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议题式教学) 8.1认识生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议题式教学) 8.1认识生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第八课生命可贵
8.1 认识生命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本框题对应的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健全人格”核心素养第四学段“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的目标,以及第四学段“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学习主题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的内容要求。
二、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八课《生命可贵》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了应当如何认识人的生命这一问题。一方面,认识人的生命,需要理解人的生命的意义;另一方面,认识人的生命需要明确生命具有独特性、不可逆性、有限性、肉体生命代代接续、精神生命不断传承等特质。学生应认识到人类不只有肉体生命,知道伟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精神生命是人的生命独特性的体现,可以不断传承,审视个体生命在人类生命接续中的价值,培育珍爱生命的态度。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初一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如果学生这些思维的矛盾或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就可能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顿、行为失控等问题,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如何坚守善待生命的底线,追求生命的美好,对初中学生来说也是巨大的考验。因此,设计本课内容,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它将有助于初中学生正确审视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和人类的关系,有助于初中学生科学理解生命的发展规律,培养他们感激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生命话题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代际生命的接续,精神生命的传承。
五、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分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引领学生感受他的生命对国家、人民的奉献,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全面认识,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道德修养:通过对生命独特性、有限性等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责任意识:通过议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生命有接续,明白生命接续和精神传承的意义,积极担当社会使命和责任,培养责任意识。
健全人格:通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设计意图
本课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作为主线,设置一个总议题:探寻 如何认识生命?下设三个子议题,子议题1:起始·生命来自何方?子议题2:当下·生命真谛何为?子议题3:延续·生命去向何处?通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展示,进行相应的议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了解生命的特点,明白生命接续和精神传承的意义,初步培养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我”在人类生命接续中的使命感,激发学生将自己的生命与家庭、与祖国、与整个人类融为一体,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同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七、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通过话题导入: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作为具有理性和智慧的存在物,既能够认识世界,又能够改造世界,还能够发现和体悟生命的意义。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生命?
【设计意图】以“生命—一个深邃的话题”谈话导入,直切生命主题。
(2)新课讲授
总议题:探寻 如何认识生命?
子议题一:起始·生命来自何方?
【议学情境】:观看视频:“从宇宙的视角看生命的诞生”
【议学任务】:
1.除出生外,生命中的重要仪式还有哪些?为什么要举行这些仪式?(毕业典礼、婚礼、过生日、纪念日仪式等。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伴随着这些重要仪式,是它们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回忆,让我们的一生丰富了起来。)
2.从这些仪式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正是被赋予了生命,我们才有机会经历人生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重要仪式,才能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种种可能,才能创造璀璨的人类文明)
【议学小结】1.生命的重要性?
①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
②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才能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种种可能,才能创造璀璨的人类文明。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从宇宙的视角看生命的诞生”,感悟生命仪式,从而懂得生命的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会热爱生活。
子议题二:当下·生命真谛何为?
【议学情境】展示图片
【议学任务】请仔细观察自己与周围其他同学有哪些不同,说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地方。
【议学小结】2.生命的特点?
①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外形相貌、天资禀赋等各不相同,每个生命都不可替代。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会汲取不同的物质和精神养分,形成独特的个性品质,拥有不同的人生道路。
【议学情境】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91*365=33215天。“人生不过三万次日落”。按照人类平均寿命75岁来看,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900个月”。
2.观看视频“袁隆平院士”的追梦一生
【议学任务】1、袁隆平院士的逝世让无数人悲痛,但是他还能回来吗?2、生命的流逝是人生无法抗拒的规律,袁隆平院士的追梦一生带给我们何种启示?
【议学小结】
②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逆的。
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再到中年和老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应感恩生命的获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让生命的每一段历程都变得精彩和有意义。无数英烈为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献出最宝贵的生命,是对有限生命却有无限意义的有力诠释。
【设计意图】通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展示,进行相应的议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感受生命的特点,树立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的理念。
子议题二:延续·生命去向何处?
【议学任务】当人的生命画上句点的那一刻,是否意味着他们彻底消失?
【议学情境】袁隆平和家人(袁隆平父母—袁隆平—袁隆平儿子—袁隆平孙女—····)
【议学小结】
④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但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生命的接续中,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议学情境】
【议学任务】1、袁老虽然离去,但他是否被我们所遗忘?
2.他的生命以何种方式永垂不朽?
【议学小结】
⑤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伟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都是精神生命的体现。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不断积淀和丰富。
【议学延伸】探讨人的精神生命·····
你还知道哪些思想、精神流传至今?
【本课知识总结】2.生命的特点?
①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④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
⑤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设计意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家庭和他的精神品质,使学生了解生命有接续,明白生命接续和精神传承的意义,积极担当社会使命和责任,培养责任意识。
【升华总结】
教师寄语:“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用袁隆平院士的人生作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基于学生认知水平来设计一些可探讨的问题如“当人的生命画上句点的那一刻,是否意味着他们彻底消失?”,启发学生对生命接续的深入思考。同时教学设计中还设计了如感悟生命仪式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议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并从中感悟生命的意义。但需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引导及教学时间的把控。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