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第6课《中华传统体育的特点》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华东师大版】第6课《中华传统体育的特点》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六课《中华传统体育的特点》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三年级(全)
课题 第六课《中华传统体育的特点》 课时 1
课标要求 本课程需要学生了解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的地域分布、技法形式和健身养生特点,感受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区分不同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并初步体验五步拳等传统体育动作,培养对中华传统体育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一册第六课,内容围绕中华传统体育的特点展开,分为地域分布、技法形式和健身养生三部分。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示了踩高跷、赛龙舟、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并强调其文化内涵与实践价值。教学需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通过活动体验加深理解。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体育项目认知能力,但对中华传统体育的文化背景了解较少。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但对抽象的文化概念理解有限。教学中需通过直观视频、游戏和模仿练习降低认知难度,激发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运动能力:能模仿五步拳基本动作,感受传统体育的技法特点。健康行为:理解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树立主动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意识。体育品德:在合作学习中尊重同伴,体验团结协作的传统体育精神。文化认同:了解南北方传统体育差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理解中华传统体育的地域性特征。2.掌握传统体育的技法分类与功能。
教学难点 1.领会传统体育的身心合一理念。2.建立传统体育的现代价值认同。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组任务卡、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视频《中华传统体育集锦》,提问:“视频中的运动项目有哪些?你见过或参与过哪些?”武术、摔跤、足球。击剑、高尔夫、围棋。这些都是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具有独特的东方人文特点。提问为什么北方常见踩高跷,南方多见赛龙舟北方多雪地,踩高跷便于行走南方河网多,赛龙舟适合水乡。3.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日种类多样、内容丰富,本课我们将起来学习这类运动项目的特点——《中华传统体育的特点》。 1.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举手挥发熟悉的项目名称。2.讨论地域差异原因,派代表分享。3.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通过动态视频吸引注意力,结合生活经验引发思考,自然导入主题。讨论地域差异为后续学习铺垫,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
探究新知 一、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地域特点:北方:四季分明,冬天常常玩踩高跷、滑冰等,而抖空竹则一年四季都可以玩。南方:水资源丰富,每逢传统节日,赛龙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幅员广阔,地域差异明显且文化形态多元,南、北方开展的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差异较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二、技法形式上的特点1.以下几种运动项目在技法上有哪些特点?中国式摔跤对抗强,八段锦舒展,蹴鞠竞技,围棋斗智 。武术、中国式摔跤技法形式注重攻防技击。八段锦、五禽戏技法形式侧重健身养生。赛龙舟和蹴鞠技法形式讲究团队合作和竞争对抗。围棋技法形式讲究益智动脑。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技法形式多元,可以满足人们健身、养生、防身和娱乐的不同需要。三、健身养生的共同特点1.观察下列项目有什么共同特点?并动作模仿。2.动作模仿:五禽戏:精准模仿虎之威猛、鹿之轻盈、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舒展,借五禽动态练形体、调气息,达强身养生之效。射艺:站丁字步持弓,左手握弓把,右手搭三支箭于弦上,拉弦至右耳侧,瞄准靶心后屏息放箭,动作连贯稳准。太极拳:先站好马步,双手慢慢抬起像抱球。接着左右慢慢推掌,再转身摆手。最后慢慢收手,边做边说:“动作要慢,意念集中,呼吸要稳!”3.观察下列项目有什么共同特点?都用身体运动,能锻炼身体,还可修养身心。都强调意念与身体活动相结合,融健身养生于一体。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特别是武术类运动项目融中国传统文化、养生方法和技击攻防于一体,在健身养生方面有独特的功效。四、形态方面的特点1.大家有没有发现它们在外形、开展形式等方面好像不太一样?太极拳动作像慢慢跳舞,长拳像跑步打架!赛龙舟的人都坐一条船上,一起划桨!舞龙的人举着龙跑,动作特别热闹!2.分类探究:(1)武术类项目它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注重内外兼修。从外形上看,不同的武术套路有不同的动作风格和造型特点,比如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圆活连贯,姿势舒展大方;长拳则刚劲有力、快速灵活,动作幅度较大。(2)健身养生类项目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动作往往比较舒缓、柔和,强调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八段锦每个动作都对应着身体不同部位的调理,姿态端庄稳重;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神态,形态活泼且富有韵律。(3)球类传统项目中,蹴鞠是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多人参与有分工,场地固定,参与者奔跑争抢,充满竞技趣味;毽球则更具趣味性和观赏性,动作围绕着踢毽子展开,身形轻盈灵动。(4)水上活动类依托水域开展,赛龙舟时龙舟造型独特,船身狭长,队员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展现出强大的团队协作力。(5)冰雪活动类在过去多在北方冬季开展,图中能看到人们穿着特制的冰鞋在冰面滑行、做各种技巧动作,形态上有速度感的冲刺,也有平衡感十足的技巧展示。(6)民俗活动类与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紧密相连,扭秧歌手持彩扇,步伐轻盈俏皮;打腰鼓时鼓手们精神抖擞,动作刚劲有力;舞龙舞狮更是造型夸张、动作热烈,龙和狮的形态通过人们的舞动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2.知识拓展太极拳既是武术类也是健康养生类项目。它起源于传统武术技击,包含"掤捋挤按"等攻防动作,具有实战根基;但现代广泛练习形式以缓慢柔和、意念呼吸配合为主,注重强身健体、调节身心,兼具武术技巧传承与养生保健功能,是传统体育"刚柔并济"的典型代表。3.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内容丰富、形态多样,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给慢节奏的古代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 教师展示中国地图及南北传统体育项目图片(北方:踩高跷、滑冰;南方:赛龙舟)。学生分组观察图片,讨论“哪些项目集中在北方/南方?为什么?”,并在地图上用贴纸标注项目分布位置。1.观察图片,并结合生活经验,小组进行讨论,派代表总结运动项目在技法上的特点。1.观察图片,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动作模仿。2.教师对五禽戏、射艺、太极拳进行示范,学生跟着分步模仿,再连贯练习,感受传统射艺的规范与专注,边做边默念:“动作慢一点,呼吸别急!”3.根据观察图片和动作的模仿,回答项目的共同特点。都用身体动、锻炼肌肉/关节、要慢、稳、边做边专心。1.教师依次展示武术、健身养生、球类、水上、冰雪、民俗等项目的图片,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这些项目在外形、开展形式等方面哪里不一样?”2.每组派代表发言。3.观察太极拳与长拳的对比,学生模仿“太极拳缓慢抬手”和“长拳快速出拳”的动作,感受“一个像流水,一个像打雷”的差异。4.简单跟学八段锦和五禽戏,学生边做边说:“八段锦动作像伸懒腰,要慢慢呼吸;五禽戏像学动物,很有趣!”5.分析蹴鞠古画和毽球照片,讨论:“踢球时要跑位,和小伙伴配合才能赢!”6.观察赛龙舟图片,学生模仿“划桨动作”,体会:“龙舟要所有人一起用力,船才能快!”7.看滑冰,讨论:“冰上动作要稳,还要会转弯、跳跃!”8.观看扭秧歌、打腰鼓、舞龙舞狮视频,学生用彩带模仿,感受:“这些活动都在过年过节时玩,动作热闹又喜庆!”9.了解太极拳的的项目分类。10.师生一起归纳总结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内容丰富。 通过地图标注和图片观察,直观感知地域差异;结合生活经验分享,拉近传统体育与学生的距离;理解中华文化因地理差异而多元的特点。1..通过图片观察,让学生看到不同项目的技法核心,讨论归纳培养逻辑思维,最终总结“技法多元,满足不同需求”的特点,呼应教材中“满足健身、养生、防身、娱乐”的结论。通过亲身体验五禽戏、射艺、太极拳动作,直观感受“慢、呼吸配合、意念集中”的养生核心;对比跑步等现代运动,强化传统体育“身心合一”的独特性;观察多元项目形态后讨论,理解“形态不同但养生本质相同”的深层特点,呼应教材中“融健身养生于一体”的结论。1.通过观察激发兴趣,小组讨论培养观察力与表达能力;为后续分类总结奠基,理解传统体育“形态多样”的核心特点。2.小组讨论与展示培养合作与表达能力,落实教材中“形态多样”的具体认知。3.通过分项探究,深入理解每类项目的形态核心(如武术的攻防、健身的呼吸、民俗的节日关联);模仿动作与情景模拟让学生“做中学”,直观体会“外形差异”背后的功能与文化。4.通过知识拓展了解太极拳内属于多种项目类型。5.通过总结了解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内容丰富。
课堂练习 自主学习:请试着将左侧的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与右侧合适的类别连起来。合作学习: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试着分析中国式摔跤、舞龙、射艺、八段锦等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的技法特点。中国式摔跤:对抗性强,靠技巧与力量摔倒对手;舞龙:多人协作,动作协调,龙身灵动;射艺:讲究姿势与瞄准;八段锦:动作舒缓,重呼吸配合。探究学习:请同学们模仿学习五步拳,感受一下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吧!预备式并步抱拳;弓步冲拳;弹腿冲拳;歇步盖打;提膝仆步穿掌,动作连贯,一气呵成,尽显传统武术风采。 1.参与连线游戏。2.以小组讨论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的技法特点。3.模仿五步拳,感受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总结提升 中华传统体育展现南北地域特色,技法形式多元,强调"形神合一"的健身理念。建议体验家乡特色项目,将太极呼吸法融入生活,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作业布置 调查家乡一项传统体育的起源(访谈长辈)。
板书设计 中华传统体育特点 1. 地域:北玩冰雪/高跷,南赛龙舟(多样) 2. 技法:武术攻防,养生呼吸,球类竞合(多元) 3. 养生:身动心静,意气相随(内外兼修) 4. 形态:或柔或刚,或闹或静(形态丰富)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视频导入和五步拳实践调动了学生兴趣,但部分学生对“意念”理解仍模糊,后续可增加呼吸冥想练习辅助体会。小组任务时间分配需更均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