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1张PPT)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学习目标:1、我国的内、外流区划分,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2、我国的湖泊分布及主要湖泊的特征。3、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概况、开发利用和治理。4、根据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分析该区域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一、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1、概念(1)外流河和外流区: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如长江、黄河等),供给外流河河水区域称为外流区域。(2)内流河和内流区:不流入海洋,而是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在沙漠中的河流称为内流河或内陆河(如塔里木河等), 供给内流河河水区域称为内流区域 。2、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外流区: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3,径流量约占全国总径流量的96%;内流区: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径流量约占全国总径流量的4%。3、内流区河流水文特征(1)内流区的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原因: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2)内流区的主要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弱水①流量小原因: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水量小②汛期短原因:7—9月为汛期。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水量丰富;③冬季有断流现象,属季节性河流,且流量有显著日变化原因:冬季气温低,降水少,昼夜温差大④下游有断流现象原因:河水蒸发、下渗,加上引水灌溉,使河流水量减少,河流消失(3)内流河的水文特征4、外流区河流水文特征(1)外流区的主要河流东北地区: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等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辽河、海河、黄河等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长江、珠江等(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东北地区: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等水量:较大 (流经气候相对湿润、森林茂密地区)汛期:短 (有春、夏两个汛期)水位变化:相对较小 (补给类型多样)结冰期:长 (冬季寒冷漫长)含沙量:小 (植被覆盖率高)黑龙江某年4月底流冰现象黄河壶口瀑布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辽河、海河、黄河等水量:较小 (主要流经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汛期:短 (雨季短)水位变化:相对较大 (补给来源为7、8月的降水)结冰期:较短 (冬季相对较短)含沙量:大(植被覆盖率率较低,水土流失严重)长江(武汉)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长江、珠江等水量:较大 (主要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汛期:长 (雨季较长)水位变化:较小 (雨季长,降水量多)结冰期:无 (冬季最冷月均温>0℃)含沙量:小(植被覆盖率较高)二、中国的主要河流1、长江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1)概况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流经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级行政区注入东海长度6397km,流域面积约181万km2。长江流域流经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支流最多、流量最大、水能最丰富、航运量最大的河流。河段位置 特征上游 源头至宜昌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中游 宜昌至湖口 河道弯曲、支流、湖泊多,可调蓄洪水下游 湖口至入海口 河道宽阔,流量大,流速平稳(2)分段特征(3)开发利用①上游地区:开发重点为水能资源的开发长江上游大型水电站:三峡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等。水能资源蕴藏量约占全国的1/3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水能开发可行性评价自然条件资源条件:落差大(地势)、流量大(气候),水能丰富工程条件:峡谷河段,筑坝工程量小;地质基础好,安全性好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条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工程条件: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施工。长江是我国内河航运最发达的河流,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被称为“黄金水道”。②中下游地区:开发重点为航运①地处湿润地区,水量大,水位深;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流流速较慢,江阔水深;③无结冰期,通航里程长;④长江流域人口密集,城镇众多,工农业经济发达,运输量大;⑤长江与其它交通线交织成网,便于联系东西、南北的交通。为什么长江有“黄金水道”称誉?水文特征流量大小及季节变化汛期的长短结冰期含沙量落差大小,流速缓急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大小流程支流的数量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达,客货运需求量大交通网密布,河海联运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方法(4)长江的水患(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频发)2020年6月29日以来,赣北赣中遭受连续暴雨袭击,南昌、上饶和九江三市平均雨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截止07月12日,仅鄱阳县受灾人口超60万人,有7万群众被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5亿元。短时间大量“来水”1无足够空间“容水”2无法及时“去水”3①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回顾:如何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思路是什么?自然原因:a.降水量大而集中,雨季持续时间长b.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集水量多c.上中游落差大,集水速度快d.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e.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排水不畅人为原因:a.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河湖淤塞;b.围湖造田,湖泊面积急剧减少,调蓄能力下降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工程措施加固堤防修建水库和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生态措施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湖、退耕还林②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荆江,中国长江自湖北省枝城市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千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有长江的“地上河”之称。新中国成立后,首先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接着又完成了几处河段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了荆江大堤,对防洪、航运起到了良好作用。2、黄河主要支流有洮水、湟水、汾河、渭河等。(1)概况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个省级行政区注入渤海长度5464km,流域面积约75万km2。黄河流域流经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2)分段特征①上游:a.河源段:河流浅窄、曲折、河水长清,两岸多湖泊沼泽b.峡谷段:多峡谷,水能丰富,水量大增,河水变浑c.平原段:水流平缓,泥沙淤积,两岸有河滩平原约古宗列曲—黄河源头之一龙羊峡位于青海共和县境内的黄河上游,是黄河流经青海大草原后,进入黄河峡谷区的第一个峡谷。黄河滋养了宁夏平原,造就了良田沃野的“塞上江南”宁夏平罗县黄河两岸的灌区②中游:多支流,多峡谷,流经黄土高原多泥沙③下游:支流少,流域狭窄,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成“地上河”(3)黄河的贡献丰富水能:黄河的上游塑造平原 :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灌溉水源:“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宁夏平原(4)黄河的忧患①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2021年4月,黄河沿岸沙化区植树治沙活动在甘肃玛曲展开。②中游—含沙量大a.含沙量大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观察黄土高原地形图、中国气候图和黄土高原景观图,分析:为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强度大,多暴雨,对地表冲刷作用强地势崎岖,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携带泥沙能力强土质疏松,易被水侵蚀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差(人为因素)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③下游—“地上河”易决口改道a.“地上河”成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时,大量泥沙汇入河流。流入下游平原地区后,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使下游的黄河“易淤、易决、易徙”,加上为了防治水害,两岸不断加高大堤,因此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河”。b.“地上河”的治理措施中游:治理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大堤;调水调沙;疏浚河道(5)黄河的凌汛①凌汛的定义: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③出现时间:冬季结冰时,春季融冰时②形成条件: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河段;河流有结冰期。④出现河段: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三、中国的湖泊1、湖泊的分类(1)按湖泊性质分类①淡水湖:矿化度(一升湖水中所含各种盐类的总重量)<1克的湖泊。中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湖水有进有出;水中盐分保持动态平衡,盐度低且稳定,主要位于外流区。中国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②咸水湖:矿化度>1克的湖泊。其中,矿化度>35克的为盐湖。湖水没有径流流出,输出形式是蒸发;湖水盐分富集,盐度上升,主要位于内流区。一般规律:有进有出为淡水湖、只进不出为咸水湖。(进指降水、径流进入,出指径流流出)茶卡盐湖中的卤水矿化度达到322克/升,是柴达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中国的“天空之镜”,盐产量可供全国人民使用约75年。类型 成因 举例构造湖 地壳构造运动产生坳陷,积水成湖 青海湖、鄱阳湖、艾丁湖火山湖 火山口积水成湖 长白山天池堰塞湖 火山熔岩或滑坡堵塞河道而成 镜泊湖、五大连池河成湖 河流改道、截弯取直、淤积等 牛轭湖(2)按湖泊成因分类类型 成因 举例风成湖 风蚀洼地积水而成 月牙泉(敦煌)冰成湖 冰川刨蚀或堆积作用形成 天山天池海成湖 海湾被河流泥沙沉积包围,与隔开 西湖岩溶湖 流水溶蚀可溶性岩石所致 草海(贵州)人工湖 人工修建水库 丹江口水库2、中国湖泊的分布(1)东部湖区本区包括长江中下游的沿江地带,黄、淮、海诸河的下游及大运河沿线分布的众多湖泊。全区湖泊总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面积的31%。本区湖泊水源丰富,绝大部分湖水都通过河流排泄。(2)青藏高原湖区本区本区是中国仅次于长江中下游的湖泊密集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整个高原湖泊面积3.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面积的48.5% 。除东部及南部有少数外流湖外,绝大多数为内陆湖,而且大多数发育成咸水湖或盐湖。3、中国湖泊的问题—湖泊面积萎缩(1)湖泊的效益①生态效益:调节气候、调节径流、减轻洪涝、美化环境、净化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②经济效益:提供淡水、水产养殖、发展航运、旅游等③科考价值(2)湖泊面积萎缩的原因①咸水湖自然原因:气候变暖,蒸发旺盛;降水减少,气候变干人为原因:过量截取入湖径流,使入湖水量减少;荒漠化吞噬湖泊罗布泊曾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之后由于气候变迁及人类水利工程影响,导致上游来水减少,直至干涸,现仅为大片盐壳。②淡水湖(长江中下游)自然原因:下游地势平坦,泥沙淤积人为原因: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泥沙在湖区淤积 ;围湖造田。在“以粮为纲”的时代背景下,洞庭湖区先后围垦了15个国营农场,加之泥沙淤积,洞庭湖面积由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1978年的2691平方公里。(3)湖泊面积萎缩的治理措施①咸水湖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②淡水湖保护上游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退耕还湖/节约用水强加疏通清淤课堂小结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 概念、分界线、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河流的水文特征 中国的主要河流 长江 概况、分段特征、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开发可行性、航运价值分析方法)、问题及治理措施黄河 中国的湖泊 分类 分布 问题(面积萎缩)及治理措施 疏勒河是我国第四大内流河,下图为疏勒河流域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随堂训练11.疏勒河的流向为A.自东南向西北 B.自西北向东南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2.请推测疏勒河的主要补给水源A.大气降水 B.高山冰雪融水C.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3.关于疏勒河流域的说法错误的是A.昌马峡以上河段河流水位高B.昌马峡以下河段流速慢但含沙量更大C.昌马峡以上河段汛期水位日变化小D.昌马峡以下河道特征的主要成因是径流量季节变化大√√√黄河流域被称为能源流域,实现能源转型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下图为黄河流域能源开发布局转型目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随堂训练2√4.黄河“几”字弯流域主要开发的非化石能源是A.太阳能、风能 B.水能、地热能C.风能、地热能 D.水能、生物质能5.黄河流域能源开发布局转型可以使得A.黄河“几”字弯以非化石能源开发为主B.黄河上游天然气开发比重越来越大C.黄河下游不再开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D.黄河流域非化石能源开发比重变大√随堂训练3有中亚明珠之称的伊赛克湖位于天山山脉北麓,湖面海拔1608米,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高山不冻湖,中国古称“热海”,湖面面积6236平方千米,平均深度278米。气候温和干燥,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部分地区可达800~1000毫米,但水面年蒸发量达700毫米以上。湖面以下7米处有被淹没的古城遗址。玄奘西天取经西行时曾经路过这里,留下列有关伊塞克湖的最早记载:“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伊赛克湖以“热海”著称的原因是( )①湖泊水量大,深度大②纬度低,热量充足③湖泊海拔低,众多河流汇入④湖水盐度高,不易封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③④√随堂训练3有中亚明珠之称的伊赛克湖位于天山山脉北麓,湖面海拔1608米,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高山不冻湖,中国古称“热海”,湖面面积6236平方千米,平均深度278米。气候温和干燥,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部分地区可达800~1000毫米,但水面年蒸发量达700毫米以上。湖面以下7米处有被淹没的古城遗址。玄奘西天取经西行时曾经路过这里,留下列有关伊塞克湖的最早记载:“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伊赛克湖湖区年降水量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湖泊分布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8.推测伊赛克湖的形成原因( )A.火山口积水 B.冰川侵蚀C.河道淤塞变迁 D.构造陷落√√随堂训练4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据图判断并回答下面小题。9.甲、乙湖分别是A.洞庭湖,太湖 B.太湖,巢湖C.鄱阳湖,太湖 D.巢湖,洞庭湖10.甲湖湖面比上个世纪缩小近一半,其后果是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导致湖滨土地沙化C.对乌江调蓄能力减弱 D.对长江调蓄能力减弱11.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应主要防止湖水A.富营养化 B.毒素增加C.酸度增加 D.碱度增加√√√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