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2《创新永无止境》议题式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2《创新永无止境》议题式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
课题 2.2创新永无止境 课型 新课 年级 九年级 主备人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子议题一,让学生感悟到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的同时,感受国家的创新成就、了解国家相关战略决策,实现国家认同;通过子议题二,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转型发展过程中企业和政府所作出的努力,增进家国情怀。 法治观念:通过子议题二中建成科技创新强国我们该怎么做,增强学生知识产权意识。 责任意识:通过子议题一中神舟飞船背后的科技自立自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子议题二,让学生知道建成科技创新强国企业和政府是如何努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心中种下“为建成科技创新强国作贡献”的思想种子。 健全人格: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现状、感受株洲的工业发展,引导学生在感悟时代中坚定理想,在了解家乡中热爱祖国,树立报国强国之志。
重要 问题 1.为何建成科技创新强国? 2.如何建成科技创新强国?
核心 观点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谋未来就要谋创新。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4.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5.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议题 总议题:国与“家”的科技创新启示 子议题一:从国家的创新成就感悟为何建成科技创新强国 子议题二:从株洲的华丽蜕变思考如何建成科技创新强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设计意图(目标)
时政评说 学生时政述评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议中知 子议题一:从国家的创新成就感悟为何建成科技创新强国 提供议学情境: 1.视频:2024年科技创新年鉴 内容简介:2024年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科技创新成就。 2.通过AI(豆包)查询我国科技仍面临的“卡脖子”技术主要有哪些。 议学任务: 1.你看到了哪些科技创新成就?谈谈你的感想。 (学生谈) 2.感受我国科技发展仍面临的不足之处。 1.通过2024年我国科技发展年鉴让学生们感受到我国科技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在为国家取得的成就感骄傲和自豪的同时认识到创新无止境,对国家有信心,实现政治认同。 2.通过豆包查询我国科技仍面临的“卡脖子”技术,让学生知道我国科技发展有成就也有不足,我国要建成科技创新强国,任重而道远。
议中论 提供议学情境一: 材料一:从1999年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到2025年开展多项科学实验与技术验证的神舟二十号,这背后是近千项关键技术的突破,是空间站机械臂等“卡脖子”技术的自主攻克,最终实现了原材料国产化,关键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达到国际载人航天飞行的先进水平,中国航天强国梦在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下逐渐成为现实,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科技的自立自强。  材料二:从“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自立自强”,在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中,党中央始终正确把握我国科技创新的方向,作出重大战略部署。 材料三:神舟系列从诞生之初就面临着国外技术封锁和航天器供应国的制约遏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星辰大海的顽强意志。据统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平均年龄约35岁,在长征五号、神舟飞船、嫦娥探月等重大工程团队中,青年科研人员占比均超过70%。这些年轻的航天人,大多毕业于国内顶尖高校的航空航天、力学、材料等专业,在持续的学习与实践中成长为支撑中国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 (将学生探究后的答案投屏,并总结学生观点。) 议学任务一:从神舟飞船背后的科技自立自强谈谈你对建成科技创新强国的理解? 学生探究与分享 让学生谈神舟飞船背后的科技自立自强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有什么启示,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谋未来就要谋创新,认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懂得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现价值认同,增强责任意识。
议中行 子议题二:从株洲的华丽蜕变思考如何建成科技创新强国 提供议学情境二: 视频:株洲的华丽蜕变 内容简介:株洲曾是火车拉来的城市,而今却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上演着一场传统工业城市的华丽蜕变。这座湖南工业重镇的发展密码。藏在三个“破”与“立”中:第一破是破天花板,传统产业跨界裂变:中车株机将高铁技术平移至公路,全球首条复杂工况电气化公路试验线实现零碳排放;中车株洲所跨界风电、储能,2023年储能系统出货量全国第一;永磁动力基地年产能超5500台,成为全球技术策源地;轨道交通裂变出新能源、高分子材料等7个省级产业集群。第二破是破边界线,科创领域成果显著:2024年,株洲专利转化量占近20年总量的百17%;大学生创业团队研发出全球首个小空间自动灭火设备;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距离仅一墙之隔;84家国家级小巨人中,71%为民企。第三破是破旧逻辑,政府担当“店小二”。株洲政府优化营商环境;行政审批提速;降低企业用能、物流成本;通过“制造名城早餐会”“不刁难企业负面清单”等措施;2024年新增经营主体6.7万户,进出口增长25.9%,为企业腾出真金白银。 (总结学生观点,提出建成科技创新强国人人有责。) 说一说:株洲在华丽蜕变过程中,企业和政府是怎么做的? 小组探究与分享 通过视频《株洲的华丽蜕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实现传统工业城市的蜕变中展现出强大的科技实力,用这种有亲切感的素材让学生在增强家国情怀的同时,思考如何建成科技创新强国。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创新不仅是国家的事、政府的事、企业的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事,建设科技创新强国人人有责,人人可为。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征程上,我们该怎么做?
教学反思 1.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议题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新课本理念。 2.教学设计:议题式教学五要素(议题、情境、问题、活动、目的)清晰,设计科学合理,适合初中学生学情,与教学主题紧密契合;建构逻辑符合“价值为上,知行合一”理念。 3.教师教学: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把握恰当,价值引领到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4.学生学习:课堂参与度高,有学习激情,能合作,积极思考,愿意表达,课堂有深度生成,学生获得感强。 5.课堂是有遗憾的艺术,本课如果将议题式教学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前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收集“科技创新成就”,那么学生的体验感会更深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