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 探究雷电的奥秘+单元章末练习 课件(45页)+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实践 探究雷电的奥秘+单元章末练习 课件(45页)+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实践 探究雷电的奥秘+单元章末练习
第十五章 电与电路
(沪科版)九年级

01
课标解读
02
学习目标
03
激趣导入
04
新知探究
05
分析讨论
06
拓展延伸
07
练习与应用
09
作业布置
08
课堂小结
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该标准将科学探究列为课程目标的核心素养之一,强调通过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在“实验探究”和“跨学科实践”主题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探究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了解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工程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实践探究雷电的秘密可帮助学生理解电荷、电场等物理概念,以及雷电的产生原理和安全防护措施,符合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
学习目标
1.查阅并整理资料,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调查我国历史上关于雷电的记载和预防雷击的措施;
2.调查学校建筑和家庭住宅采取的预防雷击措施,对人和建筑物等避免雷击,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提出建议;
3.知道雷电是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实质;了解尖端放电及其危害;能用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激趣导入
雷声如同战车疾驰,激起巨龙腾飞。电在半空中疾驰,犹如狂箭般迅猛。雷电是自然界常见的静电现象,雷电是怎样产生的?雷电对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下面,我们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探究。
“雷车驾雨龙尽起,电行半空如狂矢。”
新知探究
一、活动方案
任务一:查阅并整理资料。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调查我国历史上关于雷电的记载;我国古代预防雷击的措施:
1.雷电产生的原因
雷电产生的原因主要与积雨云中的电荷分离和放电过程有关。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步骤:
(1)积雨云形成:积雨云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形成的。当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蒸气并受到上升气流的推动时,会形成浓厚的积雨云。
新知探究
(2)电荷分离:在积雨云内部,冰晶、霰粒和水滴等微粒在碰撞、摩擦过程中会发生电荷分离。通常,云的上部积累正电荷,而中下部积累负电荷。
(3)电场增强:随着电荷的不断积累,云内和云与地面之间的电场强度逐渐增强。当电场强度超过空气的击穿阈值时,空气被电离,形成导电通道。
新知探究
(4)放电过程:电荷通过导电通道迅速释放,形成闪电。放电过程中,空气温度急剧升高,导致空气迅速膨胀,产生冲击波,进而形成雷鸣声。
此外,雷电活动还受到地形、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例如热雷电、锋雷电和地形雷电等不同类型的雷电,其形成条件和特点也有所不同。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2.我国历史上关于雷电的记载
(1)殷商时期
甲骨文记载: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已有“雷”、“电”的形声字,表明当时人们已开始关注雷电现象。
(2)西周时期
青铜器铭文:西周初期,青铜器上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反映了对雷电与天气关联的认识。
(3)西汉时期《淮南子》记载: “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
新知探究
(5)三国两晋时期:保圣寺塔避雷,三国孙吴时期建造的保圣寺塔,塔顶有铁制古刹,具有避雷效果,虽多次受损却从未遭雷击。
(6)唐宋时期 : 《梦溪笔谈》记载:沈括详细描述了雷电通过金属导体时造成的现象。
(7)明清时期:雷电现象解释:明代刘基进一步阐释了雷电的形成过程,认为天气郁激而发的阳气团与阴气相撞产生雷电。
新知探究
3.我国古代预防雷击的措施
我国古代预防雷击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木结构建筑:古代建筑多采用木结构,木材电导率低,不易形成强电场,且具有一定的绝缘性,能减少雷电引发的火灾风险。
②特殊材料:在建筑中加入草绳、稻草垛等,这些材料能吸收电荷,增强建筑的绝缘性。
③避雷装饰:在屋顶安装类似避雷针的装饰物,如“鸱吻”,其口中伸出的金属舌头连接铁丝通地,可引导雷电入地。
新知探究
(2)其他防雷方法
①太公钓鱼法:利用铁钩吸引雷电,将其引向铁质物品,避免建筑物被击中。
②雷鼓扰动法:通过敲击雷鼓产生的声音扰动雷电形成的大气电荷,使电荷重新分布,减少雷电威胁。
③铜制品防雷:使用铜板、铜钉等导电性好的材料,快速将雷电电荷导入地面。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新知探究
任务二:调查学校建筑和家庭住宅采取的预防雷击措施;对人和建筑物等避免雷击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提出建议。
1.调查学校建筑预防雷击措施:
(1)安装防雷装置
①在屋顶安装避雷针或避雷带,利用建筑物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防止直击雷。
② 引下线优先使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或剪力墙中的主钢筋,确保雷电流安全泄放。
③采用接地装置,降低接地电阻,通常要求≤10Ω。
新知探究
(2)开展防雷安全教育
①教育师生了解雷电危害,掌握防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② 制定应急预案,组织演练,确保雷电发生时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2.调查家庭住宅采取的预防雷击措施
(1)安装防雷装置
①根据建筑物防雷等级安装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
② 确保引下线连接可靠,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新知探究
(2)室内防雷
①安装电源、信号线浪涌保护器,防止雷电波侵入。
② 雷雨时关闭门窗,切断电源,拔掉电器插头,远离金属管线和电子设备。
③ 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避免水流导电引发危险。
分析讨论
二、交流评价
雷电是一种壮观且令人生畏的自然放电现象,通常伴随着闪电和雷鸣。
雷电主要发生在积雨云中,当云层内的各种微粒因碰撞摩擦等因素分离积累正、负电荷,形成较集中的电荷区时,就可能产生放电现象。
思考:为了减少雷电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1. 在室内时紧闭门窗,避免待在离门窗较近的地方,以防球形雷进入室内或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新知探究
2.不要接触室内的金属管线,关闭所有家用电器,并拔掉电源线,特别是电视机、电脑、电话等 。
3. 在户外时避免在空旷地带、高地、大树下、水边等容易遭受雷击的地方停留。应尽量寻找低洼处或具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躲避。如果身处空旷地带无法躲避,应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抱膝,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和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但不要躺在地上。 不要在水面或水边游泳、钓鱼、划船等。
新知探究
知识拓展
三、拓展研究
富兰克林雷电实验
根据流传的说法,1752年6月或7月的一个雷雨天,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装有金属杆的风筝来到空旷地带,将风筝放上高空 。当闪电掠过时,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线上的铜钥匙,感受到了被电击的麻木感,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顿瓶中,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 。
新知探究
练习与应用
1.《淮南子》中写道“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认为雷电是一种中和现象。云层之所以带电的原因是云层与空气摩擦使发生_____转移,如图所示,两片带有异种电荷的云层A、B相接触时,雷电电流的方向为___________(选填“从A到B”或“从B到A”)。
电子
从A到B
练习与应用
2. 避雷针(如图所示)是用来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将金属棒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雷电就不会对高层建筑物造成破坏。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避雷针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
B. 避雷针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入大地
C. 避雷针使建筑物顶端聚集大部分电荷而不释放
D. 避雷针使云层所带的电荷和地上的电荷逐渐中和
C
练习与应用
3.图甲所示的是中国科技馆“模拟避雷”的实验展台。某次“闪电”发生时,电子从“云层”移动到避雷针,建筑物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图乙为上述情景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作避雷针的材料可以用塑料
B. 避雷针通过隔离电荷运动起避雷作用
C. “云层”向避雷针放电时,大地失去电子
D. 放电时,电流方向是从大地指向避雷针
D
章末练习
1. 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测得通过的电流为 5 A,则此用电器可能是(  )
洗衣机 B 电视机 C. 电热水器 D. 半导体收音机
答案:C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解析:洗衣机的工作电流约为1A;电视机的工作电流约0.5A;电热水器的工作电流约为5A;半导体收音机的工作电流的量级在mA级。 故选C。
C
2. 如图是一个简化的电冰箱电路图,其中 M 表示压缩机用的电动机,L 是电冰箱内的照明灯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灯泡 L 与电动机 M 是串联的
B. 灯泡 L 与电动机 M 是并联的
C. 开关 S1 控制灯泡 L 与电动机 M
D. 开关 S2 控制灯泡 L 与电动机 M
S1
S2
L
电源
章末练习
B
答案:B
解析:A.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相互影响,不能独立工作。而电冰箱的照明灯和压缩机在实际使用中是可以独立工作的,因此A选项错误。 B.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可以独立工作。因此B选项正确。 C、D选项:根据电路图和题意,开关S 控制压缩机M,开关S 控制照明灯L。因此,C、D选项描述错误。
S1
S2
L
电源
章末练习
3. 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两盏灯都不亮;用一根导线连接 a、b 两点后,灯 L1 不亮,灯 L2 亮。假如故障只有一处,那么,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A.灯 L1 开路
B.灯 L1 短路
C. 灯 L2 开路
D. 灯 L2 短路
章末练习
A
答案:A
若灯L 短路,则开关闭合后,电流会直接通过短路的L ,导致L 亮,与题目现象不符。若灯L 短路,则开关闭合后,电流会直接通过短路的L ,导致L 亮,与题目现象不符。若灯L 开路,则开关闭合后,电流无法通过L ,两灯都不亮;用导线连接a、b两点后,电流可以绕过L ,流经L 和开关,使L 亮,与题目现象相符。若灯L 开路,则开关闭合后,电流无法通过L ,两灯都不亮;用导线连接a、b两点后,电流仍然无法通过L ,两灯仍然不亮,与题目现象不符。
综上所述,假如故障只有一处,那么电路的故障只能是灯L 开路。
章末练习
4. 干燥的秋天,脱下毛衣后,用手臂靠近小泡沫块,泡沫块就会粘到手臂上, 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手臂带负电,用手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金属球与手臂之间的瞬间电流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手臂到金属球”或“金属球到手臂”)。21世纪教育网独家资源
章末练习
静电吸引轻小物体
金属球到手臂
答案:静电吸引轻小物体;金属球到手臂
解析:干燥的秋天,脱下毛衣时,毛衣与手臂或衣物之间发生摩擦起电,使手臂带上静电。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小泡沫块属于轻小物体,所以会被手臂吸引。若手臂带负电,用手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时,金属球会从手臂获得电子,从而也带上负电。电荷的移动方向是从手臂到金属球,而电流方向定义为正电荷移动的方向,因此瞬间电流方向是从金属球到手臂。
章末练习
5. 居民楼的楼道里,夜间只是偶尔有人经过,楼道灯总是亮着将造成很大浪费。科研人员利用“光敏”材料制成“光控开关”,它的作用是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利用“声敏”材料制成“声控开关”,它的作用是当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自动闭合,无人走动时自动断开。在下图的电路中,请选出属于这种楼道灯的电路并说明理由。
220V
220V
220V
220V
光控
光控
光控
光控
声控
声控
声控
声控
A. B. C. D.
章末练习
答案:D
解:A.当声控开关闭合时,电灯被短路,电灯不亮,故A不符合题意;B.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是并联的,光暗到一定程度或有声音时都能使电灯发光,故B不符合题意;C.当光控开关闭合时,电灯被短路,电灯不亮,故C不符合题意;D.光控开关、声控开关和电灯是串联的,光控开关、声控开关同时闭合时电路形成通路,电灯发光,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章末练习
6.交管部门依法严管行人闯红灯的违法行为。根据“红灯停、绿灯行” 的交通规则,请选出中可按要求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并说明理由。
红灯
红灯
红灯
红灯
绿灯
绿灯
绿灯
绿灯
S1
S1
S1
S1
S2
S2
S2
S2
A. B. C. D.
章末练习
【解答】解:红绿交通信号灯不能同时工作、且工作时互不影响,因此它们的连接方式为并联;
A、两开关都闭合时会造成电源短路且两灯泡不发光,当只闭合S1时红绿交通信号灯同时发光,故A错误;
B、两开关均闭合时红绿交通信号灯同时发光,否则均不发光,故B错误;
C、只闭合开关S1时红灯亮,只闭合开关S2时绿灯亮,故C正确;
D、当只闭合开关S2时,两灯泡都发光,故D错误;
故选C.
章末练习
7. 用电压表测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时,一位同学选择的量程是0~15 V,另一位同学却按照0~3V 的量程读成了1.90V,实际测得的电压应该是多少?电压表指针所指示的同一位置,对应两个量程的示数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实际电压为9.5V。0~15V量程的示数是0~3V量程示数的5倍。
根据电压表双量程关系,0~15V量程的读数是0~3V量程读数的5倍。已知按0~3V量程读数为1.90V,则实际电压为: =1.90 ×5=9.5 因此,实际电压为9.5V。
章末练习
8. 某火车车厢后面有两间厕所,厕所关门时,对应的开关闭合。只有当两间厕所的门都关上时,车厢指示灯才会发光,指示牌才会显示“厕所有人” 字样,提醒旅客两间厕所内都有人。请你把图中的各元件符号连接成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电路图。
厕所
厕所
S1
S2
指示
电源
章末练习
解:两开关和指示灯串联,然后和电源组成电路,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可知只有当两插销都关上时,指示灯才会发光说明两开关相互影响,不能独立工作即串联。
厕所
厕所
S1
S2
指示
电源
章末练习
9. 小明和小英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实验。
(1) 图 (a)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 (b)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 ________(选填“A”“B”或“C”)处的电流;
A
B
C
L1
L2
(a)
(b)
L1
L2
章末练习
C
(2) 请在图(b)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 ________(选填“A”“B”或“C”)处的电流。
(b)
L1
L2
A
B
C
L1
L2
章末练习
A(或B)
解:(1)电流表与待测电路串联,图(b)中电流接在干路上,测两灯并联的总电流,即C处的电流;(2)如图所示:A(或B)
测A处的电流
L1
L2
测B处的电流
L1
L2
×
×

章末练习
课堂小结
1.雷电产生的原因:电荷达到足够高的水平时,会在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放电。
2.预防雷击的措施:在楼(屋)顶安装避雷针等装置;发生雷电时,不能停留在楼(屋)顶;要注意关闭门窗;不宜接近建筑物的裸露金属物;不宜使用未安装防雷设施的电器设备。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巩固练习。
2.进行课外阅读。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