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章末复习课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地理学习目标①理解资源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②掌握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③理解石油供需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④理解与煤炭相关的能源安全风险。⑤掌握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特点及保障能源安全的措施。学习目标⑥掌握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⑦掌握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措施。⑧理解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⑨理解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学习重难点重点:(1)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2)石油供需和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3)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4)耕地保护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5)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方式。难点:(1)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2)实现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和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知识体系构建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资源安全问题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保障资源安全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能源供需特点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一、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知识梳理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保障途径。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通过触发和放大环境、经济、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响国家安全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挖掘资源潜力开发替代资源增加区外资源调配与贸易有效管控战略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使用效益最大化规避各种利用风险规避衍生安全风险环境友好和平开发利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保持可持续供给资源不以邻为壑避免资源争夺导致的冲突直接 影响间接 影响保障 途径【合作探究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锂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战略资源受到各国高度关注。全球锂矿集中分布在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构成的“锂三角”地区。该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伴随安第斯山脉的隆起,该地区与海洋分离。“锂三角”周边山区富锂岩石分布广,分布有190个盐湖,盐湖总面积约2.67万平方千米,目前只有4个盐湖的锂矿资源得到开发;另有21个盐湖处于勘探阶段、55个盐湖处于初级勘查阶段;其余110个盐湖还未开展勘查与潜力评价工作。截至2018年末,“锂三角”地区锂矿储量为2 903万吨,产量2.13万吨,储产比高达1 362.9,是全球矿业公司投资的热点地区,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都在积极抢占该地区锂矿资源市场份额。右图示意“锂三角”地区概况。【合作探究一】(1)说明“锂三角”地区锂盐的富集过程。(2)分析“锂三角”地区成为全球矿业公司投资热点地区的原因。(3)分析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积极抢占该地区锂矿资源市场份额的目的。(1)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活跃,含锂岩层断裂、出露,后在外力作用下风化破碎,并被搬运至湖泊中沉积下来;地下含锂液体不断注入盐湖;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锂盐在湖泊中不断富集。(2)锂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全球产量少且分布不均;该地区资源禀赋好,易于开发利用,投资空间大;该地区大部分属于没有勘查和开发的原始状态,开发程度低;该地区属于发展中国家,矿业权取得容易,环保要求低。(3)满足本国对锂矿资源的生产需求;增加锂矿资源储备,保障本国资源领域的国家安全;主导或控制国际锂矿资源市场,谋求更大利润,牵制他国能源领域经济发展。二、中国的能源安全知识梳理1.中国能源供需特点。特点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增长快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消费量的增长大于生产量的增长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约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7%油气资源相对短缺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安全警戒线;天然气约40%靠进口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主要消费区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煤炭和石油“北多南少”;天然气和水能“西多东少”大规模、长距离的输送使能源输送环节的安全保障十分重要环节 对环境安全的影响生产 破坏地表,如露天开采会引发滑坡、崩塌,井下采矿会导致采空区地面塌陷;破坏和污染地下水、地表水资源,加剧缺水地区的供水紧张;废弃物排放,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矿山排水会造成水土环境污染;废渣可能会自燃存放 侵占土地,破坏景观,污染环境运输 长距离运输,煤尘飞扬,既造成资源损失,又污染沿线生态环境消费 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有毒汞等污染物,造成酸雨和严重雾霾,危害人体健康;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2.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原因。①石油供给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出口国社会动荡导致可进口石油数量减少,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垄断导致进口成本增加。②石油长距离运输:运输通道不畅导致石油不能够及时运达。3.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安全的影响。知识梳理【典型例题1】(2021·6月浙江卷)下图为我国2007—2017年石油消耗总量和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1.图示时段我国石油( )A.净进口量逐年攀升B.生产量大幅提升C.净进口量逐年下降D.生产量大幅减少2.为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加强石油综合利用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 ④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C【合作探究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将建设大型地下水封储油洞库工程,地下洞罐原油库约1 340万立方米,其中42%用于国家储备,58%用于商用储备。泉港将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拟储存阿曼原油、沙轻原油、沙重原油、科威特原油,原油进库拟经原油管道输送至洞库,出库拟利用码头装船水运至华南地区周边及东南亚国家,部分原油为石化园区企业配套使用。泉港石化工业园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东北部。图1示意泉港石化工业园区位置,图2示意地下水封储油洞库。【合作探究二】(1)分析泉港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有利条件。(2)与地面储油库相比,简述泉港建设地下水封储油洞库的优点。(1)靠近优良港口,海运便利;接近消费市场。(2)受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小,安全性高;占用土地少,人口搬迁费用低;对钢材等原材料的需求少,建设成本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是比较环保的储存方式)。三、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原因 表现自然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等造成耕地减少人为原因 人口数量增大 人均耕地减少土壤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三废”造成土壤污染,使我国耕地的质量和数量呈下降趋势土地退化 不合理利用导致的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沼泽化等问题建设用地增加 城市、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等均不断增加生态退耕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措施的实施浪费现象严重 闲置抛荒、占而不用农业结构调整 生产条件较差的耕地转变为草场,发展畜牧业;山地丘陵区的耕地转变为林果用地;地势低洼区的耕地转变为鱼塘1.我国耕地短缺的原因及表现。知识梳理措施 途径保障粮食数量 确保耕 地数量 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提高耕 地质量 用养结合,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培肥;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加强低产坡耕地的改造;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改善耕层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 调动和保护好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产区政府抓粮积极性;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单产 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与防洪排涝,平整土地;培育推广粮食高产品种,研发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大力施用农家有机肥和增施化肥;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种;发展农业机械化2.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及途径。(1)粮食生产安全。①保障粮食数量。知识梳理措施 途径提高耕地质量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减少工业、生活污染,加强耕地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增施有机肥,加强生物防治病虫害保障耕地生态安全 推广绿色安全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优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发展智慧农业;加强综合治理,改善环境安全途径 作用跨区域调剂 我国的“南粮北调”和“北粮南调”,主要是调节生产和消费的区域间不平衡粮食进口 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购粮,可增加总供应量或调节结构性不平衡粮食储备 调节年际间粮食产量的波动、应对突发事件②保障粮食质量。知识梳理(2)其他途径。措施 可能的风险提高单产 通过育种技术、栽培技术、化肥技术、水利技术等可以提高单产,提高粮食总产量;但过度消耗地力不利于土壤的持续利用,可能引发土壤结构破坏、理化性质破坏等土壤退化问题粮食跨区调剂 粮食输出省区的大范围减产风险:我国的粮食主产区空间区位相近,容易同时遭受大范围气象灾害影响,导致粮食输出省区普遍减产,威胁粮食供给。给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带来潜在风险:我国“南水北调”和“北粮南运”并存,粮食的生产、加工、运输过程都消耗水资源,“北粮南运”的同时,也是虚拟水向南方输送并且损耗的过程,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国际粮食贸易 对外依存度过高会使粮食安全受制于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3)不同措施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知识梳理【合作探究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东北黑土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近年来黑土侵蚀退化严重,有机质明显下降。融雪侵蚀是该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如果冻融反复出现,融雪侵蚀会增强。春季融雪期一般为3—4月份,升温较快,白天最高气温在3~11 ℃,夜间气温在-6~0 ℃,昼夜温差较大。(1)从气温角度,分析东北地区坡耕地春季融雪侵蚀严重的原因。(1)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速度快且融雪量大,侵蚀力强;昼夜温差大,冻融交替出现,使表层土壤可蚀性增强。【合作探究三】土地流转是农户将闲置或分散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的土地资源配置新模式。近年来,东北地区积极推进乡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2)说明土地流转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积极作用。(2)我国人口基数大,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土地流转使得闲置或分散土地得以再次种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稳定粮食的产量;土地流转,使土地统一经营管理,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数量进一步减少,土地流转可提高农业的集约化、高效化水平,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合作探究三】专家指出,采取留茬耕作、垄沟秸秆覆盖和横坡垄作的农耕方式(下图),可有效减轻土地的退化。(3)留茬耕作、垄沟秸秆覆盖和横坡垄作三种耕作方式任选其一,阐述其对减轻坡耕地退化的作用。(3)留茬耕作:增加地表粗糙度,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固定和拦蓄泥土,防止黑土流失;耕地留茬,增加土壤有机质。垄沟秸秆覆盖:减弱蒸发,增加土壤湿度;增加下渗量,减缓地表径流流速;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横坡垄作:拦蓄径流,增加下渗量,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减弱对黑土的冲刷;减少养分流失。四、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影响 开发利用途径拓展陆地空间,改善陆地空间通达性 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岛屿或海上城市,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缓解陆上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在海岸、海上或海底修建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和管线等设施,可以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提供丰富的资源,缓解陆上资源紧张 海洋空间是所有其他海洋资源赋存的场所,拥有海洋空间就拥有了对各种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权利;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可以丰富资源类型,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意义重大提供危险资源储藏场所,减少对陆地的威胁 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用以储存石油、矿石、化工原料、核废料等,既节省日益紧缺的陆上土地资源,又减少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1.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知识梳理保障海洋国土安全的途径 对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宣示主权、行使权益、提高管控 可以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管控能力,对保障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扩展战略纵深、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处理争端 在有争议的海域进行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能引发国家间的冲突和摩擦,要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相关法律框架下,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和平处理争端,保障国家安全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知识梳理【典型例题2】3.(2021·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荷兰北部的马肯湖是围海造陆工程的遗留物,由人工堤坝与相邻水域隔开,水深仅2~4米,风浪较小(图1)。长期以来,马肯湖淤积严重,水体浑浊,生态系统受到损害。2015年,荷兰政府决定采用人工群岛方案对湖泊进行治理。该方案提出利用疏浚淤泥、人工抛沙等技术,构建由沙坝、沼泽、浅滩、沟渠和植物组成的人工岛(图2)。其中,沙坝是抵挡盛行风引起的风浪的主要屏障,沼泽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在风、波浪、地势高差和水流等自然力量驱动下,人工岛内外形成了弱环流。(1)从图2中找出人工岛周边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并在相应虚线框内填涂阴影。【典型例题2】(2)从抵御风浪的角度,分析与石质堤坝相比,沙坝所具有的优势。(3)说明人工岛是如何实现马肯湖水环境质量改善的。(1)建造沙坝的合理位置如图所示。(2)沙坝疏松多孔,并可以生长植物,消能作用更强,能更有效地降低风浪速度;能吸附、固定悬浮物,可以自我修复或扩大规模,持续抵御风浪。(3)在风与地势高差的驱动下,湖水从各个方向流入人工岛,并沿沟渠、沼泽、浅滩缓慢流动,水中的悬浮物逐渐沉积下来;岛内营造的地势高差,使大气降水经斜坡汇集到雨水蓄积区,改善了岛内水环境;岛内水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水生生物进一步截留、吸附悬浮物;净化后的水体通过人工岛内外的水体交换进入马肯湖,改善了马肯湖水环境质量。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集中分布在南极海域。海冰、盐度、水温及环流方式等都会影响磷虾的分布,其中洋流及海水的垂直交换为南极磷虾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对南极磷虾资源分布及渔场形成具有明显的作用。南极磷虾因其体量大、繁殖能力强、营养丰富,被称为人类未来的“粮食”,世界各国专门派出船只赴南极海域竞相捕捞。201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磷虾的捕捞行列。下面图1为南极磷虾分布示意图,图2为南极生物链示意图。【合作探究四】(1)从海水运动角度分析大西洋海域南极磷虾资源丰富的原因。【合作探究四】(2)说明南极海域过度捕捞磷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3)分析我国远赴南极海域捕捞磷虾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1)南美洲南端纬度较高,与南极半岛距离较近;巴西暖流南下时,遇到环绕南极大陆的寒流,南极环流向北流时下沉,而巴西暖流则形成上升流,这股上升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丰富,使大西洋海域磷虾资源丰富。(2)①过度捕捞会导致磷虾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②磷虾资源减少,会影响以磷虾为食物的其他生物生存,南极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③过多的捕捞船只和人类活动会造成南极海域的环境污染。(3)①磷虾可以作为食品和饲料的来源,减轻我国的耕地压力,缓解粮食安全问题。②改善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促进居民身体健康发展。③缓解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压力,有利于提高我国海洋生态安全。④维护我国在公海(南极海域)的海洋权益。课堂小结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资源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保障资源安全的途径中国的能源安全能源供需特点石油供需与能源安全煤炭开发利用与能源安全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