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8张PPT)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分区第一节 北方地区学习某区域的一般思路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概况(气、地、水、土、生、资、灾)人文地理概况(人口、城市、文化、经济、交通)区域发展特征及(内部)差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区域发展的过程及问题三大自然区划分依据: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一、位置和范围1、相对位置:2、经纬度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34°N~ 53°N105°E~ 135°E二、自然地理特征以平原为主,兼有高原和山地1、地形(1)地形特征(2)主要地形区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高原:黄土高原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脉等2、气候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东北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温暖短促,冬季寒冷漫长。华北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黄土高原 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3、水文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流量 较大 较小汛期 春汛、夏汛 夏汛含沙量 较小 较大结冰期 有,长 有,较东北地区短(1)水文特征(2)主要的河流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海河、黄河、渭河、汾河4、土壤和植被(1)土壤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黑土、黑钙土 棕壤、褐土 黄土(2)植被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黄土高原针阔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灌丛、草原等三、人文地理特征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1、人口北方地区以旱田为主的种植业发达,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林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小麦、高梁、玉米、谷子、棉花、甜菜、花生、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2、农业3、工业重工业和能源工业占重要地位。一个能源生产基地:以山西为中心两个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三种主要资源:煤、铁、石油四个主要铁矿产地:鞍山、本溪、迁安、武安五个大油田:大庆、辽河、华北、中原、胜利华北地区以北京为中心,铁路干线主要有京哈、京沪、京广、京九、京包、陇海线。东北地区“丁”字形骨架,铁路干线主要有滨洲线、滨绥线、哈大线。4、交通四、北方地区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位于我国中部包括山西全省和陕、甘、宁的一部分在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祁连山东端以东主要经纬度范围:105°E-110°E,36°N-40°N1、位置和范围2、自然地理特征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海拔1000~2000米;降水较少(年降水量200-600毫米),集中在夏季,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河流含沙量很大。黄土高原上的微观地貌—黄土塬黄土塬,指的是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农耕地所在。黄土高原上的微观地貌—黄土墚黄土墚也称黄土梁,为长条状的黄土丘陵,主要是黄土覆盖在梁状古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侵蚀而形成的。黄土高原上的微观地貌—黄土峁黄土峁,指单个的黄土丘陵。峁的横剖面呈椭圆形或圆形,顶部有的为平顶,主要分布在高原沟壑区。观察黄土高原地形图、中国气候图和黄土高原景观图,分析:为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强度大,多暴雨,对地表冲刷作用强地势崎岖,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携带泥沙能力强土质疏松,易被水侵蚀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差(人为因素)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水土流失的原因(2)水土流失的危害①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②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③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治理目的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治理原则—“三结合”原则生物、工程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3)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①治理措施及其效益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修筑鱼鳞坑等。效益:蓄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生物措施:封坡育林育草、营造防护林、恢复植被。效益: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耕作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深耕改土、地膜覆盖、培育良种、轮作套种等。效益:蓄水保土、提高肥力、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保塬护坡固沟华北平原1、成因华北平原是由海河、黄河、淮河挟带的泥沙长期堆积而成。河流的堆积作用对黄淮海平原的地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2、自然地理特征地势低平,海拔50米以下;年降水量600-800mm,集中在夏季,春季干旱多风沙。河流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山东境内有凌汛现象。华北平原高、中、低产田的分布3、华北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1)中、低产田的分布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北部渤海之滨(2)中、低产田的成因华北平原地势西高东低,至渤海之滨地势更为低洼;冬春干旱,夏秋多雨,使华北平原极易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①旱涝的成因春旱成因:a.春季降水量少b.春季气温回温快、蒸发量大c.工农业需水量大夏涝成因:a.降水集中;b.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c.中游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河道淤积,蓄洪泄洪能力弱。②风沙的成因a.动力条件: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活跃,春季气温回升快,温差大,多大风;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显著,易扬沙。b.物质条件:接近沙尘源地,沙源丰富;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地表干燥裸露,植被覆盖率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导致土地沙化严重。春季③土地盐碱化的成因自然原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地势低洼,地下水埋藏浅;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春旱夏涝(3)中、低产田的治理措施①春旱夏涝的治理措施兴修水利工程,完善灌溉设施;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培育耐旱作物;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修水库蓄洪;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②风沙的治理措施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三北防护林季节 成因 水盐运动旱季 蒸发强烈,土壤中的盐分随水上升到地表,在土壤表层积累 春秋返盐冬季稳定雨季 土壤表层的盐分,又被雨水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 夏季淋盐③盐碱化的治理措施a.水盐运动华北地区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繁,强烈地影响着土壤中的水迁移,也称水盐运动。土地盐碱化治理核心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使用工程和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科学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井灌井排是一种针对浅层地下水为咸水而深层地下水质良好的盐碱地区的治理方法。井灌就是抽取深层的地下淡水用作灌溉,同时淋失地表盐分;井排就是抽去浅层的咸水使得地下水位下降。b.治理措施: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引淡淋盐,井排井灌;采用覆盖措施,减少蒸发,抑制盐碱上泛。“上农下渔”台田模式夏季,鱼塘发挥蓄洪功能,治理低洼地洪涝;春季,鱼塘可作为灌溉水源,减轻干旱;可降低台田的地下水位,缓解土壤盐碱化;鱼塘热容量大,可以降低冬季或夜间的降温幅度,减轻冻害影响。“鱼塘—台田”治理模式在防御自然灾害和减轻生态环境问题方面的作用:东北地区1、自然地理特征山环水绕,平原广布;热量不足;黑土广布、多沼泽;河流径流量大, 结冰期长,含沙量小。2、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与保护(1)评价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利条件:①夏季日照长,热量充足;②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③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广;④黑土广布,土壤肥沃;⑤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⑥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政策支持;⑦地广人稀,商品率高。不利条件:①受寒潮影响大;②西部风沙威胁大;③总热量相对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一年一熟;④开发过程中,容易破坏草原和沼泽,导致生态恶化。(2)东北地区农作物绿色优质的自然原因①热量不足,生长周期长,利于有机质积累;②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③冬季温度低,病虫害少,农药施用少;④黑土肥沃,施用化肥少;⑤地广人稀,环境质量好。(3)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不利影响:①可以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限:②一年一熟,复种指数低;③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④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等有利影响:①热量不足,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品质好;②农作物病虫害较少;③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肥沃;④春季积雪融化,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4)黑土的退化与保护①黑土退化土壤有机质自然恢复至少需要30—50年,甚至更长。东北多风、降水集中,风蚀水蚀作用强;过度开垦,只种不养,造成土层变薄,肥力下降。②黑土保护a.加强对坡面沟壑治理,并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防止水土流失图为黑龙江省明水县繁荣乡侵蚀沟治理工程施工现场。繁荣乡地势陡峭,水土流失严重,为保护珍贵的黑土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和生态安全,繁荣乡开展科学治理侵蚀沟工作。繁荣乡通过沟头防护、谷防砌筑、护岸砌石、植物封沟等沟道治理措施,通过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综合防治体系,能长久防止水土流失,防范水患。进一步保护黑土地,提高农田利用率。b.采取增施有机肥、秸杆还田、免耕等措施,保持黑土的土壤肥力秸秆还田的有利影响:增加土壤有机质,节省肥料用量;减少水分蒸发;覆盖还田,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风蚀和水蚀;节约农时,降低秸秆焚烧引起的空气污染。有数据显示,秸秆还田和免耕5年后的耕地,地表以下2厘米内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约40%,20厘米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约13%。其次,免耕法减少了对土壤的翻动,最大程度保护了土壤原本的分层结构,对蚯蚓等土壤生物也起到了保护作用,它们可以帮助在土壤内构造大孔隙,让养分更好地流通。对比传统耕作方式和免耕法会对土壤和作物产生怎样的影响3、东北湿地的保护位于黑龙江东北部的三江平原,分布着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沼泽是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项重要功能。(1)湿地萎缩的原因开垦耕地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成为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由于过量开垦,使湿地面积减少了80%,大量稀有动物失去栖息地。(2)湿地萎缩的危害(3)湿地的保护措施①降水减少,温差加大;②生物多样性减少;③对径流的调节能力下降;④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恶化。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沼、还湿地,补充湿地生态用水严格控制工农业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湿地生物资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湿地的认识水平和保护意识现今国家已经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三江平原的荒地。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虎林市东部,是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地区。4、东北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全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居全国三大林区之首,森林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这里一直是全国最大的木材供应基地。大兴安岭林区(1)东北地区发展林业的优势条件①宜林山地面积大;②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森林生长;③冬季低温,病虫害少;④春季有积雪融水可滋养林木;⑤纬度跨度大,树种多。(2)东北地区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长期以来,东北地区林木超采现象十分严重,采育失调,采伐方式不合理,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吉林省盗伐林木现场(3)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①坚持合理采伐②积极营造人工林③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丰林县境内,始建于1958年。主要保护对象为以红松为主的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农业韧性指农业系统在受到自然灾害或市场冲击等外部压力后,能够快速调整自身而抵御冲击的能力。粮食主产区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区域,是我国粮食的最主要来源。下表为2011年、2020年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韧性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共性自然条件是( )A.降水充沛 B.复种率高C.地势低平 D.地形平坦2.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分析,下列措施中可以提高东北地区农业韧性的是( )①农业机械化生产 ②扩大农田面积③农产品深加工 ④打造电商交易平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随堂训练1√√采用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模型试验,可以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合理性。读下图,右图为左图方框处小流域放大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3.为解决当地的生态问题,在①②③④四处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①种草护坡 B.②打坝建库C.③平整土地 D.④修筑梯田4.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轮荒耕作,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B.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C.植树造林是重要的工程措施D.生物措施的功能在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随堂训练2√√降水影响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植被状况,而植被生长状况由于还受人类活动影响,并未与降水保持完全同步。生长季植被生长状况与地下水呈正相关,非生长季植被生长状况与地下水呈负相关。植被指数是利用卫星不同波段探测数据组合而成的,能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指数,生物量越多,植被指数越大。下图表示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多年平均植被指数、降水量和地下水水位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多年平均植被指数、降水量和地下水水位曲线分别对应(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①②D.②③①6.②曲线在6月出现低谷值的主要原因是华北平原( )A.植被落叶 B.正值农忙C.出现伏旱 D.遭受台风7.①曲线在7月出现低谷值的主要原因是华北平原( )A.降水增加 B.蒸发减弱C.工业用水增加 D.农作物生长迅速随堂训练3√√√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