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课时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 讲义)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课时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 讲义)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时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新课导航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 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2)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3) 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1. 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特点。(★)2. 理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历史的必然。(★)3. 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认识阶级社会的剥削本质。4. 阐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爆发。(★)5. 明确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 原始社会
地位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生产力 水平低下
生产关系 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基本单位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后来发展成部落联盟
解体过程 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2. 奴隶社会
阶级的产生 原始社会解体,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出现
生产关系的特点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主要矛盾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国家的产生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请辨析:奴隶社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倒退。
提示:奴隶社会的确存在残酷的剥削,有其社会局限性。但是,判断一种社会是否进步,关键看生产力发展水平。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超过原始社会,并且由于文字的出现、劳动的分工等,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 封建社会
(1) 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2) 生产关系
所有制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社会关系 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剥削农民,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分配关系 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劳动成果
(3) 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
①剥削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4) 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2. 资本主义社会
(1)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
特点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建立条件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确立的意义 ①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②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基本特征 生产过剩(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直接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表现 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实质 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结果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议题探究一 原始社会与阶级社会
[情境创设]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探究下列议题:
1. 上述四个场景分别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与社会形态?推动上述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提示:场景一:共同劳动,原始社会;场景二:残酷的剥削制度,奴隶社会;场景三:收取地租,封建社会;场景四:榨取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斗争。
2. 有人说:“原始社会是人类追求和向往的社会形态。”你如何评价?
提示:该观点是错误的。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体现了一种平等性;原始社会生产力条件极其低下,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劣,而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是一种富足平等的社会。
[核心解读]
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角度看四种社会形态
要素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 生产工具 石制工具 金属工具 铁制工具 机器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全体劳动者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工具和少量的土地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分配关系 平均分配 劳动成果归奴隶主占有支配,奴隶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等,农民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工人获得工资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 平等互助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并被强制劳动 农民依附于地主,有一定人身自由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学以致用]
1. (2025·广州花都期末)作为已知的初代文明构建者,苏美尔人的历史文化以最早的国家形式被神秘感深深笼罩。这个持续近2 600年的苏美尔文明,使人类从此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能证明这一点的依据可能有( D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出现了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③金属工具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④人类社会出现城市及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才进入文明社会,①不符合题意。②不能证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排除。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③④符合题意。
借题发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议题探究二 正确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
[情境创设]
在14世纪的佛罗伦萨,有钱的羊毛商人开设了与众不同的工场,直接控制和组织呢绒的生产。他们把许多作坊组织起来,雇佣工人把羊毛进行加工、洗刷、梳净,然后将其分给城市或农村的手工业者纺成线、织成呢。其他需要比较复杂技术的工序,如染色、碾平等,则由较大的手工工场完成。14 世纪中期,在佛罗伦萨的城区和近郊,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约有 200 家,年产呢绒几万匹,为毛纺织工场主干活的工人,总数达到3万人。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探究下列议题:
1. 结合封建制下手工业作坊的特点,分析上述材料,谈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和特点。
提示:封建社会的手工业作坊主是小生产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在小手工业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手工工场里,生产资料都属于工场主所有,工场主自己不参加劳动,只用钱雇佣劳动者来生产,劳动者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这种手工工场跟以前的手工作坊不同,它是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大规模生产。工场主是早期的资本家,那些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 结合教材,谈谈这种生产关系产生需要何种条件,这些条件在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核心解读]
资本主义自身为何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 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要求清除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而伴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程度越高,资本越集中。所以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会不断激化。
(3) 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应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作出了一些调整,但是这些调整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基础之上的,最终的目的在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所以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能被消灭。
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
(1)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存在根本的冲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这一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也会促使基本矛盾斗争激化。
(2) 生产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但是当政的资产阶级极力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虽然资产阶级采取一定措施,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促进生产发展,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3) 当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达到不可避免、不可调和的时候,阶级矛盾就会激化,无产阶级就会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私有制就会被生产资料公有制所取代,资本主义就会走向灭亡。
[学以致用]
2. (2025·宿迁期末)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资本家“使人民群众转化为雇佣工人”。工人创造的财富越多,自己就相对地越贫穷。资本会引发普遍的社会性危机,经济领域的危机最终会扩展至“国家制度、社会结构等资本主义关系的各个方面”。以上论述揭示了( B )
①资本家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造就了大批自由的雇佣工人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孕育着最终埋葬资本主义的因素
④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生产的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而不是根本原因,②不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④不选。
一、知识回顾评价
[课时网络]
[易错判断]
1. 原始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 × )
【解析】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不是最理想的社会。
2. 国家是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 × )
【解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 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农民全部劳动成果。( × )
【解析】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4. 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的绝对过剩。( × )
【解析】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5.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 )
二、学情随堂评价
考向一 原始社会
1. (2025·北京房山期末)房山区有“人之源”的美誉,举世瞩目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北京人”穴居,从事狩猎和采集,依靠群体的力量进行着艰难的生存斗争。下列选项符合“北京人”时期特点的有( A )
A. 人们在劳动中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B. 铁制工具的使用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C. 氏族首领们以强制手段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
D. 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形成
【解析】周口店北京人依靠群体的力量进行着艰难的生存斗争,由此可推知,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在劳动中形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A符合题意。铁制工具大规模使用是在封建社会,材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B排除。氏族长负责处理氏族日常内部事务,他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早期,D描述的情况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不符合题意。
考向二 奴隶社会
2. (2025·东莞期末)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型时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C )
①社会转型,历史退步 ②私有制产生的结果
③政治专制,历史倒退 ④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考向三 封建社会
3. (2025·珠海期末)伴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社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社会形态在战国时代步入了封建社会。下列关于封建社会表述正确的是( C )
①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土地和劳动者 ②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 ③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开始出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排除①。国家在奴隶社会就已经出现,④错误。
考向四 资本主义社会
4. (2024·广东合格考)毛泽东说:“资本主义是靠……剥削和压迫本民族广大的人民百姓……以满足自己那贪得无厌的私利。”对上述论断解读正确的是( D )
A. 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C.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无法克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D. 资本家凭借占有一切生产资料,从而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A、B、C不符合题意。
配 套 新 练 案
一、基础巩固
1. (2025·安庆期末)如右下图为原始人使用的石器。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在主要使用这种石器的时期( C )
①个体劳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 ②人类还没有实现定居的生活 ③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④人类已经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根据图示这一时期为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还没有实现定居的生活,②③正确。①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④为奴隶社会的进步性,均不符合题意。
2. (2025·梅州期末)2024年7月,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与玉石器生产加工相关的遗存,专家初步判断为玉石器“生产车间”,年代为商代中期,距今约3 500年至3 400年。对这一历史时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统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
③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④被奴役者只能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商代中期属于奴隶制社会。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是在原始社会,①与题意不符。在奴隶社会,土地等生产资料全部归奴隶主占有,而不是统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②排除。
3. (2024·天津合格考)“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这首唐代诗《田家》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
A. 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C. 封建官僚等级制度的确立
D.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存在严重矛盾
4. (2025·济南质检)古往今来,我们看到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足迹。对于人类社会的演进与发展,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B )
①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不得不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奴隶主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 ③封建社会——农民依附于地主,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奴隶社会使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但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②排除。封建社会,农民依附于地主,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③排除。
5. (2024·深圳期末)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马克思说:“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这表明了( A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
②供给无序性与需求有限性是资本主义危机之一
③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④经济危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材料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而不是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不是强调经济危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③④与题意不符。
二、能力提升
6. (2025·合肥质检)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指出,“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他俯察审视,勾画出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D )
①人类在与猿“相揖别”后进化到了奴隶社会
②“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的原始社会阶段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④“不过几千寒热”描绘社会演进的快速进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人猿相揖别说明人类进入原始社会,①错误。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原始社会,②符合题意。铜铁炉中翻火焰,从石器时代进化到铜铁时代,体现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而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③不符合题意。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社会主义,“不过几千寒热”描绘社会演进的快速进程,④正确。
7. (2025·安庆检测)恩格斯强调,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的出现表明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下列与此观点相一致的是( B )
①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产生旨在调和阶级矛盾 
③国家随着阶级的出现而产生,也将随着阶级消失而消亡 
④国家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始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主要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且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②错误。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④错误。
8. (2025·广州期末)《共产党宣言》指出:“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有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的阶梯。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C )
①社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是基于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②划分为不同等级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③社会出现不同等级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出现不同等级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社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是基于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源分配不平等是其表现,①错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不是社会出现不同等级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④错误。
9. (2025·长沙期末)唐代诗人张籍的《野老歌》中描述了这样一幅情景,“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下列对诗歌中所描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D )
①“耕种山田三四亩”说明当时农民已经占有大量土地 
②“苗疏税多不得食”表明征税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主要方式 
③“岁暮锄犁傍空室”说明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④老农不得食,而“养犬长食肉”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耕种山田三四亩”说明当时农民占有土地很少,①错误。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主要方式,②错误。
10. (2025·深圳期末)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然而,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了资产阶级自己。资本主义在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的同时进而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这表明( C )
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够无限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历史性、过渡性的生产方式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④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其狭隘性,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不能无限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①错误。生产力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显示其弊端,资本主义统治基础越动摇,③错误。
11. 经济危机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每次危机都使生产倒退几年甚至几十年,为世界带来莫大的灾难。经济危机使社会财富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被毁坏的炼铁炉数量,美国为92座,英国为72座,德国为28座,法国为10座。1933年,美国有1 040万英亩的棉花被毁在地里,巴西有2 200万袋咖啡被销毁,丹麦有117 000头牲畜被消灭。这种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并未绝迹。例如美国在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中,仅在1974年5月15日和16日两天内,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牛奶垄断组织就把38 000多加仑的优质鲜奶倒入水沟中。
结合材料,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许多产品被毁坏的原因。(6分)
答案:是因为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但这种过剩是生产相对过剩。生产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6分)(共50张PPT)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时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 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2)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 (3) 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1. 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特点。(★)
2. 理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历史的必然。(★)
3. 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认识阶级社会的剥削本质。
4. 阐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5. 明确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 原始社会
地位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____________
生产力 水平低下
生产关系 人们______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基本单位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______。后来发展成部落联盟
解体过程 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______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最低阶段
共同
氏族
土地
2. 奴隶社会
阶级的产生 原始社会解体,_________阶级和奴隶阶级出现
生产关系的特点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______;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主要矛盾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国家的产生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______,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奴隶主
奴隶
利益
请辨析:奴隶社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倒退。
提示:奴隶社会的确存在残酷的剥削,有其社会局限性。但是,判断一种社会是否进步,关键看生产力发展水平。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超过原始社会,并且由于文字的出现、劳动的分工等,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递进理解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 封建社会
(1) 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____________的矛盾。
(2) 生产关系
所有制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______,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社会关系 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剥削农民,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分配关系 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劳动成果
(3) 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
①剥削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4) 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地主阶级
土地
封建土地所有制
2. 资本主义社会
(1)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
特点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_________,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建立条件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______
确立的意义 ①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②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劳动力
资本
(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直接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 生产_________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过剩
社会化
(3)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表现 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实质 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_________,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结果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____________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根源
社会主义
议题导学
[情境创设]
议题探究一 原始社会与阶级社会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探究下列议题:
1. 上述四个场景分别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与社会形态?推动上述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提示:场景一:共同劳动,原始社会;场景二:残酷的剥削制度,奴隶社会;场景三:收取地租,封建社会;场景四:榨取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斗争。
2. 有人说:“原始社会是人类追求和向往的社会形态。”你如何评价?
提示:该观点是错误的。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体现了一种平等性;原始社会生产力条件极其低下,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劣,而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是一种富足平等的社会。
[核心解读]
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角度看四种社会形态
要素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 生产工具 石制工具 金属工具 铁制工具 机器
生产 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全体劳动者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工具和少量的土地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分配关系 平均分配 劳动成果归奴隶主占有支配,奴隶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等,农民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工人获得工资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 平等互助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并被强制劳动 农民依附于地主,有一定人身自由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学以致用]
1. (2025·广州花都期末)作为已知的初代文明构建者,苏美尔人的历史文化以最早的国家形式被神秘感深深笼罩。这个持续近2 600年的苏美尔文明,使人类从此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能证明这一点的依据可能有(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出现了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③金属工具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④人类社会出现城市及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解析】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才进入文明社会,①不符合题意。②不能证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排除。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③④符合题意。
[情境创设]
在14世纪的佛罗伦萨,有钱的羊毛商人开设了与众不同的工场,直接控制和组织呢绒的生产。他们把许多作坊组织起来,雇佣工人把羊毛进行加工、洗刷、梳净,然后将其分给城市或农村的手工业者纺成线、织成呢。其他需要比较复杂技术的工序,如染色、碾平等,则由较大的手工工场完成。14 世纪中期,在佛罗伦萨的城区和近郊,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约有 200 家,年产呢绒几万匹,为毛纺织工场主干活的工人,总数达到3万人。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议题探究二 正确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探究下列议题:
1. 结合封建制下手工业作坊的特点,分析上述材料,谈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和特点。
提示:封建社会的手工业作坊主是小生产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在小手工业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手工工场里,生产资料都属于工场主所有,工场主自己不参加劳动,只用钱雇佣劳动者来生产,劳动者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这种手工工场跟以前的手工作坊不同,它是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大规模生产。工场主是早期的资本家,那些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 结合教材,谈谈这种生产关系产生需要何种条件,这些条件在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核心解读]
资本主义自身为何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 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要求清除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而伴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程度越高,资本越集中。所以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会不断激化。
(3) 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应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作出了一些调整,但是这些调整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基础之上的,最终的目的在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所以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能被消灭。
深化拓展
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
(1)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存在根本的冲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这一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也会促使基本矛盾斗争激化。
(2) 生产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但是当政的资产阶级极力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虽然资产阶级采取一定措施,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促进生产发展,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3) 当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达到不可避免、不可调和的时候,阶级矛盾就会激化,无产阶级就会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私有制就会被生产资料公有制所取代,资本主义就会走向灭亡。
[学以致用]
2. (2025·宿迁期末)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资本家“使人民群众转化为雇佣工人”。工人创造的财富越多,自己就相对地越贫穷。资本会引发普遍的社会性危机,经济领域的危机最终会扩展至“国家制度、社会结构等资本主义关系的各个方面”。以上论述揭示了(   )
①资本家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造就了大批自由的雇佣工人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孕育着最终埋葬资本主义的因素
④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B
【解析】生产的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而不是根本原因,②不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④不选。
课堂内化
一、知识回顾评价
[课时网络]
氏族
文明时代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阶级
社会主义
[易错判断]
1. 原始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   )
【解析】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不是最理想的社会。
2. 国家是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   )
【解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 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农民全部劳动成果。(   )
【解析】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
×
×
4. 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的绝对过剩。(   )
【解析】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5.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
×

二、学情随堂评价
考向一 原始社会
1. (2025·北京房山期末)房山区有“人之源”的美誉,举世瞩目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北京人”穴居,从事狩猎和采集,依靠群体的力量进行着艰难的生存斗争。下列选项符合“北京人”时期特点的有(   )
A. 人们在劳动中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B. 铁制工具的使用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C. 氏族首领们以强制手段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
D. 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形成
A
【解析】周口店北京人依靠群体的力量进行着艰难的生存斗争,由此可推知,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在劳动中形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A符合题意。铁制工具大规模使用是在封建社会,材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B排除。氏族长负责处理氏族日常内部事务,他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早期,D描述的情况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不符合题意。
考向二 奴隶社会
2. (2025·东莞期末)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型时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转型,历史退步 ②私有制产生的结果
③政治专制,历史倒退 ④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考向三 封建社会
3. (2025·珠海期末)伴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社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社会形态在战国时代步入了封建社会。下列关于封建社会表述正确的是(   )
①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土地和劳动者 ②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 ③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开始出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排除①。国家在奴隶社会就已经出现,④错误。
C
考向四 资本主义社会
4. (2024·广东合格考)毛泽东说:“资本主义是靠……剥削和压迫本民族广大的人民百姓……以满足自己那贪得无厌的私利。”对上述论断解读正确的是(   )
A. 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C.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无法克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D. 资本家凭借占有一切生产资料,从而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A、B、C不符合题意。
D
配套新练案
一、基础巩固
1. (2025·安庆期末)如右下图为原始人使用的石器。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在主要使用这种石器的时期(   )
【解析】根据图示这一时期为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还没有实现定居的生活,②③正确。①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④为奴隶社会的进步性,均不符合题意。
①个体劳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
②人类还没有实现定居的生活
③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④人类已经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2. (2025·梅州期末)2024年7月,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与玉石器生产加工相关的遗存,专家初步判断为玉石器“生产车间”,年代为商代中期,距今约3 500年至 3 400年。对这一历史时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统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
③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④被奴役者只能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商代中期属于奴隶制社会。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是在原始社会,①与题意不符。在奴隶社会,土地等生产资料全部归奴隶主占有,而不是统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②排除。
D
3. (2024·天津合格考)“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这首唐代诗《田家》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 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C. 封建官僚等级制度的确立
D.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存在严重矛盾
A
4. (2025·济南质检)古往今来,我们看到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足迹。对于人类社会的演进与发展,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不得不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奴隶主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 ③封建社会——农民依附于地主,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B
【解析】奴隶社会使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但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②排除。封建社会,农民依附于地主,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③排除。
5. (2024·深圳期末)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马克思说:“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这表明了(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
②供给无序性与需求有限性是资本主义危机之一
③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④经济危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材料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而不是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不是强调经济危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③④与题意不符。
A
二、能力提升
6. (2025·合肥质检)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指出,“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他俯察审视,勾画出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
①人类在与猿“相揖别”后进化到了奴隶社会
②“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的原始社会阶段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④“不过几千寒热”描绘社会演进的快速进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D
【解析】人猿相揖别说明人类进入原始社会,①错误。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原始社会,②符合题意。铜铁炉中翻火焰,从石器时代进化到铜铁时代,体现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而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③不符合题意。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社会主义,“不过几千寒热”描绘社会演进的快速进程,④正确。
7. (2025·安庆检测)恩格斯强调,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的出现表明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下列与此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产生旨在调和阶级矛盾 ③国家随着阶级的出现而产生,也将随着阶级消失而消亡 ④国家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始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主要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且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②错误。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④错误。
B
8. (2025·广州期末)《共产党宣言》指出:“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有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的阶梯。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社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是基于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②划分为不同等级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③社会出现不同等级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出现不同等级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C
【解析】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社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是基于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源分配不平等是其表现,①错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不是社会出现不同等级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④错误。
9. (2025·长沙期末)唐代诗人张籍的《野老歌》中描述了这样一幅情景,“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下列对诗歌中所描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①“耕种山田三四亩”说明当时农民已经占有大量土地 ②“苗疏税多不得食”表明征税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主要方式 ③“岁暮锄犁傍空室”说明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④老农不得食,而“养犬长食肉”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D
【解析】“耕种山田三四亩”说明当时农民占有土地很少,①错误。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主要方式,②错误。
10. (2025·深圳期末)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然而,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了资产阶级自己。资本主义在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的同时进而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这表明(   )
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够无限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历史性、过渡性的生产方式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④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其狭隘性,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不能无限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①错误。生产力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显示其弊端,资本主义统治基础越动摇,③错误。
11. 经济危机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每次危机都使生产倒退几年甚至几十年,为世界带来莫大的灾难。经济危机使社会财富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被毁坏的炼铁炉数量,美国为92座,英国为72座,德国为28座,法国为10座。1933年,美国有1 040万英亩的棉花被毁在地里,巴西有2 200万袋咖啡被销毁,丹麦有117 000头牲畜被消灭。这种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并未绝迹。例如美国在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中,仅在1974年5月15日和16日两天内,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牛奶垄断组织就把38 000多加仑的优质鲜奶倒入水沟中。
结合材料,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许多产品被毁坏的原因。(6分)
答案:是因为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但这种过剩是生产相对过剩。生产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6分)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时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新课导航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 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2)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3) 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1. 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特点。(★)2. 理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历史的必然。(★)3. 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认识阶级社会的剥削本质。4. 阐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爆发。(★)5. 明确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 原始社会
地位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
生产力 水平低下
生产关系 人们 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基本单位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 。后来发展成部落联盟
解体过程 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 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2. 奴隶社会
阶级的产生 原始社会解体, 阶级和奴隶阶级出现
生产关系的特点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主要矛盾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国家的产生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 ,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请辨析:奴隶社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倒退。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1. 封建社会
(1) 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 的矛盾。
(2) 生产关系
所有制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 ,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社会关系 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剥削农民,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分配关系 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劳动成果
(3) 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
①剥削的基础: 。
②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4) 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2. 资本主义社会
(1)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
特点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 ,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建立条件 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
确立的意义 ①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②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主要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基本特征 (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直接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 生产 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表现 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实质 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 ,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结果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 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议题探究一 原始社会与阶级社会
[情境创设]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探究下列议题:
1. 上述四个场景分别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与社会形态?推动上述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2. 有人说:“原始社会是人类追求和向往的社会形态。”你如何评价?
[核心解读]
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角度看四种社会形态
要素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 生产工具 石制工具 金属工具 铁制工具 机器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全体劳动者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工具和少量的土地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分配关系 平均分配 劳动成果归奴隶主占有支配,奴隶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等,农民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工人获得工资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 平等互助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并被强制劳动 农民依附于地主,有一定人身自由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学以致用]
1. (2025·广州花都期末)作为已知的初代文明构建者,苏美尔人的历史文化以最早的国家形式被神秘感深深笼罩。这个持续近2 600年的苏美尔文明,使人类从此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能证明这一点的依据可能有(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出现了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③金属工具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④人类社会出现城市及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借题发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议题探究二 正确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
[情境创设]
在14世纪的佛罗伦萨,有钱的羊毛商人开设了与众不同的工场,直接控制和组织呢绒的生产。他们把许多作坊组织起来,雇佣工人把羊毛进行加工、洗刷、梳净,然后将其分给城市或农村的手工业者纺成线、织成呢。其他需要比较复杂技术的工序,如染色、碾平等,则由较大的手工工场完成。14 世纪中期,在佛罗伦萨的城区和近郊,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约有 200 家,年产呢绒几万匹,为毛纺织工场主干活的工人,总数达到3万人。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探究下列议题:
1. 结合封建制下手工业作坊的特点,分析上述材料,谈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和特点。
2. 结合教材,谈谈这种生产关系产生需要何种条件,这些条件在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
[核心解读]
资本主义自身为何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 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要求清除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而伴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程度越高,资本越集中。所以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会不断激化。
(3) 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应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作出了一些调整,但是这些调整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基础之上的,最终的目的在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所以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能被消灭。
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
(1)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存在根本的冲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这一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也会促使基本矛盾斗争激化。
(2) 生产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但是当政的资产阶级极力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虽然资产阶级采取一定措施,可以缓解经济危机,促进生产发展,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3) 当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达到不可避免、不可调和的时候,阶级矛盾就会激化,无产阶级就会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私有制就会被生产资料公有制所取代,资本主义就会走向灭亡。
[学以致用]
2. (2025·宿迁期末)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资本家“使人民群众转化为雇佣工人”。工人创造的财富越多,自己就相对地越贫穷。资本会引发普遍的社会性危机,经济领域的危机最终会扩展至“国家制度、社会结构等资本主义关系的各个方面”。以上论述揭示了(  )
①资本家资本积累的过程中,造就了大批自由的雇佣工人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孕育着最终埋葬资本主义的因素
④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一、知识回顾评价
[课时网络]
[易错判断]
1. 原始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  )
2. 国家是阶级矛盾调和的产物。(  )
3. 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农民全部劳动成果。(  )
4. 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的绝对过剩。(  )
5.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
二、学情随堂评价
考向一 原始社会
1. (2025·北京房山期末)房山区有“人之源”的美誉,举世瞩目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北京人”穴居,从事狩猎和采集,依靠群体的力量进行着艰难的生存斗争。下列选项符合“北京人”时期特点的有(  )
A. 人们在劳动中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B. 铁制工具的使用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C. 氏族首领们以强制手段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 D. 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形成
考向二 奴隶社会
2. (2025·东莞期末)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型时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转型,历史退步 ②私有制产生的结果
③政治专制,历史倒退 ④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考向三 封建社会
3. (2025·珠海期末)伴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社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社会形态在战国时代步入了封建社会。下列关于封建社会表述正确的是(  )
①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土地和劳动者 ②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 ③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开始出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考向四 资本主义社会
4. (2024·广东合格考)毛泽东说:“资本主义是靠……剥削和压迫本民族广大的人民百姓……以满足自己那贪得无厌的私利。”对上述论断解读正确的是(  )
A. 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C.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无法克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D. 资本家凭借占有一切生产资料,从而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配 套 新 练 案
一、基础巩固
1. (2025·安庆期末)如右下图为原始人使用的石器。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在主要使用这种石器的时期(  )
①个体劳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 ②人类还没有实现定居的生活 ③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④人类已经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2025·梅州期末)2024年7月,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与玉石器生产加工相关的遗存,专家初步判断为玉石器“生产车间”,年代为商代中期,距今约3 500年至3 400年。对这一历史时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统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
③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④被奴役者只能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 (2024·天津合格考)“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这首唐代诗《田家》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 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C. 封建官僚等级制度的确立 D.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存在严重矛盾
4. (2025·济南质检)古往今来,我们看到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足迹。对于人类社会的演进与发展,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不得不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奴隶主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 ③封建社会——农民依附于地主,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 (2024·深圳期末)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马克思说:“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这表明了(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 ②供给无序性与需求有限性是资本主义危机之一
③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④经济危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能力提升
6. (2025·合肥质检)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指出,“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他俯察审视,勾画出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
①人类在与猿“相揖别”后进化到了奴隶社会 ②“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的原始社会阶段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④“不过几千寒热”描绘社会演进的快速进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2025·安庆检测)恩格斯强调,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的出现表明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下列与此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产生旨在调和阶级矛盾 
③国家随着阶级的出现而产生,也将随着阶级消失而消亡 
④国家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始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2025·广州期末)《共产党宣言》指出:“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有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的阶梯。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社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是基于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②划分为不同等级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③社会出现不同等级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出现不同等级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2025·长沙期末)唐代诗人张籍的《野老歌》中描述了这样一幅情景,“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下列对诗歌中所描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①“耕种山田三四亩”说明当时农民已经占有大量土地 
②“苗疏税多不得食”表明征税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主要方式 
③“岁暮锄犁傍空室”说明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④老农不得食,而“养犬长食肉”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0. (2025·深圳期末)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然而,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了资产阶级自己。资本主义在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的同时进而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这表明(  )
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够无限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历史性、过渡性的生产方式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④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经济危机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每次危机都使生产倒退几年甚至几十年,为世界带来莫大的灾难。经济危机使社会财富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被毁坏的炼铁炉数量,美国为92座,英国为72座,德国为28座,法国为10座。1933年,美国有1 040万英亩的棉花被毁在地里,巴西有2 200万袋咖啡被销毁,丹麦有117 000头牲畜被消灭。这种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并未绝迹。例如美国在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中,仅在1974年5月15日和16日两天内,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牛奶垄断组织就把38 000多加仑的优质鲜奶倒入水沟中。
结合材料,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许多产品被毁坏的原因。(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