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8张PPT)地图和等高线地形图谷雨老师一、地图2、地图的分类按照地图的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和专用地图三大类。1、地图的概念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其中最主要的是地形图。重庆市地形图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及其相关要素的地图,其中包括自然地理图、人口图、经济图、政治图、文化图、历史图等。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专用地图是为特定需要而专门制作的地图,如航海图、航空图、交通图、旅游图等。重庆高速公路交通地图3、地图的三要素(1)比例尺:①含义: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②比例尺的表示形式数字式:1:30000000线段式:300km文字式:图上距离1cm表示实地距离300km0③比例尺大小判断a.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小的表示的实际范围大,内容简略,精确度越低;比例尺大的表示的实际范围小,内容详细,精确度越高;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b.实地范围相同的地图实地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反之,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粗略。④比例尺缩放的计算与图幅面积的变化规律比例尺缩放实际上是长度的缩放,而图幅大小的缩放则是面积的缩放。注意区分比例尺缩放与图幅面积缩放以及“放大(缩小)”和“放大到(缩小到)”。(2)方向: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指向标地图: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①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3)图例和注记:②注记: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二、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500 m,乙点海拔为500 m。(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与乙的相对高度是1000m。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2)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也叫做等高线间距(隔),用h表示。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按照不同高度带,着以不同颜色,则可以绘制出色彩鲜明、地形形象直观的地图,称分层设色地形图。一般海洋设色为蓝色调,由浅→深;陆地设色一般为淡绿→橘黄→棕红→暗紫,表示地势由低→高。(3)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①同线等高: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海拔高度相等。②同图等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③等高线为闭合曲线:如果地图足够大,每一条等高线最终都是要闭合在一起。④陡崖: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但有可能重叠,重叠处为陡崖。相对高度的相关计算ABCa.求山峰A与河谷B的相对高度b.求陡崖C的相对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H<(n+1)d设该图等高距为d,该陡崖相交等高线数目为n,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H<(n+1)d⑤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坡度的陡缓程度。同一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⑥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⑦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等高线往高处凸是山谷,往低处凸是山脊山脊⑧大于大值,小于小值: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中的封闭等高线数值与这两条相邻的等高线数值相比,大于大值、小于小值。200<HA<300100<HB<200(4)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的判读:①陡崖:陡崖处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1②鞍部:一对山脊等高线和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③山峰:闭合曲线,外低内高陡崖鞍部山峰山谷山脊洼地洼地山脊山谷山峰鞍部陡崖微观地形(4)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的判读:④山谷:等高线凸向数值高处,也称为集水线1⑤山脊:等高线凸向数值低处,也称为分水线⑥洼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陡崖鞍部山峰山谷山脊洼地洼地山脊山谷山峰鞍部陡崖⑦新月形沙丘806804802808等高线形似新月,相对高度小凹坡等高线密,凸坡等高线稀⑧梯田海拔较低等高线稀疏和密集处差别大206204204202202200⑨火山从示坡线或海拔变化可判断火山口等高线先增后减,为近似圆形510520530530540宏观地形—五大基本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地 形 海 拔 地 形 特 征平原 200米以下 宽广平坦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高原 5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和缓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山地 500米以上 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地势起伏大等高线密集丘陵 200-500米 地势起伏较大,等高线较稀疏盆地 不一定 四周高中间低,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1)概念: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①选择剖面线②确定比例尺③建立坐标④标点:确定基点,画垂线⑤连线:将标出的高程点连成平滑曲线⑥在图上作上必要的注记3、地形剖面图(3)地形剖面图的应用—通视问题①下面两幅图中,A、B之间可以通视吗?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坡”,凹坡可通视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坡”,凸坡不可通视4、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判断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①河流水系特征山地:放射状水系盆地:向心状水系山脊:分水岭,河流由山脊向两侧分流;山谷:常有河流发育,河流流向由高处向低处,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②河流水文特征流速:等高线密集—流速快,水能丰富。流量:除降水量外,与流域面积有关。瀑布:陡崖处(河谷处)。冲积扇:出山口。(2)判断气候气象特征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背风坡注意焚风效应和干热河谷)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③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易引起空气的滞留,易出现大气污染事件。①地形状况与点状地理事物的区位选择a.水库坝址:大坝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为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地势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3)等高地形图与区位选择思考:如果在沿海建港口,甲、乙两城镇更具优势的是谁?简要分析其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甲城镇;甲地处海湾地区,风浪小;甲地陆地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甲海湾附近等深线密集,水深更深,利于船只停泊。b.港口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最好是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泥沙淤塞。思考:①、②、③、④四地中,选出最适合作为露营地的点。(我国东南部山区)②地位于山谷附近,并且等高线稀疏,与河流有一定的距离,地形平坦开阔,最利于作为露营地。c.露营地:应避开河谷、河岸,以避开暴雨造成的山洪;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c.疗养院应建在地形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且有交通线通过,交通便利的地方。d.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地质条件还要好。注意盛行风向(飞机起飞降落应逆风),并保持与城市有适当的距离等。e.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a.公路、铁路线公路、铁路线一般要求建在坡度平缓的地方,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缩短线路,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呈“之”字形弯曲,以减小坡度。②地形状况与线状地理事物的区位选择b.引水路线在选择引水路线时,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特性,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较合适的引水路线。c.输油、输气管道路线要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③地形状况与面状地理事物的区位选择a.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b.工业区、居民区的选址工业区宜建在地势平坦开阔,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有资源和能源分布的地区;居民区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随着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户外徒步逐渐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湖北大顶山是户外徒步旅行的热门目的地之一。下图为湖北大顶山局部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随堂训练11.大顶寨与附近湖泊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301米 B.312米C.329米 D.345米2.驴友从大顶村至大顶寨依次经过缓坡、陡坡和山脊。图中四条线路与此最吻合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某地理兴趣小组从甲村出发,沿图中虚线线路进行地貌考察,最后到达乙村。读图,完成下题。随堂训练23.考察途中,在丙地A.能同时观察到甲、乙两村B.能看到甲村,无法看到乙村C.能看到乙村,无法看到甲村D.两村都无法看到√随堂训练3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等高距为200 m,回答4~5题。4.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A.① B.②C.③ D.④5.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A.100 250 B.100 350 C.500 250 D.500 350√√随堂训练4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试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自西北向东南流。从等高线分布来看,该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2)图中规划中的铁路在甲、乙、丙、丁四处的布局是否合理?若有不合理之处,请说明理由。(8分)铁路在甲处布局合理,在乙、丙、丁处布局不合理。乙处地势较平坦,铁路线应走直线;丙处铁路线经过聚落中心,会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丁处铁路线与多条等高线相交,坡度较大。随堂训练4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在该区域进行野外考察,发现①地的植被比②地的要茂密高大,其原因可能是什么?(6分)(4)该地理学习小组计划晚上在③地露营。请你分析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6分)不合理。③地位于山谷出口处,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暴雨时容易发生山洪等水文灾害。①地位于阳坡,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①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①地地势较为平坦,土壤相对肥沃。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