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7张PPT)1.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3.运用资料,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结合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一、农业的类型1.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部门。主要包括_______作物和_______作物。粮食经济玉米小麦稻谷甜菜棉花大豆一、农业的类型2.畜牧业靠放牧或饲养牲畜及家禽等而获得产品的部门。3.林业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林木以及对树胶、松脂等林产品进行采集和加工的部门。4.渔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部门。畜牧业林业渔业二、我国的农业分布1.东西差异东西部差异:___________东耕西牧发展条件 农业类型 主要分布区东部农区 水热条件优越 _______ 湿润、半湿润地区林业 山地、丘陵地区渔业 沿海、内陆湖泊等水域分界线:大致为______毫米年降水量线 西部牧区 降水较少,草原、 荒漠广布 _______ 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种植业 有灌溉水源的绿洲地区种植业400畜牧业二、我国的农业分布2.南北差异南北差异:___________南稻北麦地区 耕地 熟制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纤维作物北方地区 东北平原 ____ ___________ ______、小麦 大豆 甜菜 棉花华北平原 两年三熟或 一年两熟 ______、小麦 花生 / 分界线:大致以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秦岭—淮河一线) 南方地区 _____ 一年两熟 至三熟 _______ 油菜 甘蔗 棉花一年一熟水稻玉米800水稻旱地水田二、我国的农业分布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发展原则:“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林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二、我国的农业分布4.主要农作物及分布地区(1)我国小麦、玉米的主要产区为___________;(2)华北平原生产小麦、玉米的优势条件①气候适宜,光热资源充足。华北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适宜小麦和玉米的生长条件;②地形平坦,耕地资源丰富,适宜大规模种植,便于机械化耕作;③水源充足,能保证作物生长期的水分需求。华北平原二、我国的农业分布4.主要农作物及分布地区(3)水稻主要产区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4)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生产水稻的优势条件①长江中下游平原: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充足;地形平坦;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②东北平原: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高;水源充足;地形开阔,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二、我国的农业分布4.主要农作物及分布地区经济作物为生活所必需,还能增加农民的收人。各地区根据自身环境特点和市场需求,规模种植某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5)我国超过80%的棉花产自______。(6)原因①棉花是典型的喜温、吸光、耐旱、怕涝作物,新疆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②新疆地广人稀,机械化与规模化生产降低了成本;③政策支持,产业链完善。新疆二、我国的农业分布4.主要农作物及分布地区(7)我国超过90%的油菜籽产自________。(8)原因①油菜籽是喜凉、耐湿、需水适中的油料作物,长江流域冬暖夏凉、气候湿润多雨,其气候特征与生长周期高度契合,满足水分需求;②农业种植模式为油菜提供了天然的生存空间,形成了可持续的轮作体系;③长江流域油菜种植的技术成熟度和产业链。长江流域二、我国的农业分布4.主要农作物及分布地区(9)我国85%糖料产自______、______、______。(10)原因糖料作物的原材料是甘蔗,甘蔗喜高温、需水量大。上述地区:①气候条件优越,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②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③劳动力充足;④种植历史悠久,产业基础良好。云南广东广西二、我国的农业分布5.农业科技的发展(1)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我国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大幅提升了水稻产量,缓解了我国的粮食压力。(2)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障作物健康生长,减少灾害损失。(3)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提升农田质量,增强抗灾能力。(4)病虫害防御措施的提升:减少产量损失,提升农产品品质。(5)农业机械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劳动生产效率显著提升。(1)概念:是人工搭建的一种塑料温室,能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主要用于蔬菜、水稻育秧等栽培,促进作物生产。(2)优点:①可通过调节棚内温度突破自然气候限制,实现作物反季节、跨区域种植;②能阻挡风雨、冰雹等自然灾害,减少病虫害入侵等。云南玫瑰种植大棚二、我国的农业分布5.农业科技的发展(大棚)(1)概念:是将塑料薄膜覆盖在土壤表面来减少水分蒸发,以此达到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品质的目的。(2)优点:①减少土壤热量散失,提高地温(尤其早春和低温地区);②抑制土壤水分蒸发;③防止雨水冲刷导致的土壤板结;④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成本。地膜覆盖栽培辣椒二、我国的农业分布5.农业科技的发展(地膜覆盖)(1)概念:在同一块土地上,按一定周期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制度。例如:我国东北地区采用玉米与大豆轮作,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产品产能与品质。(2)优点:①可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减少化肥依赖;②可切断病虫害的生存循环;③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二、我国的农业分布5.农业科技的发展(轮作)(1)概念:在同一块土地上,于一种作物生长期间,在其株间种植另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例如:我国广西省农民常在甘蔗地里套种花生、西瓜等作物。(2)优点:①合理分配作物群体,使高矮作物相间成行,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②充分利用作物生长季节,既能利用空地资源,又能增加经济收入。玉米大豆套种二、我国的农业分布5.农业科技的发展(套种)三、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农业发展特点及条件分析1.东南亚(1)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及沿海平原地区(2)作物①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_;②主要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蕉麻纤维;③主要热带水果:________、________水稻榴莲芒果三、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农业发展特点及条件分析1.东南亚(3)农业发展条件①自然条件: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全年高温,降水丰沛;②人文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粮食需求量大。三、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农业发展特点及条件分析2.印度(1)农业特点: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还是世界上黄麻、棉花和茶叶的重要生产国与出口国。(2)主要农作物分布及种植条件①水稻: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下游平原、印度半岛沿海地区。水稻喜温喜湿,生长期需充足的水分供给,该地区降水较多。②小麦: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上游平原西部及德干高原北部。小麦喜温凉,较耐旱,该地区降水较少。三、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农业发展特点及条件分析2.印度(3)水稻和小麦种植的优势条件①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5~30℃,满足水稻和小麦的生长温度需求;②恒河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便于大规模种植和机械化作业;③灌溉水源丰富,能为作物生长提供丰富水源;④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三、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农业发展特点及条件分析3.巴西(1)分布: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地区;(2)主要农产品:______、蔗糖、_____、玉米、______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东南沿海咖啡大豆牛肉三、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农业发展特点及条件分析3.巴西(3)发展条件①自然条件: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水热条件好,适宜农作物生长;地形以平原和低缓高原为主,耕地面积广阔;②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机械化;劳动力丰富,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市场需求量大。三、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农业发展特点及条件分析4.欧洲西部(1)农业特点:以_______为主,农业生产水平高,_______、自动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2)畜牧业发展条件①自然条件:地处中纬度大西洋东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形以平原为主,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②社会经济条件:居民喜食乳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畜牧业机械化三、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农业发展特点及条件分析5.澳大利亚(1)农业特点:养羊业______化、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所产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商品率很高,是世界上羊毛出口量最多的国家,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三、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农业发展特点及条件分析5.澳大利亚(2)三大牧羊带的分布及发展条件牧羊带 粗放牧羊带 绵羊—小麦 混合经营带 集约农牧带分布 西部高原的西南部和大自流盆地东南部 东南部墨累河沿岸平原和西南沿海平原 东南沿海地形 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 地形平坦,适合牧羊、耕作 气候 气候炎热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 气候适宜,降水较为丰富 水源 地下水墨累河三、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农业发展特点及条件分析6.美国(1)农业特点:地区______化,生产规模___,各个生产过程和环境都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效率高。(2)发展条件①自然条件:本土主要位于北温带,水热条件优越,灌溉水源充足,耕地面积广大;②社会条件: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人口和城市密集。专门大三、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农业发展特点及条件分析6.美国(3)主要农业带的分布及发展条件①乳畜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五大湖地区人口、城市密集,市场广阔。②玉米带: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工业水平高,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可供食用和作饲料,工业用途广,市场广阔。③小麦区: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密西西比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四、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1.自然因素(1)光照:光照强、作物积累的糖分或有机质多、品质高(2)热量:影响农作物种类、熟制等,例如北方地区种甜菜、南方地区种甘蔗(3)地形:影响农业类型,例如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4)水源:靠近水源,灌溉便利(5)土壤:土壤的性质和肥力不同,适宜生长的农作物不同,如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四、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例如乳畜业多分布在城郊(2)交通:交通便利,利于农产品运输(3)政策:政策优惠,利于农业发展(4)科技: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农业,利于农业专业化。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作物品质及产量的提升(云南模拟)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农业的地区差异显著。读“我国主要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农业分布的基本格局是( )A. 南牧北耕,西麦东稻B. 南耕北牧,西稻东麦C. 东耕西牧,南稻北麦D. 东牧西耕,南麦北稻C2.下列关于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蒙古牧区盛产三河马、三河牛B. 东部地区仅发展种植业C. 西藏牧区因气候干旱,草场质量差D. 我国草地面积小,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A3.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 )A.增加农业劳动力,提高粮食产量B.科技兴农,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C.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D.大量进口农产品,缓解供应紧张B(山东模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与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源分布等有很大的关系,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导致乙、丙、丁三个地区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土壤D.气候D5.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条件为热量B.乙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C.丙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和甜菜D.丁地区的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主要的糖料作物为甘蔗D6.地膜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让地温迅速上升;滴灌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滴灌技术与地膜的配合称为“膜下滴灌”技术,该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农作物获得良好的生长条件。以下地区,最需使用该技术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A(云南模拟)西瓜自古以来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直至今日,西瓜依然是国内经济作物种类中的重要作物之一。它是喜温性作物,耐炎热,怕低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要求有较高的温度。其最适温度为25~30℃,低于12℃,西瓜正常的生理机能即遭到破坏。读我国西瓜种植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7.据图,西瓜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种植,主要是因为我国( )A.地形复杂多样B.大陆性气候显著C.海洋性气候明显D.夏季普遍高温D8.据图可知,甲省区只有小面积地区能种植西瓜,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处高纬地区,长夏无冬B.海拔高,气候寒冷C.沙漠广布,降水稀少D.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9.近年来,温室无土栽培西瓜提高了我国西瓜的产量和品质,这体现出对我国农业发展影响越来越大的是( )A.劳动力B.土壤C.科技D.交通C(河北模拟)“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图1为鱼菜共生示意图和实景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鱼菜共生”模式的是( )A.黄土高原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河西走廊B11.“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哪些( )①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能有效减少水污染和水浪费②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养分,减少使用化肥③鱼类可以以蔬菜的根系为食④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C(江西模拟)东南亚(以中南半岛为主)与印度同处亚洲南部,均以热带气候为基调,但因地形和季风影响,农业生产条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东南亚的湄公河流域与印度的恒河流域是两地重要的农业区,承载着水稻种植与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2.东南亚广泛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形以高原为主,土壤肥沃B.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C.河流稀少,灌溉水源不足D.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B13.印度恒河平原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其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类型C.降水差异D.土壤肥力C14.下列关于两地气候对农业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适合种植耐旱的小麦B.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主因是东北季风不稳定C.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旱雨两季利于水稻分期播种D.印度德干高原降水丰富,主要种植喜湿的水稻C(四川模拟)下图为美国本土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示反映美国的农业特点的是( )A.对产品多样化的追求B.生产区域专门化C.机械化程度高D.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16.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A.平原面积广阔,劳动力丰富B.灌溉水源充足,利于农业生产C.地处温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D.地广人稀,农业科技发达D17.美国乳畜带形成的原因包括( )①农业人口多,劳动力充足②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③城市、人口集中,市场广阔④土壤贫瘠,肥力较低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C(云南模拟)澳大利亚的混合经营是一种将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综合性农业模式。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绵羊—小麦混合经营带农事安排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发展绵羊—小麦混合农业最突出的优势是( )A.地下水丰富B.降水条件较好C.国内市场规模大D.炎热干燥,光照充足B19.采用绵羊—小麦混合经营农业模式,可以( )①错开农忙时间,更合理的进行农事安排②增加农民闲暇时间,降低生产效率和规模③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决定种养规模,市场适应性强④利用小麦秸秆作绵羊饲料,绵羊粪便作小麦肥料,利于生态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D1.从农作物生长习性分析农业发展的条件。(1)读材料,提取农作物习性。阅读材料,提取设问农作物生长所需气温条件、降水条件、排水条件等信息。1.从农作物生长习性分析农业发展的条件。(2)将所提取的信息一一对应,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阅读图文材料,读取设问区域地形地势、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等自然条件。(3)综合对比,用地理术语组织答案。综合上述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作物生长习性,判断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或制约因素,组织答案。2.常见农业部分发展所需条件(1)种植业发展条件2.常见农业部分发展所需条件(1)种植业发展条件2.常见农业部分发展所需条件(2)乳畜业发展条件2.常见农业部分发展所需条件(3)林果业发展条件2.常见农业部分发展所需条件(4)渔业发展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