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轮复习课件(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轮复习课件(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21节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相关选必)
融通链接
选1
选3
第16课(收回关税自主权)
第1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选2
第5课(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间导图
第21节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相关选必)
思考1: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
思考2: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思考3:国民革命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㈠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思考3:中国为何能参加巴黎和会?
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
思考4:能说出中国参加一战的概况吗?
1917年,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十几万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思考5: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结合选三及所学归纳】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①引发山东问题,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②引发五四运动
①民族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
②日本在中国经济势力得以增强
①引发的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一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化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标志)
②使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产生了怀疑,开始重新审视西方文化,由学习西方转向学习苏俄
③促进民众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外交努力失败,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化,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标志。此次,中国共产党一直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
——【选必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思考6: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表现在?
英、美等国操纵的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昨日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
——《山东问题中之学生界行动》,1919年5月5日于《晨报》
2.开始: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
北京学生街头游行请愿
5月4日
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
5月5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
5月7日
蔡元培辞任北大校长
5月9日
北京25000名学生总罢课
5月19日
北京学生有大量学生被捕
6月3.4日
支持北京学生的游行示威遍及各地
5月14-18日
……
……
北京学生的请愿结局如何?
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军阀的镇压。
1919年6月7日和6月9日,《申报》大幅报导,上海工界和商界、学界一致行动,实行罢工、罢课、罢市。  
公司不卖日货
上海学生总罢课
3.高潮: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北京政府被迫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产生了怎样的成果?
结合材料及课本,指出五四运动的影响。
⑴性质:
4.影响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①爱国革命运动:
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②社会革命运动:
③思想启蒙运动: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4)五四精神: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实现了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民觉醒。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
(2)革命意义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3)历史地位
(2022.6·浙江高考·12)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天津总商会于6月9日发出布告称:“对于外交失败,惩办国贼,惟有以罢市为最后要求。本会鉴于人心趋向,局势危迫;无可挽回,当即决定自明日起罢市。”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商人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B.五四运动的中心已从北京转移到天津
C.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罢市”是商人爱国行动的一种方式
D
真题演练
真题演练
(2024·湖北高考·17)【五四期刊与社会思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以五四运动为中心的前后时期(1915—1923年),大量期刊涌现。图3是五四时期期刊创办情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五四时期期刊的整体特征。(6分)
(1)
①创办数量多;(2分)
②地区分布不平衡,北京、上海最多;(2分)
③期刊种类多样,包括思想文化、
科学、政论等;(2分)
④具有救亡图存与启蒙色彩。(2分)(答出三点得6分)
材料二
创办于1915年的《新青年》《科学》及1917年的《太平洋》,代表了当时思想界的动态。文化类期刊有《湘江评论》《浙江新潮》等新文化期刊,《国故》《学衡》等保守主义文化期刊,《侦探世界》等通俗文学期刊,《小说月报》《创造》等新文学期刊。《科学》“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主张科学救国,同类期刊有《电界》《心理》等。《太平洋》主要刊发政论文章,主张政治革新。政府及政党亦办期刊,如中共刊物《共产党》《劳动界》,国民党刊物《建设》等。
——摘编自《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五四时期期刊蓬勃发展的背景。(8分)
①五四运动激发了民众的反帝爱国思想;(2分)
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主、科学等思想的宣传;(2分)
③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2分)
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2分)
⑤有识之士对救亡道路的不断探索。(2分)(答出四点得8分)
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传播历程
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广泛传播,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选择性必修三 P10】
(1)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广泛传播
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选择性必修三 P10】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宣传中心:
北京与上海
3.宣传方式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⑴撰写文章
⑵组织研究团体
⑶翻译出版著作
4.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选择性必修三 P4】
真题演练
(2024·安徽高考·7)1921年4月,《新青年》刊文指出,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是近世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始祖”,有许多独具慧眼的见解,但“我们对于古人的学说,当参照现在的情形,加以考虑,断不可一昧盲从,做出那‘孔趋亦趋,孔步亦步’的样子”。由此可见,当时知识界已关注到(  )
A.革命理论传播的广泛性 B.儒家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C.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 D.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践性
D
近代中国向外国学习的历程
A
B
C
指出A、B、C处应填入的事件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材料: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思考:当时是否具备建党的条件?
㈠历史条件
1.思想条件: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4.国际条件:
3.组织条件:
2.阶级条件: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随后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建立(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
共产国际的帮助
㈡标志:中共一大
1.召开:
⑴党名:确定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
⑵目标: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⑶领导: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实现共产主义,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
【思考】《中国共产党纲领》有何局限性?
2.内容: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和嘉兴南湖先后召开,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名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会议。
“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已的奋斗目标,并且强调要以革命的手段实现这个目标。这样,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政党属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阶级
新型政党领导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革命前途
新的奋斗目标
新的革命纲领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024·北京高考·8)1920年,在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与此同时,陈独秀主编的《劳动界》也发文指出,“神圣不可侵犯的工人,竟被资本家压迫了!真是可恼!我们此时应当要去抵抗他,我们此时就应该要有团体”。这说明(  )
A.发动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独创的斗争形式
B.成立工人组织符合当时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
C.“劳工神圣”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共识
D.建立工会是开展国民革命的重要内容
真题演练
B
⑴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⑵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㈢中共二大—确立民主革命纲领
1.召开:
2.内容: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革命对象、革命性质
②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思考:相比较一大,二大进步的地方?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㈠国共合作
1.背景
1921.8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922.1
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5
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
1923.2
京汉铁路工人总罢工
100 次
爆发的罢工斗争
30万 人
参加罢工的工人
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
遭遇联合镇压,革命转入低潮
【选择性必修二 P28】
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投身工人运动,推动了一系列罢工运动的展开,并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⑵1923年 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2.实现:国民党一大
⑴条件: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
⑵召开: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
⑶内容:孙中山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并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
民生主义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联俄:借助俄国的帮助进行革命斗争,“以俄为师”,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方法。
联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两党友好合作。
扶助农工:组织、领导农民和工人群体加入革命甚至进行武装斗争
方法、手段
纲领、目标
思考: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㈡国民革命(1924—1927)
1.领导:
2.目标:
3.政权:
4.根据地:
5.革命基础:
6.军队:
国民革命军。
革命统一战线。
广东革命根据地。
广州国民政府。
打倒列强,除军阀。
国共合作。
㈡国民革命(1924—1927)
7.主要历程
⑶高潮:北伐 (1926年)
⑴起点:国民党一大。
⑵发展:两次东征陈炯明,巩固和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①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②成果:
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
收回关税自主权运动: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选择性必修一 P95】
(4)结果:失败
(1)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失败”的含义
国民党右派篡夺了统一战线内部的领导权。
失败原因
【合作探究】国民革命的失败?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
失败的标志
真题演练
D
(2024·河北高考·9)1923年12月,李大钊在一次演讲中说“一个劳动者不过是一个资本家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百个劳动者不及一个资本家,那可加到千个,倘使能够再加到万个,终有平衡的可能了”,并展示了如下示意图(图3)在此,李大钊主张(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改良现有社会制度
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D.加强工人阶级团结
真题演练
省份 名目 奉天 直隶 山西 江苏 广西 云南
岁入总额 12393554 9342163 7335692 16777315 4104141 2218068
岁出总额 10131248 10961692 8021263 14892393 7469452 4260138
军费 6918538 6692844 5636044 6122374 5673435 2131416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北洋政府收支失衡
③国民革命的迫切性 ④南北军阀一丘之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湖北高考·7)下表是1925年中国部分省份的岁入、岁出总额及军费数据(单位:银元)该表可论证(  )
D
(2024·山东高考·6)1926年1月,吴玉章在广州国民党二大期间的一次答词中说:民国元年的革命虽然成功,但所主张的不过是十八世纪法国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当然是走不通的”。他强调的是(  )
A.工农群众的革命主力军作用 B.创新革命理论的紧迫性
C.需要吸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 D.推进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真题演练
D
(2024.1·浙江高考·8)1929年7月至1930年1月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年会,途经欧亚许多地方,记载了他“亲眼见到过往悉心研究过的人和事……那些书面报道里栩栩如生的人与事的真身”,在下列他途经的城市中,他不可能“亲眼见到”(  )
A.印度焦特布尔城:路上有卡车与汽车,整个城市都通了电灯
B.新加坡城:使用中国汉字、印度的泰米尔文和英文的告示牌
C.上海:国民革命军北伐,租界调来了大批部队驻防
D.北平:规模宏大、布局巧妙的明清皇宫——紫禁城
真题演练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