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地理学习目标①收集资料,了解崇明岛的成因及岛屿的相关知识。②结合材料,运用外力作用原理分析崇明岛的形成过程。③根据资料,综合分析人类活动(如围海造陆)对崇明岛环境产生的影响。④能运用地转偏向力、泥沙沉积等原理预测崇明岛的未来变化趋势。学习重难点重点:1.崇明岛的形成过程。2.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难点:1.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演示。2.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导入新课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屿。它位于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全岛面积1 200多平方千米,东西长76千米,南北宽13~18千米,形似“春蚕”。岛上地势平坦,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思考:这座美丽的岛屿位于哪里?有何自然特征?是如何形成的?STEP2STEP3STEP1收集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推测崇明岛的未来。收集资料,了解有关崇明岛的基本情况。根据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示意图,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研究思路:1. 崇明岛是如何形成的?2.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有什么影响?3. 岛屿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研究问题:新课讲授瀑布V形谷冲积扇河漫滩曲流牛轭湖冲积平原三角洲沙洲/河口冲积岛在对应位置填写河流地貌景观名称。新课讲授学习任务一:了解崇明岛的位置新课讲授学习任务一:了解崇明岛的位置 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在河流出山口的位置形成冲积扇地貌,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形成河漫滩,在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地貌。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属于三角洲地貌。说出崇明岛的地理位置、河流地貌类型。 河口冲积岛是含沙量较多的河流将泥沙搬运到河口,沉积下来形成的。河流在中上游河段流速较快,进入河口后流速减缓。挟带的泥沙就在河口附近沉积,成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河口冲积岛。我国共有400多个河口冲积岛。崇明岛是一个很大的河口冲积岛。崇明岛的地势低平,围绕岛屿分布着广阔的滩涂。新课讲授学习任务二:探究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新课讲授学习任务二:探究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河口冲积岛是在哪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小组合作,画出示意图并描述。海浪侵蚀、海浪堆积(海水顶托)新课讲授学习任务二:探究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1)长江径流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挟带大量泥沙到达河口。(2)河口地势平缓,流速放缓,搬运能力减弱。(3)地处大陆架,水面开阔,海水的顶托作用强,促使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水下沙坝。(4)潮汐、海浪等对泥沙进行侵蚀和堆积,使水下沙坝不断发育,最终露出水面,形成崇明岛。(5)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长江自西向东流,所以河流冲刷南岸,泥沙在北岸堆积,崇明岛北侧发展较南侧好。新课讲授学习任务二:探究崇明岛的形成过程新课讲授学习任务三:探究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 唐朝初年(618年),长江口位于现在的扬州、镇江一带,江面上出现了东沙和西沙两个沙洲,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公里。随着移居岛上人口的陆续增多,到了10世纪的五代时期,开始在西沙上设崇明镇,这就是崇明的由来。 由于长江主流南北移动和潮汐波浪的影响,岛陆屡有坍塌。随着长江口的东移,崇明岛不断沿江下迁。11世纪时,西沙旁又出现了一个新沙,叫姚刘沙,东北也出现了三沙,西沙和东沙则坍塌,被江水冲走。由于长江主水道不断摆荡,三沙在经历发展扩大后又南坍北涨,向北迁移日渐缩小。公元1352年至公元1583年崇明县城先后五次搬迁。根据上图描述长江河口冲积岛的生消变化过程。新课讲授学习任务三:探究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新课讲授时间到,大家一起来展示!【答案】新课讲授(1)崇明岛的雏形由东沙、西沙两个沙洲构成。(2)东沙由西向东迁移,1025年东沙东南出现姚刘沙;而后姚刘沙西北出现了三沙,西沙和东沙消失。(3)两岛于1530年前后合并,并向东迁移,于1583年形成现在的崇明岛。(4)总体趋势是不断向海迁移。雏形扩展合并新课讲授学习任务四:探究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拓展资料材料一 流域来沙是河口岸滩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江流域为更好地防洪蓄水、引水供电,目前已建有大约5万座大坝,尤其是三峡大坝自2006年投入运行后流域输沙量急速下降。新课讲授学习任务四:探究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材料二 1998年以前,崇明岛东滩的增长速度较快,而1998年以后却有所减缓。材料三 崇明岛在近年来均处于淤积状态,陆地面积逐年增加,34年间陆地面积总共增加了330平方米,平均每年新增陆地面积为9.71平方千米。岸线变化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崇明岛北岸、崇明岛东滩以及长兴岛和横沙岛区域。新课讲授学习任务四:探究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材料四 从1955年冬开始,崇明县组织围垦滩涂和沙洲。至2000年,全县共围垦滩涂和沙洲70多处,累计围得土地面积500多平方千米。崇明岛的面积比1949年增大了一倍以上,由中国的第四大岛升为第三大岛。材料五 崇明岛具有辽阔的湿地资源,是亚太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也是促淤围垦的重点区域之一。湿地植被芦苇等在滩涂上生长演替,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材料六 美国掀起“反坝运动”,提倡小型水电站的大坝接近使用年限时,以最环保、最经济的方式拆除大坝,更好地恢复原有的河流和湿地生态。新课讲授学习任务四:探究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1.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围垦滩涂和沙洲,使崇明岛的面积不断增加。改变了河口地区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对该水域的水生生物也会有一定的影响。2.围海造陆可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2.(1)水质恶化。围海造陆使海水潮差变小,潮汐的冲刷能力降低,港内纳潮量减少,海水的自净能力也随之减弱,导致水质日益恶化。(2)引发洪灾。围海所造的陆地阻塞了部分入海河道,影响了洪水的下泄。同时,洪水造成的内涝,使较多的地表水下渗到地下,而围海造陆又导致某些天然泄出口受阻,因此又造成局部地下水位上升。(3)破坏生态平衡。改变了海岸带的自然景观,破坏生态平衡。不合理的围海造陆,破坏海岸自然景观环境,破坏海洋生物链,使海洋生物锐减。新课讲授学习任务五:微型辩论赛崇明岛是一个河口冲积岛。由于长江大量泥沙淤积,崇明岛的土地东、西两端淤涨很快,以每年143米的速度向东海延伸。有专家预测,崇明岛未来会和北侧的大陆连在一起,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辩题:你认为崇明岛未来的面积会扩大还是缩小?(正方:扩大。反方:缩小)新课讲授时间到,大家一起来展示!【答案】可能缩小: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正在不断提高,河流含沙量不断减少。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崇明岛部分低地会被淹没,面积减小。河口地区采砂等人类活动会减缓崇明岛的发育速度。可能扩大:根据已有数据,崇明岛面积仍然在逐年扩大。崇明岛的湿地植被可以减缓潮流流速,具有良好的滞沙功能,能够促进泥沙在潮滩附近沉积。之后崇明岛将向东北扩大,与江苏省连在一起,成为半岛。课堂小结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河口冲积岛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崇明岛的位置、类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的表现围海造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