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⑦楚成王和楚国大臣闻知后,颇为兴奋。他们认为繁荣昌盛的齐国即将遭
殃,因为10年前卫懿公好鹤而把国亡了,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他们在宫
殿里大吃大喝,等待齐国大伤元气,他们好坐得天下。
⑧管仲却把鹿价又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
⑨楚人见一头鹿的价钱与数千斤粮食相同,于是纷纷放下农具,做猎具奔
往深山去捕鹿:连楚国官兵也停止训练,陆续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上山了。
489070
一年间,楚地大荒,铜币却堆积成山。
⑩楚人欲用铜币去买粮食,却无处买。管仲已发出号令,禁止各诸侯国与
楚通商买卖粮食。
①这样一来,楚军人黄马瘦,大丧战斗力。管仲见时机已到,即集合八路
诸侯之军,浩浩荡荡,开往楚境,大有席卷之势。楚成王内外交困,无可奈何,
忙派大臣求和,同意不再割据一方,欺凌小国,保证接受齐国的号令。
②管仲不动一刀,不杀一人,就制服了本来很强大的楚国。
(改编《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
23.管仲反对直接攻打楚国的原因是以下哪一项?
(
A.齐国兵力不足。
B.战争会耗尽粮草、牺牲百姓。
C.楚国主动求和。
D.齐桓公不想称霸。
24.管仲派商人到楚国的真实目的是以下哪一项?
)
A.促进两国贸易往来
B.学习楚国养殖技术。
C.购买稀有的鹿献给齐桓公。
D.扰乱楚国经济,削弱其国力。
25.楚国人纷纷放弃农耕去捕鹿的原因是以下哪一项?
)
A.楚王强制命令。
B.鹿肉价格昂贵。
C.一头鹿可换数千斤粮食。真
D.捕鹿比种田轻松。
26.管仲最终征服楚国的手段是以下哪一项?
(
A.军事围攻。B.散布谣言。
C.外交威胁。
D.经济制裁。
27.用流程图概括管仲计策的思维过程。
派商人购鹿抬价

→楚国粮食短缺

→3
楚军无力应战→
28.管仲的计策“妙”在哪里?结合文本说说你的想法。
29.这个故事体现了怎样的中华智慧?说说你的看法。
五年级语文第6页共6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Wp202506)
(习作31分+书写4分=35分)
习作得分
卷面得分
合计得分
第四部分
表达与交流(31分)
30.
根据要求写一篇习作。
在我们的成长岁月中,许多记忆已经模糊了,但有些往事依然清晰。一次关爱、一次帮助、
一次倾听、一次陪伴、一次信任…都会让我们怦然心动,写一件记忆里温暖或感动的事。

习作要求:(1)题目自拟;(2)把这件让你温暖或感动的事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3)条理
清楚,语句通顺;(4)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5)字数在400字以上,文
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13X18=234
五年级(
…………………………密………………………………封……………………………………线…………………………………
………………………
学校

级姓名座号
) (
10.
下面
这句话插入段中的什么地方最合适?()
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想它一定生蛋了。  

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地在屋子里叫个不停。②我跨进屋门,果然看见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③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A
.
①的
前面
B
.
①和②
之间
C
.
②和③
之间
D.
③的
后面
二、读拼音,写词语。(
5
分)
ti
à
o wǔ lǚ x
í
n
g
chuān dài qián
g
bì yǔ dī


先把下面


语补充完整

再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写
句子


6
+2=8
分)
成(
)结(

一(
)正(

五(
)十(

手(
)脚(

天(
)云
()
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要求改写句子。
(
6

)
1.

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让句子更具体。

2
分)
一片
_
________________
的树叶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落在窗台上。
2
.
把句子
补充
完整,
并加上标点符号。

2
分)
北风呼呼地刮着


冻得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
下面
的句子哪个词语用

不合适

请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改正过来。

2
分)
同学们热心欢迎新老师的
到来



填空


1
1
分)
1
.
古诗是
我们
中华
民族
的文化瑰宝,多记


让我们变得更聪慧
呢。
让我们
大显
身手吧。

6
分)
停车坐爱枫林晚,
__________
___
_
__
___
_______
_____

《山行》
两岸猿声啼不住,
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早发白帝城》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________________
_
___
__________
___

碧水东流至此回

《望天门山》
2
.
我们做人要
注意说话,
“与人善言,暖于
布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于
矛戟


做事要
注意团结合作
,“一个篱笆三个桩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__
。”
做任何
事有道理才行得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理寸步难



(日积月累)(
3
分)
3
.
群儿



,一儿
登瓮,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光》)(
2
分)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监测试卷(wp202506)
(96分+习作卷面分4分=100分) 考试时间:110分钟
语基 习作 卷面分 合计
积累与运用(3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填上序号。每题1.5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B )
A.丞相(chén) 迸裂(bèn) B. 玷污(diàn)家禽(qín)
C.樱(yīn)桃 胚胎(pēi) D.哗笑(huā) 窈窕(yáo)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哪一项? ( D )
A.疑惑 踌躇 B. 颤抖 喉咙 C.难堪 操纵 D.慈详 暂新
3.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C )
A.吾盾之坚 (坚固) B.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卖)
C.青春作伴好还乡 (年轻) D.孔君平诣其父 (拜访)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 )
A.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正值豆蔻年华,浑身上下洋溢着朝气。
B.她看见这惊险的一幕,吓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C.诸葛亮智慧超群,周瑜自叹不如。
D.爸爸在河边一边垂钓,一边欣赏风景,真是悠然自得。
5.下列词语的古今说法对应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D )
A.驿站—服务区 B.墨客—文人 C.筛酒—斟酒 D.印信—书信
6.下列语句中,不属于静态描写的是哪一项? ( C )
A.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入睡了。
B.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一切都很美好。
C.浪花欢快地追逐着,嬉戏着,向着大大小小的礁石冲去。
D.雨过天晴,天地间一片寂静,连大树的叶子都一动不动。
7.关于“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B )
A.汉字产生于几千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B.我国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 楷书。
C.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D.“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这句是谐音类歇后语。
8.下列句子的写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哪一项? ( C )
A.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B.比起花朵的娇艳,果实的丰满更让人感到满足和喜悦。
C.水手们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D.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但幽香阵阵,沁人心脾。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C )
A.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B.要写出人物特点,不仅要细致观察,还要了解写人的基本方法。
C.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对于加深课文的理解没有什么用处。
D.恰当地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呈现出景物独特的魅力。
10.“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说这句话的是以下哪一位人物?
( A )
A.曹操 B.刘备 C.董卓 D.周瑜
A.一波三折的表达方式,使情节更加曲折生动。
B.说明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C.人物形象在三个故事发展中更为丰富、完整。
D.以“三”命题,是古典小说的惯用格式。
12.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B)
①接着,在鲜绿的叶丛中开出了浅绿的碎米粒似的小花,小花依稀可见。
②冬天,院门口的葡萄架上全是枯枝。
③春天一到就不同了。枯枝里仿佛藏着魔术师,一天抽一些绿出来,眨眼就满目鲜绿。
④葡萄花落了,藤上渐渐地结了小葡萄,小小的,在风中悄悄长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③①②④
二、填空题。(14分)
13.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每个词语1分,4分)
2024年5月1日,福建舰开展首次 háng xíng ( 航行 )试验。 liáo kuò ( 辽阔 )的海面上风平浪静,无比 wēi yán ( 威严 )的巨舰正缓缓驶离港口。这一刻,我们又一次挺起xiōng táng( 胸膛 ),时间仿佛凝固,亿万双眼睛聚焦在这艘承载着民族希望的巨舰之上。
14.根据要求填空或写句子。( 4+2+2+2=10分)
(1)诗中有景:王维的《鸟鸣涧》中用鸟鸣声衬托山间幽静的诗句是“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诗中有情:“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是母亲对游子的深深牵挂;诗中有趣:是“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是乡村儿童真童趣;诗中有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是王昌龄笔下的成边将士们杀敌报国或视死如归的雄心壮志。
(2)我们还积累了许多名言警句,明白了深刻的道理:做人要心怀坦荡,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做人要有底线,因为“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3)《智取生辰纲》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水浒传 》里故事,作者是 施耐庵 。
(4)照样子,写出一个你熟悉的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
例: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采用对比的写法,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来突出一个人物与平时的不同表现,或运用其它方法来突出与平时的不同表现均可。视句子表述情况进行扣分。
梳理与探究(6分)
15.这学期,学习了第五单元后,我们制作了人物卡片,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每个空格1分,共4分)
课题名称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两茎灯草》
人物名称 祥子 严监生
人物出处 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 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人物特点 主要通过外貌 描写,刻画了一个高大健壮、充满活力人物。 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 吝啬或爱财如命的人物。
我也能运用本单元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出明明“调皮”的特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丁零零,下课了。看,我们班的明明真是个调皮鬼。能运用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来突出明明调皮鬼的特点。视句子表述情况进行扣分。
第三部分 阅读与鉴赏(27分)
(一)阅读文本,完成17—22题。(17—2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在( )里填上序号,每小题1.5分;21和22小题各3分)(12 分)
等一等就好了
①吃晚饭的时候,听到屋后有“啪啪啪”的声音,如雨点一般时有时无。我问:“下雨了吗 ”爷爷笑着说:“是板栗从树上落下来的声音。”我突然想起来,爷爷屋后种了一棵板栗树,如今正是板栗飘香的季节。
②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兴奋地来到屋后,只见一棵高大的板栗树,从上到下挂满了拳头大小的小球。小球或青绿,或黄绿,或褐色。有的小球还未成熟,一直闭合着;有的小球刚张开了一条线,如眯着的眼睛,露出嫩绿色的板栗;有的小球半开或全开,壳里坐着两三个褐色的板栗;有的里面只有一个,圆嘟嘟的,样子很是可爱。
③爷爷年纪大了,摘板栗肯定困难,我想帮他把这事做了。于是,我找来钩子和篮子,准备把树上的板栗全部摘下来。爷爷看到后,急忙说:“不急,不急,板栗会自己落下来的,等一等就好了。”我不太明白爷爷的意思,抬头看看板栗树。突然,树上有两个黑点,一前一后落了下来。爷爷笑着说: “你看,板栗等着等着就落下来了。”爷爷递给我一顶竹编的大草帽、一只篮子,说: “戴上草帽,防止被掉下来的板栗砸到头。你到树下的草丛里找找就有了。”果然,我在树下的草丛里看到好多带着光泽的褐色板栗。我把板栗一个个捡到篮子里,拎回了屋里。奶奶清洗好板栗,用刀在板栗上开了个十字口,然后放在水里煮。不一会儿,屋里溢满了板栗的香气。
④吃板栗的时候,我问爷爷:“为什么不像收割庄稼一样,一下子把板栗全部收下来 ”爷爷笑着说:“板栗看上去很坚硬,其实是很娇贵的果子。板栗不易保存,易招虫,易霉烂。如果一下子全部摘下来,保存是件很麻烦的事。板栗留在树上,鸟儿就会把板栗壳里的虫子吃掉,太阳的光照还让板栗不会发霉,所以要等一等就好了。 ”
⑤我听后恍然大悟。爷爷说的“等一等就好了”让我一直回味着: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篇短文的中心主题是以下哪一项? ( C )
A.劳动的乐趣 B.秋天的丰收 C.等待的智慧 D.祖孙情深
18.第③自然段段中“带着光泽的褐色板栗”中的“光泽”一词,最恰当的理解是以下哪一项? ( B )
A.板栗非常坚硬。 B. 板栗表面光滑发亮,显得新鲜。
C.板栗被太阳晒得很干。 D. 板栗的颜色非常深。
19.结合全文理解我“兴奋”的原因,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B )
A.我看到了屋后板栗树从上到下挂满了拳头大小的小球。
B.我急切地想看屋后的板栗树,想帮爷爷摘树上的板栗。
C.我看到了板栗树上面的小球或青绿,或黄绿,或褐色。
D.因为我知道快要下雨了,树上的板栗一定会全部烂掉。
20.下列对第④自然段“等一等就好了”理解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D )。
A.爷爷让要等一等摘板栗,是因为树上的板栗还没有全部成熟。
B.板栗容易招虫子,挂在树上让鸟儿吃掉虫子,会更容易保存。
C.板栗容易烂,留在树上阳光可以晒干板栗,所以需要等一等。
D.鸟儿能吃掉虫子,太阳光照让板栗不会发霉,所以要等一等。
21.结合全文内容,把文章结尾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有些事情,需要耐心等待,会有自然的力量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让事情变得更好。(写到要耐心等待、顺其自然即可。视句子表述情况扣分)
22.从短文中的人物言行来看,你觉得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写到以下其中一个特点,并能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表述清楚即可得3分。也可从其它角度去写,只要合理,贴合文中人物特点。特点1.5分;分析1.5分。参考:①经验丰富、了解自然规律。他听声音就知道是板栗落下,知道板栗会自己落下来,懂得板栗在树上保存更利于防虫防霉。②有智慧、懂得顺应自然。他主张“等一等就好了”,不急于用外力(钩子)去摘取,而是让板栗自然成熟落下,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的生活智慧。③关爱家人。递给“我”草帽防止被砸到,提醒“我”注意安全。④耐心平和。面对“我”的急切,他“笑着说”,态度温和。
(二)阅读文本,完成23—29题。(23—26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在( )里填上序号,每小题各1.5分,27-29题各3分)(15分)
买鹿制楚
①管仲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征服了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国,辅助齐桓公称霸中原。可楚国不听齐国的号令,齐若不征服楚,华夏就仍不能统一。那么,如何征服楚国呢?
②当时,齐国有好几位大将军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奉重兵去打楚国,以兵威震慑楚国称臣。但担任相国的管仲连连摇头,说:“齐楚交战,旗鼓相当,够一阵拼杀的。一则我们得把辛辛苦苦积蓄下来的粮草用光,再有齐楚两国万人的生灵将成为尸骨。”
③一番话把大将军们说得哑口无言。
④管仲说完,带大将军们看炼铜去了。他们不知道管仲有何妙计征服楚国。
⑤一天,管仲派100多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当时的鹿是较稀少的动物,仅楚国才有。但人们只把鹿作为一般的可食动物,二枚铜币就可买一头。管仲派去的商人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⑥楚国商人见有利可图,纷纷加紧购鹿,起初三枚铜币一头,过了十几天,加价为五枚铜币一头。
⑦楚成王和楚国大臣闻知后,颇为兴奋。他们认为繁荣昌盛的齐国即将遭殃,因为10年前卫懿公好鹤而把国亡了,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他们在宫殿里大吃大喝,等待齐国大伤元气,他们好坐得天下。
⑧管仲却把鹿价又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
⑨楚人见一头鹿的价钱与数千斤粮食相同,于是纷纷放下农具,做猎具奔往深山去捕鹿;连楚国官兵也停止训练,陆续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上山了。一年间,楚地大荒,铜币却堆积成山。
⑩楚人欲用铜币去买粮食,却无处买。管仲已发出号令,禁止各诸侯国与楚通商买卖粮食。
这样一来,楚军人黄马瘦,大丧战斗力。管仲见时机已到,即集合八路诸侯之军,浩浩荡荡,开往楚境,大有席卷之势。楚成王内外交困,无可奈何,忙派大臣求和,同意不再割据一方,欺凌小国,保证接受齐国的号令。
管仲不动一刀,不杀一人,就制服了本来很强大的楚国。
(改编《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
23.管仲反对直接攻打楚国的原因是以下哪一项? ( B )
A.齐国兵力不足。 B.战争会耗尽粮草、牺牲百姓。
C.楚国主动求和。 D.齐桓公不想称霸。
24.管仲派商人到楚国的真实目的是以下哪一项? ( D )
A.促进两国贸易往来 B.学习楚国养殖技术。
C.购买稀有的鹿献给齐桓公。 D.扰乱楚国经济,削弱其国力。
25.楚国人纷纷放弃农耕去捕鹿的原因是以下哪一项? ( C )
A.楚王强制命令。 B.鹿肉价格昂贵。
C.一头鹿可换数千斤粮食。 D.捕鹿比种田轻松。
26.管仲最终征服楚国的手段是以下哪一项? ( D )
A.军事围攻。 B.散布谣言。 C.外交威胁。 D.经济制裁。
27.用流程图概括管仲计策的思维过程。
派商人购鹿抬价 → 楚人弃农捕鹿 → 楚国粮食短缺 → 禁止诸侯卖粮→ 楚军无力应战 → 被迫求和臣服 (意思对即可,视情况扣分)
28.管仲的计策“妙”在哪里?结合文本说说你的想法。
答:① 不费一兵一卒:避免战争损失,保存齐国实力;
② 攻其不备:从经济弱点入手,使楚国在毫无防备中崩溃。
(能写到其中一个,意思对即可,视情况扣分。)_________________
29.这个故事体现了怎样的中华智慧?说说你的看法。
答:这个故事展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 的传统智慧,强调用谋略化解冲突,减少伤亡。这种以智取胜、珍视生命的理念,是中华优秀军事思想的体现,值得传承发扬。 (意思对即可,视表述情况扣分)
第四部分 表达与交流(31分)
30.根据要求写一篇习作。
在我们的成长岁月中,许多记忆已经模糊了,但有些往事依然清晰。一次关爱、一次帮助、一次倾听、一次陪伴、一次信任 …… 都会让我们怦然心动,写一件记忆里温暖或感动的事。
习作要求:(1)题目自拟;(2)把这件让你温暖或感动的事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条理清楚,语句通顺;(4)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5)字数在400字以上,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习作评分参考意见:本题共31分。
A等,27-31分——能围绕“温暖或感动”的这个中心主题写一件事,内容具体,感情真挚,层次清楚,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工整,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建议占比30%)
B等:24-26分——能围绕“温暖或感动”的这个中心主题写一件事,内容较具体,感情较真挚,层次较清楚,语句较通顺,行款正确,书写工整,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建议占比40%)
C等:21-23分——基本能围绕“温暖或感动”的这个中心主题写一件事,内容基本具体,能表达内心感受,层次基本清楚,语句较通顺,行款正确,字迹基本清楚,基本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建议占比20%)
D等:18-20分——能围绕“温暖或感动”的这个中心主题写一件事,内容不具体,不能表达真情实感,层次基本清楚,语句不通顺,字迹能看清楚。
(建议占比8%)
E等:17分以下——不能围绕“温暖或感动”的这个中心主题写一件事,写的事例不清楚不具体,层次不清楚,语句不通顺,没有表达自己的感受,字迹基本能看清楚。(建议占比2%)
以下情形评定为14分以下:离题,乱写一通,不知所云者。
以下情形评定为10分:有习作题目,抄试卷中“阅读题短文”者或默写背诵的课文者。
特别提醒:
习作评卷要重在习作内容和质量,杜绝以“文长”打高分,以“文短”打低分的现象。
(3)书写分(4分)评分意见:
①4分(建议占比40%左右):笔画书写规范,结构合理,字体大小合适。整体端正,卷面整洁,无涂改。例如:
②3.5分(建议占比40%左右):笔画书写规范,大部分字的结构合理,轻微涂改但不影响整体卷面整洁度,字迹基本清晰。如:
③3分(建议占比15%左右):笔画书写不够规范,笔画的位置、长短延伸等不合理,整体不是很端正,卷面不够整洁,有些涂改。
④2.5分(建议占比4%左右):很多笔画书写不规范,字的笔画的位置、长短延伸等过于随意,字的结构不匀称,乱涂乱画、污渍等现象严重,字迹潦草。例如:
⑤ 2分(建议占比1%左右):字迹模糊、书写极不规范,非常潦草。
很多字看不清楚,辨认不清,乱涂乱画、污渍等现象非常严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