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课件(共4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西北地区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课件(共45张PPT)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分区
第三节 西北地区
一、位置和范围
1、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
3、具体范围
2、相对位置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甘肃省北部。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
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东部多高原,西部多山地盆地,风蚀作用显著,风沙地貌广布,多沙漠、戈壁。
(2)主要地形区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
(1)地形特征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乌禾尔魔鬼城。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鸣沙山
2、气候
(1)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冬春季节多大风。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
思考:为什么本区形成了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
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
地形:高山盆地环绕,青藏高原隆起,阻挡东南、西南气流深入
日照强,多大风
(3)气候特征的内部差异
①三地自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年温差越来越大;因为越往西距海越远,受夏季风影响越小,大陆性越强。
②本地区水热变化的规律为越往西降水越少,年温差越大。
3、河流与湖泊
①河湖较少,多为内流河和内流湖,湖泊多为咸水湖;
(1)水文水系特征
②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
③受气温影响,水位季节变化大,夏汛为主,冬季河流有结冰期,并常断流。
西北地区某河流流量的日变化
④流量有明显的日变化。
思考:西北地区河流下游断流的原因?
自然原因:
降水少,支流少,补给少;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砂质土为主,下渗严重。
人为原因:
沿岸工农业、生活用水量大;
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2)主要的河流与湖泊
①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为世界第五大内陆河。
塔里木河沿岸的胡杨林景观
②额尔齐斯河
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③博斯腾湖—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
④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是中国海拔最低的地方。
4、植被
(1)主要植被类型
草原和荒漠
自东向西植被大体依次为温带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区域内部差异
塔里木盆地,自然景观以荒漠为主。
只有在山麓平原和盆地的边缘,因高山冰雪融水,发育有绿洲。
在荒漠地带常分布有梭梭、骆驼刺、柠条等植被,矮小稀疏,叶片小,根系发达, 有利于吸收水分养分,并减少水分的蒸腾。
骆驼刺
柠条
三、人文地理概况
1、农业
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兼有种植业和林业。
(1)畜牧业
①贺兰山以东:
(温带草原牧场—内蒙古牧区)
地势平缓, 水分充足,土壤肥沃,水草丰美,草场开阔,产草量高,质量好。
②贺兰山以西:
(山地草场—新疆牧区)
区域内光热较好,干燥少雨,山地水分条件较好,形成草场;
特别是北疆山地产草量高, 草质优,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天山北坡牧民放牧有“转场”现象,判断冬夏牧场位置,并分析原因。
①夏季气温高,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带可以作为牧场;
②山地针叶林带以下的草原可作为冬季牧场(用储存的干草在围栏中饲养),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分布地区 水源
灌溉农业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引黄河水灌溉
绿洲农业 新疆高山山麓、甘肃河西走廊 高山冰雪融水
(2)种植业
①分布
河套地区、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②主要农产品
小麦、玉米、油菜、棉花(长绒棉)、水果
③区位条件
a.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b.新疆、河西走廊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c.山麓冲积扇和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d.地广人稀,土地面积较大
a.气候干旱,灌溉水源不足
b.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c.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④可持续发展措施
a.推广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b.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耐旱品种
c.加强土壤保护,防止荒漠化和盐碱化
d.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
e.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f.加强宣传,树立品牌,开拓市场
g.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2、工业
(1)资源禀赋
①矿产资源和常规能源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和常规能源丰富,地广人稀,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储备库。
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镍、稀土的储量大,发展前景广阔。
②新能源
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
(2)主要工业部门
西北地区的工业以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建材、冶金等为主要产业。
能源产业是支柱产业
化工产业也是该区的重点发展领域,已形成了以石化、化肥、精细化工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随着风电装机容量迅速地提高,风电已成为我国继煤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
但是近年来在全国多个地区出现了“弃风限电”(“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风电场被迫暂停部分机组发电的现象)的发展困境,甚至一部分学者将风电称为“垃圾电”,而西北地区是“弃风限电”重灾区。
当地电能需求少;
离东部消费市场较远,输电距离长;
风电基地(储电设备)建设成本高,当地资金不足;
配套输电设施落后,产能闲置;
风力发电不稳定。
思考:西北地区弃风限电的原因是什么?
自然条件风力资源丰富 水平气压梯度力 等压线密集程度
摩擦力大小 下垫面(地形平坦开阔、水域、植被、建筑物等)
离地面远近
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控制风力小,风带控制风力大
离风源地远近
地形 与风向平行加大风速(狭管效应)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市场需求(经济发展水平)、距离市场远近
资金、技术
建设用地 面积和地价
政策
风电优势 清洁可再生
风能开发的区位条件
3、交通
管道运输:西气东输管道
主要铁路线:包兰线、兰新线
四、荒漠化治理
1、荒漠化含义
(1)广义
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红漠化
石漠化
冻融荒漠化
沙漠化
水土流失
土地盐碱化
(2)狭义
即沙漠化。在极端干旱、干旱与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破坏了自然脆弱的生态系统平衡,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并逐步形成风蚀、风积地貌结构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2、荒漠化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
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农垦;
④水资源的利用不当;
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破坏植被
3、荒漠化危害
(1)危害农业生产,影响经济发展
流动沙丘淹没农田,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引发饥荒,造成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2)威胁基础设施
流动沙丘淹没村镇、交通、水库、灌渠
(3)生态环境恶化
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使其频发
01
封沙禁牧
禁樵禁采
02
合理用水
生态移民
03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04
发展节水农业
修建防护林
05
设置草沙障
4、治理措施
课堂小结
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气候干旱
自然景观
地貌:沙漠广布,多风沙地貌
水文:内流河为主,河流稀少短小
土壤:土壤发育差
植被:植被稀疏,东西差异显著
经济发展
农业: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资源禀赋
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为主
荒漠化
含义、成因、危害、治理
“海鲜陆养”是指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海产品。甘肃省临泽县经过一年的探索改进,使地里“长”出原产于厄瓜多尔的南美白对虾,让西北内陆人经常叫到鲜活的海产品。农户投入大量资金搭建大棚进行养殖,以保证南美白对虾在1,2月上市供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随堂训练1
1.推测临泽县“长”出南美白对虾的土地最可能是( )
A.沙地 B.草地 C.沼泽地 D.盐碱地
2.农户投入大量资金搭建大棚进行养殖,以保证对虾在1、2月上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鲜市场需求量大 B.低温冻害天气多发
C.海产品生长速度快 D.海鲜新鲜保质期长


我国西北某干旱闭合流域。年均降水量和实际蒸发量相等仅为21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以下对该湖泊预测正确的是( )
A.面积缩小 B.面积扩大 C.盐度增加 D.盐度稳定
4.以下水循环属于这个区域的是( )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中低纬循环
5.如果该区域进行区域治理种植大量耐旱类的植物,可能会导致( )
A.区域降水增多 B.湖水盐度减小
C.盐湖面积缩小 D.湖盆蒸发量增多
随堂训练2



随堂训练3
疏勒(蒙古语为多水之意)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段,全长580km,流域面积3.95万平方千米,发源于祁连山脉。疏勒河史前曾注入新疆罗布泊,今尾闾湖已退缩到瓜州(安西)西湖一带。出昌马峡前为上游,水丰流急,出昌马峡至走廊平地为中游,至安西双塔堡水库以下为下游。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中下游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如今到处是荒漠戈壁。下图示意疏勒河流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目前疏勒河流域内( )
A.上游冰雪融水较多B.中游水面蒸发弱C.下游地表水丰富 D.汛期集中于冬季
7.导致疏勒河尾闾湖退缩、流域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 ②生活废水排放量多
③工农业耗水量大 ④山区陡坡过度开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随堂训练3
疏勒(蒙古语为多水之意)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段,全长580km,流域面积3.95万平方千米,发源于祁连山脉。疏勒河史前曾注入新疆罗布泊,今尾闾湖已退缩到瓜州(安西)西湖一带。出昌马峡前为上游,水丰流急,出昌马峡至走廊平地为中游,至安西双塔堡水库以下为下游。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中下游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如今到处是荒漠戈壁。下图示意疏勒河流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在疏勒河上游地区建设蓄水工程主要是为了( )
A.实现水资源的季节调配
B.维持绿洲生物多样性
C.抑制下游土地荒漠化
D.减轻上游水体污染程度

近年来,新疆喀什地区在扶贫中因地制宜推广“总部+卫星工厂+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该模式由总部负责培训和统一发放订单、原料,卫星工厂是承接订单,供应某种自产零件或部分组件的中小企业,家门口稳定务工,兼顾了家庭和子女,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增收脱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喀什地区卫星工厂布局特点和工业类型分别属于( )
A.集中原料导向型 B.集中劳动力导向型
C.分散原料导向型 D.分散劳动力导向型
10.喀什地区扶贫中推广卫星工厂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偏远,市场狭小 B.地域面积广大,生产人员分散
C.剩余劳动力缺乏,素质较低 D.交通设施落后,资金不足
11.在现有产业发展模式基础上,当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亟待提高的是( )
A.完善交通设施 B.加强岗位培训
C.拓展销售市场 D.加大资金投入
随堂训练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