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融通:引导学生像史家一样走进历史 课件(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术融通:引导学生像史家一样走进历史 课件(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
▲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列强瓜分非洲
学术融通:引导学生像史家一样走进历史
目 录



什么是学术融通
为何要学术融通
如何做学术融通




为何要学术融通
国家层面:如何孕育以中国风格为标的教育教学

2017年12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2018年9月,部分省市开始实施新教材
2019年2月,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中国教育的新使命和中国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从世界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向世界最好的基础教育战略提升
科学总结、提升、凝练中国教育发展经验,提升基础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世界基础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为何要学术融通

学生层面:如何升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方式
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高中生具备一定历史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需要培育更高阶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另外,高中是大部分学生系统学习历史的最后学段,因此高中历史教学既要让学生了解史家是如何进行学术研究,更要培育他们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所需的能力和素养。学术融通教学是基于学情,符合高中生发展需要。




为何要学术融通

学术层面:如何理解以学术成果为基的教材叙述
新教材栏目特色明显,“学习聚焦”是子目核心;“史料阅读”有原典性和多样性;“问题探究”有学术性和拓展性。这些栏目都不同程度引入史学最新研究成果,提高历史教学的专业性和学术性。
统编历史教材所依托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解释,大多来源于学术界的研究成就,史学界源源不断的学术探讨和相关成果,是其活水之源,故必吸纳之。
——李帆《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内容介绍与解析》




为何要学术融通

教学层面:如何贯通以学科素养为核的历史教学
大部分高中生 “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
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做中学,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联系和运用知识,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学会全面、发展、辩证、客观地看待和论证历史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




学生层面:如何升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方式
教学层面:如何贯通以学科素养为核的历史教学
学术层面:如何理解以学术成果为基的教材叙述
为何要学术融通
国家层面:如何孕育以中国风格为标的教育教学




“引导学生像史家一样走进历史”

什么是学术融通

人:历史人物、史家、编者、教师、学生、命题者
物:史料、史事、课标、教材、教辅、试题
“引导学生像史家一样走进历史”
什么是学术融通

“引导学生像史家一样走进历史”学术融通教学图
史家学术研究的一般过程是先提出问题,通过收集解释论证史料,最后解决问题,形成历史观点或认识。学术融通教学是师生共同追寻史家学术研究的足迹,增强学生史料意识,学会史学论证方法,感悟史学魅力和史家品质。简而言之,“问题—史料—观点/认识”模式,打通史家学术研究和学生历史学习的断点 。
课程观
学生观
教学观
新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史家在历史课程方面的知识体系、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正是学生所要学习和体悟的。
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思考和实践学生“怎么学”,教师思考“如何用教材教”,教师引导学生像史家一样阅读并思考历史,走进历史,以史育人。
从传统历史教学重在培养史料信息提取,运用知识解读的能力,现升级为重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推理、判断、论证等关键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和必备品格。
什么是学术融通

“引导学生像史家一样走进历史”
如何做学术融通

(二)辨证多元史料是学术融通教学的关键
(三)形成历史认识是学术融通教学的灵魂
(一)凝练核心问题是学术融通教学的引擎
“引导学生像史家一样走进历史”学术融通教学图
学生疑惑问题
①各个子目均涉及佛教,佛教对当时中国有何影响?
②统治者几度灭佛,佛教文化遭损失但为什么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③魏晋玄学是独立学派?还是属于儒学或道教?
④这个时期出现了王羲之、顾恺之和祖冲之等名人,为什么他们的名字中均有“之”?(问题有点无聊)
⑤僧一行是如何测定地球子午线长度?(老师,有点为难您了,但我真的很想知道!)
⑥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有哪些影响。
如何做学术融通

盖六朝天师道信徒之以“之”字为名者颇多,“之”字在其名中,乃代表其宗教信仰之意,如佛教徒之以“玄”或“法”为名者相类。东汉及六朝人依公羊春秋讥二名之义,习用单名,故“之”字非特专之真名,可以不避讳,亦可省略。六朝礼法士族最重家讳,如琅琊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同以“之”为名,而不以为嫌犯,是其最显著之例证也。世人多不知此义,可不深责。
(一)凝练核心问题是学术融通教学的引擎
学生疑惑问题
①各个子目均涉及佛教,佛教对当时中国有何影响?
②统治者几度灭佛,佛教文化遭损失但为什么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③魏晋玄学是独立学派?还是属于儒学或道教?
④这个时期出现了王羲之、顾恺之和祖冲之等名人,为什么他们的名字中均有“之”?(问题有点无聊)
⑤僧一行是如何测定地球子午线长度?(老师,有点为难您了,但我真的很想知道!)
⑥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有哪些影响。
如何做学术融通

核心问题
(一)凝练核心问题是学术融通教学的引擎
是指能凝练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设置问题链,在问题解析论证中,既能活化教材等学习资源,又能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
学生疑惑问题 核心问题 核心学习任务
①各个子目均涉及佛教,佛教对当时中国有何影响? ②统治者几度灭佛,佛教文化遭损失但为什么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③魏晋玄学是独立学派?还是属于儒学或道教? ④这个时期出现了王羲之、顾恺之和祖冲之等名人,为什么他们的名字中均有“之”?(问题有点无聊) ⑤僧一行是如何测定地球子午线长度?(老师,有点为难您了,但我真的很想知道!) ⑥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有哪些影响。 如何理解三国至隋唐的多元文化融合及影响。 学生能例举、关联三国至隋唐不同领域的文化成就,理解当时多元文化融合特色及影响,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服务民族自强。
如何做学术融通

核心问题
(二)辨证多元史料是学术融通教学的关键
如何做学术融通

关注历史表象的背后,如何调度材料、形成联想、深度开掘、恰当组合,如何从字里行间透视研究对象的来源,结构关系和层进脉络。
辩证教材中多元史料成为一种可操作、最实际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学范例。
编写教材的史家们精挑细选史料,将它们编入教材,是一种学术构建,自然是重要的。
学术融通教学就是要师生循着史家足迹,整理、辨析、细品教材史料,解决问题,提升思维能力,培育学科素养。
(二)辨证多元史料是学术融通教学的关键
如何做学术融通

核心问题 核心学习任务 问题链 对应素养水平目标
如何理解三国至隋唐的多元文化融合及影响? 学生能例举、关联三国至隋唐不同领域的文化成就,理解当时多元文化融合及影响,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服务民族自强。 问题1:这些史料对我们研究三国至隋唐多元文化融合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问题2:你会选择哪些史料作为该研究问题的证据,并说明理由。 史料实证水平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在对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问题3:是否还有其他史料信息或问题值得你探究? 问题4:综合上述分析,谈谈你所理解的三国至隋唐的多元文化融合。 史料实证水平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问题2:你会选择哪些史料作为该研究问题的证据,并说明理由。
如何做学术融通

追问:还有没有史料证据也能论证你的观点?
质问:综合上述史料,此前的观点适切吗?
转问:根据教材史料论证佛教文化融入多个领域,在此基础上能否重组某领域的史料,比如书法,进一步理解当时多元文化融合概况及影响?或者结合魏晋至隋唐的佛教在中国发展史,探讨佛教文化融入多个领域的原因。
史料正面信息解读,侧重要点概括、细节解读等。而史料另面信息涉及史料作者、产生情境和隐藏信息等,这些才是历史学科特有的,鼓励学生在论证和探究中提出像史家可能提出的问题。
(三)形成历史认识是学术融通教学的灵魂
如何做学术融通

学生甲:如何判定“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制品”?
学生乙:唐朝雕版印刷术与佛教发展有何关系?
学生丙:原藏于敦煌藏经洞的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为何现存于大英图书馆?
问题3:是否还有其他史料信息或问题值得你探究?
“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
(三)形成历史认识是学术融通教学的灵魂
如何做学术融通

学生甲:如何判定“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制品”?
学生乙:唐朝雕版印刷术与佛教发展有何关系?
学生丙:原藏于敦煌藏经洞的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为何现存于大英图书馆?
民族文化角度,魏晋以来,民族间长期交流交往交融,少数民族文化逐渐融入中原汉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绚烂的成分。
思想宗教方面,儒释道三教并存,互有消长,外来佛教文化融合儒、道文化,实现了本土化,形成禅宗、天台宗等流派,并东传至朝鲜、日本。
文学艺术方面,在南北文风交融下,诗歌描绘祖国的山川和塞漠,关注个人情感抒发和社会百姓民生疾苦。
中外交流方面,以佛教为代表异域文化在思想、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形成历史认识是学术融通教学的灵魂
如何做学术融通

问题4:综合上述分析,谈谈你所理解的三国至隋唐的多元文化融合。
学术融通教学把教师和全班学生转变为历史研学教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就会被激活,拓宽历史学术视野。
学术融通教学提出教师引导学生像史家一样走进历史,对教师的史学素养和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历史教师兼具史家的历史思维和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师不仅自己要以史家方式思考历史问题,还要能帮助学生学习历史和以历史的方式思考,完成学习任务。
谢 谢
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