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轮复习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轮复习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26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相关选必)
融通链接
选1
选2
选3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与改革)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1956
1957
1958
1960
1962
1964
1965
《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
中共八大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八字方针
七千人大会
四个现代化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失误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全国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三年经济困难
正确
依据教材第一、二子目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梳理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5)
1956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阶级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生变化
迫切需要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发展经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
中共八大
《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
中共八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5)
这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这次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有
A.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
下表所列活动(  )
A.凸显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B.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
C.表明文艺领域出现“左”的倾向
D.反映我国传统文化仍占主流
时间 活动名 主要获奖或展演(展出)作品
1956年8月 第一届全国音乐周 《广陵散》《阳关三叠》《嘉陵江号子》《祖国颂》《长征大合唱》等
1957年1月 第一次群众性电影评类 《董存瑞》《家》《为了和平》《平原游击队》《祝福》
1957年12月 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 292位作者的321幅作品,有的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有的反映祖国江山秀丽、欣欣向荣,还有的以人像、静物、花卉及鸟、兽、鱼、虫等为题材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唯物史观
材料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指出大会的任务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作出判断,并提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周恩来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针对急切期望实现“纯而又纯”绵社会主义的想法,指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些报告和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6-1965)》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召开这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大会所取得的“初步成果”。(6分)
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成果:正确判断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把我国尽快低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工业国的任务,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思考计划与市场的作用。
1956
《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
中共八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5)
1957
三大改造完成,动员各阶层、各党派、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6
《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
中共八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5)
1957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8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实质:“左”倾错误思想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
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后果:引发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1956
《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
中共八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5)
1957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8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
1962
1964
1965
八字方针
各政策调整
七千人大会
“四个现代化”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适时调整
1960年冬,“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各类政策调整。
1964年,三届人大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
核心:调整——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工农业、轻重工业)调整经济发展速度
意义:改变了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错误做法,但对“左倾”思想未彻底清算。
66年春夏
71年9月
76年
文革全面发动
林彪反革命集团政变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①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②经济为主:要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尊重规律: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④加强法治: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建设,反对个人崇拜。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出现失误的教训
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
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工业
㈠国内建设(“一五”时期到“四五”时期)
伟大的建设成就
⑴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石油
汽车
造船
地铁
20C60S初,大庆工人出色完成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1958年,中国制造了第一辆小轿车
1960年,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
1969年,北京地铁一期完工,这是中国第一条地铁
1.工业
㈠国内建设(“一五”时期到“四五”时期)
伟大的建设成就
⑴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⑵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指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政府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备战、备荒、为人民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60年代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式恶化(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尚未改善)
国内经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作用:
1、增强国防力量,
保卫国家安全。
2、推动西部发展,
改善工业布局。
(2023·1浙江选考·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下列两幅图片所示相关成就是
A.我国在两极格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成果
B.我国交通事业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果
C.“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激发广大人民自主创新的见证
D.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
A
图1、图2是新中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新建工业分布示意图。图1到图2的变化缘于(  )
A.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B.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形势
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社会主义阵营逐渐巩固
B
2.国防
㈠国内建设(“一五”时期到“四五”时期)
伟大的建设成就
成功爆炸了原子弹(1964)、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1970)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东风四号中远程导弹
发射试验圆满成功
3.基础工程:建设的一些基础设施、基础项目和大中型企业至今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农业: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5.生活水平: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6.教育事业: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㈠国内建设(“一五”时期到“四五”时期)
伟大的建设成就
7.医疗卫生: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㈠国内建设(“一五”时期到“四五”时期)
伟大的建设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基本
医疗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覆盖全国 计划免疫 安全监督
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健康档案、 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
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
规范收费标准加大扶贫力度
20世纪60年代: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使全民病有所医
作用:
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8.劳动者素质:劳动者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
9.先进人物:涌现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和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以及全国劳动模范孟泰、时传祥等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
10.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㈠国内建设(“一五”时期到“四五”时期)
伟大的建设成就
㈡外交成就
伟大的建设成就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第二次建交高潮
出现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高潮
70年代
打开外交新局面
①先后同一系列西方国家建交
②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迎来建交高潮,到1976,
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中法建交
1964年
冲破西方封锁
原因:亚非拉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侵略干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赢得了这些国家的友谊和信任,也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2024·1浙江选考·14)1970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他的第一个外交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富有生命力的人民,他们不应该继续孤立于国际大家庭之外……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历史证明,尼克松政府“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有利于
①越南战争的结束 ②中国与法国的建交
③中国与日本正式建交 ④古巴导弹危机解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2024·1浙江选考·18)广交会见证了中国外贸结构与质量的巨变。1957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消息《出国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记录下新中国第一次举全国之力办起的外贸活动——广交会。1999年的第86届广交会上,机电产品首次跃升为第一大类出口产品。2001年后,广交会“一位难求”,被视为“中小企业孵化器”。自第101届起,广交会全称改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1957-202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了3000多倍,已跃居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材料主要反映了
A.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第一展
B.中国以开放姿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广交会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D.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放战略的实施
B
根据材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方针调整以及取得的外交成就
材料: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苏联。“一大片”的第三世界更要团结。
——《毛泽东年谱》第六卷
外交方针: “一条线”:同一纬度的中、日、美、欧团结起来。
“一大片”:团结亚非拉地区。
(1)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升格为大使级。
(2)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1972年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材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但是它的主要点,已经可以从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得到基本的总结……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探索对后来的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意义:为逐步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提供了经验;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骨干力量和工作经验;
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都具有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
探究1:伟大的建设成就
【探究与思考】
【探究与思考】
探究2:曲折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中国当时的经济模式是欠发达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其内外部压力越大。 ——李向前
材料二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不长,党在全国范围执政时间不长,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真正弄清楚。十年中,出现的一些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的主观主义的思想和做法,许多是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片面理解或教条化的结果。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封锁和孤立政策;苏联在中苏关系恶化后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为什么过程曲折?
原因: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基础薄弱;
中国共产党建设经验不足; 国际形势严峻。
【探究与思考】
探究3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伟大原因
材料一 ……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到: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
材料三 20 世纪 60 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为什么取得这么多成就?
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及科学理论的指导;
及时的政策调整;
全国人民的辛勤劳动与奉献;
英模的担当与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