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一单元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上第一单元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感受宪法日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内容分析 一、文本位置隶属于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受法律保护”(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开篇),是单元“从具体法律认知到根本法理解”的关键衔接点,也是小学法治启蒙向初中宪法学习的过渡载体。二、内容分析(一)单元层面本单元以“法律保护”为核心,形成“认知(第一课:法律伴我行,知法律护生活)→深化(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懂保护的源头)→行动(第三课:依法维权,会用法律保护自己)”逻辑,本课时是“深化环节”的入口。(二)本课层面本课围绕“宪法是根本法”展开,分两步:本课时(感受宪法日) 以“纪念日”为具象抓手,帮学生建立“宪法很重要”的初步印象;后续内容(宪法规定了什么)则拆解宪法具体条款,让印象落地为理解,本课时是本课的“认知铺垫”。(三)本课时层面本课时是核心,以“宪法日”为锚点,分3层传递精准信息,贴合六年级认知特点:明宪法“根本属性”、懂宪法日“特殊价值”、引宪法认知“延伸方向”。(四)知识结构关系1.纵向:紧扣“宪法认知”梯度,衔接学段纵向围绕“宪法”这一核心,形成清晰的认知递进,针对性强:低学段(1-3年级):学“生活规则”(校规、家规),是“宪法=根本规则”的基础认知铺垫;中年级(4-5年级):知“身边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法律护生活”,为本课时“宪法是所有法律的依据”提供具体参照;六年级(本课时):升维到“国家根本法”,理解“法律保护的源头是宪法”,完成“具体法律→根本法”的跨越,直接为初中“系统学宪法条文、懂宪法原则”打基础(如初中会学“宪法的基本原则”,本课时先建立“宪法重要”的认知)。 2.横向:锚定“本课时内容”,关联生活与学科(1)与生活关联:针对本课时“宪法日宣传”,引导学生联系“学校宪法日班会、社区宪法海报、家庭看的宪法宣传视频”,把碎片化生活体验转化为“宪法离我不远”的认知,解决“宪法抽象”的问题;(2)与学科关联:历史:针对“宪法是浴血奋斗的结果”,关联“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帮学生理解宪法的历史背景;语文:针对“宪法宣传”,可让学生写“宪法日宣传短句”,把认知转化为文字实践;三、资源挖掘1.文本类:选《宪法伴我们成长》中“宪法日由来”章节、历年宪法日主题海报(如“宪法护成长”),补充本课时“宪法日意义”;2.视听类:看《宪法日的一天》微视频(展现学校、社区宪法日活动)、听《宪法拍手歌》(记“根本法、宪法日日期”),具象化本课时内容;3.实践类:搞校内“宪法宣传小使者”(画手抄报、讲1分钟宪法日知识)、家庭“我教家长宪法日”,落实本课时“认知延伸”。
课标分析 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对本节课从各维度进行分析。政治认同。通过发现与法律有关的生活现象,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道德修养。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法治观念。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法治观念主要表现为:(1)宪法法律至上。理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宪法和法律。(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了解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对任何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予以追究,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3)权利义务相统一。理解每个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4)守法用法意识和行为。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以及未或年人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5)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了解和识别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和远离伤害。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有助于他们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2.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维度、情境化的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宪法,体验宪法日的意义,并认识到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重要性。设计致力于构建学生的宪法意识,增强其法治信仰,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一、已有经验:六年级学生对“宪法”及“宪法日”的认知,基于前期生活体验与学科学习,呈现“碎片化、具象化”特点:学生在中低年级已通过《道德与法治》学习“校园规则”“家庭公约”,知道“要遵守规则”;中高年级接触过“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具体法律,了解“法律能保护生活”。这为理解“宪法是根本法”提供了“规则→法律”的认知阶梯,但尚未建立“具体法律与根本法”的关联,对“宪法为何是其他法律的基础”仍无概念。个性差异:1. 认知差异:部分能关联生活(如将“上学”与受教育权挂钩,易有共鸣);部分仅记“12月4日”“根本法”等概念,觉得宪法“离自己远”;少数混淆宪法与校规,理解薄弱。2. 情感差异:约30%主动认同(家庭关注公共事务,好奇宪法日意义);约50%被动接受(对宪法无明显态度,需趣味形式吸引);约20%情感疏离(觉得宪法“没用”,需从“保护自身”条款切入拉近距离)。3. 实践差异:外向者主动发言、愿当“解说员”;动手型擅长做手抄报、排短剧,不善表达;内向者习惯观察,需同桌小讨论等低压力场景才愿参与。三、补救措施:1通过发放“生活案例卡”或观看“宪法vs校规对比表”+动画短片,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兴趣化。2. 通过“宪法知识闯关游戏”,聚焦“未成年人保护”条款,结合校园欺凌案例,让其感知“宪法护自己”。3. 通过制作“创意作品展示墙”,展示其宪法书签/手抄报并引导简单解说;给内向学生安排“小组轮值发言”,先听再讲,降低参与压力。四、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宪法里说保护我们的基本权利,那它具体保护我们什么呢?比如我想玩游戏,宪法会保护吗?2.我们小学生又不能制定法律,学宪法有啥用?3.1982年制定的宪法,到现在这么多年了,会不会过时呀?
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能够大体说出国家宪法日的基本信息,总结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目的,认同宪法作为国家治理根基的重要性。(法治观念、政治认同)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能够分享身边的宪法日活动,感受宪法日的重要意义,总结宪法与我们的关系。(法治观念、政治认同、健全人格、责任意识)3.通过学习宪法的相关知识,能够积极参与到宪法日活动中,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法治观念、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1.说出宪法根本特征(其他法律的基础、规定根本制度与权利义务、最高法律效力);2.识记宪法日时间(2014年设立)及核心意义。难点:1.理清宪法(根本法)与具体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关系;2.破除“宪法离生活远”的认知,找到宪法与自身生活的关联。突破措施:1.用“宪法特征树”图示、“关键词打卡”小游戏,强化宪法特征记忆;借“时间轴拼图”“校园案例连线”,绑定宪法日时间与意义。2.通过“生活案例匹配”等生活情景案例”,关联宪法与生活。
课时任务及问题链
课前准备 学生层面1.观察记录:提前1-2天找社区、学校的宪法/宪法日相关内容(如海报、标语),简单记录;2.课本预习:翻“感受宪法日”部分,标看不懂的词3.工具准备:带彩笔、1张A4纸(或草稿纸)。教师层面1.素材准备:收集低年级对宪法的真实疑问、宪法日宣传案例;2.教具准备:备好含素材的PPT、课堂用的简易卡片模板。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问题系统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环节一:问题激趣,引发新的探究问题 你们知道每年12月4日是什么日子吗?2.宪法是什么法呢?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12月4日是什么日子吗?请根据提供的图文资料找出答案。2.播放国家宪法日宣传片。3.提问:关于国家宪法日,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引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4.整理问题:宪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宪法日为什么设立在12月4日?宪法日会开展哪些活动?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习内容: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12月4日是什么日子吗?请根据提供的图文资料找出答案。学生活动:生自由交流。生分享,互相补充。学习内容:师:播放国家宪法日宣传片,提问:关于国家宪法日,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自由交流。指名学生分享,互相补充。学习内容:宪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宪法日为什么设立在12月4日?宪法日会开展哪些活动?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习内容:先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有哪些活动。小组代表分享,互相补充。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说出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 问题预设:学生不了解为什么要设立宪法日,而且要在12月4日。补救措施:学生提前查阅资料;提前准备好宪法知识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宪法相关的知识。
环节二:问题探究,国家宪法日初印象(目标1) 1.宪法是什么法呢?2.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3.为什么将国家宪法日定在12月4日? (一)活动一:宪法是什么?学习内容:1.出示宪法原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宪法。2.给出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学生活动:通过宪法原文了解宪法。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二)活动二: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学习内容:1.提问,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作答。2.播放国家宪法日解读视频,呈现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原因及目的。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学习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原因及目的。3.小结:设立宪法日是由宪法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保障人民权利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提升人民法治意识和观念的现实需要。(三)活动三:为什么将国家宪法日定在12月4日?学习内容:呈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页面的相关信息,解答问题:12月4是现行宪法通过的日子,一直是全国法治教育宣传日。学生活动:通过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页面的相关信息,解答问题:12月4是现行宪法通过的日子,一直是全国法治教育宣传日。 1.学生能够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能够说出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原因及目的。知道设立宪法日是由宪法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保障人民权利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提升人民法治意识和观念的现实需要。3.能通过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页面的相关信息,解答问题:12月4是现行宪法通过的日子,一直是全国法治教育宣传日。 问题预设:学生不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不知道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补救措施:学生通过观看老师播放的视频以及查阅资料了解宪法。问题预设:学生在说设立宪法日的目的时,描述不够准确。补救措施: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设立宪法日的目的。
环节三:活动分享,走进国家宪法日 (目标2) 宪法日一天的发现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宪法日主题班会中,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3.“宪法与我”的故事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活动一:宪法日活动分享学习内容:学生分享,初识宪法日活动。用镜头的方式出示红领巾小学六(2)班同学在宪法日一天的发现学生活动:师提问:这位同学宪法日一天的发现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回答。开展宪法日主题班会活动:为了策划今年的宪法日活动,我们班即将召开“宪法日主题班会” ,同学们将成为法治小记者:去发现和记录有意义的宪法日活动;在班级“宪法日主题班会”上分享交流;分享自己在记录过程中的感受。师提问:宪法日主题班会中,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学生回答。小结:宪法日,不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活动二:宪法日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学习内容:播放检察院的小编和一位学生讲述“宪法与我”的故事。学习活动:提问:“宪法与我”的故事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1.学生能够分享了解到的关于宪法日活动,包括首个宪法日活动、宪法日特别活动,普通民众、学校师生、国家公职人员等是如何参与国家宪法日活动的。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对宪法的重要地位的感受。 问题预设:学生对于宪法日一天的发现说的比较单一,不够完整。补救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宪法日你看到的或者经历的活动有哪些?
环节四:总结提升。(目标3) 学习了宪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习内容:师:学习了宪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学习活动:学生分享了解到的宪法的相关知识以及宪法的重要地位。小结:学习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不仅仅限于宪法日这一天。学习、尊重和维护宪法需要我们贯穿始终,一生铭记和落实。 学生能说出宪法的相关知识以及宪法的重要地位。 问题预设:学生可能说的不够完整、不全面。补救措施:可以同桌先相互说一说,再就是其他学生补充。
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制作宪法日小展板(或海报) 拓展应用类 1、2、3 30分钟
板书设计 感受宪法日 宪法(国家根本法)国家宪法日(12.4)忠于宪法、维护宪法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