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地理学习目标①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②结合实例,解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内涵,举例说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的途径。③理论联系实际,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学习重难点重点:1.掌握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必要性。2.理解生态文明下保障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策略。难点:1.深入分析案例,探讨不同文明形态下资源利用、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的内在联系。2.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地理(第1课时)导入新课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作为贫困县的浙江省安吉县,利用当地矿产资源优势,走上工业立县之路。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但山秃、气浊、水浑却成了安吉新的烦恼。1998年,安吉县开始整治污染企业和矿山,走上生态立县之路。如今的安吉,呈现一幅青山绿水、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思考:1.安吉为什么要从工业立县转向生态立县 2.安吉这种发展模式的转变是个案还是一种时代潮流 新课讲授一、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转变★人地关系:①概念:是指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②特点:人类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影响的程度,受技术条件和人地关系思想的共同影响。新课讲授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采集渔猎时代(原始社会)——依附自然阶段 崇拜自然时期生产力水平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原始社会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对自然的破坏较小且发生在局地崇拜和依赖新课讲授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阶段 改造自然时期生产力水平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2)农业社会时期——半依附自然农业社会生产力发展,耕作和灌溉对自然的破坏有限,出现区域性生态危机人地关系思想科学萌芽新课讲授我国古代朴素人地关系我国战国时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荀子主张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其著作《天论》中写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新课讲授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阶段 改造自然时期生产力水平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3)工业社会时期——征服自然工业文明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升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在全球尺度上改变自然环境人类试图成为环境的主宰新课讲授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4)走向生态文明的现代社会现代,人类不可能退到筑巢而居、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也不能继续对自然一味地征服、索取和破坏,需要改变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生态文明意味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新课讲授合作探究一:比较被动屋与主动屋1.和主动屋相比,被动屋主要有哪些减少能耗的途径 与主动屋相比,被动屋的热量存储于石板地板与墙面;在房屋结构的连接点上减少热能损失;增加高性能玻璃的面积来获取更多的太阳能;通过合理的空气流动设计降低能耗等。被动屋,也叫被动式房屋、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是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之所以称其为被动屋,是因为它不需要主动向外界索取能源;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空调和暖气,基本上依靠被动收集的热量就可以使屋内一年四季保持舒适的温度。在理想状态下,被动屋正常运作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合适的材料,只靠人体和室内电器余热,就能保持室温25℃左右,大幅降低冬季采暖与夏季制冷的能耗。新课讲授合作探究一:比较被动屋与主动屋2.你还能举出其他体现生态文明的生产或生活方式的实例吗 海绵城市、生态农业、清洁生产、低碳出行、自备布袋购物、吃应季蔬菜、光盘行动、绿色社区建设、绿色学校建设、光伏公路建设等。被动屋,也叫被动式房屋、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是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之所以称其为被动屋,是因为它不需要主动向外界索取能源;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空调和暖气,基本上依靠被动收集的热量就可以使屋内一年四季保持舒适的温度。在理想状态下,被动屋正常运作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合适的材料,只靠人体和室内电器余热,就能保持室温25℃左右,大幅降低冬季采暖与夏季制冷的能耗。当堂训练绿色GDP,即把资源、环境成本放入国民经济的生产核算之中,作为经济生产的成本进行处理,以实现对传统GDP的调整。绿色GDP指数=绿色GDP/传统GDP×100。下图为我国31个省(市、区)2020年传统人均GDP与绿色GDP指数分布关系图。据此完成1~2题。1.由图可知( )A.绿色GDP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B.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GDP指数成正相关C.传统GDP与绿色GDP差值较大的为西部地区省级行政区D.在资源节约、环境治理上东部不需关注A当堂训练绿色GDP,即把资源、环境成本放入国民经济的生产核算之中,作为经济生产的成本进行处理,以实现对传统GDP的调整。绿色GDP指数=绿色GDP/传统GDP×100。下图为我国31个省(市、区)2020年传统人均GDP与绿色GDP指数分布关系图。据此完成1~2题。2.下列省级行政区中,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的是( )A.北京 B.江西 C.贵州 D.辽宁C当堂训练为了积极推动“节能减排行动”的顺利开展,以早日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2021年9月以来,多省都采取了严厉的拉闸限电措施。率先拉闸限电的是广东、江苏等省级行政区,而受限电政策影响较大、引发关注最多的则是东北地区。据此完成3~4题。3.率先拉闸的省级行政区,限电对其影响最大的产业部门是( )A.交通运输 B.出口加工 C.金融服务 D.大棚种植4.“受限电政策影响较大、引发关注最多的则是东北地区”,其原因可能是( )A.重工业比重大 B.煤炭资源丰富 C.农业机械化高 D.冬季气候寒冷BA当堂训练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时,称赞这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如今的“生活秀带”。下图是位于杨浦滨江“生活秀带”的“绿之丘”,是由烟草仓库改造而成。据此完成5~6题。5.“生活秀带”是指( )A.美丽生活风景区 B.零售餐饮集聚区C.城市中心商务区 D.高档商品展示区6.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如今的“生活秀带”,其主要形成因素是( )A.政策 B.交通 C.科技 D.市场AA当堂训练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要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从根本上讲需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首先,要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针对我国东北地区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如何开展绿色化生产的改进措施。协调、平衡产业结构,结合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失衡的现状,根据绿色发展的要求协调所有部门和谐发展,应该努力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建立绿色产业链,形成绿色产业结构集群。课堂小结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