在山东临沂(兰陵)做过官,退休后隐居在山东临沂。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时 期仁的 思想民本 思想人性论仁者爱人以德治民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末期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孙武清版《孙子兵法》书影兵家学派创始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实践:李悝商鞅韩非子(集大成者)集权观: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法治观:依法治国;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认识论:①遵循客观规律行事;②“参验法”历代君王背后的男人——韩非子法家墨家:墨翟“兼相爱、交相利”主张:非攻 尚贤 尚同非乐 非命 节葬 节用特点: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核心:他们也叫短衣帮,来自社会底层,平日里短衣草鞋,闻鸡起舞,大搞武术训练,并且以吃苦为乐事。一旦遇弱国遭难,群众困难,他们就会立即前往救助,不管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他们都义不容辞。墨子的团队员工被统称为“墨者”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移,贵族流落民间传播知识;使私人办学蓬勃兴起。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发展,新兴阶级崛起。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百家争鸣奠定了物质基础百家争鸣出现背景?春秋五霸政治:春秋战国之际,各阶级在斗争中重新分化、组合,士阶层逐渐崛起。春秋战国的动荡和变革,各诸侯纷争。为在战争中获胜纷纷招贤纳士。环境的宽松和对人才的重视;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历史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历史影响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我无为;庄子说:我逍遥;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趣味百家假如你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你会选择哪一学派的主张作为你的治国方法?并说明理由。叁——战国·百家争鸣4、诸子百家频道开设了一些栏目,请为主持人老子、墨子、孔子、韩非子、孙武来安排他们所擅长的栏目并说明理由。(1)《人与自然》:主持人______(2)《军事天地》:主持人______(3)《爱心世界》:主持人______(4)《法制时空》:主持人______(5)《教育论坛》:主持人______老子孙武墨子韩非子孔子第8课 百家争鸣争鸣余音——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说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哪些学派的哪些主张?儒家:民贵君轻、仁爱法家:以法治国、公平公正墨家:平等、兼爱道家:追求自由……时代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春秋 儒家 孔子道家 老子战国 儒家 孟子荀子道家 庄子墨家 墨子法家 韩非历史地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核心思想:“仁”;政治主张:以德治国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著作:孔子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非正义战争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君舟民水”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提倡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历史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哲学思想:万物运行有自然法则,人应顺应自然;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儒家—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百家争鸣流派影响盛于战国兴于春秋老子经济大发展政治大变革孔子文化大繁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