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学习目标学习重点:①近代以来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的影响;②工业革命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学习难点:①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的革命性意义。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革命和工厂制度的发展历程。(时空观念)2.说明近代工厂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掌握工业革命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的史实。(史料实证)4.掌握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发展演变。(历史解释、史料实证)5.认识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1.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2.理解生产方式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课程标准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是“近代生产文明考察团”的团队成员,看看近代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哪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壹现在我们在英国展厅,观察这两幅图片,指出从图一到图二的生产工具、生产组织形式和劳作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探究新知情境任务一:生产场所的变迁变化:图一为手工劳动,处于集中的手工工场阶段;图二为机器生产,出现了流水线生产和倒班制的工厂制度。原因:工业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一、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的影响: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生产工具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生产工具变化: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劳作方式变化:流水线和倒班制大规模集体劳作取代分工较少的小规模集体劳作1.生产力变化(1)生产专业化的实现:工业革命前,手工工场从分散→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2)机器大生产的出现: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2.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和工厂制度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工厂出现了,大批产业工人聚集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1)概念:工厂是独立于家庭生产之外的,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场所。工厂制度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它建立在细致的劳动分工和使用机器的基础之上,是大规模集中生产的生产组织。◎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珍妮纺纱机◎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2)建立过程:工厂制度的建立者、现代大工业的创始人是阿克莱特。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了现代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此后他相继在兰开夏郡、诺丁汉郡等地开设工厂。阿克莱特一生创建了10来个工厂,经营非常成功。——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阅读课本P25-26内容,并结合下列材料1.2,归纳近代工厂制度的特点。探究新知情境任务二:构建“工厂”秩序材料1:工厂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用严格的纪律约束工人……为确保工厂机器的正常运转、利润的最大增长,各个工厂都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具体地说就是制定规章制度,实行强制性劳动,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工厂主对工人的进厂、离厂、吃饭、喝水甚至大小便的时间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材料2:亨利 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使得原来需要花费12小时38分钟组装汽车底盘的时间缩短至1小时3分钟。福特得以在以后的10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2/3。他于1908年推出第一辆农民买得起的“平民汽车”。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美国创新史》探究新知情境任务二:构建“工厂”秩序近代工厂制度的特点:①实行倒班制(为保证机器的昼夜运行);②严格的规章制度(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③流水线生产模式(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处于工厂主的监督下,保证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④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2)阅读课本P25-26内容和材料3.4,并结合纲要下第10课所学知识,思考分析近代工厂制度诞生的历史影响。材料3: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自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说话、吹口哨或唱歌者,罚款六便士。——《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人文实录》材料4: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探究新知近代工厂制度的影响:①经济层面: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催生近代企业管理制度;分工明确、管理科学、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促进资本主义发展。②政治层面:促进家庭领域与社会生产领域分化,妇女走出家庭加入社会生产,逐渐提高其社会地位。③社会层面: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人类由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④局限性:大量雇佣童工,一定程度上阻碍近代基础教育发展;此外,还导致了剥削严重、贫富差距、阶级对立等社会现象日趋严重。工厂制度工业革命催生促进3.劳作方式的变化:流水线生产与倒班制P27“学思之窗”: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蒸汽动力的使用;工厂制度的推广;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劳动力的大量增加。P26“思考点”:工厂制度对工业生产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分工明确、管理科学、集中管理工人、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对比项目 手工作坊 手工工场 工厂出现时间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工业革命特点 规模小,世代传承;分散经营人工劳动 分工协作,较小规模生产;人工劳动,松散的管理制度 细致的劳动分工,协同合作;大规模集中生产,使用机器;严格的规章制度与农业关系 依附于农业 关系密切,手工业作为农业重要补充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生产资料所有者 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 工场主提供原料,部分雇佣劳动力掌握劳动工具 工厂主生产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关系密切 关系较为亲密的劳动伙伴 天然对立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产品生产目的 缴纳赋税或自用 自用或近距离销售 远销海内外历史解释比较 类别 工场制度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区别 时期 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手段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 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规模 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规模较大 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规模较大,工人集中 垄断组织是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形成的,规模空前强大影响 成为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 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联系 ①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②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③工场手工业为工厂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历史解释知识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革命性变化生产工具:由手工生产——机器生产添加标题动力:自然力、人力--机械力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机器大工厂机器时代工厂时代历史解释1个前提,3大条件,5大要素三大条件海外扩张圈地运动手工工场船长 农场主 工场主五大要素资金市场劳动力技术原料提供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的原因历史解释工业革命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贰探究新知情境任务三:工厂制度扩展到中国我们的考察活动有重大发现。现在我们来到中国展厅,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26正文、图片和纲要上所学知识, 梳理工业革命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二、工业革命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1.工厂制度引入中国(1)背景:①西方列强入侵打开中国大门,民族危机加深;②统治阶级为实现自救,开展洋务运动;③一批民族资本家张謇等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民族工业初步发展。(2)史实:①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②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民族工业初步发展。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经济上: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2)政治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促进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寻求民主、共和、独立之路。(3)思想文化:西方思想不断传入,“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发展,解放中国人们思想,不断“向西方学习”;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等等。(4)社会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西合璧。总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建设性破坏性(1)相似点:都采用工厂制度和机器生产,推动经济近代化。(2)不同点:①中国:中国近代企业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刺激下产生的,属于“外发型”。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下,肩负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带有救亡图存的色彩。②西方: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属于“内生型”,并通过殖民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传播到世界各地,客观上推动各国近代化。近代中西方企业的异同点历史解释性质:官督商办民用企业(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其产品是商品,企业雇佣自由劳动力,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其中的商股,实际上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但其处处依赖官僚荫庇,缺乏生命力。)范旭东于1917年筹建的天津永利碱厂是中国最早的制碱厂。开创了中国化学工业的先河。该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曾闻名海内外。192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永利碱厂生产的纯碱获得了金奖和证书,证书中称永利碱厂为“发展中华民国主要化学工业之象征”。实业救国: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1)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具有爱国的、进步的意义。(2)在其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些抵制作用。(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这一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叁探究新知情境任务四:钟楼下的新生活在英国展厅和中国展厅的重大发现,向我们展现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26-29正文、图片、“历史纵横”和“史料阅读”,并结合下列材料,(1)归纳工业革命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蒸汽火车远洋货轮材料2材料31859年,“大本钟”建成,起到了准确报时的作用,后来成为伦敦的重要标志。材料4材料5材料6材料7英国工人宪章运动材料8材料9工业革命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人口猛增,工人的生活环境恶劣,20世纪以来,国家改善市民居住环境)(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促进了城市间 、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水陆交通网,大大增加了社会流动性。)(3)工业革命也促进了乡村的改变。(农业机械日益普及,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 大量人口平从乡村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4)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更为增强。(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准则。戴表、标准钟——英国大本钟)(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西方国家不断通过国家立法推行初等教育;清政府与1904年推行“癸卯学制”)(6)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①工人健康问题: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危害工人健康;②阶级矛盾问题:资本家压榨工人,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激化;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经过斗争,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③全球性问题:a.经济危机频发;b.殖民扩张加强,亚非拉人民灾难加深;c.生态环境遭破坏;探究新知【史料阅读】p27(伦敦)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他们把伦敦变成了全世界的商业首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并聚集了经常布满太(泰)晤士河的成千的船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2)阅读P27“史料阅读”,思考:材料中的城市化带来了怎样的问题?如何应对?问题: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应对: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P28“思考点”(3)工业革命是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的?①催生了工厂制度,人们不得不按时上下班。②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使人更加集中,从而按部就班地生产生活。③工业革命也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工具使人更加重视时间,守时成为人们的新习惯。这一切都使生活节奏加快。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探究新知P29“问题探究”(4)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恩格斯为什么这么说?①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②社会化大生产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③初等教育普及。P29“学习拓展”(5)观看这部电影,想一想它反映了工业时代怎样的问题。①资本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②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③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阶级对立严重。④生产社会化发展,工人失业率提高,对工人素质要求更高。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前面有各种事物,人们前面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狄更斯《双城记》对工业革命时期的描述探究新知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历史解释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蒸汽火车远洋货轮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通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工业化的英国农村正在向城镇化转变,工商业繁荣导致农村转型成为城市,部分农村或依附于城市。农村的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城市又不断地对农村土地进行占领,控制农村经济,农村变成城市领地。旅行者以往靠双腿、马车经过数日乃至数月跋涉和颠簸才能到达的目的地,现在跨上火车几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各个角落,又把英国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原料、生活用品运回。闭塞、孤立、结构简单的经济单位,被交通大动脉以及无数个“毛细血管”连成高等的经济生命体。——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3.促进了乡村的改变历史解释4.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原因: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表现: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1833年,英国首创“落球报时”,在格林尼治天文台泰晤士河畔建造了落球报时塔,专为航海服务。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文化素质逐渐提升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德】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①原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对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②表现:19世纪,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与财政推行初等教育;自20世纪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以来,中国出现了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中共创办工人夜校。③成就:1802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工厂法》后 ,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格兰5-12岁儿童的入学率达到80%。1859年,“大本钟”建成,起到了准确报时的作用,后来成为伦敦的重要标志。1884年,法租界公董局正式启用外滩信号台,后因风雨折断。1908年重建,到1950年代中期,随着无线电、电话电报等服务水平上升而停止使用。(6) 结合今天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小组探究概括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①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②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③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④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联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欧洲1848年革命中发挥了作用。⑤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探究新知课堂小结社会生产力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的进步1.(2025年湖南省高考)甲午战后,民间掀起一股投资新式企业的热潮。在汉口,三怡钱庄投资设立了汉丰面粉厂,新泰厚钱庄、怡和利钱庄入股了清华公司的水泥、榨油两工厂。这可用来说明( )A.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B.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C.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民族资产阶级实力强大情境练习【A】2.(2023年辽宁省高考)如表是1840年法国最高纳税人职业表(纳税货币单位:法郎),据表可知,当时法国( )A.社会阶层固化 B.工业化程度有限C.贫富差距扩大 D.税收负担较沉重情境练习【B】3.(2024年浙江省高考)时人状写某洋务企业时说:“又有熟铁厂、熔铸厂、重大机器厂、炮位船机厂……广七十余丈,直出(黄)浦江……”该企业可能是( )A.江南机器制造局B.开平煤矿C.上海机器织布局D.汉阳铁厂情境练习【A】4.(2024年浙江省高考)19世纪50年代,伦敦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都会,人口超过250万。与此同时,伦敦的城市道路每天都被超过25万的通勤族和马车堵塞。针对这一状况1854年8月英国通过了一项新法案。据此判断,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 )A.建立高效文官制度B.严格限制工厂规模C.开启地下铁路建设D.大力发展汽车工业情境练习【C】5.(2024年全国甲卷)18世纪上半叶,英国纺织厂女工如果在劳作的时候停下来休息,并不会有人过多在意。而到了18世纪下半叶,纺织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和调配,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纺织厂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这使得女织工不能够轻易休息。这一现象表明工业革命( )A.解放了女工人身自由B.提高了工人生产自主性C.推动了生产组织的变革D.强化了工厂的管理能力情境练习【C】6. (2023年河北省高考)有学者研究指出,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英国输往法国商品的60%—70%为原材料和半成品,包括羊毛、煤、钢铁等。法国出口英国商品的半数以上集中在传统工业部门生产的制成品和食品方面。由此可知,当时( )A.英国对法贸易处于逆差地位B.英国国际贸易垄断地位动摇C.英法工业化的进程各具特色D.欧洲商业格局逐渐发生变化情境练习【C】7.(2023·海南高考·6)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情境练习【A】布置作业(1)交通方面:火车站和运河;(2)商品贸易方面:交易所和商场。曼彻斯特的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1801年曼彻斯特城市空间分布图1850年曼彻斯特城市空间分布图THANKS!谢谢观看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