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七年级历史 上册·统编版2024情境导入秦是如何统一中国的?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神秘的地下军团——秦始皇兵马俑穿越千年时光,秦始皇兵马俑身披铠甲,严阵以待。这支神秘的地下军团,暗藏着秦统一的密码。学习目标2022年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过程。1.通过史料分析,知道秦灭六国的原因,认识到秦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体会到祖国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愿。(唯物史观、家国情怀)2.通过大量图片和史料,知道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理解各项措施的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识读《秦朝形势图》说明秦朝疆域的四至,理解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时空观念、家国情怀)重点难点一、秦灭六国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三、巩固统一的措施目录Contents探究新知秦灭六国壹诗歌中“秦王扫六合”指什么历史事件?《古风》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材料一: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胡曾《流沙》材料二:商君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史记》材料三:秦王赢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才能。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相传原是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取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泰国。材料四: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①民心所向:战争影响社会稳定,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②秦国实力雄厚: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的条件。③秦王嬴政的作用:秦王赢政善于用人,积极筹划统一大计。④大势所趋: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一、秦灭六国Q结合下面的材料,概括秦灭六国的背景。1.背景时间顺序策略结果秦灭六国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韩 赵 魏 楚 燕 齐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以咸阳为都城。秦国的历史结束了秦朝的历史开始了Q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秦灭六国概况的表格填写。2.概况一、秦灭六国秋春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秦朝统一诸侯并立七雄统一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国家逐渐走向统一。意义: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②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Q秦朝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3.意义一、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贰戎马得天下,文治守江山,披荆斩棘创下之基业,当以何策治之?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万(前213年)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Q根据材料,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什么?自称什么?拥有哪些权力?1.皇帝制度伏羲、神农、燧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司马迁《史记》之《秦始皇本纪》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国家最高统治者称:始皇帝(秦始皇)自称:朕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和官员都要遵从皇帝的指令。皇权至上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Q根据图片的指示,完成中央政权机构示意图的填写。2.三公九卿制皇帝丞相(行政)太尉(军事)三公九卿御史大夫(监察)三公九卿制中央政治机构(掌管的事务)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Q找出你的家乡在秦朝时属于哪个郡?郡县制的实行产生了什么影响?3.郡县制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司马迁《史记》之《秦始皇本纪》对比分封制和郡县制地方管理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划分原则是否世袭权力大小血缘关系地域世袭朝廷任免相对较大相对较小注意秦始皇建立的是郡县制,不是县制。建立县制是商鞅变法措施之一。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的郡县制是对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的继承与发展。影响: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目的中心主要内容影响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以皇帝为中心首创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皇帝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君主专制:体现的是君臣关系。特点是皇帝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特点是地方必须服从中央,一切受制于中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4.小归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叁巡游手札朕巡行天下,道途或广或狭,狭处车舆几难通行。问途于野人,语言乖隔,书字示之,竟不能识。及楚地,欲市纪念品,彼人但认楚币,秦钱弗受。令市牛肉一斤,止得八两,询之,云其俗皆然。于酒肆用膳,有儒生窃议国事。去国未及半月,北疆急报至,匈奴复犯边。如此乱象纷纭,大秦威严何存!道路宽窄不一货币不通度量衡不统一语言文字不通思想混乱边疆危机“秦始皇巡游手札”反映出秦朝的统治有什么问题?如果你是秦始皇,会采取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朕平六国,创中央集权之制!今驾巡九州,使天下皆知皇权至上!Q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文化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作用?1.文化措施:统一文字。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作用: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统一文字示意图小篆(zhuàn)刻有小篆的秦朝虎符三、巩固统一的措施Q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作用?2.经济措施①: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燕楚韩魏齐赵统一货币示意图措施②:统一度量衡。朝廷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三、巩固统一的措施Q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交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作用?3.交通陆路①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形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水路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把今天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规定车轨宽度为6尺作用:加强了对各地的控制和便于交通往来。三、巩固统一的措施Q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作用?4.军事措施①南方: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措施②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作用:秦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和经营,使其管辖的范围大为拓展。三、巩固统一的措施【材料研读】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1)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2)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1)措施:①统一度量衡;②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窄;③统一文字,制定小篆颁行全国。(2)意义: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三、巩固统一的措施Q识读地图,指出秦朝的疆域四至。5.疆域南海东海长城一带陇西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何好处?便于国家制定统一的政策,有利于消除阻隔,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多元一体大中国奠定基础。三、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中国秦灭六国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统一文字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交通:统一车轨、开凿灵渠军事:统一岭南;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课堂小结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皇帝制度中央政府:三公九卿制地方政府:郡县制背景:民心、国力、秦王、潮流时间:前230-前221年 都城:咸阳意义:结束分裂,建立首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情境练习1.【史料实证】《潜邱札记》记载:“河南郡,在秦 为三川郡,治荥阳县。故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这反映了秦朝 ( )A.统一车轨 B.推行郡县制C.统一货币 D.实行分封制B情境练习2.【跨学科 语文】“凿开山岭引湘波,上去昭回不较多。无限鹊临桥畔立,适来天道过天河。”这是唐代诗人胡曾写下的诗句,他把沟通湘江和漓江的运河比喻为“天道”,称其如同跨越天河的鹊桥一般壮观奇丽。这里的“天道”是指( )A.灵渠 B.邗沟 C.大运河 D.都江堰A情境练习3.【学史方法·纪年换算】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这一时间属于 ( )A.公元2世纪 B.公元前3世纪C.公元3世纪 D.公元前2世纪B布置作业“秦始皇的功与过” 历史辩论会准备1.选择立场:任选正方(秦始皇功大于过)或反方(秦始皇过大于功),结合课本知识与课外资料,撰写一份300字以上的辩论提纲,至少列举三条核心论据支撑观点。2.攻防推演:预测对方可能提出的反驳观点,并写下你的回应策略(至少2条),展现思辨能力。3.拓展要求:鼓励查阅《史记》等史料或纪录片,为论据增添权威案例,让观点更有说服力!正方反方THANKS!谢谢观看七年级历史 上册·统编版202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