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章末复习课--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教学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章末复习课--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教学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四章 
章末复习课
地理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
2.联系实际,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和环境安全观。
3.结合实例,说明推动公众参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
4.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学习重难点
1.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2.说明保障资源领域、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主要政策与措施。
3.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重点
01、
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
2.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3.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难点
02、
保障国家安全的能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走向生态文明
国际合作
国家战略与政策
本章知识结构
一、走向生态文明
【知识梳理】
1.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
时期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低下且发展缓慢 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 生产力水平极大地提高,技术进步
社会文明程度 极低 提升 大幅提升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 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大量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物排放
主导产业 采集、狩猎 种植、养殖 工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
资源基础 自然植物、动物 作物、驯化动物、土壤、气候 矿产资源
环境问题 对自然的破坏较小且发生在局地 对自然的破坏有限,出现区域性生态危机 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在全球尺度上改变自然环境
人地关系 依附自然 半依附自然 征服自然
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人类对人地关系开始有了朴素的科学认识,例如,在古代中国,逐步形成因地制宜地主动适应和保护自然环境等思想 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
【知识梳理】
(2)现代社会——走向生态文明。
①走向生态文明的背景:人类不可能退到筑巢而居、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也不能继续对自然一味地征服、索取和破坏,需要改变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②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 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2.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①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 的平衡。
②两个避免:应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应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知识梳理】
(2)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3)生产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绿色农业 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绿色工业 绿色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置
绿色服务业 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服务过程清洁化;流通领域节能减排;优化运输结构
从根本上讲需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
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变革发展模式
【典型例题】
绿色发展指数,包含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六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下图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2016年绿色发展指数及公众满意程度情况(注:港、澳、台数据暂缺)。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各省级行政区2016年绿色发展指数(  )
A.沿海省级行政区均好于内陆省级行政区 B.直辖市绿色发展指数都较高
C.与公众满意度呈负相关 D.西南云、贵、川三个省级行政区处于中游水平
2.北京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其优势主要在于(  )
①资源利用 ②环境治理 ③环境质量 ④生态保护 ⑤增长质量 ⑥绿色生活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D
B
【合作探究】
(2023·浙江6月卷)某城市公园引入稻鱼生态系统,将原来分割稻田的田埂用架空的木栈道修建成鱼道,取得了良好效益。下面为改造前后田埂和鱼道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修建鱼道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扩大水稻播种 B.拓展生物通道
C.保障游客安全 D.增加雨水下渗
2.下列地区最适合引进稻鱼生态系统的是(  )
A.江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河西走廊 D.华北平原
B
A
二、国家战略与政策
1.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
(1)实施国家资源环境战略、政策和措施的作用。
国家资源环境战略、政策和措施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处理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方面的基本态度和行动方向。
作用 对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活动产生直接作用
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技术等产生全面的影响,如降低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保障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和运输。
①意义:保障资源领域的国家安全,意味着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持续、可靠和有效地供给,其中战略资源 的开发、储备和运输尤为重要。
②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以及具体体现。
措施 具体体现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 通常,根据本国的资源储量和消费需求,结合国际市场,国家制定战略资源开发的战略,并通过具体的规划进一步细化该战略。如我国的能源战略和规划体系
加强战略资源储备 制定战略资源储备政策,需要根据本国战略资源的特点,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如资源勘探开发能力、海外储量、进口依存度、国际政治环境等),明确储备资源的种类及其储备规模
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对资源安全影响巨大。在资源进口运输通道单一且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一旦遭遇封锁、禁运,国家资源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冲击。世界主要能源进口国为保障石油运输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运输通道多元化、紧急状态下的军事保障等
2.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1)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要求。
保障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需要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这就要求做好环境的常规保护、环境风险的预警防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等工作。
(2)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
措施 具体内容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在生态红线内的区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工程建设
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强化
环境风险蓣警
环境风险防控
通过对风险信息的分析、推断,发布具有警示性的信息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根据风险预警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升应急响应水平和风险规避水平
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建立系统、严格和规范的环境应急管理制度
规定了规范的流程和相应的责任主体
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3.推动公众参与
(1)推动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资源、环境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参与防治环境污染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行动是公民的社会责任。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推动公众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行动,是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
(2)推动公众参与的措施。
措施 具体内容
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
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
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障公众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许多国家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出规定
明确提出保护环境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用法律和相关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要求每
个公民
认真履行相关法律义务
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转化到日常行为中
通过宣传教育
使公众认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资源、环境法律和政策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维护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才能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典型例题】
(2023·浙江6月卷)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稳定是国内经济循环畅通的保障,也是国内国际相互融合的关键。我国钨矿资源丰富,却将其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下图为某企业钨全产业链内涵框架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将钨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钨矿供应链发生中断 B.主导钨矿上游产业链发展
C.推进钨矿产业链绿色发展 D.实现钨资源领域安全可控
2.位于该企业钨全产业链下游的是(  )
A.钨制品的回收 B.钨矿石的贸易
C.钨矿勘探采掘 D.钨矿冶炼加工
A
D
【合作探究】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位于浙江舟山岙山岛,其储备的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拉丁美洲和俄罗斯,且以中东地区为主。岙山岛有良好的深水岸线资源,可利用岸线约2.2千米。该基地是首批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之一,另外3个分别位于浙江宁波镇海、山东青岛黄岛和辽宁大连。下面为岙山岛位置示意图。
(1)首批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有2个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试分析主要考虑的因素。
(2)分析岙山岛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主要有利自然条件。
(3)岙山油库可与相距不远的镇海油库实现管网互联,简述这样做的目的。
(1)市场需求量大。
(2)岙山岛可利用深水岸线约2.2千米,岸线资源良好,便于石油装卸。
(3)管网同时具有储存和输送的功能,实现管网互联有利于库存之间相互调配。
时间到,大家一起来展示!
【答案】
三、国际合作
【知识梳理】
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①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②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需要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
③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有国际视野,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2)国际合作的原则、主要途径和影响因素。
原则 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等原则 主要途径 签署公约及履约 公约对于维护国际社会秩序、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安定团结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 主权国家就彼此间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关系,确定各方应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 发展中国家缺乏应对的能力,不利于国际谈判协议的顺利达成,延缓人类采取有效行动的步伐。通过人员交流、技术援助、资金援助等,发展中国家可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促进技术水平提升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 资金援助 影响因素 国际社会的关注度、问题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成本和收益比、项目效果的时间跨度和成效显著程度 2.中国在行动
(1)我国批准了关于臭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弃物跨境转移等的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成效显著。
(2)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形成高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局面。
(3)近年来,我国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解决自身资源、环境问题,还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对建立新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典型例题】
(2023·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锆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金属。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消费集中在中国、欧洲和北美。莫桑比克锆砂矿资源丰富,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1—3月在高潮线以上也有大量沉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某中资企业与莫桑比克合作开发锆砂矿。下图示意采矿区及所在区域。
(1)判断甲、乙、丙、丁四地中,哪一处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地,并说明理由。
(2)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请作出合理解释。
(3)根据材料,简述我国锆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丙地。丙地有太古宙侵入岩(火成岩),太古宙属前寒武纪,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临近河流。
(2)1—3月为当地雨季,成矿物质的来源地侵蚀作用强,河流对重砂搬运能力强,含锆重砂矿物多;飓风(旋风)、风暴潮多发,波浪向岸搬运能力强,含锆重砂矿物容易被搬运至高潮线以上。
(3)国内供应能力低,对外依赖程度高;全球锆资源被国外供应商垄断;进口来源集中。
时间到,大家一起来展示!
【答案】
【合作探究】应对气候变化 踏上新的征程
2021年格拉斯哥气候大会闭幕,世界各国全面应对气候变化踏上新征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报告指出:将人为引起的全球变暖限制在特定水平,需要限制二氧化碳的累计排放量,还要控制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英国当地时间2021年11月13日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在格拉斯哥闭幕,大会的目标:与工业化前相比,本世纪末努力将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限定在1.5 ℃内。中国、俄罗斯、巴西等100多个国家共同承诺到2030年停止砍伐森林;40多个国家同意放弃使用煤炭。下表示意部分国家某年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注:净零碳排放指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等于植树或新技术减少的碳排放)
国家 总排放量/百万吨 人均排放量/吨 承诺净零碳排放的时间/年
中国 9 826 7.25 2060
美国 4 965 15.57 2050
印度 2 480 2.01 2070
俄罗斯 1 533 10.76 2060
日本 1 123 8.84 2050
【合作探究】应对气候变化 踏上新的征程
(1)说出除二氧化碳之外,其他两种温室气体的名称。
(2)运用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解释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是如何加剧全球变暖的。
(3)应对全球变暖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请以材料中的两个国家为例,阐述你对“共同”和“有区别”责任的理解。
(1)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其他温室气体也可)
(2)温室气体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温室气体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温室气体能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返还地面;以上过程,使得地表增温,温室气体浓度增大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3)中国(或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还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大,但人均排放量小,工业化以来二氧化碳的累计排放量小;美国(或日本)属于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小,但人均排放量大,工业化以来二氧化碳的累计排放量大。全球变暖需要各国积极行动尽早实现净零碳排放,承担“共同”的责任;但发达国家应该在资金、技术上承担更多的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在时间上,发达国家应该比发展中国家更早实现净零碳排放,体现“有区别”的责任。
时间到,大家一起来展示!
【答案】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国家战略与政策
国际合作
走向生态文明
推动公众参与
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
中国在行动
必要性和途径
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保障本国安全不能以牺牲他国安全为代价
资源、环境问题的跨国、跨地区的影响
资源、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采集渔猎时代
农业社会
生态文明
工业社会
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运输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风险预警和防控
法律义务
环境意识
社会监督
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措施
课堂小结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