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1.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2.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3.认识到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
一、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忧外患。(内:太平天国运动;外:民族危机加剧)
3.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直接);维护清王朝统治(根本)。
4.口号:前期(19世纪60年代起)“自强”、(19世纪70年代起)后期“求富”。
5.代表人物(洋务派):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6.主要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前期):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开办近代民用企业(后期):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兴办教育:兴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4)建立新式军队:①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练兵。②新式海军:从19世纪70年代起,李鸿章倡议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
7.结果:清政府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
8.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
(2)清朝政治的腐败。
(3)外国势力的挤压。
9.评价:
(1)历史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
(2)进步性: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局限性:由于清朝政治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
二、美、日侵略台湾
背景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出现边疆危机,东南海疆首先面临外国威胁,美国早有觊觎台湾的野心
美国 19世纪60年代,美国军舰进犯台湾,遭到当地人民坚决抵抗。此后,美国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日本 日本侵略台湾以琉球事件为借口。1874年,日军进攻台湾南部。台湾人民据险反击,清政府也派沈葆桢率兵入台,部署防务。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从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
三、收复新疆
背景 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占领南疆大部分地区和北疆部分地区,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侵略;俄国于1871年出兵占领新疆伊犁地区
过程 第一 阶段 1875年5月,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指挥刘锦棠部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北疆,再挺进南疆。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和拥护下,1878年清军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领土
第二 阶段 清政府与俄国谈判,中俄签订条约,收回被俄国侵占的伊犁地区大部分领土
结果 (1)清政府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1万多平方千米土地,并付出大量赔款 (2)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改称西域为“新疆”
意义 新疆建省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四、中法战争
背景 19世纪中后期,法国侵略越南后,又将矛头指向中国
过程 (1)1883年12月,法军进攻驻越北部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 (2)1884年8月,法国舰队在司令孤拔率领下,对中国福建水师发动突然袭击。福建水师仓促应战,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法军还侵犯台湾,刘铭传率部反击,取得胜利。法军在袭扰浙江镇海时,孤拔被击伤毙命 (3)1885年初,法军进犯镇南关,冯子材率守军英勇抵抗,取得镇南关大捷,并收复谅山等地,扭转了战局
结果 (1)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同意中越边界开埠通商,中国以后修筑铁路要同法国人“商办”等条件。法国势力侵入中国云南、广西 (2)1885年,清政府建立台湾行省,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地位,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图说历史
教材图片《北洋舰队“定远号”铁甲舰》
在19世纪中后期,随着世界海军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纷纷加强海军建设,铁甲舰成为海军实力的象征。在洋务运动开展的过程中,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巩固统治,决定引进先进的铁甲舰,北洋舰队“定远号”铁甲舰应运而生。“定远号”铁甲舰由清政府委托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于1881年下水,1885年回国入役,编作清政府北洋水师旗舰,增强了北洋舰队的实力,这是近代海防建设的早期探索。
材料探究
清王朝在太平军和英法联军两大敌人压力下,有着覆亡的危险,清朝统治者们……首先想到的,是要学习使用并学习制造西方的先进船炮等武器,以战胜敌人。……曾国藩……讲“制器之器”……重要性。1865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应看作是中国近代化的标识。没有“母机”,何来遍地开花的“子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成立,而且从这年开始,才逐步掀起现代化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显现出来了,转贫弱为富强大有希望的迹象也初步显现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实际上起了领头羊的作用。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与江南制造总局》
曾国藩提出的“制器之器”理念,实际上是在强调工业生产中基础设备和工具的重要性。这一理念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前瞻性,因为它突破了传统手工业的限制,提出了向机器工业转变的必要性。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建立,是在太平军和列强两大敌人的压力下,清朝统治者为了自救而采取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不仅满足了军事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成立还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总之,曾国藩强调“制器之器”的重要性以及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建立,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并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根据材料,指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历史地位,概括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积极作用。
【答案】地位:机器工业的先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领头羊。
作用:引领了中国近代化高潮,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引入中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基础巩固
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D )
A.发展小农经济  B.实现富国强兵
C.发展资本主义 D.维护清朝统治
2.1867年,福建船政学堂开学,其后设有前学堂和后学堂,致力于培养高级造船、轮机制造和航海人才。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背景是( A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英法火烧圆明园
C.鸦片战争的爆发
D.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3.“法越之役,克镇南,复谅山,实为中西战争第一大捷。摧强敌,扬国光……”与此材料密切相关的爱国将领是( C )
A.左宗棠 B.刘永福
C.冯子材 D.沈葆桢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制订了“缓进速战”“先收复北路,转取南路”等一套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进军中又特别注重民心向背和严明部队纪律……在新疆各族人民配合下痛击入侵者……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中法战争后,清廷决定“大治水师”,其举措之一便是加强北洋海军建设。……到1888年9月北洋舰队正式成军,共有铁甲舰、巡洋舰、鱼雷艇、守舰、练船、运输船等各军舰41艘,其中30艘购自德国、英国……设了一系列新式学堂……设立威海水师学堂(1889年)、旅顺鱼雷学堂(1890年)、天津电报学堂(1880年)、天津西医学堂(1893年)等。这些学堂的设立,为近代海军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摘编自李斌《李鸿章与晚清海权》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他”的名字,分析“他”能够“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法战争后清廷加强海权的措施。
【答案】(1)左宗棠。正确的战略战术;部队纪律严明;各族人民的支持和配合。(任答两点即可)
(2)加强海军建设;引进大量先进舰艇;开办学堂,培养人才。
素养达标
5.“由国库支付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下列企业中,最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D )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开平煤矿
D.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6.1872至1875年,清政府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学习。这一史事是洋务运动中的( D )
A.建立新海军 B.培养翻译官
C.创办民用企业 D.派遣留学生
7.自此,中国西南门户洞开,侵略势力以印度支那为基地,长驱直入云南、广西和广州湾(今湛江市),并使之一度变成列强的势力范围。材料评价的是( B )
A.阿古柏入侵新疆
B.中法战争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英法联军侵华战争
8.下面是某同学在历史课堂上记录的笔记,可以看出本节课的主题是( D )
1.美、日侵略台湾 2.阿古柏入侵新疆部分地区 3.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4.中法战争爆发
A.早期探索 B.洋务运动
C.救亡图存 D.边疆危机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主要是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额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棉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鸦片战争后的一段时间内……在一般商品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发生了变化……在正常一般商品贸易中,中国逐渐失去有利的地位。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摘编自朱伯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官员开展洋务运动的“实际行动”。
【答案】(1)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增加;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在商品贸易中失去有利地位。
(2)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又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企业(答近代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亦可)。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1.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2.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3.认识到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
一、洋务运动
1.时间: 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忧外患。(内:太平天国运动;外:民族危机加剧)
3.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 (直接);维护清王朝统治(根本)。
4.口号:前期(19世纪60年代起)“自强”、(19世纪70年代起)后期“求富”。
5.代表人物(洋务派):中央——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
6.主要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前期):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开办近代民用企业(后期): 、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兴办教育:兴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4)建立新式军队:①组建 ,采用西式兵操练兵。②新式海军:从19世纪70年代起,李鸿章倡议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福建、广东、 和北洋等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成立 统一协调指挥;1888年, 正式成军。
7.结果:清政府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
8.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
(2)清朝政治的腐败。
(3)外国势力的挤压。
9.评价:
(1)历史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 的初步探索。
(2)进步性: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 的产生。
(3)局限性:由于清朝政治的腐败和 的挤压,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
二、美、日侵略台湾
背景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出现边疆危机,东南海疆首先面临外国威胁, 早有觊觎台湾的野心
美国 19世纪60年代,美国军舰进犯台湾,遭到当地人民坚决抵抗。此后,美国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日本 日本侵略台湾以 为借口。1874年,日军进攻台湾南部。台湾人民据险反击,清政府也派沈葆桢率兵入台,部署防务。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从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
三、收复新疆
背景 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 率兵占领南疆大部分地区和北疆部分地区,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侵略;俄国于1871年出兵占领新疆伊犁地区
过程 第一 阶段 1875年5月, 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指挥刘锦棠部入疆,采取 、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北疆,再挺进南疆。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和拥护下, 年清军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收复除 地区以外的新疆领土
第二 阶段 清政府与俄国谈判,中俄签订条约,收回被俄国侵占的伊犁地区大部分领土
结果 (1)清政府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1万多平方千米土地,并付出大量赔款 (2)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改称 为“新疆”
意义 新疆建省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了 边防,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四、中法战争
背景 19世纪中后期,法国侵略越南后,又将矛头指向中国
过程 (1)1883年12月,法军进攻驻越北部的清军, 爆发 (2)1884年8月,法国舰队在司令 率领下,对中国福建水师发动突然袭击。福建水师仓促应战,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法军还侵犯台湾, 率部反击,取得胜利。法军在袭扰浙江镇海时,孤拔被击伤毙命 (3)1885年初,法军进犯镇南关,冯子材率守军英勇抵抗,取得 ,并收复谅山等地,扭转了战局
结果 (1)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 》,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同意中越边界开埠通商,中国以后修筑铁路要同法国人“商办”等条件。法国势力侵入中国 、广西 (2)1885年,清政府建立 ,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地位,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图说历史
教材图片《北洋舰队“定远号”铁甲舰》
在19世纪中后期,随着世界海军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纷纷加强海军建设,铁甲舰成为海军实力的象征。在洋务运动开展的过程中,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巩固统治,决定引进先进的铁甲舰,北洋舰队“定远号”铁甲舰应运而生。“定远号”铁甲舰由清政府委托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于1881年下水,1885年回国入役,编作清政府北洋水师旗舰,增强了北洋舰队的实力,这是近代海防建设的早期探索。
材料探究
清王朝在太平军和英法联军两大敌人压力下,有着覆亡的危险,清朝统治者们……首先想到的,是要学习使用并学习制造西方的先进船炮等武器,以战胜敌人。……曾国藩……讲“制器之器”……重要性。1865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应看作是中国近代化的标识。没有“母机”,何来遍地开花的“子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成立,而且从这年开始,才逐步掀起现代化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显现出来了,转贫弱为富强大有希望的迹象也初步显现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实际上起了领头羊的作用。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与江南制造总局》
曾国藩提出的“制器之器”理念,实际上是在强调工业生产中基础设备和工具的重要性。这一理念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前瞻性,因为它突破了传统手工业的限制,提出了向机器工业转变的必要性。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建立,是在太平军和列强两大敌人的压力下,清朝统治者为了自救而采取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不仅满足了军事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成立还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总之,曾国藩强调“制器之器”的重要性以及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建立,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并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根据材料,指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历史地位,概括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积极作用。
基础巩固
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小农经济  B.实现富国强兵
C.发展资本主义 D.维护清朝统治
2.1867年,福建船政学堂开学,其后设有前学堂和后学堂,致力于培养高级造船、轮机制造和航海人才。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背景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英法火烧圆明园
C.鸦片战争的爆发
D.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3.“法越之役,克镇南,复谅山,实为中西战争第一大捷。摧强敌,扬国光……”与此材料密切相关的爱国将领是
A.左宗棠 B.刘永福
C.冯子材 D.沈葆桢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制订了“缓进速战”“先收复北路,转取南路”等一套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进军中又特别注重民心向背和严明部队纪律……在新疆各族人民配合下痛击入侵者……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中法战争后,清廷决定“大治水师”,其举措之一便是加强北洋海军建设。……到1888年9月北洋舰队正式成军,共有铁甲舰、巡洋舰、鱼雷艇、守舰、练船、运输船等各军舰41艘,其中30艘购自德国、英国……设了一系列新式学堂……设立威海水师学堂(1889年)、旅顺鱼雷学堂(1890年)、天津电报学堂(1880年)、天津西医学堂(1893年)等。这些学堂的设立,为近代海军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摘编自李斌《李鸿章与晚清海权》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他”的名字,分析“他”能够“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法战争后清廷加强海权的措施。
素养达标
5.“由国库支付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下列企业中,最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开平煤矿
D.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6.1872至1875年,清政府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学习。这一史事是洋务运动中的
A.建立新海军 B.培养翻译官
C.创办民用企业 D.派遣留学生
7.自此,中国西南门户洞开,侵略势力以印度支那为基地,长驱直入云南、广西和广州湾(今湛江市),并使之一度变成列强的势力范围。材料评价的是
A.阿古柏入侵新疆
B.中法战争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英法联军侵华战争
8.下面是某同学在历史课堂上记录的笔记,可以看出本节课的主题是
1.美、日侵略台湾 2.阿古柏入侵新疆部分地区 3.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4.中法战争爆发
A.早期探索 B.洋务运动
C.救亡图存 D.边疆危机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主要是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额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棉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鸦片战争后的一段时间内……在一般商品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发生了变化……在正常一般商品贸易中,中国逐渐失去有利的地位。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摘编自朱伯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官员开展洋务运动的“实际行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