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相关选必)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共4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1节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相关选必)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共41张PPT)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31节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相关选必)
融通链接
选1
选2
选3
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世界史分期及发展进程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500年前后
新航路开辟
20世纪初
世界上古史
世界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多元分散的世界
世界多元文明的发展;区域间的交往;世界性大帝国的出现。
整体发展的世界
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并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命运与共的世界
社义资义并存,第三世界发展,人类命运日益密不可分。
横向
纵向
奴隶
社会
封建
社会
资本主义
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并存
原始社会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历史学中的“文明”是指原始社会之后漫长的历史阶段,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区域文明走向整体文明的过程!
“文明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当某个阶段的文化,比较广泛的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经初步形成,社会成员被划分成了阶级或等级,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甚至城市中心,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作文明。”
—纪录片《世界历史》第2集 《文明的曙光》
文字、科学、阶级或等级、国家、建筑、城市
文明诞生的标志
(2023·新课标)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
A.公共墓地出现 B.农业的产生
C.贫富分化加剧 D.文字的使用
C
例题1: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剩余产品
贫富分化
采集狩猎
农耕畜牧
社会分工细化
劳动生产率提高
播种耕作
走向定居
村落、城市产生
阶级
等级
统治
工具
国家
制度
文字
信仰
记事管理
构成国家的组成部分
私有制产生
生产力进步的体现
文明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文明诞生的标志:
2.文明产生的原因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2023·湖南高考)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
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
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B
例题2: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3.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产生
农业 畜牧业
西亚
南亚 /
中国
中南美洲
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
芋头
水稻、粟
玉米、南瓜、甘薯
绵羊、山羊
猪、狗
骆马
(1)概况
(2)影响
⑴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
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②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⑵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②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手工业者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
③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④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由此产生,文字因记事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
⑶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①天文历法获得较快发展。 ②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
⑷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
①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妇女逐渐退居从属地位。
②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世界文明史——观察世界的新视角》(美国威廉·麦克高希)称: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和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古希腊文明
约BC800年
古埃及文明
约BC3500年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约BC4000年
古印度文明
约BC2300年
中国文明
约BC2070年
㈠世界文明的发展特征
◆地理分布:
①基本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②多临近大河流域
共性:
◆本质: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特性:
独立发展,多元并存
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交通条件的限制;地理环境的差异
(2024·广东卷)古代世界的波斯帝国、秦汉王朝、罗马帝国和印加帝国为加强统治,均实行君主专制制度,采取诸如颁布法律、改革币制、修建道路等措施。这反映出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 )
A.互鉴性 B.同源性 C.统一性 D.同步性
C
例题3: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㈡世界最初的主要文明
1.两河流域文明(西亚)
⑴自然条件: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⑵产生历史
BC9000年
BC4500年
BC3500年
BC18世纪
产生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发现定居的农业村落遗迹
苏美尔人迁移到两河流域南部,从事农业生产,具备灌溉知识,使用金属工具
产生最初的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⑶文明概况
中央
地方
法律
a.政治
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
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太阳神沙玛什
汉谟拉比王
权柄
君权神授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明显的阶级歧视
材料1:汉谟拉比在位期间把两河流域聚合为一个统一的政治单位,他厉行中央集权,把宗教、军事、行政和司法大权集中于一身……统一的国家,需要有统一的法律。两河流域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环居在附近山区或沙漠中的游牧部落,都是虎视眈眈地要来夺取这块肥沃的绿洲。所以,两河流域的历史,充满了此去彼来的定居部族和游牧部族之间的竞争攘夺。
——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古代部分》
材料2:两河流域文明处在一个连结近东地区各部分的贸易网络的中心地带,它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贸易和商业特点。
——刘文鹏《古代西亚北非文明》
材料3:在迄今所发现的楔形文字文献中,有关法律方面的内容在苏美尔文献中占95%左右。在《汉穆拉比法典》颁布之前,两河流域已有《乌尔纳木法典》 、《苏美尔法典》、《苏美尔亲属法》、 《埃什努那法典》 、《李必特·伊丝达法典》。
——摘编自于殿利《巴比伦古文化探研》
政治:汉谟拉比实现集权统一,需巩固统治
社会:各族不断入侵争战,民族关系复杂
经济:交通便利,经济活跃,工商业发达
法制:两河流域有重视法律治理的传统
探究:为什么两河流域能出现最早最完整的成文法?
⑶文明概况
b.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①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②修建水利工程,积极开凿、疏浚、维护灌溉系统;③古巴比伦王国的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并合伙经营或出租给佃户;
①青铜冶炼技术最早出现在西亚;②两河流域掌握了由赫梯人传入的冶铁技术;③新巴比伦时期,手工业曾一度繁荣;
①古巴比伦王国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②新巴比伦时期,商业曾一度繁荣,巴比伦城内聚集了来自亚非各地的商人;③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信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其中不同形式的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甚至还包括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④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⑤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契约除明确规定当事人双方在所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利以外,在末尾必须有双方的盖章,以及几位证人的签名
(2024·北京卷)书信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材料。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给地方总督写了大量泥版书信,命令其征收椰枣、谷物、芝麻、皮毛服装,如数上缴征收的货币,清理运河便于灌溉,为王室牧场派遣剪羊毛工人,查办官员贿赂事件,组织审理经济纠纷,协助调兵等。以上材料反映出的有关古巴比伦的信息包括( )
①行业种类多样 ②国家重视农业生产
③地方资源的所有权归总督 ④书信是国王处理事务的一种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例题4:
(2023·湖南高考)
史料一 《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葡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
史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
史料三 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
根据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例题5:
史料一属于口述史料,是第二手史料,古代西亚的《吉尔伽美什》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史料一可以推断出古代西亚已经产生了葡萄酒,以及普通民众也有机会喝到葡萄酒。但由于史诗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内容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所以对史料一的分析推断,还需要结合其他文献、文物史料来进行甄别。
史料二属于文献史料,是第一手史料,《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史料二可以体现出当时葡萄酒可能用来宗教祭祀,女祭司可能负责葡萄酒的保管,同时对葡萄酒的使用具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平民禁止使用葡萄酒。
史料三中的土陶罐属于出土文物,是第一手史料。土陶罐上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这丰富了研究葡萄酒产生时间的史料和视角,葡萄酒的产生时间可能不晚于约公元前6000—5800年。但是,需要对土陶罐上“吸收的有机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科技鉴别,看其是否是与土陶罐是同一时期。
⑶文明概况
c.生活
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耶莫遗址)
村落 城市 民居 自然环境
建筑材料
建筑布局
交通 ①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②至约公元前2900年,以城市为中心的聚落逐渐扩大,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③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进入了文明时代
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
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
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结构是由前庭、前室、主室构成
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已出现双轮车,轮车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运载量和运送速度,是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⑶文明概况
d.文化
文字
文学
数学
艺术
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后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
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①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②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表现了动物宴会的情景
e.军事:苏美尔人之间经常争战,他们最早使用战车作战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㈡世界最初的主要文明
2.尼罗河流域文明(北非)
⑴自然条件:
①东北非的埃及处于干旱地区,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尼罗河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⑵产生历史
BC3500年
BC3100年
埃及文明兴起
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希罗多德
⑶文明概况
a.政治
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摘译自埃及历史铭文
思考:这段话表现了法老怎样的地位?
君主 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官吏 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⑶文明概况
b.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①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②通过修堤筑坝、挖沟开渠等水利工程,并积极开凿、疏浚、维护灌溉系统,构建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既可控制洪水又可灌溉耕地,保障农业生产,它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③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④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①古埃及人最早制造玻璃;②青铜冶炼技术最早出现在北非地区;③北非掌握了由赫梯人传入的冶铁技术;
①尼罗河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②商业的历史十分悠久,在金字塔壁画上,已经有了人们在市场上交换产品的场景
③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
④公元前16-前11世纪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要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
⑤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广泛使用,凡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
⑶文明概况
c.生活
民居 建筑材料
功能
建筑布局
疫病 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用木桩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在上面搭上屋梁,再用椰子叶铺成屋顶
防晒保温
一些房屋留有小洞或栅栏式的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
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罹患天花,其木乃伊面部就有天花瘢痕
⑶文明概况
d.文化
文字
文学
科技
艺术
书籍
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
包括神话、文学故事、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
①金字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②医学颇有建树,波斯帝国的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
③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古罗马的凯撒在制定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
①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始于公元前27世纪,是集宗教与世俗权力于一身的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巨型陵墓,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是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遗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②埃及人给统治者修建的陵墓豪华且有丰厚的随葬品
③古埃及的建筑艺术收到宗教较大影响,法老们修建了众多神庙,以此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祭司们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
约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纸草书卷,一般被认为是书籍的雏形
(2024·安徽卷)古代埃及王表通常是指按照年代次序罗列统治者形象、名字和头衔的文献。约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王表中的大量王名写于王名框中,王名框上一般刻画有代表荷鲁斯神的鹰隼形象。新王国(前1550~前1069)时期,王表形制臻于成熟。据此可知,古代埃及王表( )
A.说明了象形文字的缘起 B.融合了宗教与王权的观念
C.呈现了埃及神庙的兴衰 D.展示了分裂与统一的场景
B
例题6: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㈡世界最初的主要文明
3.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文明(南亚)
⑴自然条件:
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
⑵产生历史
BC3千纪
BC6世纪
古印度文明诞生
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并出现种姓制度,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
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同时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
BC1500年
内:古印度地形割裂,内部民族众多
外:频繁遭到外部入侵
——形成独特而多元的文化
⑶文明概况
a.政治:
种姓制度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
…………
其口为婆罗门,
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
(刹帝利),
其双腿变成吠舍,
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崔连仲等选译《古
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
特点:职业世袭;等级分明;种姓歧视
实质:维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根据材料回答:
①印度种姓制度之下有哪些等级?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②种姓制度有何特点?其实质是什么?
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请用一句话概述种姓制度的影响。
⑶文明概况
b.经济:修建水利工程,积极开凿、疏浚、维护灌溉系统
宗教
文学
科技
①在雅利安人建立国家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②公元前6世纪,由于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在此基础上产生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③种姓制度和佛教是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
④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①《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②《梨俱吠陀》和后来三部吠陀合称“四吠陀”,其反映的时代被称为“吠陀时代”,它们古代印度祭司们使用的经书,也是歌颂神明的诗集
①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②天文、历法、医学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c.文化
文字
艺术
文化外传
①哈拉帕文化的遗址中出土的“印章文字”是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
②用来书写“四吠陀”典籍的梵文是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③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①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②南传佛教经典书写用的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③印度的语言、建筑艺术、思想以及风俗习惯等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请以右图建筑为例,说明印度文化对东南亚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和印度教的特征在吴哥窟中都有体现,窟中很多浮雕的题材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
(2023.6·浙江选考)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A
例题6: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㈡世界最初的主要文明
4.古希腊文明(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⑴自然条件:
沿海、多山、少平原,路上交通不便
⑵产生历史
BC2000年
BC8世纪—BC6世纪
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
数量众多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诞生
BC2千纪
⑶文明地位:
古希腊人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他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
城邦国家特点:各自独立,小国寡民
⑷城邦政治
纲下 6
分别指出古希腊实行“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城邦代表?
雅典
斯巴达
雅典 城邦 斯巴达 公民大会 议事会 陪审法庭 机构 公民大会 长老会 监察官
职责
成员产生
特点
决策事务法律
成年男性公民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服务大会,日常管理,监督任免
审理案件
抽签选举
抽签选举
决策
成年男性公民
人民主权
拟定国家大事
最高司法机关
主持
审判
全体公民中选举
贵族
任期制
世袭
特点: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公民地位:古希腊公民既是士兵,也是土地所有者,一般不直接从事劳动。公民承担保卫城邦的责任,掌握绝大部分社会财富,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
(2024·辽宁卷)古姆诺帕里亚节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是斯巴达城邦为纪念战争胜利而创设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最炎热的7月举行,历时数天。这期间,人们吟唱颂歌以纪念众神和斯巴达英雄,还举行少年和成人的体育表演。据此可知,该节庆有助于斯巴达
A.维护民主政治稳定 B.繁荣城邦经济
C.凝聚城邦公民意志 D.形成多神崇拜
C
例题7:
(2022.6·浙江选考)
材料 (雅典)民主活动的范围比过去大大扩大了……这套体系也体现了雅典为现今许多学者称为“极端民主制”的基本原则。……仅自由民中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公民权……而且,这种民主权利本身有时也流于形式,失之过滥;公民大会往往在一些别有用心之徒的煽惑之下,通过了一些怀有偏见的错误决议,伤及无辜,扼杀了新的思想。所以雅典民主政治始终只是意味着社会上一少部分成员的政治权利,存在着无可逾越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写出雅典城邦被排除于公民权之外的人员构成。雅典民主政治“无可逾越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体现在哪几个层面?
例题8:
构成:妇女,奴隶,外邦移民(或“外邦人”)。
层面:民主范围;民主性质;参政方式。
局限性:
①民主范围: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②民主性质: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上
③参政方式:直接民主的形式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⑸社会治理: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实行自治,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①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
②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在地力较差、不适于种粮食作物的地方建果园,种植葡萄和橄榄
③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①葡萄和橄榄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②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①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②公元前4世纪商业迅速发展,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⑹经济
城市
民居
疫病
①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②古希腊雅典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位于城内山丘的顶上,建有神庙,四周砌设土墙,只有一个上下孔道,利于防卫。下城分布着市场、行政机构和居民点。
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
中庭左右是小房间和陈放家史、祖先塑像的凹室,与入口相对的是正屋
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突然暴发严重鼠疫,雅典将军伯里克利也未能幸免,雅典政治的走向明显转变。
⑺生活
文学
史学
哲学
①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其中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是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
②《荷马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①古希腊史学是欧洲史学的源头
②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他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③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①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用对话(对话)形式提出的哲学思想由其学生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②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
③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⑻文化
(地位: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
法律
艺术
教育
希腊克里特岛上的一处遗址中,发现了公元前7世纪的石刻,上面的铭文记载了有关法律的内容,这是早期的成文法。
①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
②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⑻文化
(地位: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
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发生(涉及)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
轴心时代——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
在轴心时代里,中国、印度河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墨子……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
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各个文明的发展。
(2024·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概念。“文化”这个词至少有三种理解,最基础的理解是“读书写字”;第二种理解是指文学、艺术、小说、戏剧,还有唱歌、跳舞等,粗略等同于“文学艺术活动”;第三种理解是指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它包括社会的制度设计、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物质创造、精神导向等。显然,前两种理解包含在第三种理解中,第三种理解是一个更宽、更高层次上的理解,大致可以与文明相等同。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某一世界古代文明为例,就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选择中国以外的古代文明,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例题9:
阐述:
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它包括社会的制度设计、生活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物质创造、精神导向等。比如我们常说古希腊文化,就是指包括古希腊制度设计,古希腊的社会生活和古希腊思想文化等在内。古希腊制度设计是非常典型的奴隶制民主制,国家不设国王,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公民大会,大会由公民抽签产生,共同对国家事务进行商议。这种制度设计是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海外商贸以及城邦政治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极大的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而对外战争的胜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种繁荣的局面,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的经济和政治日益欣欣向荣,也迎来了古希腊文学的黄金时代;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主要是指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物质创造,古希腊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城邦,城邦居民无法通过农耕实现基本生存,所以古希腊人主要从事海外商业贸易活动,海外商贸非常繁荣,所以古希腊人形成了追逐商利的价值取向。商品贸易发展要求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所以古希腊社会呈现出自由宽松的社会氛围。从事海外商品贸易要求商人要诚实守信,要敢于冒险和探索,所以古希腊人民普遍形成了诚实守信、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古希腊思想文化是在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希腊的商品贸易发展下不断发展繁荣的,希腊神话 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后世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曾从古老的神话中汲取养分。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正式的书面文学作品,古希腊抒情诗、古希腊寓言、古希腊的悲喜剧、古希腊的建筑、音乐等都充分展现了古希腊文学艺术的繁荣。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是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也是西方哲学的起源。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文化呈现出理想主义、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悲剧性、雄伟性的特点,是文化是“社会的整体存在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