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第2课时--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教学课件(共1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第三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第2课时--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教学课件(共15张PPT)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第2课时)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地理
学习目标
①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理解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
②通过图文、数据等资料,分析影响耕地资源安全的因素,阐述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③通过资料,理解耕地保护对维持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能够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文明消费,节约资源,为保障粮食安全作贡献。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耕地保护对维持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难点:
维系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
导入新课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健全粮食安全制度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论述
新课讲授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新课讲授
学习任务三:探究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原因
耕地红线
具体措施
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能走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路子,而是首先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能够满足粮食安全的需要。
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
永久基本农田: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
占补平衡制度: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做到占补平衡。
水土资源保护: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以实现高产田的稳产保育和中、低产田的地力提升。
根本
保护耕地
新课讲授
学习任务三:探究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新课讲授
学习任务三:探究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区域 主要问题 农田
东北及内蒙古地区 中、低产田集中分布,黑土地土壤退化严重 黑土区用养结合,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培肥;风沙盐碱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推广滴(喷)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增施有机肥
华北平原地区 中、低产田分布较广,耕层变浅,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下降,地下水超采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改善耕层结构
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 中产田分布较多,土壤酸化日益加剧,污染严重 治酸控污,低产坡耕地改造或退耕恢复植被
西北和黄土高原地区 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干旱缺水,土壤贫瘠,耕地退化和次生盐渍化严重,地膜残留污染严重 发展节水农业以及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次生盐渍化,回收残膜
青藏高原区 中、低产田集中分布,生态脆弱,不利于农业生产 开展高原特色生态农田建设,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治理土地沙化现象
【探究活动】端中国碗,盛中国粮,吃中国饭,耕地是保障粮食生产的根本,我国的粮食生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最主要举措。请结合相关图文材料和教材完成相对应问题。
材料一 耕地“非粮化”是指将耕地用于非粮食作物种植。下图是我国耕地非粮化率分布图。
1.推测耕地“非粮化”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解决途径。
“非粮化”具体表现为:(1)耕地被闲置荒芜;(2)耕地被用来种植除粮食以外的其他植物;(3)耕地被用来搞养殖项目;(4)耕地建造建筑物。
解决途径:完善法律法律,加强耕地监管,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积极推动各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如土地流转、建农村经济合作社等;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种植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加强财政补贴,增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等。
新课讲授
学习任务三:探究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基础地力水田大概在80%,旱地也可以达到60%。现在水田下降到60%,旱地基本上在 40%。现在有很多亩产,大多数都是以化肥大量投入来支撑的。事实上化肥对粮食产量的贡献高达50%以上,但是用得太多、不合理,长期下来就会引起耕地退化、地力下降。目前,南方耕地的酸化、北方耕地盐碱化、东北黑土地的退化,这“三片地”的涉及面积已经达到 6.6亿多亩(1亩≈666.67平方米),也是耕地治理的重点区域。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近1/5的耕地土壤污染物超标,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等。主要原因是直接排放工业“三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随意堆放与填埋生活垃圾等。

问题:耕地肥力降低;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措施:合理施肥(精准施肥、测土配方等)、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合理施用化肥、农药、薄膜等;禁止工业废水、废渣排放,防、治土壤污染(严重污染土壤更换表土)等。
2. 材料二反映的粮食生产中面临的问题是?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新课讲授
材料三 虽然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但通过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增加化肥使用量、发展现代灌溉技术和土壤改良技术、推广机械化耕作等措施,我国实现了高效利用耕地资源,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农业产出,连续10多年稳定在 1.3万亿吨。
3.上图和材料反映了我国粮食生产什么特点?
针对这种现象如何保障或提高粮食产量?
特点:集约化。
措施:合理选择轮作、休耕,改进耕作方式;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种植技术,提高单产;加大种源研究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单产和品质,提升抗灾、抗病能力,确保粮食数量和质量等。
新课讲授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视频
新课讲授
课堂小结
【小结】维护粮食安全主要措施:
1.维护耕地数量——改造中低产田、退化耕地,实施耕地保护政策、高标准农田建设、占补平衡制度等。
2.种植结构——防止“非农化”“非粮化”——政府监督、种粮补贴、推动土地流转等实现规模化经营。
3.改善耕地质量——轮作、增施有机肥;防治土壤污染等。
4.高产——加强农业技术投入——种植技术、机械化、培育良种等。
5.稳产——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旱涝保收等其他调节措施。
6.节约食物,禁止浪费;宣传法律法规;加强粮食储备;适度进口等。
课堂小结
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有限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耕地资源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农业气候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增加粮食总产量
区域间调配
粮食进口
粮食储备
划定耕地红线,增加资源供给能力
提升耕地质量,降低资源需求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