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综合检测(二) 固体与液体(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是晶体 B.食盐是非晶体C.云母是晶体 D.石英是非晶体2.(2024·江苏东海高二期末)江苏省东海县是世界天然水晶原料集散地,有着“世界水晶之都”的美誉。天然的水晶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如图所示。关于天然水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是没有固定的熔点B.微观粒子的空间排列不规则C.在熔化过程中分子平均动能不变D.在光学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同性3.如图所示,曲线M、N分别表示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压强下的熔化过程,图中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温度T。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均存在固定的熔点T0B.曲线M的bc段表示固液共存状态C.曲线M的ab段、曲线N的ef段均表示固态D.曲线M的cd段、曲线N的fg段均表示液态4.在天平的左盘挂一根铁丝,右盘放一砝码,且铁丝浸于液体中,此时天平平衡,如图所示。现将左端液体下移,使铁丝刚刚露出液面,则( )A.天平仍然平衡B.由于铁丝离开水面沾上液体,重量增加而使天平平衡被破坏,左端下降C.由于铁丝刚离开液面,和液面间生成一层液膜,此液膜的表面张力使天平左端下降D.以上说法都不对5.某实验小组想测试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能,他们将这两种材料加工成厚度均匀、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几何体,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经测试发现,材料甲沿ab、cd两个方向的电阻相等,材料乙沿ef方向的电阻大于沿gh方向的电阻,关于这两种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材料甲一定是晶体 B.材料甲一定是非晶体C.材料乙一定是单晶体 D.材料乙一定是多晶体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多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同性B.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可以不同C.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变为晶体D.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并指向液体内部7.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显微镜下看到的三颗微粒运动位置连线是它们做布朗运动的轨迹B.烧热的针尖接触涂上薄蜂蜡层的云母片背面上某点,经一段时间后形成图乙的形状,则说明云母为非晶体C.丙图中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作用力F最小,分子势能也最小D.丁图中水黾停在水面上的原因是水黾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8.如图所示,是据实验绘成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其熔点为80 ℃B.在16分钟时,物质处于凝固过程C.在12分钟时,物质已完全是固态D.物质只在8~18分钟时,向外放热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下列关于白磷与红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是由不同的物质微粒组成的 B.它们有不同的晶体结构C.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D.白磷的燃点低,红磷的燃点高10.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的有( )A.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 B.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C.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 D.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升高或降低,这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料有关B.不浸润现象说明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C.液晶具有流动性,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为各向同性D.不同晶体的熔化热不同,所吸收的热量增加其分子势能12.同一种液体,滴在固体A的表面时,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况;当把毛细管B插入这种液体时,液面又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情况。若A固体和B毛细管都很干净,则( )A.A固体和B管可能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B.A固体和B管一定不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C.固体A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内的分子的引力比B管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内的分子的引力小些D.液体对B毛细管是浸润的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13.(9分)有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够生成不同的晶体。这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微粒能够按照 在空间分布。如碳原子如果按如图甲所示那样排列,就成为 ,而按如图乙所示那样排列,就成为 。14.(8分)如图所示,布满肥皂膜的金属框abcd水平放置,ab边能在框架上无摩擦地左右滑动。那么,把原来固定的ab边放开,ab边应向 滑动,做 运动。15.(9分)毛笔插入水中,笔毛就散开,拿出来后笔毛就会合拢在一起,试解释这一现象。16.(10分)玻璃表面的水银珠如图所示。(1)附着层中的水银分子有何特点?(2)水银为什么不浸润玻璃?17.(10分)如图所示,把橄榄油滴入水和酒精的混合液里,当混合液的密度与橄榄油密度相同时,滴入的橄榄油呈球状悬浮在液体中,为什么?18.(14分)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已知1 g石墨烯展开后面积可以达到2 600 m2,试计算每1 m2石墨烯所含碳原子的个数。(阿伏伽德罗常数NA=6.0×1023 mol-1,碳的原子质量M=12 g/mol,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章末综合检测(二) 固体与液体1.C 玻璃是非晶体,食盐、云母、石英都是晶体,故选项C正确。2.C 水晶是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固定的熔点,微观粒子的空间排列规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在光学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异性,故C正确,A、B、D错误。3.B 晶体具有比较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点,故A错误;晶体是在固定的温度下熔化为液体,而非晶体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则bc段表示晶体的固液共存状态,故B正确;曲线M的ab段表示固态,由于非晶体没有一定熔点逐步熔化,曲线N是非晶体在一定压强下的熔化过程,晶体只要吸热,熔化过程就进行,所以曲线N的ef段不表示固态,故C错误;曲线M的cd段表示液态,曲线N的fg段不表示液态,故D错误。4.C 由于铁丝刚好离开液面,铁丝和液面间形成一层液膜,此液膜的表面张力使铁丝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所以天平左端下降。故选项C正确。5.C 测试发现,材料甲沿ab、cd两个方向的电阻相等,材料乙沿ef方向的电阻大于沿gh方向的电阻,说明了甲具有各向同性,而乙具有各向异性,单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所以乙一定是单晶体,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材料甲可能是多晶体,也可能是非晶体,故C正确。6.C 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单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故A错误;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故B错误;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变为晶体,例如天然石英是晶体,熔融过的石英却是非晶体,故C正确;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即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即是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产生在液体表面层,它的方向平行于液体表面,而非与液面垂直指向液体内部,故D错误。7.C 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运动,微粒的位置是在不同时刻记录的,但是运动位置连线不是它们做布朗运动的轨迹,故选项A错误;由于云母片蜂蜡层的熔化成各向异性,只有单晶体才具有各向异性,因此可知云母为晶体,故选项B错误;图中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分子势能最小,故选项C正确;水黾停在水面上的原因是利用了液体表面张力,并没有浸没水中,因此不受浮力,故选项D错误。8.B 根据温度时间图像可以看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有降低的趋势,可得该过程为凝固过程,而温度降低过程中有一段温度不变,可得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在16分钟时,物质温度不变,处于凝固过程,故B正确;在12分钟时,物质处于凝固过程,此时物质状态为固态和液态共存,故C错误;晶体在整个凝固过程中都向外放热,不只是在8~18分钟时向外放热,故D错误。9.BD 白磷和红磷是同一种物质微粒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的不同晶体,它们有着不同的微观结构,故表现在宏观上的物理性质不一样,白磷的燃点低,红磷的燃点高,故选项B、D正确。10.AB 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有些小昆虫才能无拘无束地在水面上行走自如,故A正确;草叶上的露珠存在表面张力,它表面的水分子表现为引力,从而使它收缩成一个球形,故B正确;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是扩散现象,是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故C错误;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故D错误。11.AD 毛细现象的本质是液体的浸润和不浸润,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料有关,A正确;不浸润是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小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B错误;液晶具有流动性,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C错误;晶体熔化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所吸收的热量增加其分子势能,D正确。12.BCD 由所给现象可知,该液体对固体A不浸润,对固体B浸润;毛细现象是附着层分子间的引力或斥力与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项B、C、D正确。13.不同规则 石墨 金刚石解析:不同晶体的微粒可按照不同规则在空间分布。根据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可知,图甲是石墨,图乙是金刚石。14.右 加速解析:由于ab边能在框架上无摩擦地左右滑动,而肥皂膜的表面张力为ab边提供了向右的拉力,使它向右加速运动。15.见解析解析:毛笔插入水中后,每根笔毛都受各个方向相同的水分子的作用力,笔毛相当于只受自身弹力的作用,故呈散开状态;拿出水面后,外层的笔毛受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总要使其表面收缩至最小,因而会合拢在一起。16.见解析解析:(1)附着层中的水银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2)附着层中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大于液体分子与固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液面有缩小的趋势,形成不浸润现象。17.见解析解析:滴入混合液中的橄榄油滴,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由于油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使得橄榄油悬浮在液体中,橄榄油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收缩液面使液面有尽量减小的趋势,因为在同体积的几何体中,球表面的面积最小,所以油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收缩成球状悬浮在混合液中。18.1 m2石墨烯所含原子个数N=1.9×1019(个)解析:由题意可知,1 m2石墨烯的质量为m= g,所以,1 m2石墨烯的物质的量为n=得到1 m2石墨烯所含原子个数N=n·NA代入数据得N≈1.9×1019(个)。5 / 6(共32张PPT)章末综合检测(二) 固体与液体(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玻璃是晶体 B. 食盐是非晶体C. 云母是晶体 D. 石英是非晶体解析: 玻璃是非晶体,食盐、云母、石英都是晶体,故选项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 (2024·江苏东海高二期末)江苏省东海县是世界天然水晶原料集散地,有着“世界水晶之都”的美誉。天然的水晶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如图所示。关于天然水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是没有固定的熔点B. 微观粒子的空间排列不规则C. 在熔化过程中分子平均动能不变D. 在光学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同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水晶是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固定的熔点,微观粒子的空间排列规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在光学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异性,故C正确,A、B、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 如图所示,曲线M、N分别表示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压强下的熔化过程,图中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温度T。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A. 晶体和非晶体均存在固定的熔点T0B. 曲线M的bc段表示固液共存状态C. 曲线M的ab段、曲线N的ef段均表示固态D. 曲线M的cd段、曲线N的fg段均表示液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晶体具有比较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点,故A错误;晶体是在固定的温度下熔化为液体,而非晶体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则bc段表示晶体的固液共存状态,故B正确;曲线M的ab段表示固态,由于非晶体没有一定熔点逐步熔化,曲线N是非晶体在一定压强下的熔化过程,晶体只要吸热,熔化过程就进行,所以曲线N的ef段不表示固态,故C错误;曲线M的cd段表示液态,曲线N的fg段不表示液态,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 在天平的左盘挂一根铁丝,右盘放一砝码,且铁丝浸于液体中,此时天平平衡,如图所示。现将左端液体下移,使铁丝刚刚露出液面,则( )A. 天平仍然平衡B. 由于铁丝离开水面沾上液体,重量增加而使天平平衡被破坏,左端下降C. 由于铁丝刚离开液面,和液面间生成一层液膜,此液膜的表面张力使天平左端下降D. 以上说法都不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由于铁丝刚好离开液面,铁丝和液面间形成一层液膜,此液膜的表面张力使铁丝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所以天平左端下降。故选项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5. 某实验小组想测试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能,他们将这两种材料加工成厚度均匀、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几何体,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经测试发现,材料甲沿ab、cd两个方向的电阻相等,材料乙沿ef方向的电阻大于沿gh方向的电阻,关于这两种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材料甲一定是晶体B. 材料甲一定是非晶体C. 材料乙一定是单晶体D. 材料乙一定是多晶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测试发现,材料甲沿ab、cd两个方向的电阻相等,材料乙沿ef方向的电阻大于沿gh方向的电阻,说明了甲具有各向同性,而乙具有各向异性,单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所以乙一定是单晶体,而多晶体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材料甲可能是多晶体,也可能是非晶体,故C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多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同性B.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可以不同C. 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变为晶体D. 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并指向液体内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单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故A错误;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故B错误;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变为晶体,例如天然石英是晶体,熔融过的石英却是非晶体,故C正确;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即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即是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产生在液体表面层,它的方向平行于液体表面,而非与液面垂直指向液体内部,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7. 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显微镜下看到的三颗微粒运动位置连线是它们做布朗运动的轨迹B. 烧热的针尖接触涂上薄蜂蜡层的云母片背面上某点,经一段时间后形成图乙的形状,则说明云母为非晶体C. 丙图中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作用力F最小,分子势能也最小D. 丁图中水黾停在水面上的原因是水黾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运动,微粒的位置是在不同时刻记录的,但是运动位置连线不是它们做布朗运动的轨迹,故选项A错误;由于云母片蜂蜡层的熔化成各向异性,只有单晶体才具有各向异性,因此可知云母为晶体,故选项B错误;图中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分子势能最小,故选项C正确;水黾停在水面上的原因是利用了液体表面张力,并没有浸没水中,因此不受浮力,故选项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8. 如图所示,是据实验绘成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该物质是非晶体,其熔点为80 ℃B. 在16分钟时,物质处于凝固过程C. 在12分钟时,物质已完全是固态D. 物质只在8~18分钟时,向外放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根据温度时间图像可以看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有降低的趋势,可得该过程为凝固过程,而温度降低过程中有一段温度不变,可得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在16分钟时,物质温度不变,处于凝固过程,故B正确;在12分钟时,物质处于凝固过程,此时物质状态为固态和液态共存,故C错误;晶体在整个凝固过程中都向外放热,不只是在8~18分钟时向外放热,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 下列关于白磷与红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们是由不同的物质微粒组成的B. 它们有不同的晶体结构C. 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D. 白磷的燃点低,红磷的燃点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白磷和红磷是同一种物质微粒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的不同晶体,它们有着不同的微观结构,故表现在宏观上的物理性质不一样,白磷的燃点低,红磷的燃点高,故选项B、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0.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的有( )A. 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B. 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C. 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D. 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有些小昆虫才能无拘无束地在水面上行走自如,故A正确;草叶上的露珠存在表面张力,它表面的水分子表现为引力,从而使它收缩成一个球形,故B正确;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是扩散现象,是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故C错误;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升高或降低,这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料有关B. 不浸润现象说明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C. 液晶具有流动性,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为各向同性D. 不同晶体的熔化热不同,所吸收的热量增加其分子势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毛细现象的本质是液体的浸润和不浸润,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料有关,A正确;不浸润是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小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B错误;液晶具有流动性,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C错误;晶体熔化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所吸收的热量增加其分子势能,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 同一种液体,滴在固体A的表面时,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况;当把毛细管B插入这种液体时,液面又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情况。若A固体和B毛细管都很干净,则( )A. A固体和B管可能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B. A固体和B管一定不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C. 固体A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内的分子的引力比B管的分子对液体附着层内的分子的引力小些D. 液体对B毛细管是浸润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由所给现象可知,该液体对固体A不浸润,对固体B浸润;毛细现象是附着层分子间的引力或斥力与表面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项B、C、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13. (9分)有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够生成不同的晶体。这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微粒能够按照 在空间分布。如碳原子如果按如图甲所示那样排列,就成为 ,而按如图乙所示那样排列,就成为 。不同规则石墨金刚石解析:不同晶体的微粒可按照不同规则在空间分布。根据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可知,图甲是石墨,图乙是金刚石。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 (8分)如图所示,布满肥皂膜的金属框abcd水平放置,ab边能在框架上无摩擦地左右滑动。那么,把原来固定的ab边放开,ab边应向 滑动,做 运动。解析:由于ab边能在框架上无摩擦地左右滑动,而肥皂膜的表面张力为ab边提供了向右的拉力,使它向右加速运动。右加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 (9分)毛笔插入水中,笔毛就散开,拿出来后笔毛就会合拢在一起,试解释这一现象。答案:见解析解析:毛笔插入水中后,每根笔毛都受各个方向相同的水分子的作用力,笔毛相当于只受自身弹力的作用,故呈散开状态;拿出水面后,外层的笔毛受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总要使其表面收缩至最小,因而会合拢在一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6. (10分)玻璃表面的水银珠如图所示。(1)附着层中的水银分子有何特点?解析:附着层中的水银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2)水银为什么不浸润玻璃?答案:见解析解析:附着层中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大于液体分子与固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液面有缩小的趋势,形成不浸润现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7. (10分)如图所示,把橄榄油滴入水和酒精的混合液里,当混合液的密度与橄榄油密度相同时,滴入的橄榄油呈球状悬浮在液体中,为什么?答案:见解析解析:滴入混合液中的橄榄油滴,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由于油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使得橄榄油悬浮在液体中,橄榄油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收缩液面使液面有尽量减小的趋势,因为在同体积的几何体中,球表面的面积最小,所以油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收缩成球状悬浮在混合液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8. (14分)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已知1 g石墨烯展开后面积可以达到2 600m2,试计算每1 m2石墨烯所含碳原子的个数。(阿伏伽德罗常数NA=6.0×1023 mol-1,碳的原子质量M=12 g/mol,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 m2石墨烯所含原子个数N=1.9×1019(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由题意可知,1 m2石墨烯的质量为m= g,所以,1 m2石墨烯的物质的量为n=得到1 m2石墨烯所含原子个数N=n·NA代入数据得N≈1.9×1019(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综合检测(二) 固体与液体.docx 章末综合检测(二) 固体与液体.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