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2.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3.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一、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1.人口增长的特点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________;工业革命以后,增长速度________;20世纪70年代开始,增长速度开始__________。缓慢大大加快减缓一、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2.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_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_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________增长减少数量不变一、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从地区分布看,______、______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甚至出现了负增长;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欧洲北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除了受人口自然增长影响,还受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人口迁移因素一、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4.人口问题及应对措施一、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5.日本人口老龄化(1)问题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2)应对措施①提高生育率:提供生育津贴、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质量等。②保障老年人生活:增加老年人的就业机会、加强老年护理等。③减轻育儿负担:推进居家办公、促进企业建立托儿机构等。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一、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6.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1)优势①消费群体庞大,消费市场广阔;②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2)劣势①造成资源短缺,环境破坏;②就业困难;③住房紧张;④教育、医疗条件差等一、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7.我国的人口数量及相关政策(1)人口数量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14.12亿(2)人口增长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口增长较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人口增长______。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施________政策,人口增长持续____,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慢迅速计划生育放缓一、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7.我国的人口数量及相关政策(3)相关政策①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从20世界70年代开始,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倡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从2016年我国开始实施_____________;③为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_________的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全面两孩政策三个子女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密度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疏密程度常用___________来表示。人口密度=总人口(人)总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二、世界人口的分布2.人口的分布地区 分布 分布规律 原因人口 稠密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东部 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和平原地区人口 稀疏区 亚洲、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 高纬度地区青藏高原等 高原、山地亚马孙平原等 雨林地区撒哈拉沙漠等 沙漠地区气候温度湿润,地形平坦,农业发展历史早,工业发达,交通便利气候终年严寒地势高峻,空气稀薄,气候寒冷气候过于湿热气候极端干旱二、世界人口的分布3.北美洲的人口特征(1)人口数量特征人口数量约为3.68亿,仅多于南极洲和大洋洲,居七大洲中的第五位,人口数量较少。(2)人口分布特征①人口分布不均。②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地势平坦,以亚热带湿润气侯为主,温暖湿润,气候适宜,因此人口稠密;③北美洲中部和北部: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④西部地区:为落基山脉,地势崎岖,气候干旱,人口稀少。二、世界人口的分布4.澳大利亚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澳大利亚人口的分布(2020年)(1)澳大利亚大部分处于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呈_____状分布,__________地区气候湿润,自然环境适宜,人口密集;(2)广大的___________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疏。半环东南和西南西部和内陆二、世界人口的分布5.人口和城市分布对交通线路的影响(西伯利亚大铁路)(1)人口和城市的集聚程度直接决定了交通线路的 “疏密程度”,人口越密集、城市分布越集中的区域,交通线路越密集;(2)俄罗斯南部气候相对温暖,人口和城市较多,修建铁路可以加强区域联系,促进区域发展。二、世界人口的分布6.我国的人口分布(1)以____________一线为界,把我国划分成东南部和西北部,此线以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此线以东,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2)人口分布特点:____________;(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从以乡村人口为主转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约2/3的人口在城镇生活。东密西疏黑河—腾冲三、世界不同的人种1.三大人种根据___________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黄种人、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主要人种。体质方面白种人黑种人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色浅波状鼻子高、嘴唇薄较多淡黄色黑直扁平中等黑色卷曲嘴唇厚较少不同人种虽然有体质上的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人种 主要分布区域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三、世界不同的人种3.三大人种的分布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欧洲、非洲北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非洲中部和南部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有些地区成为不同人种的混居区。现在,由于人口迁移,人种的分布越来复杂。四、城镇与乡村1.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城镇乡村人口较少,人们主要居住在村落,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人口相对较多,人们主要从事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工作生产方式差异是本质区别哦!农业生产活动工业、服务业四、城镇与乡村2.城镇与乡村的景观差异比较项目 乡村 城镇房屋建筑道路交通各类设施自然环境房屋低矮,密度小;风格一致高楼众多,建筑密度较大;风格多样道路纵横交错,呈网络化、立体化交通线路狭窄、稀少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较少商业服务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周边常有农田、果林、池塘等原有环境大部分被改造;建有各类绿地四、城镇与乡村3.城镇的发展历程小村庄集镇小城镇城市交通逐步完善人口数量增加规模逐渐扩大经济水平提升四、城镇与乡村4.乡村的发展(1)生产方式改变。在农业生产中,电力、水力逐渐替代人力、畜力;(2)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城镇更加接近;(3)乡村景观明显改变;(4)劳动力外迁,人口减少四、城镇与乡村5.村落发展为城镇的条件自然条件: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气候适宜、资源丰富等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政策支持等四、城镇与乡村6.保护特色城乡景观(1)意义:保留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记忆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文化审美价值(2)措施:①控制工业污染;②禁止在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③减轻旅游开发对文化遗产的破坏;④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等。五、不同的语言和宗教1.世界的语言(1)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2)_______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3)_______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汉语英语五、不同的语言和宗教2.世界的宗教(1)世界三大宗教:(2)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及特征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起源地分布区建筑地位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亚洲南部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教堂清真寺佛塔、寺庙信仰人数最多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六、不同的文化习俗1.饮食:欧洲主要以面包、牛肉为主,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主要以米饭为主。2.服饰:气候寒冷的地区,服饰多以皮毛制品为主,便于保暖;气候炎热的地区,服饰则以棉麻制品或丝织品为主,相对薄且宽松,便于散热。3.交通:在亚洲东南部有些地区,因河道纵横,陆路交通不便,船只为其交通工具;在非洲北部沙漠地区,骆驼是其代步工具之一。4.民居:欧洲北部林木资源丰富,人们用木头建造房子;地中海沿岸地区石材丰富,人们多用石材建造房子。六、不同的文化习俗5.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山东模拟)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已达到80亿。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状况主要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之差。图1中①、②、③、④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2示意某同学手绘的世界人口分布。读图,完成1—3题。图1图21.图1中四个国家中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 )A.①B.②C.③D.④A2.根据手绘世界人口分布图,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分析,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口稠密,因为地形平坦,距海近B.乙地人口稀疏,因为气候过于湿热C.丙地人口稀疏,因为纬度较低D.丁地人口稠密,因为平原广阔A图1图23.①国家可能在______所在的大洲( )A.甲B.乙C.丙D.丁A图1图2(山东模拟)世界人口分布具有一定的趋向性。图1为70°N—50°S每隔10°范围内的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示意图,图2为世界人口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图1图24.据图中信息,关于人口分布正确的是(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人口超过世界人口的50%B.北半球中低纬度低海拔地区人口多C.海拔200米以下地区人口不足世界人口一半D.世界人口随纬度和海拔增加而减少B图1图25.世界人口分布的差异表现为( )A.热量越充足的地区,人口越多B.温带平原区人口相对稠密C.陆地面积越小,人口越稀疏D.气候寒冷地区,无人定居B图1图2(云南模拟)《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汴京(今开封市)北宋时期的节日集会和商贸活动。汴河是当时全国重要的漕运交通枢纽,商船云集。结合图文材料,完成6~7题6. 汴京的聚落类型及判断依据是( )A.乡村聚落,有河流经过B.城镇聚落,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C.乡村聚落,建筑比较低矮D.城镇聚落,建筑比较高大B7.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图中聚落形成的最大优势是( )A.水陆交通便利B.地形平坦C.资源丰富D.气候温和A(云南模拟)2022年2月4日至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读“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8.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主要人种、语言的搭配,正确的是( )A.①一白种人一葡萄牙语B.②一白种人一阿拉伯语C.③一黄种人一汉语D.④一白种人一英语D9.北京冬奥会开幕时,大会向社会招募了大量懂英语的志愿者,因为英语是( )A.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B.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用语C.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D.(COP15)大会规定的唯一使用语言C1.请分析某地人口分布密集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流等。①气候:亚热带、温带沿海地区温度适宜,降水适中,适合人类生产生活。②地形:平原地区、盆地内部、高山高原的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人口聚居。③河流:大江大河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水源,且其挟带的大量泥沙和营养物质有利于形成肥沃土壤。(2)社会经济原因:开发历史、经济、交通等。①开发历史:发展历史悠久的地区,工农业基础良好,人口分布集中。②经济: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生活水平较高,人口分布集中。③交通:交通线密集的地区一般人口分布较多。2.人口增长率过高或过低可能引起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数量过多,增长过快数量过慢、停止增长、负增长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控制生育)如:印度、埃及等国家采取经济奖励、教育普及等方法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增长速度(鼓励生育)如:法国、德国等国给多子女家庭发放补贴,减轻生育、教育等成本就业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等负面影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3.请分析某地区人口分布稀疏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或低纬度地区气候湿热;②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稀少;③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崎岖或海拔过高;④自然环境恶劣,供人类生存的资源不足等,不宜生存居住。(2)社会经济原因①开发时间较短、对外交通不便;②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等。4.简析某聚落形成或发展的有利条件。(1)地形:地形平坦,建设用地充足。(2)水源: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3)土壤: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4)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适宜居住。(5)交通:邻近交通线,交通便利。(6)资源:资源丰富,维持人类生存基本条件或可用于发展经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