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第二章 认识地球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重点)3.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4.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重点)认真阅读课本P31~35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1.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是 ,周期为 ,方向为 ,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昼夜更替现象。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 、 的球体,因此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图2.2.1地轴 一天自西向东 昼夜更替不发光 不透明(3)时区和区时。①从西经7°30'到东经7°30'划为中时区(又称“零时区”)。从中时区分别向东、向西,经度每15°划为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 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这样全球共划分成 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 图2.2.21224②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这就是“ ”,但该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图2.2.2国际日界线2.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是 ,周期为 ,方向为 ,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 。 太阳一年自西向东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2.3),将表2.2.1的内容补充完整。图2.2.3项目 日期 现象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① ,全球昼夜②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③ ,北半球昼④ 夜⑤ 秋分日 ⑥ 前后 太阳直射⑦ ,全球昼夜⑧ 冬至日 ⑨ 前后 太阳直射⑩ ,北半球昼 夜 表2.2.1赤道平分北回归线长短9月23日赤道平分12月22日南回归线短长【地理实践】地理课上,同学们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照,演示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读图2.2.4,完成1~2题。1.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转动地球仪,可以演示 ( )①地球的自转 ②地球的公转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昼夜更替的现象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知识点 1地球的自转图2.2.4D2.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B 读图2.2.5,完成3~4题。3.在同一时间,畅畅和姑妈互致问候时,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太阳在运动 D.人为规定4.北京位于东八区,纽约位于西五区,两地相差 ( )A.3小时 B.13小时 C.8小时 D.5小时图2.2.5AB【地理实践】地球仪是人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图2.2.6为某同学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据此完成5~6题。5.图中箭头方向表示 ( )A.地球自转方向 B.地球公转方向C.太阳运动方向 D.太阳自转方向知识点 2地球的公转图2.2.6B6.该同学在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 )①“太阳光线”对准地球仪的球心 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③使地球仪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 ④使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图2.2.6A【体育赛事】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亚冬会)于2025年2月7—14日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这是继北京冬季奥运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综合性冰雪盛会。图2.2.7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7.本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举办期间,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 ( )A.甲—乙段 B.乙—丙段C.丙—丁段 D.丁—甲段D图2.2.78.本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当天,哈尔滨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极昼9.本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当天,太阳直射点最接近 ( )A.赤道 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 D.北极圈BA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中国智慧”,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秋分被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开展庆祝丰收的活动,这在搭建农产品展示和销售平台的同时,也推动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更宣传了优秀的中华农耕文化。材料二:中国诗词、谚语等对时节和气候丰富细腻的描述堪称二十四节气的“文学说明书”。材料三:图2.2.8为地球公转轨道和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2.2.9为仙草简介图。诗歌 赤道金阳一照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左河水《春分》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 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小雪到冬至,浇麦正适时。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图2.2.8图2.2.9(1)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是以地球的 运动为依据。“白天黑夜两均分”是因为此时太阳直射 (填纬线名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的这天,我国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注:昼晷和宵漏分别是古人白天和夜间的计时工具)(6分) (2)南方有谚语“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大暑处于四季中的 季,广东一带在大暑节气吃仙草可以 。(4分) (3)二十四节气的相关诗词、谚语可以指导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指导 ,“大暑吃仙草”指导 。(4分) 公转赤道 昼最长,夜最短 夏 消暑春耕饮食(4)简述秋分被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积极意义。(6分)体现了我国重视农业、尊重农民、感恩劳动的文化传统。(满分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知识点1 地球自转的特点某中学生将地球仪放在课桌上,站起身拨动它来模拟地球的自转运动。下图为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该学生转动地球仪的方向应该是( )A.逆时针方向 B.顺时针方向C.自东向西 D.任意方向A【解析】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是逆时针方向。将地球仪放在课桌上,学生的视角相当于从北极上空俯视,所以该学生转动地球仪的方向应该是逆时针方向,A正确。2.该学生将地球仪转动一圈,代表的时间是( )BA.一小时 B.一天 C.一个月 D.一年【解析】该学生将地球仪转动一圈,代表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B正确。知识点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在暗室里,把台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台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读图完成3—4题。3.该实验能够直观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变化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正午日影朝向的变化A【解析】据图可知,用台灯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可以直观地观察昼夜的更替现象,A正确。该实验演示的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因此不能观察到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日影朝向的变化,B、C、D错误。4.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使其转动半圈,则图上P点将( )CA.一直处于白天 B.一直处于黑夜C.由黑夜进入白天 D.由白天进入黑夜【解析】据图可知,在拨动地球仪之前,图中P点处于黑夜,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使其转动半圈,P点将由黑夜进入白天,C正确。[2025湘西期末改编]某同学入住宾馆时发现,在同一时刻大厅墙面上挂的四个城市的钟表时间不一样。据此完成5—6题。5.最先迎来日出的城市是( )BA.北京 B.东京 C.莫斯科 D.伦敦【解析】由于地球的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迎来日出。据图可知,四个城市中,东京的位置最靠东,因此东京最先迎来日出,B正确。6.造成四个城市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A①四地经度不同 ②四地纬度不同 ③地球的自转 ④地球的公转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得不同经度的地区在同一时刻迎来不同的昼夜情况,从而产生时间差异,①③正确,故选A。新情境·生活情境 踩影子游戏(比赛谁先踩到对方的影子)你玩过吗?金秋十月,阳光明媚的某日下午第二节课,北京市某幼儿园组织小朋友们到室外操场上玩踩影子游戏(如图)。据此完成7—8题。7.随着游戏的进行,小朋友们身体的影子将( )AA.逐渐变长 B.先变长再变短 C.逐渐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解析】太阳高度越大,物体影子的长度越短;反之则越长。由材料中“阳光明媚的某日下午第二节课”可知,此时处于下午,随着游戏的进行,太阳高度将逐渐变小,因此小朋友们身体的影子将逐渐变长,A正确。8.一天中影子的朝向在不停地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 )AA.地球在自西向东不停自转 B.地球在自东向西不停自转C.地球在自西向东不停公转 D.地球在自东向西不停公转【解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等。一天中影子朝向的变化是太阳方位变化引起的,而太阳方位在一天内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A正确。知识点1 地球公转的特点地理课上,学生自制模型演示地球公转。椭圆形纸板代表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灯泡代表太阳,铅笔代表太阳直射光线。演示时,手持地球仪沿椭圆纸板边缘转动。读图完成1—2题。1.学生们演示地球公转时,需要做到( )CA.保持地球仪的绕转方向是顺时针B.要上下移动地球仪C.使地球仪上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D.将地球仪倾斜,使地轴与桌面垂直【解析】学生们演示地球公转时,要使地球仪围绕太阳(灯泡)逆时针(自西向东)旋转,保持地球仪上地轴的指向不变,即地轴与桌面成66.5°夹角,A、D错误,C正确;演示地球公转时,要在公转轨道平面上移动地球仪,不能上下移动地球仪,B错误。2.地球仪绕椭圆形纸板一周代表的时间是( )BA.一天 B.一年 C.一个月 D.一小时【解析】地球仪绕转灯泡一周,表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代表的时间是一年,B正确。知识点2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2025衡水期中]北回归线穿过汕头市,当地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右图示意汕头市北回归线标志塔,塔上地球模型设计有垂直贯穿球心的钢管,可从地面仰窥天空。据此完成3—4题。3.观测者通过钢管看到太阳时,正值当地( )BA.上午 B.正午 C.下午 D.傍晚【解析】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一年中的夏至日正午有太阳直射现象。因此观测者通过汕头市北回归线标志塔上的钢管看到太阳时,太阳直射该地区,正值当地正午,B正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时间 太阳直射点位置春分日 赤道夏至日 北回归线秋分日 赤道冬至日 南回归线(注: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而言。)4.观测者通过钢管看到太阳时,当日为( )B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观测者通过钢管看到太阳时,当日节气为北半球的夏至,B正确;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C、D错误。新情境·热点情境 2025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期6天。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会议开幕当天,地球位于( )A.①与②之间 B.②与③之间 C.③与④之间 D.④与①之间C【解析】读图可知,地球公转至①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6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至③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12月22日前后。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可知,地球公转至②时,为北半球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地球公转至④时,为北半球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会议在3月4日开幕,当天地球位于③与④之间,C正确。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的判断方法1:将太阳光线延长,使其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一点。若该点位于北回归线,则表示夏至日;若该点位于南回归线,则表示冬至日。春分日和秋分日则可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和已经判断出的冬至日和夏至日来确定。方法2:看极昼和极夜的分布。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则表示夏至日(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则表示冬至日(夏至日)。(注: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而言。)6.会议召开期间,北京( )BA.昼长夜短 B.昼变长,夜变短C.昼夜等长 D.昼变短,夜变长【解析】会议召开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但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动,因此北京昼短夜长,且昼变长,夜变短,B正确。判断昼夜长短的方法1.判断昼夜长短状况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的地区(极昼区除外),昼长越长;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2.判断昼夜长短的变化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长变长,夜长变短。思维建模——判断某现象是地球自转还是公转造成的[2025韶关期中]日晷是古代人类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晷针指向北极星。如图为春分日某时刻拍摄的北京某日晷的照片。据此完成7—8题。7.一天中,晷针日影朝向有规律地发生变化是由于( )A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天气变化 D.太阳运动【解析】一天中晷针日影朝向的变化是太阳方位的变化引起的,而一天中太阳方位的变化是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A正确。8.一年中,不同日期正午晷针日影长度会有规律地发生变化,其根本原因是( )B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公转C.地球的体积太小 D.地球不停地自转【解析】地球不停地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对于地球上某一固定地点来说,正午太阳高度会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进而导致正午晷针日影长度发生有规律地变化,B正确。判断某现象是地球自转还是公转造成的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关注时间尺度。某现象如果是在一天之内发生变化,如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则一般是地球自转造成的;某现象如果是在几天、几个月、一年内发生变化,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则一般是地球公转造成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