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议题式教学)8.2敬畏生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议题式教学)8.2敬畏生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第八课 生命可贵 8.2 敬畏生命
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道德修养”。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健全人格”: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程内容”中的“第四学段”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
课时教材分析 《敬畏生命》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生命可贵》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了为什么要敬畏生命以及怎样敬畏生命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体会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涵养敬畏生命的情怀;另一方面,我们要从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关爱他人的生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三个维度践行敬畏生命的理念。本框从实践层面阐述了如何敬畏生命,旨在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敬畏生命,尊重、关怀和善待他人的生命。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命有了初步的认知,他们知道了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生命是独特的、有限的、代代接续的,他们也知道生命的可贵,要敬畏生命。但不少学生往往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命,对他人的生命不够重视,缺乏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敬畏生命。 (2)教学难点:培养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生命的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 (1)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能够自觉关爱他人的生命。 (2)健全人格:通过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形成尊重生命、珍视生命的健全人格。 (3)责任意识:自觉践行生命至上、休戚与共的观念,培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设计思路 总议题:生命之思,何以敬畏,又当如何践行?议题线情境线任务线知识线议题一 认知生命之“重” ——为何敬畏生命? 情境一:生命的“两面镜”——脆弱与坚强的碰撞 任务一 看了视频你是什么感受?案例中生命展现了哪些特质? 任务二 1.案例中生命展现了哪些特质?这说明对待生命要有怎样的情怀? 2.除了视频中赵医生的团队,你还知道哪些“逆行”让我们感受到对生命的这种情怀?知识一 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1)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 (2)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3)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议题二 践行生命之“敬” ——如何敬畏生命? 情境二:生命的“指南针”——尊重生命的规律 任务三 1.这些行为违背了什么生命规律?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2.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知识二 2.如何敬畏生命? (1)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情境三:生命的“连心桥”——关爱他人的生命 任务四 1.你了解过临终关怀吗?面对生命的终点,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2.作为中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做呢?知识三 如何敬畏生命? (2)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情境四:生命的“守护盾”——生命至上的践行 任务五 为什么党和国家愿意为救援工作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知识四 2.如何敬畏生命? (3)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人间世》是一部记录医疗行业的真实故事和人物的医疗新闻纪录片,该纪录片用真实的苦痛呈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强,致敬每一个可贵的生命。同时也让观众明白面临死亡的人要比其他人更加懂得珍惜,借此呼吁人们敬畏生命。 阅读、感悟,思考“敬畏生命”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人间世》纪录片片段,以真实医疗故事为切入点,直观展示生命的脆弱与坚强,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生命话题的兴趣与思考,为后续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议题一 认知生命之“重”——为何敬畏生命?
议学情境一:生命的“两面镜”——脆弱与坚强的碰撞 观看第一段视频 议学任务 看了视频你是什么感受?案例中生命展现了哪些特质? 不可抗拒的意外,体现生命的脆弱、艰难。 观看第二段视频 议学任务 1.案例中生命展现了哪些特质?这说明对待生命要有怎样的情怀? 2.除了视频中赵医生的团队,你还知道哪些“逆行”让我们感受到对生命的这种情怀? 总有人奋不顾身的选择“逆行”,体现生命的坚强、崇高、神圣。 议学追问 结合正反案例,请思考:生命之所以“贵重“,仅仅是因为它“脆弱”易逝,还是更因为它蕴含着”坚强“的、无可替代的________?这又需要我们怎样看待生命呢? 请同桌相互讨论,并试着填空和解答。(议学提示:生命的“重”,可以从其有限的长度和无限的深度和可能性来思考。) 议学小结 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意外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艰难; (2)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时,我们又会体悟到生命的坚强、崇高和神圣; (3)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1. 观看第一段(体现生命脆弱)视频时,记录“视频中生命脆弱的具体表现”。 2. 观看第二段(体现生命坚强)视频后,独立思考并回答“赵医生团队的‘逆行’行为有哪些”,再小组交流“除了医护人员,还有哪些职业或人群的‘逆行’体现对生命的敬畏”,如消防员救火、志愿者救灾等。 3. 针对议学追问,同桌两人结合“生命有限长度(如人会衰老死亡)”和“无限深度(如志愿者用行动延续生命意义)”展开讨论,完成填空(如“价值”“意义”),并在班级分享讨论结论。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两段对比鲜明的视频,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感受生命的特质,理解生命之所以“贵重”,不仅在于其脆弱易逝,更在于其蕴含的坚强、崇高与神圣。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深化对敬畏生命情怀的认识。
议题二 践行生命之“敬”——如何敬畏生命?
议学情境二:生命的“指南针”——尊重生命的规律 议学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情境并讨论) 1.这些行为违背了什么生命规律?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2.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议学小结 2.如何敬畏生命? (1)敬畏生命,就要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议学情境三:生命的“连心桥”——关爱他人的生命 临终关怀护理院 议学任务 1.你了解过临终关怀吗?如果你是一位“临终关怀志愿者”,面对病人生命的终点,你想为他做些什么呢? 2.作为中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做呢? 议学小结 2.如何敬畏生命? (2)敬畏生命,就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议学情境四:生命的“守护盾”——生命至上的践行 议学任务 为什么党和国家愿意为救援工作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议学小结 2.如何敬畏生命? (3)敬畏生命,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本课小结 议学延伸 反面案例:电影《731》,恶行严重践踏了生命的尊严,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宝贵,领悟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践行对生命的敬畏,让生命的尊严得到充分维护。 1. 议学情境二(尊重生命规律):小组选择1个情境(如“熬夜学习”“投喂野生动物”),结合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分析“违背的规律”(如“熬夜违背人体睡眠修复规律”)“可能的后果”(如“免疫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并制定“尊重规律的具体做法”(如“制定23点前睡觉的作息表”),最后以“情景小剧场”形式展示讨论成果。 2. 议学情境三(关爱他人生命):先通过阅读“临终关怀护理院”资料,了解“临终关怀的服务内容”(如陪伴患者、缓解痛苦),再分组讨论“作为中学生,在校园/家庭中如何关爱他人生命”,如“同学受伤时主动帮忙送医”“陪伴情绪低落的家人聊天”,并列举2~3个可立即践行的行动。 3. 议学情境四(坚持生命至上):阅读汶川地震救援材料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后,独立完成“党和国家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清单,再小组辩论“‘不惜一切代价’救援是否值得”,最终统一认知“生命至上是不可动摇的原则”,并写下“自己能为‘守护生命’做的1件小事”(如“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设计意图
通过四个具体情境(尊重生命的规律、关爱他人的生命、生命至上的践行及反面案例)的设置,将抽象的生命敬畏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生活实践。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逐步形成尊重生命、珍视生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次《敬畏生命》的教学设计,通过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在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表达,对敬畏生命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讨论中偏离主题,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另外,对于生命至上理念的渗透,还可以通过更多元化的案例和活动进行深化。 针对以上问题,未来在教学中将进一步优化情境设计,确保每个情境都能紧扣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加强课堂管理,确保讨论有序进行;此外,还将探索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以加深学生对生命至上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这样的反思与改进,期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