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课件(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南方地区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课件(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分区
第二节 南方地区
学习目标:
综合分析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结合区域地图,识记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
能够结合各类图表,总结归纳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影响因素。
一、位置和范围
南方地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南部临东海和南海。
1、相对位置
2、具体范围
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多沿江分布。地势西高东低,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
(1)地形特征
(2)主要地形区
东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江南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两广丘陵的石灰岩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
广西境内的漓江两岸,峰林奇异,江水青碧。构成著名的“桂林山水”风景区。
2、气候
(1)气候类型
以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2)气候特征
温暖湿润,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
(3)典型气候特征的区域差异
特征 成因
横断山区 垂直差异明显 相对海拔高
云贵高原 冬季贵阳冻雨 昆明准静止锋
长江中下游平原 6月梅雨,阴雨连绵 江淮准静止锋
7、8月伏旱 雨带的推移
副高控制
(1)水文特征
径流量大、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2)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五条大河:淮河、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
五大淡水湖:洞庭湖、 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3、水文
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
土壤类型 分布 成因 特征
红壤 长江以南广大丘陵区 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 有机质少,酸性强,粘重,比较贫瘠
紫色土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广布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经风化而成 肥沃
水稻土 南方平原 人类长期精耕细作形成的耕作土壤 含有机质丰富,比较肥沃
4、土壤和植被
(1)土壤
(2)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湖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三、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
水田为主 产品多样的农业
农业部门 农产品 分布
种植业 水稻、棉花、油菜籽、甘蔗、蔬菜、花卉 珠江三角洲
长江流域
林业 用材林为杉、马尾松、竹 经济林为茶树、油茶、橡胶、亚热带果树林、热带果树林 东南丘陵
海南
云南西双版纳
水产业 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带鱼、黄鱼、墨鱼、贝类等 淡水养殖:青鱼、草鱼、蟹、虾等 河湖及海洋
(1)主要农业部门及农产品
(2)评价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①有利条件
a.水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
b.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
c.河网密布,既便利灌溉,又利于发展淡水养殖
d.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e.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夏初梅雨时期:若时间过长、雨量过多,易造成涝灾;若时间过短、雨量过少,易造成旱灾。
伏旱天气:长江流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形成旱灾,不利于水稻生产。
台风: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
a.气候:
经济发达,城镇化速度快,占用农业用地,污染农田。
c.人类活动
长江以南地区:红壤广布,土壤肥力差。
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平原面积小,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b.地形、土壤和水文:
②不利条件
2、资源与工业
(1)资源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分布集中且地域组合好
钒、钛、锡储量居世界首位
水能资源占全国70%
四川天然气储量居全国首位
贵州省是我国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号称“江南煤海”
(2)工业地带和工业基地
①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我国工业实力最强、工业部门最齐全的地区
a.长江下游地区地理位置优越(长江的入海口,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间位置)
b.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水资源、光热资源、人口资源等)
c.水陆交通便利(铁路、水运、航空)
②沪宁杭工业基地
a.工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
b.技术力量雄厚
c.发达的水、陆、空交通
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a.毗邻港澳,临近东南亚,多侨乡,可利用外资发展工业
b.水、陆运输便利
出口为主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基地
西南地区水能、矿产、农林牧资源丰富
目前,该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有色金属冶炼、机械、煤炭、纺织工业发展迅速。
主要工业中心有:重庆、成都、昆明、攀枝花、贵阳等。
四、南方低山丘陵的开发
南方低山丘陵 有利条件 不利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资源 雨热同期,光、热、水资源丰富 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气象灾害,盛夏秋初伏旱,冬春季有寒潮
生物 资源 品种多、生长快、更新能力强,产出大 开发利用品种单一
没有发挥潜力,效益低下
土地 资源 多山丘,垂直差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可发展立体农业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旱涝频繁,红壤贫瘠、低产
水资源 水能资源、水资源丰富 流水侵蚀作用强,地形复杂
类型多样,开发利用难
社会经济 劳动力丰富而廉价,靠近商品粮基地 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
1、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2、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立体农业的发展
立体农业是指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兴利避害,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的农业经营模式。
江西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
我国江西省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
当地的农民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自然和人文条件 立体农业的优势(必然性)
山地面积广,垂直差异显著 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潜力,发展多种经营
人多地少,后备耕地不足 将闲置劳动力转移去综合开发低山丘陵
促进多种经营,减轻土地压力
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农林牧同步发展,改变单一种粮
局面,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3、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随堂训练1
下图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某种粮食作物种植年历。完成下面小题。
1.该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土豆
2.从作物生长期的自然环境看,分两次成熟的粮食作物,其品质是( )
A.第一次更优质
B.第二次更优质
C.两次品质一致
D.具体年份有关


读下图“我国某地区陆地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3.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 ②副热带高压
③地形因素 ④海陆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此时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温度判读,最可信的是 ( )
A.甲:大于24℃,小于28℃;乙:大于28℃,小于32℃
B.两者都大于24℃,小于28℃
C.甲:大于28℃,小于32℃;乙:大于24℃,小于28℃
D.两者都大于28℃,小于32℃
随堂训练2


5.关于图示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和国土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土壤以黑土为主,呈酸性
B.该地区纬度低,光照充足,农业生产能发展一年三熟
C.立体农业是本区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D.该地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大豆、甜菜、甘蔗、小麦等
读下图“我国某地区陆地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当地发展的是( )
A.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C.发展鱼塘—台田立体生产模式
D.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7.当地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
A.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B.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D.促进工业的分散
随堂训练3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8.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 )
A.民工短缺
B.水源缺乏
C.能源供应紧张
D.交通运输落后
9.构建“9+2”泛珠三角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
A.“9+2”各省区的地理环境相同
B.“9+2”各省区之间都有铁路联系
C.政治协作的需要
D.经济互补合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