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同步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同步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什么是世界史?
世界史是一个个国家历史的总和吗?
世界史是中国历史以外的历史吗?
世界史,一般是指有人类以来地球上历史的总和,综合考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势。
【世界史分期】
上古史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中古史
封建社会
近代史
资本主义
社会
现代史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西罗马灭亡(476年)
新航路的开辟(1500年前后)
十月革命(1917年)
历史分期
社会形态
时间节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依次并将最终经历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并将经由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唯物史观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也称之为“五种社会形态说”。
——王伟光《立足中国社会形态演变 坚持五种社会形态理论》
【第一单元结构】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文明的产生
古代多元文明
古代文明扩展
古代世界的帝国
文明的交流
前提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爱琴海地区
条件
方式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技术交流
思想文化交流
经济交流
标志
第1课
第2课
农耕
畜牧
劳动生产率提高
阶级
国家
文字
农耕生产
需要定居
城市
剩余
产品
记事
管理
生产力
文明
1、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2、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城市的出现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3、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社会分工
管理、文化创造
农业、手工业
交换、贸易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生产力水平
社会形态
采集
渔猎
生产
关系
社会分化
私有制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观察地图,找出五大文明区的位置,并分析其在地理位置分布上的特点。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总体特征
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这些地区基本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北纬30°附近),大多临近大河流域或海洋。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以发展种植农业为主的农耕经济,一般都建立起地区性大国,实行君主专制的政治统治。 以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为主的经济,适应这种经济发展要求,通常建立起城邦民主政治。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总体特征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受地理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文明没有能够扩散到全世界?这是由地理因素决定的。欧亚南部和非洲北部的这些地区,气候、水流、资源、植被、动植物种类等,都是最适合人类生存的,人类容易繁衍,文明也就有可能在这些地区生存与发展,而不容易被毁灭。……在地图上可以看到:欧亚南部到非洲北部在地理位置上是绵延不断的,而其他地区都和他隔绝,有地理障碍。这些障碍把人类文明长时间地限制在欧亚南部和非洲北部,造成了文明的高度集中。
其实,被地理障碍隔绝的不是人类,而是农业,是农业未能跨越这些障碍而进入更广泛的地区,这使得文明不能再其他地区生成发育。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总体特征
阅读课本“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填写下面表格
区 域 时间 代表文明 政治成就 文化成就
西亚两河流域
北非尼罗河流域
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二)重要表现
【1】制度法律
古巴比伦——君主专制;《汉谟拉比法典》
古埃及——法老制度;古印度——种姓制度
古印度: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建立)
(二)重要表现
①特点:
②实质:
③影响:
a.职业世袭,
b.贵贱分明,
c.种姓隔离,
d.同姓内婚,
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地位不平等加剧
民族凝聚力较弱
加剧种族歧视
是维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制度法律
古巴比伦——君主专制;《汉谟拉比法典》
古埃及——法老制度;古印度——种姓制度
古印度: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建立)
①特点:
②实质:
③影响:
a.职业世袭,
b.贵贱分明,
c.种姓隔离,
d.同姓内婚,
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地位不平等加剧
民族凝聚力较弱
加剧种族歧视
是维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重要表现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2】宗教信仰
古埃及——太阳神信仰
古印度——婆罗门教与佛教
古埃及太阳神信仰
古埃及人认为太阳神可以保卫他们生存的绿洲,国王被认为是太阳神之子,太阳东升西落,周而复始,代表王权的永恒。
婆罗门教的理论,
支撑不平等的种姓制度
人生而 不平等
众生 平等
(二)重要表现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释迦牟尼 菩提悟道
【重点解读】古印度佛教
(1)创立: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2)背景: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
(3)教义:主张众生平等,忍耐顺从,抨击种姓制度
(4)影响:冲击了种姓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也消磨了反抗意识。
成大事者 心要静
(二)重要表现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3】文化艺术
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
艺术: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最早的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
古希腊哲学、神话传说
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人用纸莎草制作成书写材料——莎(suō)草纸,是纸发明之前最接近纸的书写材料。
古巴比伦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创造,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二)重要表现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学思之窗:
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摘译自埃及历史铭文
提示:
①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②法老是神在人间的代表,王权神授,用“法老”尊称神化王权,体现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
思考点: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了它们各自文化的特点?
(1)两河流域:
①依靠境内河流发展农业,早期的国家因征战逐步被统一起来;
②因河流泛滥时间不定,所以有洪水和方舟传说;
③出现与大洪水斗争的文学作品,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2)埃及:
①是尼罗河的赠礼,埃及的历法根据尼罗河的涨落规律制定;
②使用的书写材料的原料来自尼罗河中的植物;
③尼罗河提供通道,有助于埃及的统一。
思考:这段话表现了法老怎样的地位?
材料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第23条 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形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结语 怨声载道的统治,寿命不会长,将出现连年饥荒、一片黑暗、突然死亡……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他的幽魂[在地狱里]喝不到水。
问题探究: 《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及对法典的认识。(结合选必3 P16)
认识:
①是现存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②比较清晰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明显的阶级歧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神权主义色彩浓厚
施行严格的、保护商业界财产的规定
颁行许多类似“福利国家”政策的规定
施行同态复仇法
归纳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恒河流域
政治上的国王权力至上
利用宗教的特点
巩固和发展王权
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体制
阶级压迫促使社会演变
国王权力从神而来
多神、神的意志至上
相对动荡的王权体制
长期的政权更迭
对神变幻莫测的不安感
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佛教中反种姓的因素
神学激荡的
印度早期文明特色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分布区域 地理条件 文明类型 代表文明 政治成就 文化成就
西亚:两河流域
东北非:尼罗河流域
南亚: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大河文明:小农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满足、保守
海洋文明:农工商业;难以统一,追求民主;竞争、开阔、积极
古代巴比伦
古代埃及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君主专制
《汉谟拉比法典》
官僚体系完善
法老权威至上
种姓制度
城邦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斯巴达:寡头政治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洪水方舟传说、60进制、战车
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莎草纸
佛教、《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1-9的数字、0的发明、按位计数等数学成就
文学:古希腊神话、喜剧、悲剧
史学:希罗多德、修昔底德
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在远古世界一定是出现过不少文明,但是多数文明在出现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比如灾难、疾病、地震、火山爆发、大水冲击、猛兽侵袭、敌对人群的进攻……诸如此类,被消灭掉了……我相信世界上被消灭的文明比存留下来的文明更多。
……在什么情况下文明最容易留存?……没有刺激就没有进步,没有交流就没有创造。文明像是一把火,在狂风呼啸的黑夜里,一支火把很容易被扑灭,可如果有一片篝火、许多火把,火与火之间互相支撑,同时也彼此竞争,这样的火就不容易熄灭,或者说彼灭此起。文明就是这样。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探究作业】请大家为自己喜欢的文明写一篇宣传词。
2.【拓展作业】推荐阅读: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全24册)》(揭示人类文明遗产的旷世巨作)
作业
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A. 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 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 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 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课堂练习
B
【解析】 考点: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据本题材料时间“公元前18世纪”,材料内容为《汉谟拉比法典》结束语内容,该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材料强调他的法典的不可破坏性,谁敢破坏、不遵守法典,就将遭到严惩,以保护法典的权威性。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B项正确;波斯帝国的存续时间是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亚述帝国的存续时间是公元前935年—公元前61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尼罗河流域的上埃及与下埃及完成统一,古埃及进入早王朝时,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解析】 考点:古印度文明的文化。
据材料“婆罗多族……雅利安人……社会情况”可知,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印度出现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材料中史诗是《摩诃婆罗多》,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居楼族和般度族)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故选A项;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是《荷马史诗》,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且古希腊是城邦民主政治,排除B项;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而埃及地处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排除C项;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排除D项。
A
课堂练习
3.据学者研究,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需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祗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下列属于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
A.军事才能、宗教信仰 B.道德品质、演说能力
C.丰厚财力、贵族血统 D.本邦籍贯、成年男性
【解析】 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
据材料“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祗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可知,古代雅典官员的任职资格审查涉及出身、宗教、伦理道德、公民义务等方面,突出本邦籍贯和成年男性这两个条件,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军事才能,且据所学,雅典的官员是抽签选举,对才能没有要求,排除A项;据所学,雅典官员是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对道德没有要求,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财产审查,且据所学,克里斯提尼时期就取消了议员的财产资格限制,排除C项。
D
课堂练习
4.在雅典城邦,获得村社支持是通向政治舞台的必由之路。公元前5世纪中期,著名将军客蒙用大量家财捐助公共服务、资助同村公民,以获取政治上的支持。这表明
A 贵族对村民有庇护义务 B. 公民责任意识衰落
C. 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D. 理性精神逐渐消解
【解析】 考点:雅典民主制度——直接民主的弊端。
在雅典城邦,著名将军客蒙为获取政治上的支持,用大量家财捐助公共服务、资助同村公民,容易造成社会精英利用手中的财富获得政治权利,影响民主政治的公平公正,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庇护村民是贵族的义务,排除A项;材料强调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无法体现公民责任意识衰落,排除B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且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C
课堂练习
5.约公元前450至前445年间的一件铭文记载了雅典公民大会选拔女祭司的情况:[……]阿科斯提案:胜利女神雅典娜的女祭司[……]应从所有雅典妇女中[任命],……女祭司的薪资应为(每年)50德拉克玛以及公共祭祀(牺牲品)的腿和皮。”多年后,公民大会再次明确规定每年向女祭司支付50德拉克玛。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
A.公民大会负责处理城邦重要事务 B.祭司是享有特权的公民群体
C.妇女在特定领域拥有政治权利 D.津贴制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解析】 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
题干有两个关键信息,分别是“雅典公民大会选拔女祭司的情况”和“多年后,公民大会再次明确规定每年向女祭司支付50德拉克玛”,所以其主旨是说公民大会在处理城邦重要事务中的主导作用,故选A项;题干强调的是公民大会的职责而不是祭司的地位,而且题干中没有关于祭司是否享有特权的规定,排除B项;雅典城邦规定公民才能享有政治权利,妇女不属于公民群体,没有政治权利,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提及关于津贴制的规定,且津贴制是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的规定,而伯利克里执政开始于公元前443年,时间上不符,排除D项。
A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