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单元整体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单元整体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
年级 三 主备人 审核人
单元 三上第三单元 主题 在集体中成长
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下核心素养“健全人格”中的“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核心素养“责任意识”中的“根据规则参与校园生活的民主实践”,学段目标“道德修养”中的“懂得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支持与帮助”“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师长的辛劳”;“健全人格”中的“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责任意识”中的“热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民主管理,有互助意识”,以及课程内容第二学段“道德教育”学习主题中的“尊重老师,感受老师的辛劳;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友好交往”,“了解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关心集体”。本单元旨在落实以上要求,引导学生回忆和反思与老师、同学的相处经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交往观念,体会自己在集体中的成长,并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集体与自己共同成长。具体每课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一共有三课,即《走近我们的老师》《同学相伴》《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这三课从三个不同侧面激发学生对集体的积极体验,深化其爱师、爱友、爱校的认知,并转化到现实行动上,充分体现了“在集体中成长”的主题。第7课《走近我们的老师》让学生回忆与老师相处的故事,了解老师的辛苦,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责任,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理解与感激之情,进而通过行动尊重和热爱老师。第8课《同学相伴》让学生在找“不同”中理解、接纳同伴,通过回顾共同经历体会同伴相伴的意义,从而建立合群意识和正确的交往观念。第9课《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先从正面引导学生认识学校对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再从学校可改进之处切人,鼓励学生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并通过实际行动参与建设校园。
三、关系建构:1.纵向单元间的关系建构:2.横向单元内的关系建构:实施策略资源建设制定调查表格,记录相关内容,小组交流分享。潍教云平台、中小学国家智慧平台等资源与学校项目化相融合,与生命课程相融合,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盛HUI课程,德育课程,生命成长课程,研学、社会实践等。学习相关法律的相关内容相关法律法规举行相关活动,关注体验。希沃等数字化资源,美言读写项目等四、资源建设:
单元大概念及学科问题系统 1.单元大概念层级结构单元大概念: 在集体中成长,从感恩到责任,贯穿师生情、同学谊、 校园责三个层面,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情感体验与价值实现。集体是个人成长的土壤,通过尊重他人、合作互助、主动担当,个人与集体形成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共同发展。2.学科问题系统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学段目标 学业质量健全人格学会认识自己,理解他人。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做事有耐心,在克服困难中增强自信心。1.简要分析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能够结合日常生活讲述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义,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法治观念、道德修养)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和集体生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护环境卫生,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长辈的感激之情,关心家庭,积极分担家务劳动,遵守基本的网络交往道德规范。(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3.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规则(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4.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明辨是非(健全人格)道德修养1.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懂得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支持和帮助。2.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关心公共卫生。3.孝敬父母,尊重师长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师长的辛劳。3.体验公共设施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利,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法治观念1.具有规则意识并学会遵守规则。2.了解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梳理平等意识,互相尊重。3.知道法律能保护自己的生活。责任意识1.热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民主管理,有互助意识。2.热爱自然,了解自然使我们生活的共同家园,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未有经验个性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有在班级、小组、少先队等集体中生活的切身经历,知道“集体”的基本概念。学生渴望友情,希望被同伴接纳和喜欢,初步具有“要遵守集体规则”的意识,并体验过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和荣誉感。1.集体认同感薄弱:对个人与集体“荣辱与共”的深层关系理解不深,尚未将集体规则真正内化为自觉行为,有时会因个人利益或情绪违反规则。2.社交技能不足:缺乏有效解决同伴间矛盾冲突的策略(如如何道歉、如何拒绝),合作时多以“分工”而非“协作”的形式进行,缺乏深度配合。3.承担责任意识弱:对“集体责任”的理解多停留在完成老师指派的任务,缺乏主动为集体着想、承担额外责任的意识和勇气。1.社交倾向差异:有的学生是“社会明星”,乐于并善于交往;有的学生则较为内向被动,在集体中沉默寡言;个别学生可能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2.规则意识差异:对规则的理解和执行力度不同,有的学生刻板遵守,有的则灵活变通,有的则需要反复提醒。1.对集体决策的困惑:“为什么总要少数服从多数?我的想法也很好。”对同伴冲突的求助:“XX同学总是弄坏我的东西/不守规则,我该怎么办?”对集体公平性质疑:“我为班级做了事,但是没有人看到,觉得不公平。”
单元目标 1.学生通过“集体温暖一刻”故事分享会,回忆并讲述在班级中感受到的关怀和帮助,深刻体会集体带给个人的温暖和力量,增强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道德修养)2.学生通过“班级岗位竞聘会”活动,根据自身特长认领班级服务岗位,理解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愿意为维护集体荣誉、承担集体责任贡献一份力量。(责任意识)3.学生通过“合作游戏大比拼”(如接力赛、小组拼图)等活动,亲身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在集体活动中与他人分工、配合,完成共同目标。(健全人格,责任意识)4.学生通过分析和演练“集体中的小矛盾”情景剧,学习在集体生活中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懂得宽容与谅解,掌握一些处理同伴间矛盾的基本方法。(健全人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探索学校与自身成长的关系,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对学校的热爱之情。难点:通过调查、交流展示会,知道义务教育既是自己的权利也是义务,懂得学校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关心集体、热爱校园的情感。突破措施:情境体验法:创设 教师一日工作“同学矛盾现场”等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真实情感,增强代入感。探索式学习:以校园改进计划”为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调研、设计方案并实践,培养综合能力。激励评价法:
设立 尊师小标兵“合作之星“校园小主人”等荣誉称号,通过积分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家校协同法: 布置 家庭任务(如为教师制作礼物、与家长讨论校园改进),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动。
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美好集体共建行动--金点子展示会同学们,我们生活在集体当中,学会如何与老师和同学和谐相处,感受集体生活的温暖,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为建设美好班集体和校园贡献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快来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以及如何让校园更美好的金点子吧。
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
《走进我们的老师》了解老师的不易,热爱老师、加深尊师,爱师的情感 任务1:多角度交流探索老师多辛苦 能够回忆与老师的故事,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唤起师生交往体验,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
任务2:我们来听听老师的心里话 能够走进老师的内心,探索老师工作的动力源泉。
任务3:我会关心体贴老师 能够付诸行动为老师分忧,尊重每一位校内工作人员。
《同学相伴》不一样的你我他我们在一起 任务1:发现不一样的你我他,夸夸你的小伙伴 能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有不同,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接纳他人的不同之处,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
任务2:我们各有不同,我们求同存异 能够通过回忆共同生活的快乐,体会合群的意义,感受到不让任何成员在集体中掉队的意义。
《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校园 任务1:说说我们的学校多方面了解学校,产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 能够介绍自己喜爱的校园空间,分享校园中让自己感到温暖的细节,并表达对学校环境的珍惜之情。了解校史并说一说对校风校训的感受,自主整理出学校生活的经验,讲一讲学校对自己成长的意义。
任务2:我为学校出点力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感受学校文化的丰富内涵,用自己的行动创造美好校园 能结合自身经历调查学校有待改进之处,合作探索提出改进学校的方案,用实际行动为学校建设做贡献。
单元课时安排 《走进我们的老师》 2课时 通过分享、阅读、情境分析等环节让学生体会老师无微不至的爱,引导学生分析老师的辛苦。通过采访,走进老师的内心世界。
《同学相伴》 2课时 通过收集、比较树叶活动学会接纳、欣赏不同的人。通过阅读角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集体成员不掉队的意义。
《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 2课时 通过观察校园中的点滴变化,主动参与美化校园的行动,用实际行动维护公共区域的整洁与秩序。通过引导学生对校园有待改进之处建言献策,体现主人翁意识。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