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1.知道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事。 2.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对于抗战胜利的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抗战的史事。 3.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
(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
(2)时间:1937年9月;地点:山西平型关。
(3)指挥: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
(4)结果:胜利。
(5)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台儿庄大捷:
(1)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沿津浦路从南北夹击徐州。李宗仁指挥组织徐州会战。
(2)时间:1938年3月;地点:山东台儿庄。
(3)指挥:李宗仁。
(4)结果:胜利。
(5)意义: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3.武汉会战:
(1)时间:1938年6月。
(2)战术:利用有利地形,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3)重要战役:在江西万家岭战役中给予日军重创。
(4)战场形势: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
(5)结果:1938年10月,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6)意义:①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②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4.其他战役: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殉国;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1944年,日军正面战场发动豫湘桂战役。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开辟敌后战场: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创建了16块根据地,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敌后战场指挥中枢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根据地军民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在黄土岭伏击战中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
2.百团大战: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彭德怀指挥100多个团,在华北对日军发起主动进攻,史称“百团大战”。这次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根据地抗战:日军受到打击后,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敌后军民进行艰苦的反“扫荡”作战。其间,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三、坚持全民族抗战
1.概况: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政府改用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于1941年1月伏击新四军,制造了皖南事变,而皖南事变的政治解决,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全民族抗战: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青年学生、广大妇女、工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积极支持抗战。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台湾人民通过各种方式打击日本殖民统治和战争政策。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国际: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取得仁安羌战役的胜利。
2.国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牵制抗击了侵华日军50%以上,从1943年起开始转入反攻。1944年至1945年,敌后各根据地普遍发起局部反攻。
3.《开罗宣言》:1943年,中、美、英三国领导人在北非开罗举行会议,商讨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对日本的惩处等问题。会后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应归还中国。
4.评价: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日本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军和部分海空军事力量,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图说历史
教材图片《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这幅图片中,八路军战士们英勇无畏,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巧妙设伏,对日军进行了突然而猛烈的攻击。画面中,战士们或持枪射击,或投掷手榴弹,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硝烟弥漫,战火纷飞,但八路军战士们毫不退缩。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彰显了八路军的英勇善战和灵活战术,更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难时刻的团结与抗争精神。
材料探究
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却拖住了侵华日军的一半以上。设想,没有敌后战场,没有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侵华日军全部压在国民党政府军队上,国民党政府能够坚持两年以上吗?……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反过来也一样,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会更艰苦,付出的牺牲会更大。抗战坚持到胜利的把握也是不大的。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
中流砥柱》
首先,材料指出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它们拖住了侵华日军的一半以上,这极大地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如果没有敌后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侵华日军可能会将全部力量压在国民党政府军队上。这充分说明了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的战略价值。其次,材料也肯定了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贡献。它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正面战场通过一系列的战役和战斗,消耗了日军的大量有生力量,为敌后战场的发展换来了时间和空间。同时,正面战场的存在也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最后,材料强调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会更艰苦,付出的牺牲会更大;反过来,只有正面战场,没有敌后战场,抗战坚持到胜利的把握也是不大的。这说明了两个战场在抗战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中国抗战的整体格局。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全民族抗战的内涵。
中国实行的全民族抗战,在正面战场,1937年9月,林彪指挥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8年3月,李宗仁指挥徐州会战,取得台儿庄大捷,成为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1938年6月开始的武汉会战,使得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敌后战场,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延安成为指挥中枢;开展游击战争,并在黄土岭伏击战中,击毙阿部规秀;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根据材料,列举中国军民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取得的重大胜利各一例,概括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关系。
【答案】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等。(任答一个即可)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黄土岭伏击战。(任答一个即可)
关系: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在战略上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共同构成了中国抗战的整体格局。
基础巩固
1.有诗云:烽火连三月,血战台儿庄。英勇驱虎豹,壮士斩豺狼。民族脊梁挺,敌寇丧胆亡。丰碑昭青史,英魂永不僵。作者所描述的这场战役属于( C )
A.枣宜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1938年,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分工,就目前和一般条件说来,国民党担任正面的正规战,共产党担任敌后的游击战,是必须的,恰当的,是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的。这说明( A )
A.两个战场的出现是形势的需要
B.国共两党努力贯彻全面抗战路线
C.两个战场的战略地位不断变化
D.国共两党共同领导抗日军队是历史的必然
3.1940年,针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利用重要交通线对根据地进行分割和“扫荡”,不断增加据点,加紧推行“囚笼政策”。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组织了( D )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黄土岭伏击战
D.百团大战
4.1938年初,日军大规模围攻晋西北地区。八路军主动迎敌,经过两个月的游击战,歼灭日军1500余人,缴获大批装备,收复了7座县城和大片国土。这表明( C )
A.八路军已成为抗日战争的主力
B.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C.游击战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
D.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粉碎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蒋介石在台儿庄战役告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胜利”。甚至连失败者——日本军人也公认:他们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因此提出要“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促使国共“两党的分裂”。
——摘编自董助才《中共在台儿庄
战役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二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简述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平型关大捷的意义。
【答案】(1)原因:前方将士不畏牺牲;后方同胞共同奋斗;国共合作。
历史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的意志和信念。
(2)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素养达标
6.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灭日本侵略军最多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的最大意义在于( D )
A.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
B.增强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C.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使日本企图速亡中国的战略彻底破灭
7.1942年1月,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之胜利。”材料描述的此次战役( A )
A.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B.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8.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论: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该社评中“大规模的运动战”是( D )
A.平型关大捷 B.神头岭伏击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9.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创造和运用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以及派遣武工队等多种有效的歼敌方法,开展反“扫荡”、反“清乡”和反“蚕食”斗争,给日、伪军以有力的打击。这说明了( A )
A.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B.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反“扫荡”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C.中国各政治派别共同抗敌
D.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敌后战场上,随着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也由于当时中国出现了空前的投降危险与抗战困难,1940年8月至翌年1月,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随着战役的展开,陆续参战的部队达到105个团20余万人,这就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给日军的“囚笼政策”以沉重打击,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在抗日局面比较低沉时振奋了全国人民的信心。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指出百团大战的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
【答案】(1)背景:人民武装力量迅速发展;抗战出现投降危险和困难。
意义: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提高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2)敌后战场在抗战中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战的主战场。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
(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
(2)时间:1937年9月;地点:山西平型关。
(3)指挥: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 。
(4)结果:胜利。
(5)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 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台儿庄大捷:
(1)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沿津浦路从南北夹击徐州。李宗仁指挥组织 。
(2)时间:1938年3月;地点:山东 。
(3)指挥:李宗仁。
(4)结果:胜利。
(5)意义: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3.武汉会战:
(1)时间:1938年6月。
(2)战术:利用有利地形,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3)重要战役:在 中给予日军重创。
(4)战场形势: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
(5)结果:1938年10月,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6)意义:①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②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 阶段。
4.其他战役:1940年,在 中,张自忠殉国;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1944年,日军正面战场发动 战役。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开辟敌后战场: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 ,开辟敌后战场。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创建了16块根据地,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敌后战场指挥中枢在中共中央所在地 。根据地军民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在 中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
2.百团大战:1940年8月至次年1月, 指挥100多个团,在华北对日军发起主动进攻,史称“百团大战”。这次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根据地抗战:日军受到打击后,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敌后军民进行艰苦的反“ ”作战。其间,八路军副参谋长 将军血洒疆场。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 。
三、坚持全民族抗战
1.概况:抗战进入 后,日本对国民政府改用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 。国民党顽固派于1941年1月伏击新四军,制造了皖南事变,而皖南事变的政治解决,维护了 。
2.全民族抗战: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青年学生、广大妇女、工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积极支持抗战。日本侵略者陷入 的汪洋大海。台湾人民通过各种方式打击 殖民统治和战争政策。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国际: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爆发,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建立 。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取得 的胜利。
2.国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牵制抗击了侵华日军 以上,从1943年起开始转入反攻。1944年至1945年,敌后各根据地普遍发起 。
3.《开罗宣言》: 年,中、美、英三国领导人在北非开罗举行会议,商讨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对日本的惩处等问题。会后发表《 》,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地区、 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应归还中国。
4.评价: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日本 以上的陆军和部分海空军事力量,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
图说历史
教材图片《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这幅图片中,八路军战士们英勇无畏,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巧妙设伏,对日军进行了突然而猛烈的攻击。画面中,战士们或持枪射击,或投掷手榴弹,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硝烟弥漫,战火纷飞,但八路军战士们毫不退缩。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彰显了八路军的英勇善战和灵活战术,更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难时刻的团结与抗争精神。
材料探究
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却拖住了侵华日军的一半以上。设想,没有敌后战场,没有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侵华日军全部压在国民党政府军队上,国民党政府能够坚持两年以上吗?……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反过来也一样,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会更艰苦,付出的牺牲会更大。抗战坚持到胜利的把握也是不大的。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
中流砥柱》
首先,材料指出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它们拖住了侵华日军的一半以上,这极大地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如果没有敌后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侵华日军可能会将全部力量压在国民党政府军队上。这充分说明了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的战略价值。其次,材料也肯定了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贡献。它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正面战场通过一系列的战役和战斗,消耗了日军的大量有生力量,为敌后战场的发展换来了时间和空间。同时,正面战场的存在也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最后,材料强调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会更艰苦,付出的牺牲会更大;反过来,只有正面战场,没有敌后战场,抗战坚持到胜利的把握也是不大的。这说明了两个战场在抗战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中国抗战的整体格局。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全民族抗战的内涵。
中国实行的全民族抗战,在正面战场,1937年9月,林彪指挥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8年3月,李宗仁指挥徐州会战,取得台儿庄大捷,成为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1938年6月开始的武汉会战,使得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敌后战场,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延安成为指挥中枢;开展游击战争,并在黄土岭伏击战中,击毙阿部规秀;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根据材料,列举中国军民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取得的重大胜利各一例,概括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关系。
基础巩固
1.有诗云:烽火连三月,血战台儿庄。英勇驱虎豹,壮士斩豺狼。民族脊梁挺,敌寇丧胆亡。丰碑昭青史,英魂永不僵。作者所描述的这场战役属于( )
A.枣宜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1938年,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分工,就目前和一般条件说来,国民党担任正面的正规战,共产党担任敌后的游击战,是必须的,恰当的,是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的。这说明( )
A.两个战场的出现是形势的需要
B.国共两党努力贯彻全面抗战路线
C.两个战场的战略地位不断变化
D.国共两党共同领导抗日军队是历史的必然
3.1940年,针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利用重要交通线对根据地进行分割和“扫荡”,不断增加据点,加紧推行“囚笼政策”。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组织了( )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黄土岭伏击战
D.百团大战
4.1938年初,日军大规模围攻晋西北地区。八路军主动迎敌,经过两个月的游击战,歼灭日军1500余人,缴获大批装备,收复了7座县城和大片国土。这表明( )
A.八路军已成为抗日战争的主力
B.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C.游击战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
D.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粉碎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蒋介石在台儿庄战役告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胜利”。甚至连失败者——日本军人也公认:他们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因此提出要“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促使国共“两党的分裂”。
——摘编自董助才《中共在台儿庄
战役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二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简述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平型关大捷的意义。
素养达标
6.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灭日本侵略军最多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的最大意义在于( )
A.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
B.增强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C.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使日本企图速亡中国的战略彻底破灭
7.1942年1月,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之胜利。”材料描述的此次战役( )
A.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B.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8.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论: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该社评中“大规模的运动战”是( )
A.平型关大捷 B.神头岭伏击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9.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创造和运用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以及派遣武工队等多种有效的歼敌方法,开展反“扫荡”、反“清乡”和反“蚕食”斗争,给日、伪军以有力的打击。这说明了( )
A.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B.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反“扫荡”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C.中国各政治派别共同抗敌
D.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敌后战场上,随着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也由于当时中国出现了空前的投降危险与抗战困难,1940年8月至翌年1月,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随着战役的展开,陆续参战的部队达到105个团20余万人,这就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给日军的“囚笼政策”以沉重打击,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在抗日局面比较低沉时振奋了全国人民的信心。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指出百团大战的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