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第4课《健康的含义与常见疾病类型》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华东师大版】第4课《健康的含义与常见疾病类型》教案-【核心素养目标】《体育与健康》三年级全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四课 《健康的含义与常见疾病类型》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三年级(全)
课题 第四课 《健康的含义与常见疾病类型》 课时 1
课标要求 本课要求学生理解健康的全面内涵(含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认识常见疾病对健康的危害,初步形成“主动维护健康”的意识与行为习惯。具体对应课标目标:1.知道健康不仅是“不生病”,还包括心理良好、社会适应积极;2.能列举3-5种常见疾病,区分传染性与非传染性疾病;3.通过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卫生习惯等行为维护健康。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健康生活”单元起始课,承接低年级卫生习惯内容,引导学生从“不生病”认知拓展到全面健康观,了解常见疾病类型,为后续健康行为学习奠基。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8-9岁)知道“生病不舒服”,但对健康的多维内涵(心理、社会适应)认知模糊;能说出感冒、近视等疾病名称,不清楚成因及传染性;好奇心强,喜欢直观活动,但注意力易分散。
核心素养目标 1.健康行为:理解健康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良好;认识4-5种常见疾病,区分传染与非传染类型;愿意践行健康行为。2.运动能力:识别促进/损害健康的行为。3.体育品德:小组分享中倾听他人健康经验,形成关注他人健康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健康的全面含义。2.常见疾病的类型。
教学难点 1.理解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问题对健康的潜在影响。2.能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常见疾病的简单成因。
课前准备 教具:视频《健康生活》、常见疾病图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健康生活》。提问引导:“大家是如何保持身体健康的?我每天刷牙所以牙齿很好。我喜欢踢足球,通过运动强身健体。我有很多好朋友,这让我每天都很开心。......3.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过渡。看来同学们都知道不少保持健康的小妙招呀!健康是一切美好生活的基础,保持健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请问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呢? 观看视频。结合生活经验举手回答:“我每天刷牙所以牙齿很好!”“我和同学一起玩很开心!”“我不经常生病!”等。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通过直观的视频情境激活学生对“健康”的已有认知,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发思考,自然引出,为后续突破“心理与社会适应”难点铺垫。
探究新知 一、健康是什么1.展示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要身体棒、心情好、能和别人好好相处!2.身体健康我的精力很充沛,活力满满,可以高效地进行学习!我能保证每天10小时睡眠时间,晚上睡得也很香甜,早上醒来感觉精神饱满。我的体重很正常,既不超重,也不偏低。我的身体很好,不容易生病,对疾病有很强的抵抗能力。身体健康使我们能从容应对日常学习与生活,并且不容易生病。3.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我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我的情绪很稳定,很少乱发脾气。你能帮我一下吗 好的。受到打击时我愿意向家人和朋友寻求帮助。我觉得自己很棒,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使我们具备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挑战。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要能保持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的完好状态。4.就像一个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身体棒”“心情好”“能和别人好好相处”,缺了哪一条都不算真正的健康!二、常见疾病类型有哪些1.提问:我们生活中常听到哪些疾病?谁能举例?”感冒、近视、龋齿。肠道寄生虫病、麻疹。2.疾病图片:3.讨论:这些疾病有什么共同特点? 哪些会传染给别?哪些不会?会传染:流行感冒、肺结核、细菌性痢疾、麻疹、肝炎、手足口。不会传染:癌症、哮喘、花粉、高血压。4.疾病分类表格:传染性疾病有多种传播途径,有的通过呼吸道传播,有的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源传播,有的通过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传播。为了预防传染性疾病,需要勤洗手,多通风,不吃不卫生的食物,及时隔离患者。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为了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应做到合理膳食,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并保持心理健康。5.针对常见疾病,提问:“怎么才能不得这些病?每天刷牙、少看屏幕。勤洗手,多通风。合理饮食,适当运动。6.你知道吗?健康歌心平气和人开朗,严于律已贵有章。食品多样重营养,有病医治莫逞强。锻炼身体贵适量,有益爱好要发扬。自娱自乐多保重,身心健康寿延长。 观察教师展示的WHO健康定义内容。观察图片,认识正确的健康生活,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观察图片,认识正确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联系日常学习生活。认识到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使我们具备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观察教师用"三角形"比喻,用手比划三角形的形状并思考:"如果缺了一条边,还算健康吗?"结合自身或家人的经历,积极举手列举熟悉的疾病。2.观察图片中的症状表现,尝试根据图片猜测疾病的类型。3.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4.观察表格中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疾病的传播途径,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常见疾病的简单成因。结合前面学习的知识,举手回答。6.倾听教师朗读健康歌,跟随节奏轻声跟读,理解歌词含义。 1.通过权威定义(WHO)建立科学的健康认知基础。2.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正确的健康生活,帮助学生将"身体健康"具象化。引导学生反思自身习惯。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场景,让学生意识到"情绪管理""求助"是正常且重要的能力,而非"软弱",从而减少心理问题,同时培养主动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通过直观的三角形比喻,帮助从全面关注自身健康状态,避免片面追求"不生病"而忽视心理或社交能力的发展。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切入,激活已有认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直观图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疾病的类型,并建立“疾病与生活习惯相关”的因果联系。通过分类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区分传染与非传染疾病的本质差异。通过表格呈现科学预防知识,帮助学生将抽象预防原则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行为指导。培养主动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通过问题引导,强化疾病预防。6.通过朗朗上口的健康歌总结核心健康知识,以趣味形式强化记忆。
课堂练习 自主学习:以下有关刷牙方式的描述中,请在正确的选项后打“√”。(1)每天仅刷牙一次。( )(2)在刷唇侧牙齿时,刷毛呈45°角放在牙龈和牙齿间( )(3)用力刷牙,确保刷千净。( )(4)清洁牙齿咬合面时,应温和地前后刷动。( )合作学习:请与家人合作,对以下疾病分类,并将序号填入相应位置。(1)乙型流行性脑炎;(2)胃溃疡;(3)百日咳;(4)癫痫;(5)血吸虫病;(6)疟疾;(7)糖尿病;(8)肺气肿。其中,传染性疾病包括 ;非传染性疾病包括 。 参与判断游戏。2.参与合作学习,分类疾病种类。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总结提升 健康不是”不生病”而是我们每天认真对待身体的结果——好好吃饭、开心玩耍、和同学友好相处,都是在为健康加分!
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 :和家长一起记录自己和家人最近一周的刷牙次数、运动时间、情绪状态,至少1项改进计划。2.拓展作业 :观察身边常见的疾病预防提示,下节课分享1个有趣的发现。
板书设计 第四课 健康的含义与常见疾病类型 一、健康的全面含义:身体棒 + 心情好 + 能和别人好好相处二、常见疾病类型: 1. 传染性疾病(会传染):感冒、麻疹、肺结核、手足口(预防:勤洗手/通风/隔离) 2. 非传染性疾病(不传染):癌症、哮喘、高血压、糖尿病(预防:合理饮食/运动/心理健康) 三、健康行为:好好吃饭、开心玩耍、友好相处、正确刷牙!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健康内涵,活动参与度高,但部分学生对疾病成因理解较浅,后续需加强案例联系。


(2)(4)(7)(8)
(1)(3)(5)(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