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2张PPT)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基本特点与教学建议一、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基本特点二、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教学建议三、努力“育己”,持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一、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基本特点1.必修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关系历史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高中历史课程的整体结构,具有关联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历史必修课程是共同基础,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史事和发展脉络,基本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递进与拓展,从三个主要领域呈现更为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历史必修课程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设《中外历史纲要》模块。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均在历史时序的框架下,由若干学习专题构成。通过中外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以及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升学需求而选择修习的课程,设《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三个模块。各模块由若干学习专题构成,在各专题下的具体内容依照时序进行表述,呈现中外历史多方面的重要内容,引领学生从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等不同视角深入认识历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课程是共同基础,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史事和发展脉络,基本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选择性必修课程(专题史)是必修课程的递进与拓展,从三个领域呈现更为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课标组组长、教材总主编 徐蓝——郑林《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6个学分一、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基本特点1.必修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关系2.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基本特点(1)时空跨度大、涉及领域广泛、线索多《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从政治制度、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法律与教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六个专题,对中外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叙述,具有时空跨度大、理论性强、线索多、内容丰富等特点。——《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主编 卜宪群古今中外数千年,六个专题《经济与社会生活》以世界为舞台,紧紧抓住农、工、商、住、行、医六个主题,向学生展示人类5500年来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风貌,从而加深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经济与社会生活》主编杨共乐三册教材,古今中外,18个专题一、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基本特点1.必修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关系2.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基本特点(1)时空跨度大、涉及领域广泛、线索多(2)专题性与理论性强,专业要求高 四、如何教好(《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这部教科书 一般而言,教科书具有系统的理论与知识体系,教师要想教好一部教科书,须正确把握教科书涉及的基本理论体系、相关交叉学科知识以及教科书自身的特点。 (一)从理论上正确把握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1.正确认识国家和国家制度 2.正确认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辩证关系 (二)系统掌握多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主编卜宪群如何教好(《经济与社会生活》)这部教科书?下面三个方面内容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努力做好的。第一,教师自己要明白经济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重大作用。第二,要深挖教科书的内容,在讲透历史事实的同时,学会对一些概括性结论进行学理上的溯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概括性结论的实际内涵。……——《经济与社会生活》主编杨共乐一、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基本特点1.必修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关系2.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基本特点(1)时空跨度大、涉及领域广泛、线索多(2)专题性与理论性强,专业要求高(3)整体性、贯通性突出,渗透核心素养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旨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本着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达到立德树人要求,《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编写采用专题史方式,每课依照历史时序表述,呈现中外历史上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政治视角深入认识历史。另外,在教学内容与结构的安排上,注重历史学理论与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生史学专业基础的强化,注重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卜宪群《科学认识和把握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经济与社会生活》是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一部分,是必修教科书 《中外历史纲要》内容的递进与扩展。《经济与社会生活》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为目标,在结构设计和内容安排上既关注学生历史学基本知识的提高,又重视学生获取历史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杨共乐《唯物史观是认识历史的根本遵循》选择性必修教材对应的是学业质量水平4,这一水平层次要求学生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 能够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史论结合、实事求是地论述。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能够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郑林《多角度深入探究历史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一、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基本特点二、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教学建议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基本特点与教学建议二、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教学建议1. 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教学原则对标水平4:多角度拓展 多层次递进(1)为什么要对标学业质量水平4?历史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分为两类:一类是合格性考试,全体学生均须参加,以必修课程为考试内容,达到学业质量水平2,即为合格,是学生学分认定和毕业的重要依据;另一类是等级性考试,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以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为考试内容,以学业质量水平4为命题的基本参照,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2)什么是学业质量水平4?从容而多层次地递进:对标学业质量水平4。教学设计和相关训练要从两个标准出发——(1)课标的“内容要求”,特别是选择性必修课程三个模块的内容要求;(2)课标的“学业质量水平”,特别是学业质量水平4的要求。认知水平的渐次提升(纲要)1.18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选必1)1.1政治体制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第 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习聚焦1: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学习聚焦2: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逐渐形成的条件下,欧美国家逐步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制度。学习聚焦3: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思考点: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哪些方面初步实现了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思之窗:没有设置问题探究: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民主和人权的局限性。学习拓展:查阅相关资料,理解为何同为君主制,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而君主立宪制度是英国革命的成果。《纲要(下)》第四单元概念-知识结构引自朱能讲座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聚焦1:雅典和斯巴达分别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寡头政治的代表。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演变。学习聚焦2:中古西欧的政治制度以法国、英国为代表,分别形成了等级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学习聚焦3:近代英国、美国、法国等国的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思考点:雅典、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在哪些方面相似?又有哪些不同?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思之窗1:与罗马共和国比较,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学思之窗2:阅读材料,想一想,《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问题探究:查找资料,比较英国与美国政治制度的异同。学习拓展:查找资料,了解英国、美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谈谈它们各自的特点。从容而多角度地拓展,重视知识结构化。三册必选教材共48课,一年完成。每课至少可以上2 课时,要重视知识的联系与结构化。(1)课内的结构;(2)单元内的结构;(3)模块单元间的结构;(4)与纲要相关内容的联系(背景)嘉兴市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3单元思考角度的增加或拓宽1、“建议”中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内容”,可整理和整合,作为项目化学习内容。或先学后教或自学答疑。2、每一课后面的“问题探究”和“学习拓展”须重视,或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或融合进项目化学习,或作为课外自主学习内容。用起来,别轻视!引自朱能讲座二、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教学建议1. 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教学原则对标水平4:多角度拓展 多层次递进2. 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教学策略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2. 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教学策略(1)以大概念为引领,把握课程和模块的教学立意;大概念 课程 课魂(2)构建综合性学习主题,实现历史课程结构化结构化 主题 生活 学习拓展一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在《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中说:“相对于世界其它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中国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来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同世界上其它文明古国的发展模式不同,多源、一统的格局铸就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2021年1月12日,“双璧同辉——红山·良渚文化展”在赤峰博物馆隆重开幕。查阅红山和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资料,就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源性与统一性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要求:有主题、有史料、有论证,表述成文,图文并茂。篇幅不限。【特别提醒】引用史料,要标注具体出处。倡导阅读纸质的历史作品、学术研究专著。引自朱能讲座2. 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教学策略(1)以大概念为引领,把握课程和模块的教学立意;大概念 课程 课魂(2)构建综合性学习主题,实现历史课程结构化结构化 主题 生活(3)坚持学为中心,倡导“问题-情境”教学法情景化 学生 活动 学习拓展二大诗人杜甫不仅有“诗圣”之名,其作品还被誉为“诗史”,真实而细致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爆发前后的社会状况,描述了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许多历史细节。请选读杜甫作品中与当时历史现实有关的诗篇,体会其史料价值。要求:选读杜甫的作品,摘录反映唐朝由盛转衰历史的作品片段,至少三个,查阅相关历史,用史料印证其作品片段,最后谈谈你对诗歌的史料价值的认识。请按下列表格完成上述任务。【特别提醒】杜甫作品片段、相关史料,都要标注具体出处。倡导阅读纸质的历史作品、学术研究专著。杜甫作品片段 相关史料 印证说明谈谈你对诗歌的史料价值的认识:引自朱能讲座学习拓展三近千年来,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请就此次变法某个方面的措施查找资料,了解其争议所在。要求:阅读王安石变法的相关资料,围绕某一方面的措施,了解史家的争议, 摘录相反或相似却有不同的观点两个,简述支撑其观点的相关论据,简要分析不同观点的成因,并谈谈你对变法这一方面措施的认识。请按下列表格完成上述任务。【特别提醒】引用论点和论据,要标注具体出处。倡导阅读纸质的历史作品、学术研究专著。王安石变法的措施论点 论据观点一观点二不同观点的成因分析你对变法措施的认识引自朱能讲座一、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基本特点二、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教学建议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基本特点与教学建议三、努力“育己”,持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自我修炼努力“育己”,持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1)直面课堂教学真问题;(2)结合教学开展专业阅读;(3)围绕真问题开展研究。(4)及时的分享与交流。选必1主编卜宪群:一般而言,教科书具有系统的理论与知识体系,教师要想教好一部教科书,须正确把握教科书涉及的基本理论体系、相关交叉学科知识以及教科书自身的特点。选必2主编杨共乐: 如何教好这部教科书?第一,教师自己要明白经济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重大作用。第二,要深挖教科书的内容,在讲透历史事实的同时,学会对一些概括性结论进行学理上的溯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概括性结论的实际内涵。目前的三个研究重点重点1:课程标准中出现的新变化:▲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教-学-评一体化:对标学业质量标准,准确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历史教学引自朱能讲座重点2:三册选择性必修教材本身及相应的教学参考用书,不建议再做加法。选择性必修教材涉及大量非历史学科信息,每一个专题的研究论著与论文都数量众多,随意阅读易陷于茫茫书海,过度备课也会导致顾此失彼,精力不济。可以想见,命题专家大都是通史专家,不太会也不应当从各类非通史类的专题史中组织与研制试题。重点3:如何坚持历史特色,确保历史味。提升素养,迎接挑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