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第二单元《爱科学 学科学》单元整体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第二单元《爱科学 学科学》单元整体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
年级 三 主备人 审核人
单元 三上第二单元 主题 爱科学 学科学
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升人小学中年段后的第二个学习单元。三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低年段两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并形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这为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本单元以“爱科学 学科学”为主题,旨在引导三年级学生初步建立科学意识,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创造等实践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本单元强调科学不仅存在于课本中,更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具体每课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共三课,第一课《科技力量大》 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技产品,了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初步认识科技的重要性。 任务设计生活中的科学“好奇发现家”,学生通过观察记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或科技产品,完成《我的好奇发现卡》。 第二课《走近科学家》 主要内容是通过了解科学家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愿望。 任务设计科学实验乐趣多“实验体验官”,学生尝试完成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记录过程与感受,完成《我的实验体验报告》。 第三课《从小爱科学》 主要内容是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体验创造与发明的乐趣。 任务设计科技改变生活“创意发明师”——学生设计一个解决生活问题的小发明,绘制设计图或制作模型。
三、关系建构:1.纵向单元间的关系建构:在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已初步接触“认识周围世界”“爱护环境”等内容,侧重于感性认识和习惯养成。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性认识科学的价值,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为高年级更系统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2.横向单元内的关系建构:本单元共三课, 三课内容层层递进:从发现科学(认知)→ 体验科学(情感)→ 实践科学(行为),形成“认知—情感—行为”一体化的学习路径。最终通过“科学博览会”整合学习成果,体现单元整体性与实践性。四、资源挖掘:
1.利用“学习强国”平台中的“科技频道”“科学家故事”等资源,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2.引入中外科学家的事迹(如袁隆平、爱迪生、居里夫人等),增强榜样教育。 3.结合学校科技节、创客课程、STEM活动等,实现校内外资源整合。 4.开发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原创微视频、绘本故事、科学小实验等教学资源。
单元大概念及学科问题系统 1.单元大概念层级结构单元大概念:科学源于对世界的好奇与追问,是一项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创造来验证真知、解决问题、改善生活的实践活动。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能我们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探索的精神和动手创造的能力。2.学科问题系统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学段目标 学业质量科学精神、实践创新能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愿意尝试科学实验,具有初步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完成简单的科学观察与记录,能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想法。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未有经验个性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1. 学生对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智能玩具)有直观体验,知道它们能带来便利。
2. 部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或视频对科学家有初步印象。1. 对“科学”的系统性认识不足,难以将科学与日常生活主动联系。
2. 缺乏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体验,动手能力与记录能力较弱。1. 兴趣差异:部分学生对机械、自然现象充满好奇;部分学生则更偏爱艺术或运动。
2. 能力差异:有的学生善于观察和表达,有的则更擅长动手操作。1. 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2. 我怎么才能像科学家一样做实验?
3. 我发明的东西真的有用吗?
单元目标 1. 通过“好奇发现家”活动,掌握观察、记录并展示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能力,树立“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激发持续探究的兴趣。(科学精神、实践创新)
2. 通过担任“实验体验官”并完成实验报告,掌握基本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假设、验证),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与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学会学习)
3. 通过扮演“创意发明师”并设计科技作品,掌握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初步能力,树立“人人可创新、科技改善生活”的自信心与创造意识。(实践创新、责任担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提问意识,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通过亲身参与科学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感受科学实践的乐趣与严谨性。
3. 初步尝试将科学知识与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科技作品或方案。难点:1.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提问、主动探究的转变,初步形成科学思维习惯。
2. 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科学方法与具体的实践操作相结合,实现从“知道”到“会用”的跨越。
3. 鼓励学生在失败中调整方案、坚持探索,培养抗挫折能力和持续探究的精神。突破措施:1.通过“好奇发现卡”“实验体验报告”等结构化任务单,搭建探究支架,降低操作难度。2.利用科学家故事、真实科技案例增强代入感,激发模仿与尝试的愿望。3.创设“科学博览会”真实展示情境,增强任务真实性与成就感,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4.采用“科学小达人”勋章、小组互助、过程性评价等机制,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和进步。
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我是科学小达人》主题博览会
科学是探索世界的万花筒。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化身小小科学家,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灵巧的双手去实践,用智慧的大脑去思考。最后,我们将举办一个奇妙的“科学博览会”,请你展示你的科学发现、科学作品和科学精神,向大家宣告:科学,其乐无穷!
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
《科技力量大》
(激发兴趣·发现科学)科学在身边 科技改变生活 激发好奇心 任务启动——生活中的科学“好奇发现家”
完成《我的好奇发现卡》,记录3个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或科技产品。 能够说出学习与能力获得之间的关系,并能勉励自己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走近科学家》
(体验过程·学习精神)科学家的精神
科学探究方法
实事求是态度 任务深入——科学实验乐趣多“实验体验官”
完成一个简单实验(如浮沉子、彩虹杯),撰写《我的实验体验报告》。 能说出接龙成功时的快乐感受,理解 “学习能增长知识、带来成就感”,懂得学习活动多种多样。
《从小爱科学》
(实践应用·创新设计)科技改善生活
创新设计意识
解决问题能力 任务升华——科技改变生活“创意发明师”
设计一个解决生活问题的小发明,绘制设计图或制作模型。 能够掌握 2-3 种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如查资料、请教他人、坚持练习),能尝试用这些方法分析同学或自身的困难。
单元课时安排 《科技力量大》 2课时 通过“好奇发现家”的观察与记录活动,掌握发现、筛选并诠释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能力,树立“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激发持续探究的兴趣。
《走近科学家》 2课时 通过担任“实验体验官”并完成实验报告,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观察、假设、验证等基本方法,感受科学实践的乐趣与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从小爱科学》 2课时 通过扮演“创意发明师”并设计制作科技作品,掌握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初步能力,树立“人人可创新、科技改善生活”的自信心与创造意识。
《我是科学小达人》主题博览会 1-2课时 通过策划、布展与讲解,整合、展示与交流本单元的学习成果,全面提升科学表达与综合实践能力,在真实的情境中宣告成为乐于探究、敢于尝试的“科学小达人”。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