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议题式教学)8.1认识生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议题式教学)8.1认识生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第八课 生命可贵 8.1认识生命
课程标准 本框题对应的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健全人格”核心素养第四学段“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的目标,以及第四学段“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学习主题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的内容要求。
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八课《生命可贵》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了应当如何认识人的生命这一问题。一方面,认识人的生命,需要理解人的生命的意义;另一方面,认识人的生命需要明确生命具有独特性、不可逆性、有限性、肉体生命代代接续、精神生命不断传承等特质。学生应认识到人类不只有肉体生命,知道伟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精神生命是人的生命独特性的体现,可以不断传承,审视个体生命在人类生命接续中的价值,培育珍爱生命的态度。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初一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如果学生这些思维的矛盾或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就可能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顿、行为失控等问题,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如何坚守善待生命的底线,追求生命的美好,对初中学生来说也是巨大的考验。因此,设计本课内容,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它将有助于初中学生正确审视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和人类的关系,有助于初中学生科学理解生命的发展规律,培养他们感激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并进一步激发对生命话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生命的特点。 (2)教学难点:代际生命的接续,精神生命的传承。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珍惜生命是对自然和社会的尊重,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认同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道德修养:通过对生命独特性、有限性等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健全人格:引导学生从生命的角度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责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家庭和社会,培养学生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设计思路 总议题议题线情境线任务线知识线议题一: 探秘生命为何可贵? 情境一: 人物简介、视频“生命的诞生” 议学任务一: 你是哪年哪月出生的? (2)生命是如何诞生的? 议学追问: (1)除出生外,生命中的重要仪式还有哪些? (2)为什么要举行这些仪式? (3)从这些仪式中,你感悟到了什么?知识一: 生命的重要性议题二: 感悟生命有何真谛? 情境二: “治沙英雄”郭万刚 议学任务二: (1)如果你是郭万刚,会不会选择辞去供销社“金饭碗”职业? (2)郭万刚的人生轨迹因选择治沙而变得独一无二,体现了生命具有什么特点? (3)想想每个人是否都有独一无二的地方,说说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 (4)郭万刚从青年到老年的治沙历程说明生命具有什么特点? (5)郭万刚近40年奉献八步沙,这体现了生命有何特点? 知识二: 生命的特点议题三: 追寻生命何以传承? 情境三:生命的“接续” 情境四:沙漠愚公,时代楷模 议学任务三: (1)从祖孙三代的故事中,你看到了哪些生命的接续? (2)你的出生给家庭、他人、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议学任务四: 我们可以从郭万刚的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你还知道哪些思想、精神流传至今? 知识三:生命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通过视频“郭万刚:敢把荒漠变绿洲”,引入主题“认识生命”。 八步沙从‘死亡之海’到‘绿色海洋’,这场奇迹的创造者,是以郭万刚为代表的三代治沙人。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用青春换回绿色。今天,我们就跟随郭万刚的人生轨迹,一起《认识生命》,探寻生命的真谛。” 1.认真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议题一
子议题一:探秘生命为何可贵? 议学情境一:人物简介 议学任务一:(1)你是哪年哪月出生的? (2)生命是如何诞生的? 观看视频:“从宇宙的视角看生命的诞生” 议学追问: (1)除出生外,生命中的重要仪式还有哪些? (2)为什么要举行这些仪式? (3)从这些仪式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议学小结】1.生命的重要性? ①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 ②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才能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种种可能,才能创造璀璨的人类文明。 1.阅读材料和观看视频,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2.邀请小组代表分享成果,进行补充完善,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从宇宙的视角看生命的诞生”,感悟生命仪式,从而懂得生命的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会热爱生活。
议题二
子议题二:感悟生命有何真谛? 议学情境二:“治沙英雄”郭万刚 1983年3月,郭万刚的父亲,六老汉中年龄最大的郭朝明因身体原因病退。31岁的郭万刚,在父亲的嘱托和感召下,辞去土门镇供销社“铁饭碗”的工作,接过八步沙植树造林接力棒。 1993年5月他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黑风暴, 这场黑风暴致古浪县全县23人死亡,听到消息的郭万刚沉默半晌,从此下定决心治沙。 从当初的不情愿到后来的舍不得,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鬓角染白的老人,他将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近40年时间,全部奉献给了八步沙。最终让亘古荒漠呈现一片绿洲,不毛之地焕发盎然生机。 议学任务二: (1)如果你是郭万刚,会不会选择辞去供销社“铁饭碗”职业? (2)郭万刚的人生轨迹因选择治沙而变得独一无二,体现了生命具有什么特点? (3)想想每个人是否都有独一无二的地方,说说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 (4)郭万刚从青年到老年的治沙历程说明生命具有什么特点? (5)郭万刚近40年奉献八步沙,这体现了生命有何特点? 【议学小结】2.生命的特点? ①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议学活动:我的生命表格 ·表格中有81个格子,1格代表1年,大致是中国人的人均寿命 ·请划掉你已经流逝的岁月格子,然后用不同颜色/符号划出不同人生阶段(如读书、工作、结婚、退休……) 议学任务:看着这些被划掉的格子,你有什么感受? 1.阅读材料,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2.邀请小组代表分享成果,进行补充完善,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
通过“治沙英雄:郭万刚”的事迹展示,进行相应的议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感受生命的特点,树立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的理念。
议题三
子议题三:追寻生命何以传承? 议学情境三:生命的“接续” 议学任务三: (1)从祖孙三代的故事中,你看到了哪些生命的接续? (2)你的出生给家庭、他人、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议学小结】 ④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但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生命的接续中,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议学情境四:沙漠愚公,时代楷模 议学任务四: 我们可以从郭万刚的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你还知道哪些思想、精神流传至今? 【议学小结】 ⑤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伟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都是精神生命的体现。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不断积淀和丰富。 【本课知识总结】2.生命的特点? ①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④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 ⑤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议学延伸:我的“生命之树” 小组充分讨论协商,合作完成任务,并派出代表进行分享展示;
设计意图
郭万刚及“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的事迹,使学生了解生命有接续,明白生命接续和精神传承的意义,积极担当社会使命和责任,培养责任意识。
教师寄语:“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生命既是短暂而独特的,更可以通过身体的传承、责任的担当和精神的延续,变得广阔而永恒。愿我们都能像郭万刚一样,珍爱这仅有一次的生命,找到自己愿意为之坚守的‘八步沙’,用奋斗和奉献,让我们的生命在接续中绽放最耀眼的光芒!”
板书设计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