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8张PPT)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分区第一节 亚洲、东亚和日本学习目标1、了解亚洲和东亚的位置、范围,亚洲的分区2、掌握亚洲和东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3、掌握亚洲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征及亚洲的经济发展差异4、掌握东亚的资源、农业分布及特点5、了解日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世界地理分区知识学习的的一般思路地理 位置 绝对位置 经纬度位置 经纬度(点)、经纬度范围(面)相对位置 半球位置 ××半球(东、西、南、北)海陆位置 ××大陆的××方位,××方位临××海、岛国等;地处××内陆。板块位置 位于××板块内部;位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处相邻地区的位置 与××国家接壤、与××行政区相邻,位于××地区的××方位经济位置 所处经济区、邻近或远离××经济区。交通位置 所处重要交通要道(枢纽),扼守××海峡区域地理概况 自然地理概况 地形地质、气候、水文、资源、灾害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文化、城市、经济发展(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交通等一、亚洲1、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主要位于11°S~81°N,30°E~170°W(2)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90°,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且跨热、温、寒三带。大部分位于东半球,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30°E90°E150°E180°E66°34′N45°N23°26′N0°(3)海陆位置:围三洋:北、东、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连四洲: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南与大洋洲相连,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2、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①以山地、高原、平原为主,地形类型复杂多样;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起伏大,中部主要是高原山地,平原分布在周围地区(死海-415米,珠穆朗玛峰8848.86米);③东部多岛弧,海岸线漫长曲折。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86m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海拔-415m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m,号称“世界屋脊”。(2)气候特征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之间,形成势力强大、干燥寒冷、范围很广的冬季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夏季,北太平洋副高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东南季风。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印度洋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性质 寒冷干燥 炎热多雨 高温干燥 炎热湿润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部等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灾害 低温、旱涝等 旱涝(3)河流特征①河流大多从中部发源,流向四周,成放射状②内流流域面积广大(约占40%)③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特点众多长河落差大,水能丰富呈放射状,流入三大洋形成夏汛,水量季节变化大多内流河,水量小,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结冰期长,有春汛、夏汛和凌汛现象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峻,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和南部为季风气候区中亚、西亚为干旱和半干旱区北亚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寒带气候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亚洲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3、亚洲的分区和国家亚洲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亚洲的发达国家:日本(老牌发达国家);韩国、新加坡(中等发达国家);以色列(有争议)。(1)分区亚洲地域辽阔,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地区。(2)国家二、东亚1、地理位置与范围(1)经纬度位置73°E—145°E,4°N—53°N(2)温度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3)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5)主要国家临海国:中国(北京)内陆国:蒙古(乌兰巴托)半岛国:朝鲜(平壤) 1111111韩国(首尔)岛国:日本(东京)(4)板块位置东部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西南部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2、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①地形类型多样;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②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大③海岸线曲折漫长,多半岛和岛屿 (半岛和岛屿上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思考1:观察下图(沿40°N的东亚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塔里木盆地黄河渤海日本海太平洋海沟高度(米)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40°沿40°N的东亚地形剖面图①图示地势有何特点?②日本群岛东侧的海沟是怎么形成的?有资料说日本海在缩小,你觉得可信吗?请说明理由。西高东低太平洋板块俯冲亚欧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可信,亚欧板块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该过程中,岩层会发生弯曲形变,水平距离缩短。思考2:东亚海岸线漫长、曲折对本区经济发展有利影响?海岸风光利于发展旅游业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运输大陆架广阔,利于发展渔业(2)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思考1:说出图中的气候类型。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 来 源 性 质 风 向 势力 影响范围 气候特点冬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 寒冷干燥 西北风 强劲 东亚大部分 低温少雨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 温暖湿润 东南风 较弱 东部近海 高温多雨②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成因: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显著。思考2:说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在我国和日本的区别及原因。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我国:约为33°N;日本:约为38°N。原因:受日本暖流和海洋的影响明显,在同一纬度,日本的气温和降水高于中国东部,因此其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北界较中国偏北。海洋性季风气候:日本大陆性季风气候:我国过渡性季风气候:朝鲜半岛③西北内陆地区大陆性气候广布(1)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地形的阻挡(地势西高东低);因此降水量少。(2)特点:冬冷夏热,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3)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和蒙古等地。思考3:试比较从东京、平壤到乌兰巴托气温年较差与降水量的大小,并分析原因。东京 平壤 乌兰巴托最冷月均温(℃) 3.0(1月) -8.2(1月) -23.7(7月)最热月均温(℃) 25.4(8月) 24.3(8月) 17.1(7月)年均温(℃) 13.8 9.2 -2.2年降水量(mm) 1626 922 101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年降水逐渐减少;原因:从东京、平壤到乌兰巴托,离太平洋渐远,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而大陆性逐渐增强。河流短促,航运价值不大②半岛、岛屿上的河流(3)水文水系特征①大陆上的河流a.多大江大河;b.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c.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2)人种和民族:世界上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区主要民族有: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3)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4)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东 部 沿 海 西 部 内 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交通经济 发展濒临海洋,距海近,海岸线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多临国地势较低,平原为主,间有丘陵或低山,河湖较多地势较高,多山地高原,河湖较少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温带大陆性、高原山地气候—干旱稠密稀少交通便利,海运河运铁路公路交通不便,铁路公路为主城市很多,工农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较少,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矿产资源的开发。三、日本1、地理位置与范围(1)经纬度位置:30°N~45°N;130°E~145°E(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临日本海,西与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隔海相望。(3)板块位置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4)范围日本是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个大岛和附近的六千多个小岛组成的岛国。2、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中部多山地和丘陵,东西沿海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归纳:地形特征描述的一般方法: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以...为主;...部为...,...部为...;地势特征:...高...低,地势起伏大/小;海岸线:漫长曲折/平直特殊地貌:火山地貌、喀斯特地貌等广布位于日本本州岛东南部,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是日本物产最多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至少有5000万人口。日本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80座;每年有感地震达1500多次,平均一天4~5次。富士山海拔3776m,是日本最高峰,是一座活火山。(2)气候特征①气候类型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②气候特征日本四季分明,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思考1:比较东京和北京的气候资料图,说明两地的气候差异及成因。东京相比北京:降水:更丰富、季节分配更为均匀。气温:最高温在8月,最低温在2月;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原因:a.因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b.沿岸又有强大的日本暖流。思考2:根据日本行政区划图和地形图,结合日本的气候类型,分析雪墙公路所在地冬季降雪量大的原因。日本行政区划图日本地形图日本“雪墙公路”景观图日本的“雪墙公路”位于富山县,道路两侧积雪高达20米,最具特色线路长300多米。从1971年开始,这里就成了观雪圣地,整个风景区在11月份大雪封山后关闭。a.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带来水汽;b.受到山地的抬升;c.冬季气温低,在日本海沿岸形成丰富的降雪。12世纪末,当地人在深山谷地就地取材,用木材和当地盛产的茅草,搭建起可随时迁移的简单房屋。这种房屋的剖面略呈三角形,与山脉的走向垂直,屋顶铺设七八十厘米厚的茅草,斜面夹角50度—60度。这些房屋的外形酷似双掌合十,故而被称为合掌屋,作为一种民宅建筑,在后世得到了延续和推广。合掌屋的建造不用任何钉子,纯粹的木制结构使房屋拥有良好的柔韧性,即使遇到灾害性的大风天气,高层被毁,低层也可以完好无损。合掌屋内部通常分为2—5层,一口居住并设置火炉,热气传到二楼,人们可在室内养蚕制丝。日本岐阜县白川乡合掌屋日本行政区划图12世纪末,当地人在深山谷地就地取材,用木材和当地盛产的茅草,搭建起可随时迁移的简单房屋。这种房屋的剖面略呈三角形,与山脉的走向垂直,屋顶铺设七八十厘米厚的茅草,斜面夹角50度—60度。这些房屋的外形酷似双掌合十,故而被称为合掌屋,作为一种民宅建筑,在后世得到了延续和推广。合掌屋的建造不用任何钉子,纯粹的木制结构使房屋拥有良好的柔韧性,即使遇到灾害性的大风天气,高层被毁,低层也可以完好无损。合掌屋内部通常分为2—5层,一口居住并设置火炉,热气传到二楼,人们可在室内养蚕制丝。日本岐阜县白川乡合掌屋1、合掌屋以木材、稻草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原因是什么?①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发,以木材、稻草为主要建筑材料,有利于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②山地森林资源丰富,生产茅草,原材料充足。12世纪末,当地人在深山谷地就地取材,用木材和当地盛产的茅草,搭建起可随时迁移的简单房屋。这种房屋的剖面略呈三角形,与山脉的走向垂直,屋顶铺设七八十厘米厚的茅草,斜面夹角50度—60度。这些房屋的外形酷似双掌合十,故而被称为合掌屋,作为一种民宅建筑,在后世得到了延续和推广。合掌屋的建造不用任何钉子,纯粹的木制结构使房屋拥有良好的柔韧性,即使遇到灾害性的大风天气,高层被毁,低层也可以完好无损。合掌屋内部通常分为2—5层,一口居住并设置火炉,热气传到二楼,人们可在室内养蚕制丝。日本岐阜县白川乡合掌屋2、合掌屋一楼火炉的作用是什么?①提供生活火源、冬季取暖②火炉长期使用产生的烟熏作用,有利于木制材料防腐和防虫蛀,以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12世纪末,当地人在深山谷地就地取材,用木材和当地盛产的茅草,搭建起可随时迁移的简单房屋。这种房屋的剖面略呈三角形,与山脉的走向垂直,屋顶铺设七八十厘米厚的茅草,斜面夹角50度—60度。这些房屋的外形酷似双掌合十,故而被称为合掌屋,作为一种民宅建筑,在后世得到了延续和推广。合掌屋的建造不用任何钉子,纯粹的木制结构使房屋拥有良好的柔韧性,即使遇到灾害性的大风天气,高层被毁,低层也可以完好无损。合掌屋内部通常分为2—5层,一口居住并设置火炉,热气传到二楼,人们可在室内养蚕制丝。日本岐阜县白川乡合掌屋3、组合合掌屋所处地理环境的特点,简析合掌屋的优点。① 高楼层离地面较高,防潮通风效果好;②屋顶坡度大利于冬季积雪落下,不至于冻结后将木层压塌;③使用稻草铺设屋顶,材料供应充足廉价。中国雪窝—威海烟台 VS 日本豪雪地带思考2:根据日本行政区划图和地形图,结合日本的气候类型,分析雪墙公路所在地冬季降雪量大的原因。日本行政区划图日本地形图日本“雪墙公路”景观图日本的“雪墙公路”位于富山县,道路两侧积雪高达20米,最具特色线路长300多米。从1971年开始,这里就成了观雪圣地,整个风景区在11月份大雪封山后关闭。a.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带来水汽;b.受到山地的抬升;c.冬季气温低,在日本海沿岸形成丰富的降雪。③降水时空分布:太平洋沿岸夏季降水较多;日本海沿岸冬季降水较多(多降雪)思考3:濑户内海是日本最大的内海。其沿岸气候温暖少雨,多晴天,分析成因。在濑户内海沿岸地区①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②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3)河流特征思考4:根据日本的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说说河流的特征。“短小急促”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运短—流程短小—流域面积小急促—落差大,流速快流量季节变化明显,易带来洪涝灾害(4)自然资源思考5:根据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水文等特征,推断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哪些?a.森林资源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70%,被誉为“绿色王国”。有20几种有关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法律,还成立了“树木银行”,在工程建设中需要砍伐的树必须存入“银行”,等工程完工后,再种植至少等量的树木。日本虽然森林资源非常丰富,但木材却大量从俄罗斯、巴西、东南亚和北美等地区进口。①丰富的自然资源b.渔业资源日本渔业发达,北海道附近海域,是寒暖流交汇的地方,为世界著名的大渔场之一的北海道渔场。c.水能资源d.地热资源北海道渔场②矿产资源短缺矿产资源极其缺乏,依赖进口,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炭—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5)自然灾害日本本土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频发,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分布示意图思考6:日本火山、地震给人们带来哪些影响?不利影响:火山喷发、地震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甚至引发次生灾害,如海啸。有利影响:在火山、地震分布区,景色优美,地热资源丰富,易形成观光疗养地;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带来丰富的硫磺等矿产资源。3、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民族和宗教①人口:人口众多,但自然增长率低;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老龄化严重。②民族:日本主要民族为大和民族③语言和宗教:通用日语,主要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截至2021年3月,日本国内总人口为1.26亿人,连续多年人口呈现负增长趋势。京都东京北九州横滨名古屋神户大阪札幌日本拥有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知名城市与地域型中心城市有东京、大阪、名古屋、横滨、神户、京都、北九州等。(2)城市日本首都东京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城市,位于本州关东平原南端,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人口约1418万(截至2024年7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3)农业地形气候洋流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海洋性明显的季风气候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水稻种植业北海道渔场重视农业科技和水利设施,农业集约化、单产高、小型农业机械化,捕鱼量居世界前列日本渔业发达的原因①海域面积广,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北海道渔场是世界著名的渔场;②造船业发达,技术先进,为渔业提供技术和装备;③捕鱼经验、海产养殖管理经验丰富;④耕地少,土地狭小,农耕被渔业代替;⑤日本人喜爱吃鱼,国内消费市场广大;⑥政府的支持与鼓励。(4)工业思考1:看图说明日本工业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①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属于“临海型”工业。原因:沿海地区拥有众多优良港湾,a.国内资源缺乏,便于原料的进口;b.国内市场狭小,便于产品的出口。②主要的工业部门钢铁、汽车、电子、造船、化学、纺织③工业发展的条件有利条件:a.岛国多深水良港,海运便利b.人力资源丰富、素质高c.有较高的科技水平不利条件:a.矿产资源贫乏b.国内市场狭小c.土地有限,缺少发展空间思考2: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日本迁出了哪些产业 思考3:迁出后日本的工业如何发展?企业迁出对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何积极意义?纺织业、钢铁、化工、汽车等产业日本重点发展电器、运输机械、精密机械、微电子、新能源、宇航、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日本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兴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④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⑤新兴工业区硅岛:北九州科学城:筑波向南北分散(南北地价低、环境好)九州岛(硅岛)、筑波(科学城)日本经济发展特点总结工业发达,经济发展以加工贸易型为主工业部门齐全对外依赖性强,外贸对象广泛临海型工业分布3214随堂训练12023年4月26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22年亚洲气候状况报告》。这是针对亚洲区域气候状况发布的报告,有助于当地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减缓气候灾害带来的影响。下图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导致③和⑥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经度位置C.纬度位置 D.地形地势2.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分布最广的大洲。图中亚洲的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 )A.①②③ B.④⑧⑨C.④⑤⑦ D.⑤⑥⑦√√随堂训练12023年4月26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22年亚洲气候状况报告》。这是针对亚洲区域气候状况发布的报告,有助于当地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减缓气候灾害带来的影响。下图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亚洲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有(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农作物的种类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农业生产不稳定③北亚气候寒冷,热量是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④中亚、西亚的水热条件好,适合农作物生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下图为日本1月等温线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降水量图例①②③的数值大小关系,以及影响此时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组合正确的选项是( )A.①<②<③ 太阳辐射、地形B.①>②>③ 海陆位置、洋流C.③<①<② 太阳辐射、洋流D.①<③<② 海陆位置、地形5.关于日本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中国相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北界偏南B.比同纬度季风区的降水量季节变化小C.与冬季相比,夏季的气温南北温差较大D.日本海沿岸年降水量多于太平洋沿岸随堂训练2√√随堂训练3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很多工业产品出口国外。下图为日本工业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日本工业区( )A.集中于北部 B.均位于本州岛C.面积最大的是北九州工业区D.集中于太平洋及濑户内海沿岸7.日本工业集中分区( )①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②山地丘陵为主,填海造陆价格较低③工厂靠近码头,交通运输非常便利④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消费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随堂训练3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很多工业产品出口国外。下图为日本工业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工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其对策合理的是( )A.劳动力严重短缺——实行控制人口数量的政策B.劳动力价格提高——大力开采矿产,发展重工业C.土地紧张状况加剧——发挥技术优势扩大海外投资D.发展速度放缓——减少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