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分区第四节 青藏地区一、位置和范围2、具体范围1、相对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祁连山以南。西藏、青海、四川西部和甘肃小部分及新疆南部边缘。二、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①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③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远看成山,近看成川”);④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冻土广布(1)地形特征高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第二大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2)主要地形区①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所以该地海拔较高;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但当地地热资源丰富。②雅鲁藏布江谷地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深最大的峡谷,水能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印度洋水汽北上的通道,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大的降水区,是全球抬升最快的地区。③柴达木盆地柴达木气候干旱,沙漠、盐湖、盐沼遍布。由于盐、石油、天然气、石棉、铁、锰、铬、稀有金属、玉石等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其中钾盐的储量居世界前列,因此有“聚宝盆”之称。2、气候(1)气候类型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海拔高)(2)气候特征①冬寒夏凉,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光照强;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③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寒东南部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遇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3、河流与湖泊(1)河流青藏高原海拔高,冰川广布,是亚洲很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水能资源丰富。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中西部和北部起伏不大、多宽阔而平坦的滩地,因地势平缓、冰期较长、排水不畅,形成了大面积沼泽。东南部高山峡谷地带,切割强烈。(2)湖泊青藏高原是中国湖泊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湖泊总面积有3万多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40%;大多数为咸水湖。大小咸水湖5000多个,盐湖100多个。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由地壳陷落形成,为构造湖。思考: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原因①由于构造运动使外泄河道被阻断,形成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不断累积;②全球气候变暖,湖区蒸发加强;③气候干旱加剧,降水减少,湖水补给减少。4、植被与土壤(1)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变化: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垂直分异明显。比较喜马拉雅山地南北坡植被分布的差异海拔过高,气温低;北坡为阴坡,光照不足;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①喜马拉雅山地北坡为什么没有森林植被?比较喜马拉雅山地南北坡植被分布的差异②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为什么比北坡多?南坡纬度较低,气温高;南坡迎风坡,降水多;南坡为阳坡,光照足;南坡山体相对高度较大,不同海拔的水热状况差异大。(2)土壤高山草甸土、冻土等;土层薄,肥力低,土壤贫瘠。5、自然资源(1)太阳能资源①资源概况青藏高原年平均日照时数高达3000小时以上,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②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a.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b.晴天多,日照时间长c.大气洁净、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2)地热能资源①资源概况青藏地区可供发电的地热资源量在百万千瓦以上,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拉萨以北的羊八井目前已建成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②地热能资源丰富的原因青藏高原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带,岩浆活动频繁,地壳内能丰富。(3)水能资源①资源概况西藏自治区的水能蕴藏量高达2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一青海省水能蕴藏量在2300万千万时,居全国第五。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澜沧江、黄河、怒江的干支流,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处的水能蕴藏量就相当于3个三峡的水能。②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量大,水量较丰富。④钾盐资源柴达木盆地盐、石油、天然气、石棉、铁、锰、铬、稀有金属、玉石等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其中钾盐的储量居世界前列,因此有“聚宝盆”之称。三、人文地理概况1、人口与城市(1)人口的分布及原因地广人稀,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原因:因为河谷地带相对其他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且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适合居住(2)城市拉萨:雅鲁藏布江谷地(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交通中心)西宁:湟水谷地(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2、农业主要农业类型:高寒畜牧业河谷农业(1)高寒畜牧业高寒草场,气候寒冷干燥,牧草低矮稀疏;由于光照足,营养价值高,草质好,是良好夏季牧场;藏南地区牧草繁茂。①草场资源②主要牲畜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它们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的高原环境。藏山羊藏绵羊牦牛牦牛是青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牦牛肉质好,是青藏地区居民的重要肉食来源。牦牛奶可制酥油,毛皮能做皮衣、帐篷和绳索,绒可制毛衣、毡,骨可入药,牛粪可做燃料。(2)河谷农业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一般沿河呈带状或条状分布。①含义②主导因素热量③分布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④主要农作物小麦、青稞、豌豆等⑤河谷地带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a.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相对较高,热量相对丰富b.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c.(雅鲁藏布江谷地)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多d.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e.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耕地集中f.灌溉便利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和年楚河合称“一江两河”,为西藏“三大粮仓”。“一江两河”河谷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一江两河河谷所产油菜籽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籽粒大、品质优、单产高,分析其原因。①“一江两河”河谷海拔高,气温低,作物生长周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②大气稀薄,多晴天,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③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物积累;④气候温凉干燥、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农产品优质的影响因素有机质积累的多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热量不足,生长周期长病虫害少 光照强,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漫长,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绿色无污染 病虫害少,农药施用少土地肥沃,化肥施用少生态环境良好,污染少水质好(冰川融水灌溉)某种特殊物质含量高 例如土壤富含硒技术先进 培育优质品种经验丰富3、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铁路运输比重小,拉萨建有航空港。(1)交通运输方式(2)主要交通线路公路:川藏、滇藏、新藏、青藏等。铁路:青藏铁路。川藏公路青藏铁路青藏公路(3)交通线路修建的限制因素①主要困难地形与地质条件复杂、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②主要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a.植被破坏,草地沙化;b.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影响其迁徙,生物多样性减少。(尽量减少通过野生动物活动区域,以桥代路,留出生态通道)(4)青藏铁路修建的意义①完善青藏地区的交通运输网;②加强青藏地区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③有利于将青藏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④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促进边疆稳定。课堂小结: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整体性高寒板块交界处、地壳抬升海拔高自然地理特征地貌:冰川地貌广布水文:湖泊众多、河流源头、水能资源丰富土壤:冻土广布、高寒荒漠土,肥力低植被:以草原草甸为主,垂直分异明显资源:风能、地热能、水能资源丰富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带农业:河谷农业、高寒畜牧业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修建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随堂训练1通常情况下,自然条件较差的耕地会先遭到弃耕,而青藏高原出现了“逆向弃耕”现象,即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弃耕率反而较大。“逆向弃耕”现象造成了耕地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程度的错配,加剧了人地矛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青藏高原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出现“逆向弃耕”的原因是( )A.常住人口密度小 B.耕地生产效率低C.农业依赖程度高 D.对外开放程度高2.除了荒芜外,青藏高原“逆向弃耕”地宜更多转向( )A.畜牧业 B.林果业 C.城镇建设 D.交通建设√√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高原西南部。大峡谷全长446千米,平均宽度16千米,最深处2133米,平均深度超过1500米,科罗拉多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图左为科罗拉多大峡谷,图右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科罗拉多大峡谷相比,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植被茂盛、山谷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有( )①纬度低,热量条件好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顺河谷不断抬升,降水丰富③河谷深,相对高度大④迎风坡和阳坡,水热条件好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随堂训练2√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高原西南部。大峡谷全长446千米,平均宽度16千米,最深处2133米,平均深度超过1500米,科罗拉多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图左为科罗拉多大峡谷,图右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关于甲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力资源丰富,适合开发水能B.夜雨多,因为甲处山谷夜晚气温较高,空气上升C.农业地域类型为灌溉农业,粮食作物为青稞、小麦D.作物产量高是因为生长期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三江源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内河流、湖泊、沼泽湿地广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三江源地区湖泊、沼泽湿地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气候湿润,降水丰富B.平原地区,河湖纵横C.纬度高,蒸发较弱D.地势相对低洼,冻土广布6.三江源大面积的湿地对东部地区的突出意义是( )A.提供丰富优质的水资源B.提供丰富的农牧渔产品C.开发水能,解决用电问题D.调节气候,增加空气湿度随堂训练3√√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