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同盟会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革命:指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制度。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由资产阶级领导,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奋起抗争,艰难探索: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与探索史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维新派:戊戌变法
(1898.6~1898.9)
义和团运动
(1899~1900年)
向西方学习器物、技术
向西方学习
改良制度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人物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号逸仙,曾化名中山樵,以后遂以“中山”名世。
10岁
1岁
14岁
18岁
20—26岁
农民家庭
初入学堂
新式教育
香港学医
香港学文
1866年出生在广东翠亨村,衰落的农村家庭
入村私熟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前去夏威夷,接受西式教育
归国在香港、广州两地学医
少年时代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20岁进入香港中央书院。22岁考入香港西医书院(今香港大学的前身)。26岁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考试成绩为“最优异”。
材料一:
若无良好政府,不论何种民族,办事必不能成;我等为此而受之苦久矣。彼因此于大学毕业之后,即决计抛弃其医人生涯,而从事于医国事业。
——孙中山《在香港大学的演说》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转变1:“医人”→“医国”
转变2:“改革”→“革命”
注意区分
改革:是保持原有事物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对它进行改良、修正,以确保它健康发展。改革通常以和平方式自上而下推行。
革命:指社会革命,它是进步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革命通常以暴力方式自下而上展开。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思想转变:
成立者
时 间
地 点
宗 旨
口号
地 位
孙中山
1894年11月
美国檀香山
振兴中华
鞑虏指清朝统治者。
合众政府指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成员合照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2、革命活动:
(1)成立兴中会
“驱除鞑(dá)虏(lǔ),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筹划广州起义
时 间
发起人
结 果
地 点
1895年
广州
孙中山、陆皓东等人
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陆皓东
(1868—1895)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孙中山
广州起义前,陆皓东提出需树立革命旗帜以团结同志并号召响应,得到孙中山及其他志士的支持。陆皓东受命设计革命军旗,最终设计出青天白日旗(后来的国民党党旗)。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2、革命活动:
意义
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
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材料:流亡期间,孙中山创办报刊四处演讲、宣传动员革命、募捐筹集经费、筹建学校交……4次横渡太平洋、4次横渡印度洋、6次横渡大西洋、4次到马来西亚、4次到美国、4次到英法、6次到越南、9次到新加坡、2次到泰国、15次到日本……总计行程达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圈。
《辛丑条约》签订的场景
二、中国同盟会
1、背景:
①群众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
②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迅速传播
材料一: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
材料二: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革命军》
材料三: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最美最宜之政体,莫过于共和。 ——《警世钟》
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③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分布范围广,革命力量相对比较分散、不集中,不利于革命
④领导基础: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中国同盟会会徽
时间
地点
构成
政治纲领
领导
机关报
性质
意义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为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利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同盟会成员合照
二、中国同盟会
2、概况: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核定全国地价,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
首要前提
核心
补充发展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二、中国同盟会
3、指导思想:
地位: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进步性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时间 名称 领导人 结果 影响/评价
萍浏醴起义
安庆绍兴起义
刘道一、蔡绍南
徐锡麟
秋瑾
黄兴等人
广州黄花岗起义
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1906年冬
1907年夏
1911年4月
失败
失败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概况:
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勇于为理想献身……
本日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
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
期…绝笔于此,不胜系恋。
——黄兴绝命书
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
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
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与妻书》
徐锡麟
安庆起义失败,徐锡麟
被俘。审讯时清军逼问
同党,他怒喝:革命党
人一人做事一人当,勿
牵连学生!次日受剖腹挖心之刑,35岁英勇就义。
秋瑾
清军围大通学堂时,秋瑾不肯逃,说“要为革命留榜样”。被捕后受刑,却始终不供同党。临刑前写下 “秋风秋雨愁煞人”,32岁从容赴死,用生命践诺革命。
课堂小结
革命
奋斗
三民
主义
中国同盟会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1894年成立兴中会,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895年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筹划广州起义。
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总理、机关报:孙中山;《民报》
地位: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早年革命活动
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萍浏醴起义: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安庆起义:徐锡麟、秋瑾
广州起义:黄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其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1.中国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中国近代某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下列关于该“革命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 B.其机关刊物是《民报》
C.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D.在1905年成立于南京
3. 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
课堂检测
A
D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